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回 鏡里

第三百三十一回 鏡里

如狂瀾的規則之力轟然擊下,羽翼仙像斷線的風箏帶着鮮血倒飛出去,口鼻來血的多寶道人毫無懸念的被鎮壓了。

蚍蜉撼樹形容的就是他們倆,哪怕是擁有師尊美好的記憶,也無法挽救失敗的命運。

五大規則之力的威壓直接碾壓下來,多寶道人根本無從逃避,眼看必死無疑,他一咬牙,終於拿出了一面似太極圖的銅鏡來。

這不是普通的鏡子,而是一面太極鏡。

鏡子,是一種表面光滑,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銅為鏡並且具有反射光線能力的物品。

有平面鏡、曲面鏡兩類,平面鏡常被人們利用來整理儀容,曲面鏡又有凹面鏡、凸面鏡之分,主要用作衣妝鏡、傢具配件、建築裝飾件等。

鏡子具有有規則反射性能的表面拋光金屬器件和鍍金屬反射膜的玻璃或金屬製品,常鑲以金屬、塑料或木製的邊框。

古代人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開始是用於化妝的銅鏡,後來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

古代多以水照影,稱盛水的銅器為鑒,后改稱鑒為鏡。

最初銅鏡較薄,圓形帶凸緣,背面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央有半圓形鈕,用以安放鏡子,無柄,形成華夏鏡獨特的風格。

華夏奴隸制社會初期正處青銅器時代,人們在長期的青銅冶鑄實踐中,認識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間的關係,並能人工的控制銅、錫、鉛配比。

古簡中記載「金有六齊」,即合金的六種配比。其中最後一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就是製作銅鏡用的配比。

「鑒」即是鏡,含錫較高,是因為銅鏡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銀白色澤,還需要有鑄造性能以保證花紋細緻。

華夏人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它能反射出銅鏡背後的美麗圖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極大興趣。

這是由於鏡面在製造加工以後,有相對於背面圖案的輕微不等的曲率,通過反射映出背面的圖案。

這充分說明了華夏古代高超的制鏡技術和對光反射特性深刻認識。

鏡子作為一種時髦品,其中黑曜石製造出了世間最早的鏡子。

在原始時期,平靜的水池和盛水的岩石或泥土容器或許才是最早的鏡子,當然,這些天然鏡子和後來的手工製造的鏡子相比效果相差甚遠。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

「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

最早的監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直到人們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

新奇鏡子之說。

嫫母,又名醜女。

黃帝為了制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面貌醜陋的醜女,封其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

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黃帝降神農,戰蚩尤,平息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結束了野蠻時代,人類進入文明社會才剛剛開始。制衣冠,造舟車,梳妝打扮也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那時;先民們為了整理自己的蓬頭垢面,經常面對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靜的河邊、水邊,整理一番。所以,古籍書上記載,把這種「照鏡子」,叫「鑒於水」。

那麼,這與嫫母有什麼關係呢?

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

那時,黃帝宮裏人經常站在水邊映照自己的臉面,梳妝打扮。

嫫母覺得自己長的丑,輕易不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每逢節日也不隨便拋頭露面。

整天只知道在黃帝身邊幹活兒。

有一次,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話沒說,就隨同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

嫫母氣力大,挖石板比別的女人都快。

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塊。

這時,太陽正當中午,陽光普射大地。

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里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

嫫母彎腰用手輕輕從地里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

這是什麼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

連她自己也覺得奇怪!

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裏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這件事。

她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

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樣。

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覆摩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

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還是那樣丑。

她又磨了一陣子,拿起來再一照,自己仍然很醜。

嫫母自言自語的嘆息說:「看來面丑不能怪石片。」

從此以後,嫫母再也不去河邊、水邊去梳妝打扮了。

每天早上起來,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來。時間一長,嫫母也大意了。

有一次嫫母幫助彤魚氏在石板上燒肉,因火力過大,石板被燒炸了,飛起一塊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

嫫母趕忙回去,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臉上貼葯。

誰知,黃帝不知什麼時候回來,輕手輕腳走到嫫母身後,發現嫫母一手拿着什麼東西照着自己,一手向臉上貼葯。

黃帝走向嫫母身後,頭貼近嫫母的肩膀,剛要仔細觀看,不料,嫫母驚呼一聲!

她發現石片上出現了黃帝面孔。

扭頭一看,才知黃帝站在她的身後。

黃帝問嫫母:「你手裏拿着什麼東西。」

老實忠厚的嫫母,一聽黃帝問話,知道此事絕不能哄騙黃帝,「噗嗵」一聲跪在黃帝面前。

嫫母把發現這塊能照人的石片,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懇求黃帝寬恕她。

黃帝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一大發現,你不但沒錯,還立了一大功!」

黃帝說罷,立刻叫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把嫫母這塊能照見人面孔的石片拿出來,叫她三位妻室見識一番。

嫘祖笑着說:「黃帝,怪不得很長時間不見嫫母去水邊梳妝打扮,原來她有這個照人寶物。」

彤魚氏緊接着說:「黃帝,這個發現應該給嫫母妹妹記一功!」

黃帝興奮的道:「當然要記一功!」

人們使用鏡子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從此就開始了。

古簡上說:「軒轅作鏡,帝會王母,鑄鏡十二,隨用而用。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隨着冶鍊技術的發展,人類發明了鐵鏡和銅鏡,銅鏡不僅是梳妝、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優美的工藝品。

鏡面對於光線的反射服從反射定律,其反射能力取決於入射光線的角度、鏡面的光滑度和所鍍金屬膜的性質。

與鏡面垂直的假想線稱為法線,入射線與法線的夾角和反射線與法線的夾角相等。

平面鏡前的物體在鏡后成正立的虛像,像與鏡面的距離與物體與鏡面的距離相等。

如果想從鏡中看到本人整個身長,由於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子至少須有本人身長的一半。

不論是平面鏡或者是非平面鏡,光線都會遵守反射定律而被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眼中后即可在視網膜中形成視覺。

在平面鏡上,當一束平行光束碰到鏡子,整體會以平行的模式改變前進方向,此時的成像和眼睛所看到的像相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至尊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至尊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一回 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