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

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

北漢使臣李信被護送回國,議和的消息就在晉陽不脛而走。

劉鈞問策回來的樞密院事李信,李信竟說周國主頗有誠意,未嘗不能試試。照李信的說法,兩國一向相互仇視、互不來往,這次若能拿趙匡胤作為議和條件;或許不能避免戰爭,但可以走出緩解關係的一步。

北漢主又問宰相,宰相說趙匡胤對北漢國沒什麼用……此話倒是深得劉鈞之心,劉鈞不敢用趙匡胤。

趙匡胤等兄弟聽到風聲,幾個人聚在一起唉聲嘆氣。

石守信忍不住牢騷道:「我等與喪家之犬有何區別?」

李繼勛道:「而今我等眼看要被出賣,卻無計可施、想走也沒法走,北漢主恐怕不會放咱們。郭鐵匠是鐵了心要趕盡殺絕,這等手段都用上了!」

「郭鐵匠就是十足小人!」石守信罵道,「從來都是他對不起趙兄,先是害死趙兄的父親和兄弟,后又發動兵變對付咱們,還將咱們在禁軍里的人趕盡殺絕……不久前還派刺客意圖謀殺!咱們何時做過對不起他的事?到頭來,咱們有仇還沒報,反倒是郭鐵匠不依不撓,好像咱們倒虧欠了他。」

「人心吶!」李繼勛長嘆了一聲,「人心險惡難測,他越是自知理虧,越是不會放手。」

趙匡胤皺眉道:「因為郭鐵匠知道咱們怨恨他,揣測咱們會報復對付,他自然視作心腹大患、要先動手剷除,不給咱們報仇的機會。」

李繼勛打量了一會兒趙匡胤,恍然道:「趙兄應有破解之策?」

如果必死無疑,以趙匡胤的性子,此時該沮喪消沉才對。但趙匡胤看起來只是發愁,還沉得住氣的樣子。

趙匡胤道:「我覺得還沒到走投無路的時候。北漢主總會想明白,把我出賣給大周他也得不到好處,與虎謀皮罷了。現在主要缺一個替咱們說話的人。」

李繼勛沉吟道:「聽說楊業(改姓北漢國姓,明面上一般稱劉繼業)是個正直的人,我也有過兩次泛泛之交,說得上話。」

趙匡胤搖頭道:「找誰都不能找楊業,此人肯定不願意替咱們說話。他弟弟反覆在大周和北漢之間投奔,現在大周出仕,我怎麼瞧怎麼覺得楊家是在留後路。咱們現在的身份其實是大周的要犯、更是大周新君郭鐵匠的仇人,楊業要是替咱們說話……極可能兩頭得罪,他不會幹這種事。」

眾人聽罷一籌莫展。

趙匡胤道:「我倒覺得,和楊業同在侍衛司的馮進珂應該會願意為咱們說話。」

李繼勛問道:「趙兄認識那個馮進珂?」

趙匡胤搖頭道:「不認識,只是知道有這麼個人。」

眾人一聽,都好奇地轉頭看着趙匡胤的黑臉,想知道為什麼要找這個不認識的人。

趙匡胤道:「我只是揣測北漢侍衛司的人事佈局。北漢的文武制度,是繼承了(后)漢朝;而大周太祖也是(后)漢朝的武將,大周朝廷也與北漢有相通之處……北漢國的掌兵衙門不同之處在於,沒有殿前司,所以侍衛司的兵權尤重。

在兵權最重的侍衛司,高層大將不可能一個鼻孔出氣,不然北漢主不能安心。因此我猜測,楊業和馮進珂不是一路人。

北漢的大將武將不少,北漢主卻專門讓楊業姓劉,我以為除了拉攏安撫、北漢主心底對此人多少有點提防心。那麼和楊業在同等位置的馮進珂,是北漢主專門安插制衡的可能,就更大了。」

李繼勛聽了一會兒,覺得此中關係複雜,更加對趙匡胤有敬畏之心……李繼勛比趙匡胤年齡大,現在他更不敢做大哥了,趙匡胤的心智並非不是一般武將;李繼勛覺得退一步,尊稱趙匡胤為兄,是明智的做法。

趙匡胤道:「我先找個機會拜訪,與馮進珂談談便知。」

兩天後,趙匡胤拜訪馮府,立刻就被接待了。

雖然趙匡胤在北漢國職位不高,現在也沒實力了,但擋不住他曾經地位高、有名氣。名氣就能叫他被人高看一眼,哪怕是侍衛司大將也願意接待。

及至客廳,上茶、寒暄,一番客套。

趙匡胤便徑直說道:「末將聽聞,陛下(國主)欲將末將押解周國,以此議和。」

「本將確是聽聞過風聲。」馮進珂點頭道。

趙匡胤觀之,馮進珂並無厭煩的表情。趙匡胤覺得就這樣直接說明來意,反而更好;本來就沒交情的人,若是太多奉承和無用的話,會叫人家摸不著來路……不知道你想幹嘛,就會有提防心。

直接說明有求於人,對方反而懂了路數,交情依舊沒有,但會坦誠不少。

趙匡胤想罷,便道:「末將有不情之請,想請馮將軍在陛下面前,進幾句忠言。」

馮進珂淡定問道:「趙將軍何以獨獨來找本將?」

趙匡胤道:「聽聞馮將軍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將,這番話得要忠臣才敢說。」

「本將自是一心報效國家。」馮進珂坦然接受了吹捧,又問,「可本將與你本無交情,為何要替趙將軍說話?」

趙匡胤道:「馮將軍不僅是替末將說話,也是為國家着想。」

馮進珂饒有興緻,言辭乾脆:「願聞其詳。」

趙匡胤道:「國家之間征伐大事,豈能因這點小事而改變?若周國一心想用兵,就算將我送過去,也不會改變他們的決定。馮將軍應知,此事對北漢國沒有半點好處……只有壞處,便是未戰先示弱。

其次,遼國尚未與周國示好,我國先向敵國示好,將遼國置於何地?」

馮進珂沉吟片刻,說道:「趙將軍所言,前者我很贊同,沒有什麼好處。不過後者倒不用計較,遼國不是一兩次看咱們不順眼;他們在後面給咱們支持,也不是因為關係好,而是相互利用罷了。」

趙匡胤抱拳道:「馮將軍英明之見。還有一個最要緊的利害干係,朝廷不能不考慮。

周強漢弱、周大漢小,話雖不中聽,卻是顯而易見。今日若陛下示弱、示好,叫臣民們何去何從?我國與周國雖為敵國,交戰多年,但兩國官民皆為漢人,一旦關係放鬆,不利的是弱國……難免有一些人為將為官,不過為陞官發財、榮華富貴,現在可以為我國效力,今後為何不能為周國效命?

一旦議和,緩解關係來往,要是有姦細趁虛而入,拉攏、煽動、勸說軍民,恐怕會有倒戈相向的風險。」

馮進珂聽罷良久沉默了。

趙匡胤留意觀察了一眼,當下便不再多言。

過了好一會兒,馮進珂才道:「我一個武將,不便對國事指手畫腳。不過朝中司空郭元為與我交好,這事兒我與他說說。若是他認為有理,上書進言陛下,必能湊效。」

趙匡胤聽罷,起身道:「大恩不敢忘。馮將軍軍務繁忙,末將便不多叨擾了。」

果然不多久,北漢主就明確拒絕了交出趙匡胤的事。並且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是大周的武將受到了不公的對待,到北漢來,朝廷隨時誠意款待云云。

周朝廷出主意的人是魏仁溥。東京得到消息,又一次在談判上失敗;不過朝廷再一次採用了老辦法(耍流氓),談不贏就要動手。

魏仁溥進言皇帝,趁議和不成,馬上對北漢開戰!

魏仁溥道:「此時便意圖一舉滅掉北漢,準備尚不充分,時機尚不成熟。但可先對北漢進行襲擾、試探,攻打蠶食其邊境。此戰的動靜不能太小,咱們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襲擾,而是試圖吸引遼軍來援。」

他回顧諸重臣,似乎已經忘掉了被北漢國拒絕和談的不快,侃侃而談,「北漢舉國也就幾萬兵力,精銳不過兩三萬。我朝只要一支偏師出遼州,虛張聲勢,作勢要大舉進攻晉陽;北漢必請遼軍來援。

遼軍遠道而來,一到晉陽,大周軍便撤出北漢國。南撤觀望,疲勞消耗遼軍和北漢國力。為將來攻取晉陽做好準備。」

郭紹聽罷覺得頗有道理,反正暫時還沒把握一戰攻下晉陽;和北漢進行拉鋸襲擾的戰爭也是利大於弊。因為大周的國力遠超北漢,最不怕與北漢消耗,正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郭紹頓時就問:「爾等以為,調動哪些兵馬妥當?」

魏仁溥最近很積極出謀劃策,當下又拜道:「得要一股精銳,尚能在野戰時保有優勢。駐相州的龍捷軍張光翰部,有精兵兩萬;另外新任昭義軍節度使慕容延釗,手裏有鎮兵、淮南感德軍數萬之眾,可調動一部人馬為援。」

郭紹心裏又想着授權給誰來主持此戰,乍一想,侍衛司廂都指揮使張光翰、或昭義軍節度使慕容延釗都可以勝任。但郭紹一時間想起了另一個人:符昭序。

河北的近況,沒有大戰。符昭序去河北部署兵力后,遼軍應該不願意在此時與大周軍決戰,遲早退走;郭紹就等他的奏報。

只不過河北那裏的功勞,仍然不夠提升符昭序的軍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國千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十國千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