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回 經絡時(二)

第五百九十三回 經絡時(二)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經絡上找到。

經過上面的論述,就會明白,其實這十二條經絡是分成了三組大經絡,這三組大經絡分別在四肢繞了一個大圓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這樣再去記憶就容易了。

人只要分組去記,記住一組裏的四條經絡,記住這四條經絡相連的臟器都叫什麼名字,只要這四個臟器里的一個生病了,就從這四條經絡的源頭,也就是從胸走向手的手臂內側的經絡上開始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順它。

這樣治起病來不但效果好,而且不會留下後患,更不會複發。

在人體內循環的三組大經絡就已經很清楚了,而這三組大經絡又是誰先誰后呢?

醫學上是這樣分的:

第一組:走在外側,是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第二組:走在內側,是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第三組:走在中間,是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另外,用經絡冶病要選擇好時辰。醫學上認為人與宇宙是息息相關的統一整體,人體實際上是宇宙的一個縮影,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如白晝黑夜的交替)都與人的生命活動緊密相關。

在華夏,人們把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而醫學則把每個時辰都與十二條經絡相對應,如下表。

第一組:

時辰、時間與經絡,寅時三點至五點為肺經,卯時五點至七點為大腸經,辰時七點至九點為胃經,巳時九點至十一點是脾經。

第二組:

時辰、時間與經絡,午時十一點至十三點為心經,未時十三點至十五點為小腸經,申時十五點至十七點為膀胱經,酉時十七點至十九點為腎經。

第三組:

時辰、時間與經絡,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為心包經,亥時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為三焦經,子時二十三時至一點為膽經,丑時一點至三點為肝經。

十二時辰與十二條經絡相對應意義是什麼?

「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瀉時乘其盛,補則隨其去,逢時為升,過時為闔」,原來這十二條經絡是按時間的順序,就如潮汐一樣,流動到哪兒,哪條經絡就「漲潮」了,這時這條經絡里的氣血最為旺盛。

所以很多醫家喜歡在特定的時辰,去疏通在這個時辰氣血最旺盛的經絡,或在此時辰服下調理該臟器的藥物,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經絡、臟腑,時辰的關係。

人們已將這十二條經絡分成了三個大組,這樣,用時辰來防病治病就變得簡單了。

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與治療。

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出現不適,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與治療。

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晚上按摩與治療。

就拿一個胃不好的人為例,可以在早晨醒來后,或是上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上找痛點,然後再到腿上的胃經、脾經找痛點,依次慢慢地搓揉。

頸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內側的心經、小腸經上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然後再到你疼痛的頸子、腰處進行按摩疏通。

肝臟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間的心包經、三焦經尋找痛點,進行搓揉、疏通,然後再到腿外側的膽經和腿內側的肝經上尋找疼痛、不通的地方進行按摩。

身體好、氣血足的人,在疏通經絡時手法可以稍重些,對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

而身體弱、氣血虧的人,在疏理經絡時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輕一些,選的穴位與痛點也要少一點,最好選擇每一組經絡的前兩條經絡(手臂上的經絡)進行按摩,排在最後的經絡(腎經、肝經、脾經)都盡量少去碰它們。

弄懂了這些,人就可以在補氣血、去寒濕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根據不同季節和時辰,有針對性去疏通瘀堵的經絡。

只要運用得當,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將神奇的經絡運用自如,為自己和親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最後要補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體內部的核反應堆,能量極大。

華夏我自古的各種武術中,都會提到「丹田」。當修鍊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會形成一股熱氣流,聚之有形,散則無形,它會在人體前後的正中在線的任、督二脈上運行,前面的為任脈,後面的為督脈。

當氣流在任督二脈運行一周后稱為「小周天」,這個小周天走在人體正面的是任脈,對全身的陰經有總攬的作用。

任脈所經過的丹田,是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繫胞宮的地方,又稱為「生氣之源」;而起於身體后正中線的督脈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脈循行於脊髓里,直接連結脊髓、腦,所以與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有很大的關聯。

任督二脈同時與全身的各個臟器相通,當真氣充足時,這些五臟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潤。

任、督二脈的功能就是醫學所說的「腎」的功能。

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又認為胞胎的形成始於腎,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的說法。

腎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門火,能溫照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納氣等。

自古有很多修鍊內功的心法,都能生氣、養氣,其實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十二經絡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修道者面壁禪定,不吃不喝,用修鍊來的內功滋養身體,推動經脈的運行,保證生命的持久。

一些拳法動作等,也都是通過舒緩的氣功運動來疏通經脈。

如果人能去修鍊內功或每晚堅持打坐,直接讓丹田之氣充盈,去推動全身經絡的運行是再好不過的,可普通人很難做到。

但是人們可以通過食療來補足氣血,來補足腎氣,久而久之,也可以達到同樣功效。

經絡的觸診是指腹的感覺察知經絡和經穴的異常反應。此法簡便易行,準確實用(是針灸臨床不可缺少的診法之一)。

方法:循經觸摸,體表見熱、腫,彈性強,壓痛顯著,皮下硬結等,可知為經氣實;體表溫度低下,無彈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為經氣虛。

觸摸時,見有硬結、壓痛、敏感、快感的反應點,此點即為病穴。壓痛強烈,多屬實症;壓有快感,多屬虛症。病穴有助於明確診斷,刺灸病穴常獲良效。

觸診的順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絡穴、特診點、過敏點和過敏帶等,可疑病經要詳細觸診。

十二經病的觸診要點:

肺經: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澤。

肺經實熱時,胸椎一至三旁開半寸處有壓痛,滑肉門和大巨亦有壓痛。

肺經氣不暢時,膻中有壓痛。肺經虛寒:風門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壓痛,或壓時有酸沉感。

經氣虛衰時,膏肓呈高腫或彈性、皮溫低下。

大腸經:大腸俞、天摳、溫溜、曲池、合谷。

經氣實熱或排泄障礙時,曲池、肺俞、天樞、騎竹馬有壓痛。經氣鬱滯時,大巨有壓痛。腸炎時,手三里、上巨虛、天樞壓痛明顯,皮溫高於鄰穴。慢性腸炎時,皮溫低下,觸有快感。

胃經: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豐隆。

胃經有實熱:中院、梁丘有壓痛。胃酸過多:巨闕、不容呈壓痛。

胃經虛寒:按壓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潰瘍:胃俞、與其外側有過敏點,再按壓臀端時,壓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劇烈:天宗有明顯壓痛,按之可止痛。

脾經:脾俞、章門、地機、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運化失常時,脾俞、章門、大包均有壓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現繃緊或壓痛。脾熱、經氣阻滯:地機穴有明顯壓痛。脾虛作脹: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溫低下。

心經:心俞、巨闕、陰郄、少海。

心經火旺:心俞內側有壓痛。心臟瓣膜疾患:巨闕發脹,心俞外側至膏盲處有過敏點。經氣虛、功能低下:三陰交、水分、腎俞均有壓痛。

小腸經:小腸俞、關元、養老、小海、下巨虛。

小腸經病:關元、養老有反應。被風寒所侵時,天宗、風門、小海均有壓痛。小腸經病移於心經時,取關元是有效的。如灸關元治心律不齊。小腸經氣受阻的肩腫痛時,下巨虛呈壓痛,針之有效。小腸俞部位的腰痛,養老有明顯壓痛,針之有效。

膀胱經:膀胱俞、中極、金門、委中、崑崙、天拄、八髎。

經氣實熱:委中穴皮溫高,絡脈充盈。濕熱下注,經氣受阻,中極、金門、膀胱俞有壓痛。被風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壓痛。經氣虛時,按中極、膀胱俞有快感。

腎經:腎俞、京門、水泉、水分、肓俞。

腎經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見壓痛。腎臟為病:腎俞、京門有壓痛。當腎排泄功能受累時,築賓穴呈陽性反應(硬結、壓痛)。因此,灸築賓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時,八髎穴有壓痛。

心包經:厥陰俞、膻中、郄門、大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門均有明顯壓痛。婦女月經失常、痛經或少腹有瘀血時,間使至郄門處繃緊或壓痛,針之可調經止痛逐瘀。心悸動,按壓厥陰俞、膻中有緩解之效,灸之亦效。

三焦經:三焦俞、石門、委陽、會宗。

經氣受阻,會宗、委陽、石門均呈壓痛。經氣實熱,三焦俞一帶繃緊,會宗壓痛強烈。尿閉,屬三焦經氣不宣者,石門呈脹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至尊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至尊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三回 經絡時(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