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十萬大獎(4)

第1387章 十萬大獎(4)

再就是一條蓋棺定論——我國封建王朝,由明清走向衰亡,最後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凄慘境地;堂堂華夏飽受外侮......

大明到底具體是如何衰落,以致於建奴入寇,竊據正統的?

這一疑問過去一直存在,只不過如今也許不宜大張旗鼓地宣揚了。

起因

顧憲成是無錫人,時人稱為涇陽先生或東林先生。

他在1580年(萬曆八年)中進士后歷任京官。

當時中央朝廷的主要官署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作為監察機構的都察院。

六部的正副長官為尚書、侍郎,部下各司由郎中主持,屬官有員外郎、主事等。

都察院的正副長官為都御史、副都御史和僉都御史。

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顧憲成任吏部文選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遷升、改調等事務。

顧憲成直言敢諫,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員經常對朝廷的錯誤決策有所非議。

顧憲成因爭立皇太子事引起神宗反感。

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朝廷會同推薦選任內閣大學士(習稱閣臣),顧憲成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厭惡的,從而更觸怒了神宗,竟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

顧憲成回到了家鄉,決定從事講學活動,同時宣揚他的政治主張。

恰好在無錫有一所宋朝學者楊時曾經講過學的東林書院,他就同弟弟顧允成倡議維修。

顧憲成在士大夫中聲望很高,得到許多地方人士以至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在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修復了這所書院。

同年十月,顧憲成會同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制定了《東林會約》,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二次,每月小會一次。

興起

東林學派的興起,標榜氣節,崇尚實學,對於扭轉士風起了積極的作用。

他們在講學中經常觸及社會現實問題,議論如何改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狀況。

高攀龍曾經指出:「此時民不聊生,大亂即將來臨。」

顧憲成也感到,危機四伏的政治形勢已如同「抱柴於烈火之上」;他因而認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慮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隱退鄉里的不關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

他們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東林書院既講學又議政,吸引著許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

他們不顧道路遠近,紛來沓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

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

東林書院實際上成了一個輿論中心,這裏的人們逐漸由一個學術團體形成為一個政治派別,從而被他們的反對者稱為「東林黨」。

那時所謂的「黨」,不同於近代的政黨,既沒有固定的章程,也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而是指政治見解大致相同、在政治活動中經常結合在一起的一批人。

東林黨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動,經歷了神宗萬曆、熹宗天啟和思宗崇禎三朝,長達半個世紀。

由於沒有固定的章程和嚴密的組織,他們的政治態度和主張,往往是通過個人的活動表現出來的。概括起來,大致是:

強烈要求改變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主張「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竭力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主張既重視農業,也重視工商業,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行為,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禦滿洲貴族的進攻。

黨爭

主詞條:東林黨爭

當顧憲成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議政,逐漸聚合成一個政治集團「東林黨」的時候,另一批官僚,也逐漸形成按籍貫劃分的幾個「黨」,它們是:

山東人的齊黨,湖北人的楚黨,安徽宣城人的宣黨,江蘇崑山人的昆黨,而以浙江人的浙黨聲勢較大。

浙黨首領沈一貫、方從哲先後出任過內閣首輔。

他們在當權期間,依附皇室、勛戚,交結宦官,不斷排斥官員;齊、楚、浙、宣、昆等黨的重要人物都官居要職。

他們為牢固地保持自己的權位,以攻擊東林黨為首務,東林黨人則一再抓住對方的弊端加以參劾,於是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明末黨爭。

東林黨與對立各派之爭,圍繞着是否擁立朱常洛(神宗長子)為皇太子這條主線,在「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案中激烈爭鬥,其間,雙方都利用京察制度作為打擊對方的手段。

爭國本

明末黨爭始於所謂「爭國本」。

「國本」,指皇帝的繼承人。

國本之爭,是圍繞於朱常洛為皇帝繼承人的問題而展開的。

明神宗的皇后多年不育,皇長子朱常洛(後來的光宗)是妃子王氏生的。

1586年(萬曆十四年),朱常洛五歲時,神宗的寵妃鄭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按照封建禮制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應當立朱常洛為太子。

但是神宗寵愛鄭氏,不僅封她為貴妃(常洛的生母王氏未封貴妃),還想立朱常洵為太子。

內閣大學士王錫爵、沈一貫、方從哲等雖然也主張依制立長,但他們怕觸犯皇帝,有時態度曖昧。

許多朝臣包括後來屬於東林黨的一派人,一則認為應該依制立儲,二則深恐鄭氏家族竊權,紛紛上書,堅決要求儘早立皇長子常洛為太子。

立長是名正言順,神宗不好公然違反「祖制」,所以立太子的事拖了幾年也定不下來。

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而不明確皇位繼承人,以便朱常洵仍有被立為太子的機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承德圍棋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承德圍棋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87章 十萬大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