第286章 紛紛攘攘

第286章 紛紛攘攘

虧得在現代聘請了許多老技術工人,十八人中管工業方面的人可以隨時去請教,甚至是讓那一些工人設計出一個解決方案,或連帶製造出解決方案所需要的一些設備、零件等,這才讓十八人中工業方面的人日子好過一點,不然憑他們幾個難說什麼時間能解決一些難題恐怕找出頭緒也難。

特別是剛開始搞工業的幾人對工業了解實在太有限了,就算是在工廠干過也是如會開車與造車,根本不是一回事呀,這會開機器與造機器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般打工誰拆機器玩,而且是會修機器與造機器仍然是相距甚遠,即便是那些早期的鐵木織布機也不好生產,更不用說那些機加工機械了。

好在能在現代搞到一切技術資料,從網絡徵求到較好的意見。還有就是能聘請到大批能工巧匠資深技術工人,如此可以出圖紙讓他們仿製,有了實物拿到明代讓明代的工匠仿製與拿圖紙讓他們製作難度相差巨大。

還有如車、銑、刨、磨、鏜、鍛、鉗、鑽、沖等機床可以向那些老技工學習如何操作,還有如何磨車刀鑽頭等技藝,以及熱處理、使用各種量器,如遊標卡尺、百分表、划針、量缸表、內外卡、攻套絲等技術。

還有就是在明代遇上了各種難處就讓他們幫助解決,因為這個辦法好後面他們顧請了各方面的專家當顧問,比如造船、造橋、鐵路、礦山挖掘、冶金等等,反正一有不懂就找人問。

只不過這些人並不一定來共義集團工作,不少人網上接任務直接打款雙方不曾見過面,但大多數人是在共義集團大廈工作的,一部分還是在租賃的工廠時就在十八人這裏工作了。

那些人對十八人的重要性是不用說了,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十八人在明代絕對無法發展如此快的。所以名義上十八人幾年來在明代的發展還是快速順利的,但實際上這個發展並不完全是他們十八人,乃是集合了至少幾個十八人的力量。

而且是這還不包括在現代幫助他們生產一些物資的工廠,從現代採購的機械設備與各種物資,真計算起來在現代有一百八十人,一千八百人,甚至是更多的人在幫助他們才讓他們幾年內有這個成績。

就算是如此十八人中那幾個負責工業方面的人仍然是非常痛苦啊,因為他們自己都要學習車鉗刨、熱處理、鍛打、沖制、模具、電焊、看繪圖等技術,每個人都要學五六七八種啊。

還不僅要學還要帶盡量多的徒弟,為了帶出更多徒弟只能教會了幾個車工讓他們車最簡單的零件,轉身教電焊工學徒使用電焊機。

那還不是全部,他們自己學再帶徒弟又上課外,還要建造一個個工廠,培訓相關的工人。所以他們真是很忙忙得如俗話說恨不得腳也提起來幹活,實際上比這還不止,因為他們恨不得一張嘴能分幾處用。

還好幾年時間過去他們培養出了幾萬技術工人,雖然這些技術工人九成只能幹一樣固定的活,還虧得那些機械原始簡單,但這已經屬不小成績,因為就是那些最低級工人也比訓練一個士兵困難許多。

特別是一個步兵主要是訓練成聽從命令就可以,操作火槍十分簡單,而操作機械複雜程度大了幾倍,這明代識字的人太少了,只能邊教技術邊給他們補識字補最初等的數學、物理、化學之類。

磕磕撞撞在今年終於開始鋪鐵軌了,這時火車車輛製造廠也在緊張地組配第一批火車頭與多種拖車,如平板車那是運輸大件的,如廂式貨車那是運輸散貨的如煤、鐵礦石、沙子、石子、石塊的,還有就是俗稱悶罐車的貨車,那是運輸怕風吹雨打的貨物如糧食、棉布、日用品等等。

還少不得的是客車,等火車一開通專門的客運列車幾十年內可能極少,在一開始現代早已絕跡的混合列車才是主流。

主要是這時代的物流人流量都不大,如讓十萬多縴夫加船員忙碌終年,成為大明命脈或北方統治命脈的漕運平均每日也不過七百噸左右糧食。如這時最大的人流三年一次的春闈也只是三五千士子,加上陪伴的僕人、書童加看熱鬧的士子也不會超過二萬人的。

因為客運物流一開始不可能大,這時代的火車掙大錢是不可能的,純客車短時間也是不可能的。還有這時京城到山海關,京城到天津衛,京城到羅家嶴、商業中心,羅家嶴到鋼鐵基地的鐵路路基本上完成了,可朝廷與民間的懷疑聲不小。

實際上朝廷的絕大部分官員對鐵路是反對的或嚴重責疑的,反對的原因主要是破壞了風水,或讓不少鄉村搬遷,特別是有一部分是大戶人家的祖居墳地最為難辦,補償的錢款他們不在乎外,就是火車擦過不動他們的祖居墳地他們也擔心破壞了風水。

而且是這些士紳與官員有千絲萬縷關係,有不少本來就是官員,因為這時代的大家族集中力量培養人才,經過內部不斷篩選才能比小戶人家讀書有更多機會。

就算是一些出身家庭貧困的官員中不少也是獲得過家族支持的,因為一個家族經過幾代人貧富分化肯定是存在的,大多數家族不可能普遍救助但仍然會對讀書有天賦的孩子予以幫助,因為那也是最合算的投資之一,受資助的學子成了官員必然也會對家族有更大的回饋。

這個回饋不大會是金錢,而是方方面面給予家族各種方便與庇護,如這時修鐵路要動家族的祖居或墳地他們肯定是要出來為家族張目,就算是之前受到的支持有限甚至是受到過打壓這時也要給予聲援,因為這時代家族乃是一棵大樹,屬這棵樹分支無法切斷關係。

因為鐵路佔了良田讓鄉村搬遷,讓士紳祖居及不少人墳墓搬遷讓大部分官員實際上對鐵路反對外,同樣是大部分官員也不相信火車每小時走的路比人走一天還多,那是他們考慮到馬車一天拚命跑也不過走百里而已還無法持久的情形臆測的。

那是缺乏對機械力量的認識罷了,這本身不可笑。就如二十世紀中葉的時候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時的情形,覺得不可理解不敢相信的人肯定是要佔百分之九十九。

但這時候也有少數人看到糧食加工機械作用及穿越眾生產的鐘錶,使用的修路機械代步運輸所用的汽車等加商報的不斷宣傳,開始反思儒家思想是否該為唯我獨尊,''奇技淫巧''是否也有積極意義。

因為反思也就是動搖了,這些人對穿越眾宣傳的鐵路對火車性能雖然不盡相信但願意相信。還有知道如果這火車鐵路真是如此好也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因為只一個漕運就可以節省十萬多勞動力加上百萬支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跨界商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跨界商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6章 紛紛攘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