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本源

第七百三十六章 本源

高麗遣使走海路,已在登州登陸,表奏先送至東京。

郭紹觀之,乃工整的漢字寫成。先是自稱高麗的禮樂、衣冠皆尊唐風,與中原同。聽說中原皇帝擊敗遼國甚是高興,上表恭賀。然後大段罵遼國,一句「禽獸之國」給郭紹印象最深。

這些罵詞若是傳到契丹皇室,卻不知蕭思溫等人作何感想。

前期朝廷主動派人聯絡高麗,本是嘗試讓高麗在遼國腹背夾擊。不過此時的效率實在太慢了,等周軍已經攻佔幽雲,高麗才剛剛與大周順利結交。

因高麗使者登岸,朝中官員預備皇帝問及高麗諸事,一時間很多人議論高麗。

八卦不分古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是高麗的一系列國策方略、抑或風土人情……郭紹最先聽到的是一個八卦:高麗國主王昭的王后、是他的親妹妹。

國王和王后的父親都是高麗太祖王建,王后是公主、隨其母皇甫氏姓,乃同父異母的親兄妹。這樣也可以?

郭紹聽了很好奇,莫論在這個時代,便是現代兄妹結婚也不行。不過他很快想到了後世某國的電視劇,一下子便恍然大悟。

……宣仁三年年底,高麗使者朝見,進貢稀世寶劍一把。

宦官將寶劍搬到養德殿,因是珍奇之物,十分小心翼翼。當是時,禮部侍郎盧多遜也剛接待完高麗使臣,前來覲見。

不料郭紹對寶劍毫無興趣,他正在把玩著軍器監剛送來的一枝火繩槍,而對寶劍一眼都沒瞧。

這火銃做得非常精細,銃尾以上好的木料鑲嵌,上面還雕琢著鎏金祥雲花紋;槍管平直光滑,上面抹著黃油,內外都精心打磨光滑,裏面是用錐子鑽磨平整。

草木灰泡製過的火繩,擊發裝置的機關和簧片是用黃銅鍛制,照樣做得十分精細巧妙。

此物因是送給皇帝的東西,比較注重裝飾,簡直如同藝術品一樣。不過成批製造的火銃肯定沒這麼精緻,不然成本太高了。

郭紹看到這東西簡直是愛不釋手,什麼寶劍根本無法再引起他的興趣,就算那什麼寶劍真能削鐵如泥,它還是一把刀而已,而且只是稀有之物無法大量複製。

他注意到火銃底部用的螺紋連接……大概製作方法是用木頭刻出螺紋,再做砂型鑄造鐵芯,然後鍛制尾部。這種構造便於拆卸槍管,清洗殘渣。

桌子上還有一疊江寧府奏報的卷宗,新海船已大致完工,一共三艘。郭紹已下旨讓江寧船坊海試后,把海船調到登州(山東);侍衛司水軍派一些將士接手海船,明年高麗使臣回國,便可用這幾艘海船送他們回去。另下旨工部派人到登州新建一個港口。

盧多遜看了一眼被擱在桌案上的高麗寶劍,躬身道:「陛下,高麗國似乎盛產寶劍。」

郭紹抬起頭道:「哦?朕未曾聽過。」

盧多遜道:「他們曾進貢遼國,送的也是寶劍。」

郭紹聽罷知道盧多遜是話裏有話,想借物發揮。便把火繩槍放下,饒有興緻地聽着。

盧多遜繼續道:「不過後來遼國把渤海國滅了,高麗便與遼國關係惡化。此因高麗國圖謀渤海國久矣,並遷徙人口經營西京(平壤);不料遼國先下手,盡吞渤海國之地。遼國強大,高麗欲得渤海國舊地愈難,故憤恨契丹。」

郭紹點頭道:「原來如此。」

當此時,遼國在幽州戰敗,丟失了幽雲大片土地,但實力仍舊很大;有高麗在其腹背牽制,也有好處。

盧多遜道:「此番高麗國派使者來,請我朝出兵收復營州,共同合擊契丹。以臣之見,高麗見遼軍戰敗,再度窺欲渤海舊地,仍有野心矣。」

郭紹聽到野心,又把玩着手裏的火器,瞧了一眼桌案上擺着的海船資料卷宗,不僅露出了笑意:「各國國主意求自強,有進取之心無可厚非。

不過朝廷最近無意興兵與遼國再戰,盧侍郎可回復高麗國使臣,此事容后再議。」

盧多遜抱拳道:「臣遵旨。」

郭紹轉身瞧了一番牆壁上掛的一副簡略大圖。最近因高麗使臣到京,他對高麗國的處境也有一些個人的理解。

這塊地方在古代早期比較有空間,越到後面處境會越不妙。

隋唐之交時,高句麗是比較強盛的國家,肯定因為對隋唐邊境已經有威脅,隋朝唐朝才會不惜動員大軍幾度討伐。

但是唐朝以後,契丹崛起東北,一直威脅中原北方的草原力量也在冬移。不僅威脅中原,也在壓縮高麗的空間。他們從此時起,面對的不僅是中原王朝,游牧民族也將成威脅他們生存的重要因素。

(等以後,牧獵民族的威脅繼續在東邊,高麗還會多一個日本國海上威脅,可謂被各種勢力夾在了中間,能一直扛下去,也是挺頑強的人群。)

郭紹道:「以往我朝很想收復幽雲,便欲利用高麗國牽制;而今高麗國想占渤海國舊地,又欲我朝出兵遼東。各國都在為自家謀划。」

養德殿內郭紹君臣二人,只有一個官宦和幾個宮女。郭紹便正大光明地問道:「高麗國似乎是滅亡新羅、百濟后立國,其國內可有內敵?」

盧多遜道:「王氏立國后,對內施行推恩懷柔之策,臣聞其國安定。」

郭紹點頭若有所思。

……收復幽雲之地,影響十分大。不過這時的消息傳遞速度有限,剛戰勝時感受不到什麼變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周、遼兩國的影響才漸漸凸顯出來。

直至宣仁四年初,撫桑國平安京的天皇使節送來了國書,並進貢朝賀。東京禮部和客省為了營造「萬邦來朝」的政績,上書給予了豐厚的回贈。朝貢制度實在是中原王朝在財貨方面吃虧,但若不這樣,別國便沒有主動朝貢的動力。

郭紹下旨與撫桑國使節談兩國結交通商(以前中原戰亂,民間海貿通商卻從未斷絕),並密令樞密院兵曹司派細作混入商隊中前往撫桑國了解遠方情狀。

邦交雖是大事,但郭紹的注意力並不在此,只是順手處置。他一直在構思兵權變革。

而火繩槍也成批製造出來了,郭紹不僅看奏報,也親自上校場觀摩。

正式試驗火器的是虎賁軍「神火都」一百餘人,這小股人馬在虎賁軍里一直沒能擴建,因為實在毫無戰績,不過建制也保留下來沒有撤銷……以前皇帝親自下旨建立的一都人馬,沒人隨便撤了。

神火都的人用青銅銃用了兩年,此時已是十分嫻熟。火繩槍和青銅銃完全是兩碼事,但機關和用法步驟相同,現在的火器本來就是在青銅銃的基礎上主要改進了槍管而已。

將士們從腰帶上取下小竹筒,拿牙齒咬開塞子,然後把裏面秤好的火藥倒進槍口,再用通條把比較軟的鉛丸強捅進去,接着拿小葫蘆里的火藥抖一些在擊發池裏,便可準備發火。

校場上「噼里啪啦」響成一片,硝煙瀰漫,遠處的靶子上儘是孔。火器確實能用!畢竟火藥在封閉空間里燃燒增壓,就會把鉛彈打出去,一切都是客觀規律,不會有什麼例外。

新制火器有效射程五十步,三十步內,可穿大部分鎖甲鱗甲。至於精度……反正方位不會飄錯,比孔大的青銅銃准多了。

神火都因為需要三排輪流射擊,建制也與普通軍隊一都四隊、一隊二十幾人不同,神火都只有三隊。軍隊建制是根據戰術而制定,兵器戰術一變,建制才變;或許兵制也會逐漸改變。

這玩意的射程比步弓、弩都要近許多,比如郭紹這等級別的神臂手用步弓能射一百步還能有精度!而且操作繁雜,射速很慢……但相比步弓的戰鬥力,近距離穿甲能力比弓弩強。

至於射程,則超過了騎射。

幾個月的改進試驗,軍器監令昝居潤的奏疏說法是:遠近介乎步、騎弓箭之間。近處穿甲最強,是為長;臨陣發射緩慢繁複,準頭不定,既無騎射之靈活,是為短。

不過郭紹的看法不同。這玩意最大的好處,是讓一群農夫懂得了隊列和軍紀后,就能立刻擁有不弱的戰鬥力。

他們不一定能打贏百戰精兵,但大周擁有禁軍十幾萬精銳步騎的代價,是花了幾十年、讓整個天下打得稀爛。

郭紹看了神火都的表演,心情十分愜意,回到北苑時,在一個湖邊輕快地撿起了一塊石子,往湖面上扔石子玩耍。那石子在水面輕快地躍動,跳起了幾圈漣漪。

隨行的大臣都十分高興,不過也許會覺得郭紹此時舉止有點輕浮了。

就在這時,郭紹指著水面道:「咱們的火炮一砸一個坑,其實完全可以嘗試別的法子。」

昝居潤道:「石炮炮彈太重,若角度太小,在面前就掉到地上了。」

郭紹道:「那便想法子。咱們做那『開花彈』路數方向不對,怕是沒什麼用(除非做出榴彈炮)。」

幾個人不能答。

郭紹沒有理會,久久看着湖面上的漣漪,如同他此時的心情,輕快而不平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國千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十國千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六章 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