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基爾波諾斯(上)

170 基爾波諾斯(上)

軍委圍繞如何撤退的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雖然托洛茨基和斯維爾德洛夫都傾向於圖哈切夫斯基的先穩固防線再撤退的方案,但是軍事素養更好的伏龍芝、烏博列維奇、阿爾克斯尼斯和特里安達菲洛夫的強力反對下,該方案被無情的否決了。

李曉峰的方案被通過,撤退行動必須立刻展開,而至關重要的就是由哪些部隊負責殿後阻擊。實話實說,這是一個相當殘酷的任務,幾乎等同於自我犧牲。

而如今處於第一線同德軍對峙的部隊無疑都是紅軍最精華的力量所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犧牲誰能忍心呢?

「越是精銳的部隊就越是要為蘇聯的整體利益服務,就越應該勇於承擔責任。」李曉峰如是說道,「近衛第一機械化軍必須帶頭留下!」

近衛第一機械化軍事圖哈切夫斯基的心頭肉,也是之前軍委的重點建設部隊,圖帥重新上台之後,第一時間就把這個親兒子搶了回來,將羅科索夫斯基調去了第九機械化軍當軍長。

當時,圖哈切夫斯基的做法讓李曉峰是相當的惱火,倒不是不忿圖哈切夫斯基搶走了近衛第一機械化軍,而是惱火圖哈切夫斯基竟然只將羅科索夫斯基平調到第九機械化軍,按照羅科索夫斯基的資歷,完全可以提升為集團軍副司令或者參謀長,軍銜怎麼也得提一級。可圖哈切夫斯基卻一毛不拔,甚至還暗地裏壓了羅科索夫斯基一把:「該同志在任第一機械化軍軍長時,並沒能完全領會大縱深作戰的精髓,還需要鍛煉!」

這樣的評語是很不負責任的,如果不是當時大戰在即,不宜同圖哈切夫斯基掰扯,李曉峰絕對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而現在,在決定誰墊背的時候,李曉峰就開了一槍,你圖哈切夫斯基不是牛逼,不是不給面子嗎?那我也沒必要給你面子,你的心腹愛將就死在那兒吧!

當時圖哈切夫斯基的臉刷的就白了,直勾勾的盯着李曉峰,彷彿要咬人一樣。不過李曉峰卻毫不退讓的說道:「作為紅軍的重點建設部隊,難道不需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這句話給圖哈切夫斯基哏得夠嗆,因為他剛想說近衛第一機械化軍是精銳部隊,用來阻擊犧牲太不值得了。誰想到李曉峰偏偏要強調模範帶頭作用,其潛台詞很清楚:「近衛第一機械化軍之前待遇冠絕全軍,有最好的武器、配置好的軍官和最好的士兵,補給優先順序別也從來都是第一位的,總不能只能你們吃肉不啃骨頭吧?」

尤其是伏龍芝也補充了一句:「讓近衛第一機械化軍留下阻擊敵人,有代表意義,也容易做其他部隊的工作,我認為很合理!」

圖哈切夫斯基這回真的着急了,忙不迭的建議道:「那應該將該軍優秀的軍官撤出來吧?讓他們就這麼犧牲太可惜了!」

這話不光李曉峰不愛聽,伏龍芝更是生氣:「圖哈切夫斯基同志,你這是什麼意思?你的意思是說讓其他同志去送死?這是什麼搞法?!享福的時候一擁而上,受難的時候就想拔腿走人,這還算什麼共產黨員!一個軍官也不準調動,是誰的職責誰就必須承擔起來!」

伏龍芝的話決定了近衛第一機械化軍的命運,不過李曉峰並沒有把事情做得太絕,而是立刻就建議道:「當然,我們不能讓掩護主力突圍的阻擊部隊就這麼飛灰湮滅,應當給這些部隊留下一部分種子,將傷員、之前曾獲得過紅旗勳章以上嘉獎的部分軍官和士兵調走,擬每個師抽調一千人。今後將優先重建該部隊!」

這麼一來反對的阻力就更小了,不過具體實施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情況,當政委們向部隊傳達這一精神時,按計劃應該抽調出來作為種子的那一部分軍官和士兵卻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兄弟,甚至有蘇聯英雄如此說道:「沒有其他的戰友和同志,我也無法獲得這個榮譽(指蘇聯英雄稱號),現在讓我一個人苟且偷生,這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請讓我跟我的同志們呆在一起!」

政委們費了極大的力氣,幾乎是用槍逼着才湊夠了「種子」的數量,而在接下來離別的時候,不管是留下的人還是離開的人均是抱頭痛哭。

永別了,戰友們!一定會有那一天,你們會重返這片戰場,那時候請帶給我一朵向日葵(蘇聯國花)。

8月3日,紅軍大規模的撤退行動開始了,幾乎平均每個集團軍都留下了大約一個軍的兵力阻擊敵人。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戰下來紅軍在西線的部隊就消失了三分之一。

「新兵的訓練以及從其他軍區抽調部隊必須立刻開展,可以預見,就算我們能在明斯克、基輔一線穩固戰線,敵人也會發動瘋狂的攻勢。為了不使全盤崩潰,我們需要儘快的彌補之前的損失!」伏龍芝憂心忡忡的說道。

「預計在八月底,我們還能動員大約三百萬預備力量。」托洛茨基如是說道。

說到這,不得不感謝一點,為了應對這場戰爭,蘇聯從三十年代初期就在做準備,比歷史上要充分得多,相當一部分適齡青年都經過了初級軍事訓練。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十萬飛行員和百萬駕駛員培訓計劃。

從1933年開始,蘇聯政府就開始建立大量的飛行和駕駛俱學校,通過長期分級明確的培訓制度,用了7年多的時間培訓出了大約十萬名飛行員和接近一百萬駕駛員。尤其要注意的是,這一百萬駕駛員,可不是僅僅會開汽車的那種,其中絕大多數都能駕駛履帶車輛,並具備一定的修理技術。這也就讓紅軍在未來的戰爭中基本上不用為飛行員和坦克手發愁了。

至少托洛茨基現在是不擔心人的問題,他更操心的是飛機和坦克以及其他技術兵器的數量問題。

「根據統計,截止到7月25日,我軍共損失坦克2700餘輛,裝甲車1800餘台,各型火炮千餘門,戰鬥機1300架,轟炸機、攻擊機1000架,汽車兩萬餘輛,車頭500台。其中絕大部分已經完全損毀,不具備修復價值……」

托洛茨基報數據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接下來擴充軍隊,武器怎麼解決?這些損失足夠蘇聯的重工業大躍進一次了。當然,此時托洛茨基提這個話題,未嘗沒有為圖哈切夫斯基報仇的意思,畢竟剛才李曉峰可是給圖帥逼得夠嗆,於情於理托洛茨基都必須有所表示。

可是李曉峰早就料到托洛茨基要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反正沒能讓托洛茨基在這個問題上抓到一點把柄,甚至他超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伏龍芝的高度讚賞:「安德烈同志的工作是不可思議的,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就將蘇聯動員了起來,各行各業完全進入到了戰時狀態,可以24小時不停歇的開展工作。而此時,我們的敵人卻還沉醉在之前的勝利當中,柏林、巴黎都是歌舞昇平,完全可以這麼說,德國人不是在1945年才輸掉這場戰爭的,在1941年,不,應該說在1933年他們就輸了!」

不過蘇聯的工業機器高速運轉,卻暫時無法讓紅軍在前線擺脫被動。很快德國人就察覺了紅軍的企圖,立刻開始了所謂的追殲作戰,企圖打穿紅軍的防線向縱深高速穿插,然後一舉將紅軍的主力包圍並消滅。

先說說當時戰場上的態勢,德軍中央集團軍一部分主力正在圍殲被包圍的紅軍第3和第10集團軍,不過這兩個集團軍的抵抗相當的激烈,一次次挫敗了德軍早日結束圍殲作戰的企圖。

而另一方面,以中央集團軍群另一部以及北方集團軍群主力和相當一部分德軍預備隊為主的進攻部隊,在東波蘭的上馬烏基尼亞—科蘇夫—索科武夫—莫爾迪—緬濟熱茨—帕爾切夫—盧巴爾圖夫—盧布林一線對峙。其中德軍的主要進攻點是上馬烏基尼亞、莫爾迪、緬濟熱茨和盧布林。

在這四個方向,德軍不斷地投入兵力進行試探,尤其是上馬烏基尼亞和緬濟熱茨,德軍更是將第一和第二坦克集群壓了過去,企圖一舉達成突破,向明斯克方向進擊。

能不能守住上馬烏基尼亞和緬濟熱茨,這就關係到紅軍主力部隊能不能安全撤退,一旦有個閃失,將影響紅軍全盤的撤退計劃。其中近衛第一機械化軍就鎮守上馬烏基尼亞。

時任近衛第一機械化軍近衛第一坦克師師長的彼得羅夫斯基(就是某仙人的獄友)少將在戰後回憶道(近衛第一機械化軍主力被殲滅之後,以彼得羅夫斯基為首的少量部隊穿越了包圍圈,向著東普魯士方向突圍,最終有大約兩千名士兵經歷重重艱險抵達了東普魯士):「在下午的作戰會議上,按例我向軍長報告了前線的情況,不過很快軍長就告訴我,我們軍必須留下來殿後阻擊敵人,他讓我選拔出一些種子送走,並指示我:『一定要堅守陣地,決不能後退一步,哪怕是將所有的部隊都打完也在所不惜!』。他猙獰的眼神告訴我這絕對不是開玩笑,近衛第一機械化軍到了為國捐軀的時候了!」

彼得羅夫斯基徹底的貫徹了這一指示,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上馬烏基尼亞變成了一塊鐵板,在未來的一個星期中,頂住了德軍第一坦克集群的數十次攻擊,擊毀了超過三百輛坦克和二十架飛機。

不過暫時我們要說的不是彼得羅夫斯基的故事,而是第三集團最後的浴血奮戰。在8月3日,就在軍委決定大撤退的同時,包圍圈中的第三和第十集團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其中第十集團軍已經基本被殲滅,包括集團軍軍長、參謀長在內的所有高級軍官全部壯烈犧牲,包圍圈裏殘存的部隊全部由基爾波諾斯上將統一指揮。

當然,統一是統一了,但戰鬥力真心是不剩多少了,在此時,兩個集團軍已經只剩下五萬餘人在繼續戰鬥,其餘要麼死了、要麼被俘或者從認為的失蹤了。

甚至一度基爾波諾斯上將親自上陣,指揮一個反坦克炮組在短時間內摧毀了德軍的五輛坦克,其中至少有一輛是他親自操刀的……現實是殘酷的,蘇萊尤維克郊外根本就無險可守,用基爾波諾斯上將本人的話說:「在蘇萊尤維克,從地上剷出幾鍬土,堆上幾個沙包就算是工事(引自基爾波諾斯上將本人的戰地日記,這份寶貴的資料在最後時刻來臨之前由其參謀帶走,他是整個第三、第十集團群活着突出包圍圈倖存下來的131個人之一。」

話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司令官寥寥數語也凸顯出了形式的嚴峻,情況真有那麼糟糕嗎?

實事求是的說,真有!按照軍委之前就地防禦等待救援的指示,第三和第十集團軍在野地里構築了一片半徑五到十公里的「堡壘」防禦圈。不過,因為缺乏重型機械,緊急挖掘的戰壕雖然遍佈「堡壘」,但絕大多數都不合格,一個一米八的斯拉夫大漢往戰壕里以蹲,弓著腰有時也要露出一個腦袋在外面,而戰壕上更是缺乏由重武器構成的支撐點。

更糟糕的是彈藥缺乏讓基爾波諾斯上將大傷腦筋,尤其是榴彈和高射炮彈,幾乎都是打了今天沒有明天的那種。指望空運更是一點兒戲都沒有,野地里可沒有機場,而在德軍的炮火封鎖下,也沒有飛機能夠降落。

基爾波諾斯只能寄希望空軍能給力一點,多空投一些給養,不過問題是,因為戰場過於狹小,而且德軍又掌控了制空權,空軍的運輸機只能高空空投,而空軍的運輸機又相當有限,這導致空投下的那點兒本來就很少的給養相當一部分還落在了德軍那邊。

久經考驗的基爾波諾斯很清楚,第三和第十集團軍覆滅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這個時間很快就明著擺在了基爾波諾斯面前,在八月三日,當軍委向他傳達了解圍無望令你部繼續堅守的命令后,他就知道最後的時刻要到了。

基爾波諾斯並不打算投降,作為一個軍人,一個共產黨員,他有屬於自己的驕傲,他寧願站着死也不願意跪着活。在當天,他向包圍圈裏的部隊下達了一項指示:「不願意繼續戰鬥的人,可以放下武器走出戰壕向德國雜碎投降,作為軍人你們已經儘力了,我不怪你們。願意和我一塊共赴國難的可以留下,接下來第三和第十集團將會戰鬥至不剩一個人,永別了,同志們!」

不能說第三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沒有一個人選擇投降,但可以肯定,那一部分絕對是少數,至少在基爾波諾斯下達了這一命令之後,他的部隊並沒有顯著減少,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他和他的小夥子們確實做到了戰鬥至一個不剩。至少德軍最後抓住的俘虜都是因為飢餓和極度的疲勞或者重傷而不能動彈的紅軍戰士,有多少呢?不超過1000人。

對於兩個合起來幾乎有三十萬人的龐大集團軍而言,最後僅僅為德軍貢獻了不到五萬俘虜,而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被包圍之初的混亂中被俘的,這個比例可以說是驚人。除了東亞戰場少數鬼子做到了類似的事,也就在沒有其他了。

對於蘇聯紅軍的頑強,套用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博克的話來說:「在蘇萊尤維克這個豆大的鬼地方,我們遇上了一群有着極高戰鬥素養的斯拉夫人,這幫該死的俄國佬,讓我傷透了腦筋……」

在八月四日凌晨,察覺到紅軍救援部隊主力開始撤退之後,德軍陡然加強了對第三和第十集團軍的打擊力度。靜悄悄的黎明過後,漫天飛舞的炮彈宣告了德軍進攻的開始。成群結隊的二號坦克和三號坦克在裝甲擲彈兵的掩護下向紅軍的陣地發動了一輪輪潮水般的進攻。

面對着眾多的敵人,紅軍戰士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鬥志,不止一次有戰士抱着炸藥包同敵人坦克同歸於盡,不止一次有紅軍戰士打掉最後一顆子彈,然後毅然決然的拉響手榴彈沖向湧上來的敵人,他們用最頑強的鬥志和不朽的精神告訴了德國人鋼鐵是怎麼煉成的!

激烈而殘酷的戰鬥從黎明一直持續到日落,真不知道德國佬是怎麼想的,在這天晚上,他們居然冒冒失失的派出了談判代表,以勝利者的姿態要求基爾波諾斯和他的小夥子們立刻放下武器投降。

這種自討沒趣的做法非但沒有任何意義,反而還會適得其反——為了保衛祖國,為了捍衛蘇聯紅軍的榮譽,尊嚴感和使命感驅使每一個第三和第十集團軍官兵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兵在1917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天兵在1917
上一章下一章

170 基爾波諾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