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導彈

513 導彈

當然現在蘇聯唯一刊用的導彈就是克隆V-2的R-1以及對R-1的小範圍改進版R-2,正在進行的還有R-3以及R-4、R-5、R-6、R-7和R-8項目。

看上去項目很多,但是分工還是很明確的,R-3將是蘇聯第一款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現在正在緊張研發當中。R-4依然是空空導彈,不過這是一款紅外製導的。R-5和R-6項目屬於海軍,其中R-5是水面發射的彈道導彈,也就是R-2的海軍版,這個倒是簡單。而R-6則是海軍正在推進的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項目,目前因為資金和技術的原因處於低速預研狀態。至於R-7自然是不用多說了,這是陸軍和空軍聯合投資的洲際導彈項目.至於R-8則是在R-2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射程的中程導彈,按照計劃,這款導彈射程將達到1500公里,彈頭的最大拋投重量將達到五噸。

說白了,R-8項目就是專門為拋投原子彈量身定做的。一千五百公里的射程哪怕是部署在波蘭也足以威脅巴黎和倫敦。想必能讓英國人和法國人老實不少。反正科羅廖夫和格魯什科最近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就是搞定R-8,讓蘇聯的核力量初步具備極高的突防能力。

當然,這還需要時間,按照科羅廖夫的計劃表,R-8將在1945年進行實彈檢測,真正服役可能最快也要到1946年。所以某仙人還得加緊催促圖波列夫,讓他趕緊的加快圖-4項目,不然蘇聯有了原子彈卻沒有運載工具,那才叫搞笑。

彈道導彈和轟炸機的事兒就暫時說到這裏,接下來要說的是巡航導彈的事兒。李曉峰對這個方面也是相當的重視,實際上一開始在他影響下蘇聯對於這兩種導彈就是一同發展的。比如在1943年,軍委就正式下令研製T1彈道導彈和T2巡航導彈,其中T1的成果就是R-1和R-2彈道導彈,而T2的研發進度就沒有T1那麼順利了。

實際上從一開始T2項目就遇到了大麻煩,什麼大麻煩呢?那就是竟然沒有人願意接手T2項目。這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從頭說起吧,首先要明確一點,T2這個巡航導彈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巡航導彈,從某意義上說華夏所謂的巡航導彈是專指類似於戰斧一類的對地戰略打擊的飛航式導彈。但是國際意義上的巡航導彈可不僅是指類似於戰斧的導彈,比如魚叉、飛魚這一類反艦導彈也可以稱之為巡航導彈。說白了只要不是以彈道飛行而是在大氣層以內進行類似飛機一樣機動的導彈都可以稱之為巡航導彈。

那麼蘇聯這個T2項目屬於哪一類呢?屬於戰斧那一類,這種巡航導彈只承擔對地戰略打擊任務,屬於T1項目的補充。而T1項目的指標在那個年代算是非常高了,連帶着T2項目的指標也定得不是一般的高。按照總裝備部的要求,T2也要能攜帶核彈頭,最大射程不能低於300公里。

你想想當年的核彈有幾噸重,T2這種巡航導彈要能夠攜帶這麼大一個彈頭,那體格該有多大。就是這一條就讓蘇聯的設計局和設計師們望而卻步。

反正當時沒人敢接這個項目。足足冷了有三個月,當李曉峰追問起T2的項目進度時才發現總裝備搞了如此大一個烏龍。尼瑪彈頭都有幾噸重還要能飛三百公里遠,還是飛航式的,這導彈得多大?

李曉峰發現了這一點之後,立刻就做出了指示,將可以攜帶核彈頭這一條從項目指標中刪掉了,改為能夠攜帶一枚五百公斤常規彈頭。

李曉峰覺得,這一下總不會繼續冷場了吧?只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蘇聯的設計師和設計局依然是不給面子,還是沒有人願意接手T2項目。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戰時,大部分設計局和設計師的任務都是排得滿滿的,大家都忙得跟狗一樣,哪裏有空搞什麼巡航導彈。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李曉峰第二次插手,也就在米格設計局和拉沃契金設計局在先進動力戰鬥機項目上分出高下的時候,李曉峰做了一個決定,讓拉沃契金接手T2項目。

可能有同志要說你這是胡來了,拉沃契金可是設計飛機的,你怎麼讓他搞導彈去了?這不是讓他半路出家嗎?這不是浪費人才嗎?

還真不是這麼回事,拉沃契金賴以成名的是設計戰鬥機不假,但是歷史上輸給了米格-15之後,這位就基本放棄了飛機項目,全面轉入搞導彈去了,其設計的第一個導彈型號就是V-300,即S-25金鷹導彈系統。

可能大家對S-25和金鷹這個名號有些陌生。其實這就是西方叫的薩姆-1防空導彈。而後面名氣更大的薩姆-2就也是S-75導彈系統也出自於這位設計師之手。而他的設計局後來也特別擅長搞導彈,在衝壓發動機上可是一把好手。

當然,李曉峰也沒有把雞蛋全部裝在一個籃子裏。他給T2項目選擇了兩個設計局,第二個設計局就是米亞舍夫。

米亞舍夫其實跟拉沃契金差不多,都是半路跳槽去搞導彈的。歷史上的1951年,當慈父鋼鐵同志要求圖波列夫研發噴氣式戰略轟炸機而被老設計師斷然拒絕之後,鋼鐵同志是勃然大怒,直接就給圖波列夫踢到一邊,任命當時剛剛48歲的米亞舍夫去搞這個項目。

那時候的米亞舍夫基本沒有什麼建樹,僅僅是二戰期間以囚徒的身份在圖波列夫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不過斯大林看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米亞舍夫雖然搞戰略轟炸機一般,但是搞導彈卻還是很有建樹的。

不過在1944年,當李曉峰命令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去搞巡航導彈的時候,這兩位確實顯得不太樂意。拉沃契金還想在飛機上扳回一局,而米亞舍夫則想設計轟炸機。不過在當年的蘇聯設計人員只能跟着******的指揮棒走,不聽中央首長的命令,你這是想要作死么!

所以在1944年6月,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是不情不願的開始了巡航導彈的項目。說起來也是有意思,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的巡航導彈方案相當的類似,都是兩級導彈方案,第一級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助推器),第二級採用衝壓發動機(巡航發動機)。

其中拉沃契金的設計方案為350,或者叫V-350。整個導彈採用集束捆綁式助推器,助推器和彈體並列,兩者長度也差不多。V-350的巡航級跟飛機的平面對稱氣動佈局類似,由圓柱形彈體加上主彈翼和尾翼組成。巡航級彈體採用的發動機是邦達爾尤科設計局(OKB-670)研製的RD-12U液體衝壓發動機,這實際上是在RD-40型發動機上改進出來的。該衝壓發動機採用頭部激波錐多波系進氣道,激波錐后就是直通式衝壓燃燒室。

跟噴氣式發動機相比,衝壓發動機燃燒室前省去了壓氣機。在圓管型進氣管道和燃燒室周圍是環形燃料箱,內裝航空煤油,其重量占導彈總重量的70%,彈體自重只有22%,戰鬥部重8%。

當衝壓空氣經過導彈頭部進入進氣道后,經進氣道多次激波減速擴壓後到達燃燒室,此時的流速已經下降到可以保證與燃料正常混合燃燒,得以形成穩定的高溫燃氣,最後經過噴管高速噴出,產生推力。

V-350起飛時需要助推器,其兩翼下各掛了一台S2.1100火箭發動機。這是伊薩耶夫設計局為後來大名鼎鼎的飛毛腿也就是R-11導彈研製的發動機。該發動機有四個並聯噴管,採用煤油/硝酸雙組元推進劑。

V-350的戰鬥部在激波錐內,重量暫時保密(有驚喜),不過威力是相當的驚人。

米亞舍夫設計局的T2導彈項目代號是RSS-40,也是助推器環繞彈體的集束捆綁結構。稍有不同的是,RSS-40有四個助推器,也是採用硝酸—煤油雙組元推進劑。發動機由前面提到的格魯什科設計,其實就是R-12導彈的RD-211發動機。只不過當年的RD-211發動機問題多多,一直到1950年都沒有完全搞定。折騰到1952年時,米亞舍夫實在是受不了了,換用了格魯什科設計的另一款RD-213發動機。

至於RSS-40導彈的衝壓發動機,也是邦達爾尤科設計局的產品,即RD-018A衝壓發動機。

說到這裏,可能有同志就有疑問了,現在是1944年,搞了八年T2項目都沒有結果嗎?你還別說,李曉峰對此也是相當煩惱,因為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想要獲得的就是一款射程300公里的戰術導彈。可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不管是拉沃契金也好還是米亞舍夫也罷,都沒有領會他的好意,給T2項目搞成了戰略打擊武器。

這麼說吧,拉沃契金的V-350導彈全長19米,總重量為96噸,可以攜帶一枚2.9噸重的彈頭以三馬赫的速度飛行8500公里。而米亞舍夫的RSS-40就更誇張了,總長度是24米,總重量為125噸,同樣能夠攜帶一枚三噸重彈頭以三馬赫的速度飛行一萬公里。

現在大家知道驚喜是什麼了吧?反正李曉峰是被驚著了,搞了半天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這是準備跟科羅廖夫叫板,你丫不是搞了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R-7導彈嗎?那我們也要搞一個不遜於你的巡航導彈項目,咱們就比一比看看究竟誰的導彈更牛逼!

當李曉峰發現了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的搞法時,已經是1945年了,而此時他已經沒有辦法阻止這兩個大而無當的項目了。因為斯維爾德洛夫對T2項目非常有興趣,是大力的支持。李曉峰總不能衝上去直接抽小斯的臉吧。

不過李曉峰也知道,這回T2項目恐怕是要被折騰黃了,因為就算V-350和RSS-40能夠實現,其性能相對於R-7來說也沒有太多的意義。這種衝壓式巡航導彈飛行速度比彈道導彈慢,飛行高度又正好在戰後第一代防空導彈(比如S-25)的打擊範圍內,而且技術複雜造價高昂,與其造他們還真不如造R-7。

反正,李曉峰已經是下定了決心,一旦小斯退休了,他立刻就要砍掉這兩個項目。以當時的技術能力搞這種高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實在是有點太超前。而且對於當時的蘇聯紅軍來說,這種武器也沒有必要也用不起。

所以,因為不能停止T2項目,而李曉峰又想獲得一款戰術巡航導彈,不得不在1945年給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下達了一個補充項目。後來這個項目被稱之為T2-1,或者叫亞音速戰術巡航導彈項目。

這一回李曉峰可是給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規定死了指標,最大射程五百公里、彈頭重量500公斤、最大速度不超過0.8馬赫,總重量不超過兩噸,並要能夠命中圓周半徑100米內的目標。

對於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來說,前面幾條指標都是毛毛雨啦,最要命的就是最後這一條,這個命中精度的要求是在是太高了。要知道他們設計的RSS-40和V-350命中精度是10公里,這尼瑪簡直是要老命了。

反正最後這條指標是死死的難住了兩位設計師,一直到1947年當蘇聯的激光器件有了突破,搞出了精度更高的激光陀螺之後,這個精度指標才實現。而在此之前,拉沃契金的V-360和米亞舍夫的RSS-41精度都只有300米,說實話,真心是不好看。

當然,這種導彈實際上在1945年6月就進入了實戰。有四枚剛剛出場的試驗型號被送往了德國,實彈攻擊了位於英美盟軍前進路上的一座關鍵性橋樑。至於結果,用蘇聯官方的說法是,導彈圓滿的飛行了三百千米,將一噸重(減少燃料可以換裝更大的彈頭)的高爆彈頭比較準確的投向了目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當然,實際上四枚彈頭都偏離了目標,離目標最近的那一枚也足有90米遠,基本上橋樑只受了輕傷。最後摧毀這座橋樑的還是空軍的Kh-3電視制導導彈。五枚Kh-3準確的命中了橋面,將這座橋樑攔腰打斷。

至於V-350和RSS-41,直到1950年才獲得Kh-4A和Kh-4B的正式編號,一般裝備在陸軍方面軍一級,作為陸軍的遠程打擊手段存在,也算是跟飛毛腿搶了飯碗。

不過這裏之所以要提V-350和RSS-41,更重要的原因是在1945年6月份,其肩負了一項特殊使命。當時按照軍委的要求,拉沃切金和米亞舍夫分別製造了特殊試驗型號。加粗和加長的導彈彈體,並且捆綁了兩個助推器。一舉將特殊試驗型號的最大載彈量提高到了兩噸。

不要小看了這個兩噸的數據,因為就在1945年5月份,米亞舍夫的特殊試驗型號攜帶一枚蘇聯第一代實戰型原子彈攻擊了新地島的目標並取得圓滿成功。而一個月後,拉沃契金的試驗型號也搭載了同一種原子彈進行了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試驗。

「英國人和美國人對巴黎起義怎麼看?」

忙完了技術問題之後,李曉峰總算是有時間來關注政治問題了,巴黎起義成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英國人和美國人也該做出反應了。

雅科夫回答道:「丘吉爾很生氣,指責戴高樂沒有顧全大局,英國政府和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吉拉德也乘機攻擊戴高樂,兩人幾乎是水火不容了。」

李曉峰很滿意這個結果,因為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丘吉爾終於明明白白的同戴高樂撕破了臉,想必此時戴高樂已經看穿了丘胖子的真面目,這個胖子再也不能裝笑面虎了。至於吉拉德,歷史證明他確實不如戴高樂,如果是他上台,估計未來的法國真心就成了英美的小弟弟,會被耍得團團轉。

雅科夫問道:「要不要通過輿論渠道給戴高樂一定的支持,最近他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李曉峰立刻就拒絕了這個建議:「我們現在什麼都不能做,尤其不能通過輿論去給戴高樂撐腰,這隻會壞事!」

道理很簡單,戴高樂的壓力來自於英美,如果蘇聯幫着他說好話,只會讓英美認為戴高樂徹底地倒向了蘇聯。以英美的腹黑,那是百分之百不能容忍的,他們恐怕就會真的如羅斯福所言搞掉戴高樂給其打法到馬達加斯加去。

所以,蘇聯什麼都不能做,最好就是假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然,私下裏還是可以給戴高樂一些安慰的,不過那隻能做不能說。

「英國人和美國人有提到怎麼解決巴黎的問題嗎?」李曉峰繼續問道。

雅科夫嘲笑道:「他們倒是想學我們在華沙的做法,不過又實在拉不下臉,現在陷入了僵持,看樣子是準備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曉峰可不認為英美還有其他的選擇,按照雅科夫的彙報,整個巴黎已經完全處於起義軍的控制之中。就算盟軍想在巴黎拐個彎躲過去,巴黎的起義軍也會主動找上門,那時候英美能裝作沒看見嗎?

在李曉峰看來此時的英美就是死鴨子嘴硬而已,這幫貨估計就是想裝聾作啞直到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才接受巴黎的現實。不過這對李曉峰來說是無所謂的,反正這個便宜已經占定了,就沒必要在英美的傷口上撒鹽噁心人了。

但是讓李曉峰沒有想到的是,在蘇聯還真不缺這種豬隊友,李曉峰對巴黎起義定下的基調的冷處理,也就是明面上不聞不問實際上偷着樂。但是某些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在巴黎起義勝利的第三天,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忽然發表了一個聲明:「熱烈歡迎巴黎人民取得起義勝利,向英勇偉大的巴黎人民致敬!」

這個聲明雖然跟喊口號差不多,但是影響確實極壞的。雖然英美嘴上並沒有說什麼,但實際上卻是懷恨在心。加拉罕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行為讓李曉峰是暴跳如雷。

在******擴大會議上,李曉峰激烈的批評了加拉罕的行為:「列夫.米哈伊洛維奇同志,是誰授權你發佈這樣一個聲明的。巴黎問題關係到盟軍內部的團結問題和法國複雜的政治鬥爭問題。你的做法將我國擺在了風口浪尖上,將給我們未來分化瓦解帝國主義聯盟造成極大困難!」

加拉罕這個當事人倒是不敢還嘴,因為他發表這番聲明的時候,並沒有諮詢******和人民委員會的意見,屬於私自放炮。這是極大的違規,所以李曉峰批評他,他只能默默地承受。

不過加拉罕倒也不太擔心,因為他之所以要放這個炮也不是因為大嘴巴更不是因為一時頭腦發熱,而是有着深層次的政治原因。授意他發表這番聲明的其實就是斯維爾德洛夫,否則借他兩個膽也不敢胡說八道。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斯維爾德洛夫為什麼在這個當口忽然授意加拉罕發表這番聲明呢?難道是小斯看不出其中複雜的關係嗎?

斯維爾德洛夫不會那麼沒有政治頭腦,他對立面的彎彎繞繞自然是門清,而正是因為他清楚裏面的關係,才毅然決然的命令加拉罕放炮的,因為他有他的考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兵在1917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天兵在1917
上一章下一章

513 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