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秋狩記遺聞白妖轉劫 春帆開協議黑眚臨頭

第二十七回 秋狩記遺聞白妖轉劫 春帆開協議黑眚臨頭

話說皇后聽了那宮娥的一番話,雖不曾明說,但言外便見得這件事,不是萬歲爺,沒有第二個人敢幹的。一時又氣、又怒、又恨、又羞、又怨,說不出的百千煩惱,直攻心窩,一口氣轉不過來,不知不覺地悶倒了。大家慌做一團,七手八腳地捶拍叫喚,全不中用。皇后梳頭房太監小德張在外頭得了消息,飛也似奔來,忙喊道:「你們快去皇后的百寶架里,取那瓶龍腦香來。」一面喊,一面就在龍床前的一張朱紅雕漆抽屜桌上,捧出一個嵌寶五彩鏤花景泰香爐,先焚著了些水沉香,然後把宮娥們拿來的龍腦香末兒撒些在上面。一霎時,在裊裊的青煙里,揚起一股紅色的煙縷,頓時滿房氤氳地布散了一種說不出的奇香。小德張兩手抖抖地捧著那香爐,移到皇后坐的那張大椅旁邊一個矮凳上,再看皇后時,直視的眼光慢慢放下來,臉上也微微泛紅暈了,喉間啯啯嘟嘟地響,眼淚漉漉地流下來,忽然嗯的一聲,口中吐出一塊頑痰,頭只往前倒。宮娥忙在後面扶著。小德張跪着,揭起衣襟,承受了皇后的吐。皇后這才放聲哭了出來。大家都說:「好了,好了。」皇後足足哭了一刻多鐘,歘地灑脫宮娥們,很有力地站了起來,一直往外跑,宮娥們拉也拉不住,只認皇后發了瘋。小德張早猜透了皇后的意思,三腳兩步抄過皇后前面,攔路跪伏着,奏道:「奴才大膽勸陛下一句話,剛才宮娥們說萬歲爺早上玩的把戲,不怪陛下要生氣!但據奴才愚見,陛下倒不可趁了一時之氣,連夜去驚動老佛爺。」皇后道:「照你說,難道就罷了不成?」小德張道:「萬歲爺是個長厚人,決想不出這種刁鑽古怪的主意,這件事一定是和陛下有仇的人唆使的。」皇后道:「宮裏誰和我有仇呢?」小德張道:奴才本不該胡說,只為天恩高厚,心裏有話也不敢隱瞞。陛下該知道寶妃和萬歲在大婚前的故事了!陛下得了正宮,寶妃對着陛下,自然不會有好感情。萬歲爺不來正宮還好,這幾天來了,哪裏會安穩呢!這件事十分倒有九分是她的主意。」皇后被小德張這幾句話觸動心事,頓時臉上飛起一朵紅雲,咬着銀牙道:「這賤丫頭一向自命不凡地霸佔著皇帝,不放朕在眼裏,朕沒和她計較,她倒敢向朕作崇!得好好兒處置她一下子才好!你有法子嗎!你說!」小德張道:「奴才的法子,就叫做『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請陛下就把那小白狗裝在禮盒裏,打發人送到寶妃那裏,傳命說是皇后的賞賜。這個滑稽的辦法,一則萬歲爺來侮辱陛下,陛下把它轉敬了寶妃,表示不承受的意思;二則也可試出這事是不是寶妃的使壞。若然於她無關,她豈肯平白地受這羞辱?不和陛下吵鬧?若受了不聲不響,那就是賊人心虛,和自己承認了一樣。」皇後點頭道:「咱們就這麼干,那麼你明天好好給我辦去!」小德張諾諾連聲地起來。皇后也領着宮娥們自回寢宮去安息,不提。

如今且說清帝這回的臨幸宜芸館,原是敷衍他父王的敦勸,萬分勉強,住了兩夜,實在冷冰冰沒甚動彈。照宮裏的老規矩,皇帝和后妃交歡,有敬事房太監專司其事:凡皇帝臨幸皇后的次日,敬事房太監必要跪在帝前請訓。如皇帝曾與皇後行房,須告以行房的時間,太監就記在冊上,某年月日某時,皇帝幸某皇后;若沒事,則說「去」。在園裏雖說比宮裏自由一點,然請訓的事仍要舉行。清帝這回在皇后那裏出來,敬事房太監永祿請訓了兩次,清帝都說個「去」字。在第二次說「去」的時候,永祿就碰頭。清帝詫異道:「你做什麼?」永祿奏道:「這冊子,老佛爺天天要吊去查看的。現在萬歲爺兩夜在皇後宮里,冊子上兩夜空白,奴才怕老佛爺又要動怒,求萬歲爺詳察!」清帝聽了,變色道:「你管我的事!」永祿道:「不是奴才敢管萬歲爺的事,這是老佛爺的懿旨。」清帝本已憋著一肚子的惡氣,聽見這話,又抬出懿旨來壓他,不覺勃然大怒,也不開口,就在御座上伸腿把永祿重重踢了一腳。永祿一壁抱頭往外逃,一壁嘴裏還是咕嚕。也是事有湊巧,那時恰有個小太監領着玉瀾堂里餵養的一隻小袖狗,搖頭擺尾地進來。這隻袖狗生得精緻乖巧,清帝沒事時,常常放在膝上撫弄。此時那狗一進門,畜生哪裏曉得人的喜怒不測,還和平時一樣,縱身往清帝膝上一跳。清帝正在有火沒發處,嘴裏罵一聲「逆畜」,順手抓起那狗來,向地上用力只一甩。這種狗是最嬌嫩不過,經不起摧殘,一着地,哀號一聲,滾了幾滾,四腳一伸死了。清帝看見那狗的死,心中也有些可惜,但已經死了,也是沒法。忽然眉頭一皺,觸動了他半孩氣的計較來,叫小太監來囑咐了一番,自己當晚還到皇後宮里,早晨臨走時候就鬧了這個小玩意,算藉著死袖狗的屍,稍出些苦皇帝的氣罷了。

次日,上半天忙忙碌碌地過了,到了晚飯時,太監們已知道清帝不會再到皇后那裏,就把妃嬪的綠頭簽放在銀盤裏,頂着跪獻。清帝把寶妃的簽翻轉了,吩咐立刻宣召。原來園裏的儀制和宮裏不同,用不着太監駝送,也用不着脫衣裹氅,不到一刻鐘,太監領着寶妃裊裊婷婷地來了。寶妃行過了禮,站在案旁,一面幫着傳遞湯點,一面眱了清帝,只是抿著嘴笑,倒把清帝的臉都眱得紅了,靦腆著問道:「你什麼事這樣樂?」寶妃道:「我看萬歲爺嘗了時鮮,所以替萬歲爺樂。」清帝見案上食品雖列了三長行,數去倒有百來件,無一時鮮品,且稍遠的多惡臭不堪,曉得寶妃含着醋意了,便嘆口氣道:「別說樂,倒惹了一肚子的氣!你何苦再帶酸味兒?這裏反正沒外人,你坐着陪我吃吧!」說時,小太監捧了個坐凳來,放在清帝的橫頭。寶妃坐着笑道:「一氣就氣了三天,萬歲爺倒唱了一出三氣周瑜。」清帝道:「你還是不信?你也學着老佛爺一樣,天天去查敬事房的冊子好了。」寶妃詫異道:「怎麼老佛爺來查咱們的帳呢?」清帝面現驚恐的樣子,四面望了一望,叫小太監們都出去,說御膳的事有妃子在這裏伺候,用不着你們。幾個小太監奉諭,都退了出去。清帝方把昨天敬事房太監永祿的事和今早鬧的玩意兒,一五一十告訴了寶妃。寶妃道:「老佛爺實在太操心了!面子上算歸了政,底子裏哪一件事肯讓萬歲爺作一點主兒呢?現在索性管到咱們床上來了。這實在難怪萬歲爺要生氣!但這一下子的鬧,只怕闖禍不小,皇后如何肯干休呢?老佛爺一定護著皇后,不知要和萬歲爺鬧到什麼地步,大家都不得安生了!」清帝發恨道:「我看唐朝武則天的淫凶,也不過如此。她特地叫繆素筠畫了一幅《金輪皇帝袞冠臨朝圖》掛在寢宮裏,這是明明有意對我示威的。」寶妃道:「武則天相傳是鎖骨菩薩轉世,所以做出這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我們老佛爺也是有來歷的,萬歲爺曉得這一段故事嗎?」清帝道:「我倒不曉得,難道你曉得嗎?」寶妃道:「那還是老佛爺初選進宮來時一件奇異的傳說。寇連材在昌平州時,聽見一個告退的老太監說的。寇太監又私下和我名下的高萬枝說了,因此我也曉得了些。」清帝道:「怎麼傳說呢?你何妨說給我知。」寶妃道:「他們說宣宗皇帝每年秋天,照例要到熱河打圍。有一次,宣宗正率領了一班阿哥王公們去打圍,走到半路,忽然有一隻很大的白狐,伸著前腿,俯伏當地,攔住御騎的前進。宣宗拉了寶弓,拔一枝箭正待要射。那時文宗皇帝還在青宮,一同扈蹕前去,就啟奏道:『這是陛下聖德廣敷,百獸效順,所以使修鍊通靈的千年老狐也來接駕。乞免其一死!』宣宗笑了一笑,就收了弓,掖起馬頭,繞着彎兒走過去了。誰知道獵罷迴鑾,走到原處,那白狐調轉頭來,依然迎著御馬俯伏。那時宣宗正在弓燥手柔的時候,不禁拉起弓來就是一箭,仍舊把它射死。過了十多年,到了文宗皇帝手裏,遇着選綉女的那年,內務府呈進綉女的花名冊。那綉女花名冊,照例要把綉女的姓名、旗色、生年月日詳細記載。文宗翻到老佛爺的一頁,只見上面寫着『那拉氏,正黃旗,名翠,年若干歲,道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生』。看到生年月日上,忽然觸着什麼事似的,回顧一個管起居注的老太監道:『那年這個日子,記得過一個很稀罕的事,你給我去查一下子。』那老太監領命,把那年的起居冊子翻出來,恰就是射死白狐的那個日子。文宗皇帝笑道:『難道這女子倒是老狐轉世!』當時就把老佛爺發到圓明園桐蔭深處承值去了。老佛爺生長南邊,會唱各種小調,恰遇文宗遊園時聽見了,立時召見,命在廊欄上唱了一曲。次日,就把老佛爺調充壓帳宮娥。不久因深夜進茶得幸,生了同治皇上,封了懿貴妃了。這些話都是內監們私下互相傳說,還加上許多無稽的議論,有的說老佛爺是來給文宗報恩;有的說是來報一箭之仇,要擾亂江山;有的說是特為討了人身,來享世間福樂,補償他千年的苦修。話多著呢。」清帝冷笑道:「哪兒是報恩!簡直說是擾亂江山,報仇享福,就得了!」寶妃道:「老佛爺倒也罷了,最可惡的是連總管仗着老佛爺的勢,膽大妄為,什麼事都敢幹!白雲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哪個不趨之若鶩呢?近來更上一層了!他把妹子引進宮來,老佛爺寵得了不得,稱呼她做大姑娘。現在和老佛爺並吃並坐的,只有女畫師繆太太和大姑娘兩個人。前天萬歲爺的聖母賢親王福晉進來,忽然賜坐,福晉因為是非常恩寵,惶悚不敢就坐。老佛爺道:『這個恩典並不為的是你,只為大姑娘腳小站不動,你不坐,她如何好坐。』這幾句話,把聖母幾乎氣死。照這樣兒做下去,魏忠賢和奉聖夫人的舊戲,很容易的重演。這一層,倒要請萬歲爺預防的!」清帝皺着眉道:「我有什麼法子防呢?」寶妃道:「這全在乎平時召見臣子時,識拔幾個公忠體國的大臣,遇事密商,補苴萬一。無事時固可藉以潛移默化,一遇緊要,便可鋤奸摘伏。臣妾愚見,大學士高揚藻和尚書龔平,侍郎錢端敏、常璘,侍讀學士聞鼎儒,都是忠於陛下有力量的人,陛下該相機授以實權。此外新進之士,有奇才異能的,亦應時時破格錄用,結合士心。裏面敬王爺的大公主,耿直嚴正,老佛爺倒怕她幾分,陛下也要格外地和她親熱。總之,要自成一種勢力,才是萬全之計。陛下待臣妾厚,故敢冒死地說。」清帝道:「你說的全是赤心向朕的話。這會兒,滿宮裏除了你一人,還有誰真心忠朕呢?」說着,放下筷碗說:「我不吃了。」一面把小手巾揩著淚痕。寶妃見清帝這樣,也不自覺的淚珠撲索索地墜下來,投在清帝懷裏,兩臂繞了清帝的脖子道:「這倒是臣妾的不是,惹起陛下的傷心。乾脆地說一句,老佛爺和萬歲爺打吵子,大婚後才起的。不是為了萬歲爺愛臣妾不愛皇后嗎?依這麼說,害陛下的不是別人,就是臣妾。請陛下顧全大局,舍了臣妾吧!」清帝緊緊地抱着,溫存道:「我寧死也舍不了你,決不做硬心腸的李三郎。」寶妃道:「就怕萬歲爺到那時自己也做不了主。」清帝道:「我只有依着你才說的主意,慢慢地做去,不收回政權,連愛妃都保不住,還成個男子漢嗎?」說罷,拂衣起立道:「我們不要談這些話吧!」寶妃忙出去招呼小太監來撤了筵席。彼此又絮絮情話了一會,正是三日之別,如隔三秋;一夕之歡,願閏一紀。天帷昵就,攪留仙以龍拏;鈿盒承恩,寓脫簪於雞旦。情長夜短,春透夢酣,一覺醒來,已是醜末寅初。寶妃急忙忙的起床,穿好衣服,把頭髮掠了一掠,就先回自己的住屋去了。

清帝消停了幾分鐘,也就起來,盥漱完了,吃了些早點,照着平時請安的時候,帶了兩個太監,迤邐來到樂壽堂。剛走到廊下,只見一片清晨的太陽光,照在黃緞的窗帘上,氣象很是嚴肅,靜悄悄的有一點聲息,只有太后愛的一隻叭兒黑狗叫做海獺的,躺在門檻外呼呼地打鼾。宮眷里景王的女兒四格格和太后的侄媳袁大奶奶。在那裏逗著銅架上的五彩鸚哥。繆太太坐在廊欄上,仰著頭正看天上的行雲,一見清帝走來,大家一面照例地請安,一面各現著驚異的臉色。大姑娘卻濃裝艷抹,體態輕盈地靠在寢宮門口,彷彿在那裏偷聽什麼似的,見了清帝,一面屈了屈膝,一面打起帘子讓清帝進去。清帝一腳跨進宮門,抬頭一看,倒吃了一驚,只見太后滿面怒容,臉色似岩石一般的冷酷,端坐在寶座上。皇后斜倚在太后的寶座旁,頭枕着一個膀子嗚咽地哭。寶妃眼看鼻子,身體抖抖地跪在太後面前。金妃和許多宮眷宮娥都站在窗口,面面相覷地不則一聲。太后望見清帝進門,就冷冷地道:「皇帝來了!我正要請教皇帝,我哪一點兒待虧了你?你事事來反對我!聽了人家的唆掇,膽敢來欺負我!」清帝忙跪下道:「臣兒哪兒敢反對親爺爺,『欺負』兩字更當不起!誰又生了三頭六臂敢唆掇臣兒!求親爺爺息怒。」太后鼻子裏哼了一聲道:「朕是瞎了眼,抬舉你這沒良心的做皇帝;把自己的侄女兒,配你這風吹得倒的人做皇后,哪些兒配不上你?你倒聽了長舌婦的枕邊話,想出法兒欺負她!昨天玩的好把戲,那簡直兒是罵了!她是我的侄女兒,你罵她,就是罵我!」回顧皇后道:「我已叫騰出一間屋子,你來跟我住,世上快活事多著呢,何必跟人家去爭這個病蟲呢!」說時,怒氣沖沖地拉了皇后往外就走,道:「你跟我挑屋子去!」又對皇帝和寶妃道:「別假惺惺了,除了眼中釘,盡着你們去樂吧!」一壁說着,一壁領了皇後宮眷,也不管清帝和寶妃跪着,自管自蜂擁般地出去了。這裏清帝和寶妃見太后如此的盛怒,也不敢說什麼,等太后出了門,各自站了起來。清帝問寶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寶妃道:「臣在萬歲爺那裏回宮時,宮娥們就告訴說:『剛才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傳皇后的諭,賞給一盒禮物。』臣打開來一看,原來就是那隻死狗。臣猜皇后的意思,一定把這件事錯疑到臣身上了,正想到皇后那裏去辯明,誰知老佛爺已經來傳了。一見面,就不由分說地痛罵,硬派是臣給萬歲爺出的主意。臣從沒見過老佛爺這樣的發火,知道說也無益,只好跪着忍受。那當兒,萬歲爺就進來了。這一場大鬧,本來是意中的,不過萬歲爺的一時孩子氣,把臣妾葬送在裏頭就是了。」清帝正欲有言,寶妃瞥見窗外廊下,有幾個太監在那裏探頭探腦,寶妃就催著道:「萬歲爺快上朝堂去吧,時候不早,只怕王公大臣都在那裏候着了!」清帝點了點頭,沒趣搭拉地上朝去了。寶妃想了一想,這回如不去見一見太后,以後更難相處,只好硬著頭皮,老著臉子,追蹤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舊的殷勤伺候。這些事,都是大婚以後第二年的故事。從這次一鬧后,清帝去請安時,總是給他一個不理。這樣過了三四個月,以後外面雖算和藹了一點,但心裏已築成很深的溝塹。又忽把皇帝的寢宮和佛爺的住屋中間造了一座牆,無論皇帝到后妃那裏,或后妃到皇帝寢宮,必要經過太后寢宮的廊下。這就是嚴重監督金、寶二妃的舉動。直到余敏的事鬧出來,連公公在太后前完全推在寶妃的身上,又加上許多美言,更觸了太后的忌。然而這件事,清帝辦得非常正大,太后又不好說甚,心裏卻益發憤恨,只向寶妃去尋瑕索瘢。不想魚陽伯的上海道,外間傳言說是寶妃的關節。那時清帝和嬪妃都在禁城,忽一天,太后忽然回宮,搜出了聞鼎儒給二妃一封沒名姓的請託信,就一口咬定是罪案的憑據,立刻把寶妃廷杖,金、寶二妃都降了貴人。二妃名下的太監,捕殺的捕殺,驅逐的驅逐。從此不準清帝再召幸二妃了。你想清帝以九五之尊,受此家庭慘變,如何能低頭默受呢?這便是兩宮失和的原因。

本來聞韻高是金、寶兩宮的師傅,自然知道宮闈的事,比別人詳細。龔尚書在毓慶宮講書的時候,清帝每遇太后虐待,也要向師傅哭訴。這兩人都和唐卿往來最密,此時談論到此,所以唐卿也略知大概。當下唐卿接着說道:「兩宮失和的事,我也略知一二。但講到廢立,當此戰禍方殷、大局瀕危之際,我料太后雖有成竹,決不敢冒昧舉行。這是賢弟關心太切,所以有此杞人之憂。如不放心,好在劉益昆現在北京,賢弟可去謁見,秘密告知,囑他防範。我再去和高、龔兩尚書密商,借翊衛畿輔為名,把淮軍夙將倪鞏廷調進關來。這人忠誠勇敢,可以防制非常。又函托署江督庄壽香把馮子材一軍留駐淮、徐。經這一番佈置,使西邊有所顧忌,也可有備無患了。」韻高附掌稱善。唐卿道:「據我看來,目前切要之圖,還在戰局的糜爛。賢弟,你也是主戰派中有力的一人,對於目前的事,不能不負些責任。你看,上月劉公島的陷落,數年來全力經營的海軍完全覆沒,丁雨汀服毒自盡了,從此山東文登、寧海一帶,也被日軍佔領。海蓋方面,說也羞人,宋欽領了十萬雄兵,攻打海城日兵六千人,五次不能下,現在只靠珏齋所率的湘軍六萬人,還未一試。前天他有信來,為了台諫的參案,很覺灰心;又道伊唐阿忽然借口救遼,率軍宵遁,軍心頗被搖動。他雖然還是口出大言,我卻很替他十分擔憂。至於議和一層,到了如此地步,自然不能不認他是個急救的方策。但小燕和召廉村徒然奉了全權的使命,還被日本挑剔國書上的字句拒絕了,白走一趟。其實不客氣說,這個全權大臣,非威毅伯去不可!非威毅伯帶了賠款割地的權柄去不可!這還成個平等國的議和嗎?就是城下之盟罷了!喪失的巨大,可想而知。這幾天威毅伯已奉諭開復了一切處分,派了頭等全權大臣,正在和敬王、祖蓀山等計議和議的方針,高中堂和龔尚書都不願參預,那還不是掩耳盜鈴的態度嗎?我想,最好珏齋能在這時候爭一口氣,打一個大勝仗,給法、越戰爭時候的馮子材一樣,和議也好講得多哩!」韻高道:「門生聽說江蘇同鄉今天在江蘇會館公宴威毅伯的參贊馬美菽、烏赤雲,老師是不是主人?」唐卿道:「我也是主人,正待要去。美菽本是熟人,他的《文通》一書也曾讀過。烏君聽說是粵中的名士,不但是外交能手,而且深通西方理學,倒不可不去談談,看他們對於時局有什麼意見。」韻高知道唐卿尚須赴宴,也不便多談,就此告辭出來。

唐卿送客后,看看時候不早,連忙換了一套宴客的禮服,吩咐套車,直向米市衚衕江蘇會館而來。到得館中,同鄉京官都朝珠補褂,躋躋蹌蹌地擠滿了館里東花廳,陸菶如、章直蜚、米筱亭、葉緣常、尹震生、龔弓夫,這一班人也都到了。唐卿一一招呼了。不一會,長班引進兩位特客來,第一個是神清骨秀,氣概昂藏,上唇翹起兩簇烏須,唐卿認得就是馬美菽;第二個卻生得方面大耳神情肅穆須髯豐滿,大概是烏赤雲了。同鄉本已推定唐卿做主人的領袖,於是送了茶,寒暄了幾句,馬上就請到大廳上,斟酒坐定。套禮已畢,大家慢慢談聲漸終,唐卿便先開口道:「這幾天中堂為國宣勞,政躬想必健適,行旌何日徂東?全國正深翹企!」美菽道:「戰局日危,遲留一日,即多一日損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請訓后,即便啟行。」直蜚道:「言和是全國臣民所恥,中堂冒不韙而獨行其是,足見首輔孤忠。但究竟開議后,有無把握,不致斷送國脈?」赤雲道:「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百勝。』中堂何嘗不主戰!不過戰必量力,中堂知己力不足,人力有餘,不敢附和一般不明內容而自大輕敵者,輕言開戰。現時戰的效驗,已大張曉喻了,中堂以國為重,決不負氣。但事勢到此,只好儘力做去,做一分是一分,講不到有把握沒把握的話了。」弓夫道:「海軍是中堂精心編練,會操復奏,頗自誇張。前敵各軍亦多淮軍精銳,何以大東遇敵,一蹶不振;平壤交綏,望風而靡?中堂武勛蓋代,身總師干,國力之足不足,似應稍負責任!」美菽笑道:「弓夫兄,你不是局外人,海軍經費每年曾否移作別用?中堂曾否聲明不敷展布?此次失敗,與機械不具有無關係?其他軍事上是否毫無掣肘?弓夫兄回去一問令叔祖,當可瞭然。但現在當局,自應各負各責,中堂也並不諉卸。」震生忽憤憤插言道:「我不是袒護中堂,前幾個月,大家發狂似地主戰,現在戰敗了,又動輒痛罵中堂。我獨以為這回致敗的原因,不在天津,全在京師。中堂思深慮遠,承平之日,何嘗不建議整飭武備?無奈封章一到,幾乎無一事不遭總署及戶部的駁斥,直到高升擊沉,中堂還請撥巨帑構械和倡議買進南美洲鐵甲船一大隊,又不批准。有人說蕞爾日本,北洋的預備已足破敵,他說這話,大概已忘卻了歷年自己駁斥的案子了!諸位想,中堂的被罵,冤不冤呢?」筱亭見大家越說越到爭論上去,大非敬客之道,就出來調解其間道:「往事何必重提,各負各責。自是美菽先生的名論,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左輔右弼,折衝禦侮,是此次中堂一行,實中國四萬萬人所託命,敢致一觥,為中國前途祝福!為中堂及二公祝福!」筱亭說罷,立起來滿飲了一杯。大家也都飲了一杯。美菽和赤雲也就趁勢告辭離了江蘇會館,到別處去了。這裏同鄉京官也各自散歸。

話分兩頭。我現在把京朝的事暫且慢說,要敘敘威毅伯議和一邊的事了。且說馬、烏兩參贊到各處酬應了一番,回到東城賢良寺威毅伯的行轅,已在黃昏時候。門口伺候的人們看見兩人,忙迎上來道:「中堂才回來,便找兩位大人說話。」兩人聽了,先回住屋換上便衣,來到威毅伯的辦公室,只見威毅伯很威嚴地端坐在公事桌上,左手捋著下頷的白須,兩隻奕奕的眼光射在幾張電報紙上。望見兩人進來,微微地動了一動頭,舉著右手彷彿表示請坐的樣子,兩人便在那文案兩頭分坐了。威毅伯一壁不斷地翻閱文件,一壁說道:「今天在敬王那裏,把一切話都說明了,請他第一不要拿法、越的議和來比較,這次的議和,就算有結果,一定要受萬人唾罵;但我為扶危定傾起見,決不學京朝名流,只顧迎合輿論,博一時好名譽,不問大計的安危。這一層要請王爺注意!又把要帶蔭白大兒做參贊的事,請他代奏。敬王倒很明白爽快,都答應了。明天我們一準出京,你們可發一電給羅道積丞、曾守潤孫,趕緊把放洋的船預備好,到津一徑下船,不再耽擱了。」赤雲道:「我們國書的款式,轉託美使田貝去電給伊藤,是否滿意,尚未得復,應否等一等?」威毅伯道:「複電才來,伊藤轉呈日皇,非常滿意。日皇現在廣島,已派定內閣總理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為全權大臣,在馬關開議,並先期到彼相候。」美菽道:「職道正欲回明中堂,適間得到福參贊世德的來電,我們的船已雇了公義、生義兩艘。何時啟碇?悉聽中堂的命令。」威毅伯忽面現驚奇的樣子道:「這是個匿名信,奇怪極了!」兩人都站起湊上來看,見一張青格子的白綿紙上寫着幾句似通非通的漢文,信封上卻寫明是「日本群馬縣邑樂郡大島村小山」發的。信文道:

支那全權大使殿,汝記得小山清之介乎?清之介死,汝乃可獨生乎?明治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預告。

馬、烏二人猜想了半天,想不出一個道理來。威毅伯掀髯微笑道:「這又是日本浪人的鬼祟!七十老翁,死生早置度外,由他去吧!我們干我們的。」隨手就把它撩下了,一宿匆匆過去。

次日,威毅伯果然在皇上、皇太后那裏請訓下來,隨即率同馬、烏等一班隨員乘了專輪迴津。到津后,也不停留,自己和大公子、美國前國務卿福世德、馬美菽、烏赤雲等坐了公義船,其餘羅積丞、曾潤孫一班隨員翻譯等坐了生義船。那天正是光緒二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在風雪漫天之際,戰雲四逼之中,鼓輪而東,海程不到三天,二十三的清晨已到了馬關。日本外務省派員登舟敬迓,並說明伊藤、陸奧兩大臣均已在此恭候,會議場所擇定春帆樓,另外備有大使的行館。威毅伯當日便派公子蔭白同著福參贊先行登岸,會了伊藤、陸奧兩全權,約定會議的時間。第二天,就交換了國書,移入行館。第三天,正式開議,威毅伯先提出停戰的要求。不料伊藤竟嚴酷地要挾,非將天津、大沽、山海關三處准由日軍暫駐,作為抵押,不允停戰。威毅伯屢次力爭,竟不讓步。這日正二十八日四點鐘光景,在第三次會議散后,威毅伯積著滿腔憤怒,從春帆樓出來,想到甲申年伊藤在天津定約的時候,自己何等的驕橫,現在何等的屈辱,恰好調換了一個地位。一路的想,猛抬頭,忽見一輪落日已照在自己行館的門口,滿含了慘淡的色彩,不覺發了一聲長嘆。嘆聲未畢,人叢里忽然擠出一個少年,向轎邊直撲上來,崩的一聲,四圍人聲鼎沸起來,轎子也停下來了,覺得面上有些異樣,伸手一摸,全是濕血,方知自己中了槍了。正是:

問誰當道狐狸在?何事驚人霹靂飛。

不知威毅伯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孽海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古典文學 孽海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回 秋狩記遺聞白妖轉劫 春帆開協議黑眚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