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羅斯切爾德家族史(2)

貨幣銀行——羅斯切爾德家族史(2)

第三章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

「一個偉大的工業國家被信用系統牢牢地控制着。這個信用系統高度地集中。這個國家的發展和我們所有的(經濟)活動完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已經淪為最糟糕地統治之下,一種世界上最完全最徹底的控制。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見,不再擁有司法定罪權,不再是那個多數選民選擇的政府,而是在極少數擁有支配權的人意見和強迫之下(運作)的政府。

這個國家的很多工商業人士都畏懼著某種東西。他們知道這種看不見的權力是如此的有組織、如此的悄然無形、如此的無孔不入、如此的互鎖在一起、如此的徹底和全面,以至於他們不敢公開去譴責這種權力。」[3.1]

美國第28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

本章導讀

不算誇張地說,直到今天,中國可能也沒有幾個經濟學家知道美聯儲其實是私有的中央銀行。所謂「聯邦儲備銀行」,其實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

多數中國政府的官員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發行着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1963年甘迺迪總統遇刺后,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美聯儲」的性質和來歷在美國的學術界和新聞媒體中,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區」。媒體每天可以長篇累牘地辯論「同性戀婚姻」這類無關痛癢的問題,而對到底誰控制着貨幣發行,這樣一個關係到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分錢收入、每一項貸款利息支付的「利益攸關」的問題,幾乎隻字不提。

讀到這裏,如果您有吃驚的感覺,說明這一問題是重要的,而您居然不知道。這一章將講述被美國主流媒體刻意「過濾」掉的美聯儲成立的辛秘,當我們拿着放大鏡,用慢鏡頭回放這一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的最後關頭時,事件發展將精確到以小時為單位。

1913年12月23日,美國民選政府終於被金錢權力所顛覆。

1.神秘的哲基爾(jekyll)島

1910年11月22日夜,紐約城外一節完全密封的火車車廂里,所有的車窗全部被窗帘嚴密地遮擋住,列車緩緩向南駛去。車廂里坐着的全是美國最重要的銀行家,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列車的終點是數百英里之外的喬治亞州的哲基爾島。

喬治亞州的哲基爾島是一群美國超級富豪擁有的冬季度假勝地,以jp摩根為首的大腕們成立了一個哲基爾島打獵俱樂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財富聚集在這個俱樂部會員的手中,會員身份只能繼承,不可轉讓。此時,該俱樂部得到通知,有人要使用俱樂部場所大約兩個星期,所有會員不能在這段時間內使用會所。會所的所有服務人員全部從大陸調來,對所有到達會所的客人一律只稱呼名,而絕對不能使用姓氏。會所周圍50英里的範圍內被確保不會出現任何記者。

當一切準備就緒,客人們出現在會所中。參加這個絕密會議的有:

尼爾森.奧利奇(nelsonaldrich),參議員,國家貨幣委員會(nationalmonetarycommission)主席,尼爾森.洛克菲勒的外祖父

皮亞特.安德魯(a.piattandrew),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

弗蘭特.范德里普(frankvanderlip),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總裁(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

亨利.戴維森(henryp.davison),j.p摩根公司高級合伙人

查爾斯.諾頓(charlesd.norton),紐約第一國家銀行(firstnationalbankofnewyork)總裁

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strong),j.p摩根的左膀右臂

保羅.沃伯格(paulwarburg),德國猶太移民,1901年到美國,庫恩雷波公司(kuhnloebandcompany)的高級合伙人,英國和法國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的代理人,美聯儲的總設計師,第一任美聯儲董事。

這些重要人物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島,對來此打獵毫無興趣,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聯邦儲備法案(federalreserveact)。

保羅.沃伯格是銀行方面的高手,精通幾乎所有的銀行運作細節。當其他人有各類問題時,保羅不僅耐心解答,更是滔滔不絕地講解每一個細節概念的歷史淵源。所有的人無不為他在銀行方面的淵博知識所折服。保羅自然成為文件的主要起草者和解釋者。

尼爾森.奧利奇是所有人中唯一的外行,他負責要讓文件內容符合政治正確的要求,能夠在國會被接受。其他人則代表不同的銀行集團的利益,他們圍繞着保羅提出的方案細節進行了長達9天的激烈爭論,最後終於達成了共識。

由於1907年銀行危機以來,銀行家在美國人民心目中形象太差,以至國會議員沒有人膽敢公開支持由銀行家參與制定的法案,所以這些人不遠千里從紐約躲到這個僻靜的小島來起草這個文件。另外,中央銀行這個名稱過於樹大招風,自傑弗遜總統以來,中央銀行的名稱始終與英國的國際銀行家陰謀聯繫過緊,所以保羅建議用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reservesystem)的名稱來遮人耳目。但是,它具有一切中央銀行的職能,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被設計成私人擁有股份,並將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與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不同的是,美聯儲的股份構成中,原來20%的政府股份被拿掉了,它將成為一個「純粹」的私有中央銀行。

為了使聯邦儲備系統聽起來更有欺騙性,在誰控制美聯儲的問題上,保羅巧妙地提出「國會控制美聯儲,政府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但是董事會的多數成員由銀行協會直接或間接控制。」

後來,保羅在最後的版本中改為「董事會成員由美國總統任命」,但是董事會的真正功能由聯邦諮詢委員會(federaladvisorycouncil)所控制,聯邦諮詢委員會與董事會定期開會「討論」工作。聯邦諮詢委員會成員將由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決定,這一點被有意的向公眾隱瞞了。

另一個保羅要應付的難題是如何隱藏紐約的銀行家將主導美聯儲這個事實。19世紀以來,美國中西部廣大中小商人,農場主飽受銀行危機的浩劫,對東部銀行家深惡痛絕,這些地區的議員不可能支持紐約銀行家佔主導的中央銀行。保羅為此設計了一套12家美聯儲地區銀行構成整個系統的天才解決方案。在銀行***之外,很少有人明白,在美國貨幣和信貸發放高度集中在紐約地區這一基本情況下,提議建議各地區聯儲銀行只不過是給人造成中央銀行的業務並沒有集中在紐約的假象罷了。

還有一個體現保羅深謀遠慮之處的就是將美聯儲總部設在政治首都華盛頓,而有意遠離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紐約,以進一步分散公眾對紐約銀行家的顧慮。

第四個保羅的困擾是如何產生12家地區美聯儲銀行的管理人員,尼爾森.奧利奇的國會經驗終於派上了用場。他指出中西部的議員普遍對紐約銀行家有敵意,為了避免失控現象,所有地區銀行的董事應該由總統任命,而不要由國會插手。但是這造成了一個法律漏洞,憲法第一章第八節明確規定由國會負責管理髮行貨幣,將國會排除在外,意味着美聯儲從一開始就違背了憲法。後來果然這一點成為了很多議員攻擊美聯儲的靶子。

在經過這一番頗具匠心的安排以後,該法案儼然以模擬美國憲法分權與制衡的面目出現。總統任命,國會審核,獨立人士任董事,銀行家做顧問,真是滴水不漏的設計!

2.華爾街七巨頭:美聯儲的幕後推手

「華爾街的七個人現在控制了美國大部分基礎工業和資源。其中jp摩根,傑姆斯.希爾,喬治.貝克(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的總裁),屬於所謂摩根集團;其餘四人,約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傑姆斯.斯蒂爾曼(國家城市銀行總裁),雅各布.謝夫(庫恩雷波公司),屬於標準石油城市銀行集團。他們所構成的資本的核心樞紐控制着美國。」

約翰.穆迪(著名的穆迪投資評估體系的創始人)1911

華爾街的七位大腕們正是建立美聯儲的真正幕後推手。他們之間以及他們與歐洲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秘密協調最終建立了英格蘭銀行在美國的翻版。

摩根家族的興起

摩根銀行的前身是不太為人所知的英國喬治.皮博迪公司(georgepeabodyandcompany)。喬治.皮博迪原是美國巴爾的摩的一個乾貨商,在發了一些小財之後,於1835年來到英國倫敦闖世界。他瞧准了金融行業是個發財的行業,就開始在倫敦和一些商人一起做起承兌銀行(merchantbank)的生意,這是當時的一種非常時髦的「高級金融」(highfinance)業務,客戶主要包括政府,大公司和大富豪們。他們提供國際貿易貸款,發行股票和債券,經營大宗商品,這就是現代投資銀行的前身。

喬治.皮博迪通過巴爾的摩的布朗兄弟公司在英國分號的引薦,很快打入了英國的金融***。不久,喬治.皮博迪非常吃驚地收到內森.羅斯切爾德男爵的邀請前去做客。誠惶誠恐的喬治.皮博迪覺得能被名震世界銀行界的內森請去做客,就好像天主教徒被教皇接見一般榮幸。內森開門見山地提出希望喬治.皮博迪幫他一個忙,做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秘密公關代理人。由於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歐洲巧取豪奪,雖然家財萬貫,可也被很多人痛恨和鄙視。倫敦的貴族階級就不屑於與內森為伍,屢次三番地拒絕內森的邀請,雖然羅斯切爾德在英國勢力很大,但始終有些被貴族孤立的感覺。內森看中喬治.皮博迪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為人謙和,人緣頗佳,又是美國人,今後還可以派上大用。喬治.皮博迪對內森的提議自然是滿口應承,一應公關開銷全由內森買單,喬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就成為倫敦著名的社交中心。特別是每年7月4日在喬治.皮博迪家舉辦的美國獨立節宴會,更是倫敦貴族***里的一件盛事[注3.2]。客人們可能沒有想到,富麗堂皇和氣派奢華的招待開銷,豈是一個幾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所能負擔得起的。

直到1854年,喬治.皮博迪還只是一個百萬英鎊級別的銀行家,在短短的6年之內,他卻發了一筆近2000萬英鎊的橫財,一舉成為美國重量級的銀行家。原來在羅斯切爾德家族策動的美國1857年經濟危機中,喬治.皮博迪由於大量投資在美國鐵路債券和政府債券上,當英國的銀行家突然狂拋和美國沾邊兒的一切債券時,喬治.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奇怪的是,英格蘭銀行在他瀕臨破產邊緣的時候,彷彿天使從天而降,緊急提供了80萬英鎊的信用額度,不僅把他從死神身邊奪了回來,更鬼使神差般地使一貫極端謹慎和早已失魂落魄的喬治.皮博迪賭出全部身家,大筆吃進被驚恐萬狀的美國債券投資者當作垃圾拋售的各類債券,1857年的危機全然不同於1837年的10年蕭條,僅一年時間,美國的經濟就完全走出衰退的陰影。結果,喬治.皮博迪手中的美國債券使他很快成為超級富豪,這與1815年內森的英國國債戰役驚人的相似。在沒有內線準確信息的情況下,剛從破產噩夢中驚醒過來的喬治.皮博迪,是斷然不敢大量吃進美國債券的。

喬治.皮博迪一生沒有子嗣,龐大的產業無人繼承,他為此煞費苦心,終於決定邀請年青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morgan)入伙。在喬治.皮博迪退休以後,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並將公司改名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s.morganandcompany),仍然設在倫敦。後來,朱尼厄斯的兒子jp摩根接掌了公司,後來他將美國的分支改名為jp摩根公司(j.p.morganandcompany)。186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在倫敦與羅斯切爾德家族會面,摩根家族完全繼承了喬治.皮博迪與羅斯切爾德家族的關係,並將這種合作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1880年,jp摩根開始大量資助重組鐵路公司的商業活動。

1891年2月5日,羅斯切爾德家族和英國的其他一些銀行家成立了秘密組織「圓桌會議集團」,美國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牽頭的就是摩根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的「圓桌會議集團」更名為「外交協會」(councilonforeignrelation),英國改為「皇家國際事務協會」(roy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美英兩國政府的許多重要官員就是從這兩個協會中被挑選出來的。

189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到英國倫敦參加國際銀行家大會。當他們回來時,j.p.摩根已經被指派為羅斯切爾德家族在美國利益的首席代理人。倫敦會議的結果就是,紐約的j.p.摩根公司,費城的佐格索公司,倫敦的格倫費爾(grenfell)公司,巴黎的摩根.哈傑斯.希公司(morganharjescie),德國和美國的沃伯格公司(m.m.warburgcompany),和羅斯切爾德家族完全聯繫在一起了。」[注3.3]

在1901年,j.p.摩根以5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卡內基的鋼鐵公司,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巨無霸,美國鋼鐵公司(unitedstatessteelcorporation)。jp摩根被當時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據國家臨時經濟委員會(temporarynationaleconomiccommittee)的報告,他僅擁有自己公司9%的股份。看來,聲明赫赫的摩根還只是一個前台人物。

洛克菲勒:石油大王

老約翰.洛克菲勒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被人們冠以「最冷酷無情的人」。他的名字自然是和大名鼎鼎的標準石油公司密不可分的。他的石油生涯開始於美國內戰時期(1861-1865),直到1870年他成立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時,生意做得仍然屬於一般水準。自從得到克里夫蘭國家城市銀行的一批種子貸款后,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感覺,尤其是在惡意競爭方面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在他非常看好的石油精鍊行業中,他很早就悟出石油精鍊雖然短期利潤極高,但由於沒有控制的激烈競爭,終將陷入自殺般的惡性競爭。辦法只有一個,毫不留情地消滅競爭對手,為此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具體方法是,首先由其控制但不為人所知的中間公司提出低價現金收購競爭對手,如果遭到拒絕,競爭對手將面臨慘烈的價格戰,直到對方屈服或破產。如果還不奏效,洛克菲勒最後將祭出拿手絕招:暴力破壞。毆打競爭對手的工人,放火焚燒對手廠房等,幾個回合下來,倖存者寥寥無幾。如此霸道的壟斷行為,雖然引起了同行的公憤,但也招來了紐約銀行家的高度興趣。酷愛壟斷的銀行家非常欣賞洛克菲勒的實現壟斷的高度執行力。

羅斯切爾德家族一直煞費苦心想控制日益強大的美國,但屢屢失手。控制一個歐洲的國王比控制一個民選政府要簡單得多。美國內戰以後,羅斯切爾德家族開始部署控制美國的計劃。在金融業,有摩根銀行和庫恩雷波公司,在工業界還一直沒有物色到合適的代理人選,洛克菲勒的所作所為,讓羅斯切爾德家族眼前一亮。如果在金融方面給予大量輸血,洛克菲勒的實力會遠遠超出小小的克里夫蘭地區。

羅斯切爾德家族派出他們在美國最重要的金融戰略家庫恩雷波公司的雅各布.謝夫(jacobschiff)。1875年,雅各布.謝夫親赴克里夫蘭去指點洛克菲勒下一步的擴張計劃。雅各布.謝夫帶來了洛克菲勒想都不敢想的空前支持,由於羅斯切爾德此時通過摩根銀行和庫恩雷波公司已經控制了美國95%的鐵路運力,雅各布.謝夫擬定了一個由影子公司(southimprovementcompany)出面,給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提供非常低廉的運費折扣,在這個運費折扣壓力之下,沒有幾家煉油公司還能夠繼續生存。洛克菲勒很快就完全壟斷了美國石油行業,成了名符其實的「石油大王」。

3.策立美聯儲的前哨戰:1907年銀行危機

1903年,保羅將一份如何將歐洲中央銀行的「先進經驗」介紹到美國的行動綱領交給雅各布.謝夫,這份文件隨後又被轉交給紐約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總裁傑姆斯.斯蒂爾曼和紐約的銀行家***,大家都覺得保羅的思想真如醍醐灌頂,使大家頓開茅塞。

問題是美國歷史上反對私有中央銀行的政治力量和民間力量相當強大,紐約銀行家在美國工業界和中小業主的***里口碑極差。國會的議員們對銀行家提出的任何有關私有中央銀行的提案都像躲避瘟疫一般避之唯恐不及。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中想通過有利於銀行家的中央銀行法案勢比登天。

為了扭轉這種不利的態勢,一場巨大的金融危機開始被構想出來。

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1907年1月6日發表了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defectsandneedsofourbankingsystem),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後不久,雅各布.謝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和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和1893年一樣,銀行家們早已瞧出經濟過熱發展中出現的嚴重泡沫現象,這也是他們不斷放鬆銀根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整個過程形象的說就像銀行家在魚塘里養魚,當銀行家向魚塘里放水時就是在放鬆銀根,向經濟體大量注入貨幣,在得到大量的金錢之後,各行各業的人就開始在金錢的誘惑之下日夜苦幹,努力創造財富,這個過程就像水塘里的魚兒使勁吸收各種養分,越長越肥。當銀行家看到收穫的時機成熟時,就會突然收緊銀根,從魚塘中開始抽水,這時魚塘里的多數魚兒就只有絕望地等著被捕獲的命運。

但是,什麼時候開始抽水撈魚卻只有幾個最大的銀行寡頭知道,當一個國家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銀行制度以後,銀行寡頭對放水抽水的控制就更加得心應手,收穫也就越加精確。經濟發展與衰退和財富積累與蒸發都成為銀行家科學飼養的必然結果。

摩根和他背後的國際銀行家們精確地計算著這次金融風暴的預估成果。首先是震撼美國社會,讓「事實」說明一個沒有中央銀行的社會是多麼脆弱。其次是擠垮和兼并中小競爭對手,尤其是令銀行家頗為側目的信託投資公司。還有就是讓他們垂涎已久的重要企業。

時髦的信託投資公司在當時享有許多銀行不能經營的業務,政府監管方面又非常寬鬆,這一切導致了信託投資公司過度吸納社會資金並投資於高風險的行業和股市。到1907年10月危機爆發時,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摩根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一直在歐洲的倫敦與巴黎之間「度假」,經過國際金融家們精心策劃,摩根回到美國。不久,紐約突然開始廣泛流傳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knickerbockertrust)即將破產,流言像病毒一般迅速傳染了整個紐約,驚恐萬狀的存款市民在各個信託公司門口徹夜排隊等候取出他們的存款。銀行則要求信託公司立即還貸,受到兩面催款的信託公司只好向股票市場借錢(marginloan),借款利息一下衝到150%的天價。到10月24日,股市交易幾乎限於停盤狀態。

摩根此時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現了,當紐約證交所主席來到摩根的辦公室求救時,他聲音顫抖地表示如果不能在下午3點之前籌集到2500萬美元,至少50家交易商將會破產,他除了關閉股票市場將別無選擇。下午兩點,摩根緊急召開銀行家會議,在16分鐘里,銀行家們籌足了錢。摩根立即派人到證交所宣佈借款利息將以10%敞開供應,交易所里立即就是一片歡呼。僅過了一天,緊急救助的資金告罄,利息再度瘋長。八家銀行和信託公司已經倒閉。摩根趕到紐約清算銀行,要求發放票據作為臨時貨幣以因應嚴重的現金短缺。

11月2日星期六,摩根開始了他蓄謀已久的計劃,「拯救」仍在風雨飄搖之中的摩爾斯萊(mooreandschley)公司。該公司已陷入2500萬美元的債務,瀕臨倒閉。但是它卻是田納西礦業和制鐵公司(tennesseecoalandironcompany)的主要債權人,如果摩爾斯萊被迫破產清償,紐約股市將完全崩潰,波及後果不堪設想。摩根將紐約金融***里的大腕悉數請到他的圖書館,商業銀行家被安排在東書房,信託公司老總被安排在西書房,惶惶不可終日的金融家們焦急地等待着摩根給他們安排的命運。

摩根深知田納西礦業和制鐵公司擁有的田納西州、亞拉巴馬州和喬治亞州的鐵礦和煤礦資源將大大加強摩根自己創辦的鋼鐵巨無霸:美國鋼鐵公司的壟斷地位。在反壟斷法的制約之下,摩根始終對這塊大肥肉無法下嘴,而這次危機給他創造了一個難得的兼并機會。摩根的條件是,為了拯救摩爾斯萊公司和整個信託行業,信託公司必須集資2500萬美元來維持信託公司不至崩潰,美國鋼鐵公司從摩爾斯萊手中買下田納西礦業和制鐵公司的債權。焦慮煩躁的心情,瀕臨破產的壓力,和整夜未眠的極度疲倦的信託投資的老總們終於向摩根繳械投降。

在拿到田納西礦業和制鐵公司這塊肥肉之後,喜不自勝的摩根還有最後一關要過,那就是對反壟斷一點不含糊的老羅斯福總統。11月3日星期天晚上,摩根派人星夜趕往華盛頓,務必在星期一上午股票市場開盤之前,拿到總統的批准。銀行危機,大批企業倒閉,失去一生積蓄的成千上萬憤怒的人民形成了巨大的政權危機,老羅斯福不得不借重摩根的力量來穩定大局,他在最後時刻被迫簽下城下之盟。此時距星期一股市開盤僅剩5分鐘!

紐約股市聞訊大漲。

摩根以4500萬美元的超低價吃下田納西礦業和制鐵公司,而該公司潛在價值按照約翰.穆迪的評估至少在10億美元左右。[註:3.5]

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蓄謀已久的精確定向爆破,熠熠奪目的嶄新金融大廈總是建築在成千上萬破產者的廢墟之上。

4.從金本位到法定貨幣(fiatmoney):銀行家世界觀的大轉變

十九世紀末以來,國際銀行家對金錢的認識再一次實現重大飛躍。

原有的英格蘭銀行模式,即以國債作為抵押來發行貨幣,通過兩者的死鎖,實現政府舉債,銀行發行貨幣。確保債務規模越來越大,從而保證了銀行家不斷增長的巨額收益,在金本位體系之下,銀行家堅決反對通貨膨脹,因為任何貨幣貶值都直接傷害了銀行家的利息實際收入。這種思路還是比較原始的放貸吃利息的辦法,主要的缺點就是財富積累得太慢,即使是用上部分準備金制度(fractionalreserve),仍然不足以滿足銀行家們日漸膨脹的胃口。特別是黃金和白銀增加緩慢,這就等於給銀行放貸總量設了一個上限。

二十世紀之交的歐洲,銀行家們已經摸索出一套更為高效也更為複雜的法定貨幣體制。法定貨幣徹底擺脫了黃金和白銀對貸款總量的剛性制約,讓貨幣控制更加彈性(elastic),也更加隱秘。當銀行家逐漸明白通過無限制增加貨幣供應來獲得的收益遠比通貨膨脹帶來的貸款利息損失要大得多時,他們隨即成為法定貨幣最熱烈的擁護者。通過急劇增發貨幣,銀行家們等於掠奪整個國家儲蓄者的巨額財富,而比起原來銀行強制拍賣別人財產的方式,通貨膨脹要「文明」得多,所遇到人民的抵抗也要小得多,甚至難以為人察覺。

在銀行家的資助之下,通貨膨脹的經濟學探討逐漸被引導到純數學遊戲的軌道上,由於增發紙幣所導致的通脹(currencyinflation)的概念已經在現代完全被價格上漲的通脹(priceinflation)理論所淹沒。

這時,銀行家們手中發財致富的手段中除了原有的「部分儲備金」(fractionalreserve)制度,貨幣與國債死鎖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更為強大的工具:貨幣通脹(currencyinflation)。從此,銀行家實現了從黃金的衛道士到黃金的死敵這一戲劇性的轉變。

凱恩斯就通貨膨脹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用這個辦法政府可以秘密地和難以察覺地沒收人民的財富,一百萬人中也很難有一個人能夠發現這種偷竊行為。」

準確地說在美國使用這個辦法是私有的美聯儲而不是政府。

5.1912年大選烽煙

「星期二,普林斯頓的校長將會當選你們(新澤西州)的州長。他不會完成他的任期。在1912年11月,他將當選美國總統。1917年3月,他將連任總統。他將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1910盧比.萬斯(rabbistephenwise)在新澤西的演講

這個後來成為威爾遜總統親密智囊的萬斯能在兩年前準確預測總統大選的結果,甚至準確預測六年之後的總統大選結果,並不是因為他的手中真有神奇的水晶球,而是因為所有的結果都是事先銀行家們精確謀劃出來的。

不出國際銀行家們所料,1907年的銀行危機的確極大地震撼了美國社會。人們對信託投資公司的憤怒,對銀行倒閉的恐慌,與對華爾街金融寡頭勢力的戒懼攙和在一起,一股反對一切金融壟斷的強大民意潮流席捲全國。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伍德羅.威爾遜就是一位著名的反對金融壟斷的活躍分子。紐約國家城市銀行(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的總裁范德里普(frankvanderlip)曾這樣說道:「我寫信邀請普林斯頓的伍德羅.威爾遜參加一個晚宴並發表演講。為了讓他知道這是一次重要的機會,我提到了參議員奧利奇(aldrich)也要到場並發表演講。我的朋友威爾遜博士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拒絕和奧利奇參議員同台發表演說。」[註:3.6]

參議員奧利奇當時權傾朝野,40年的國會生涯,其中36年為參議員,又是權力極大的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的主席,身為小約翰.洛克菲勒的岳父,與華爾街銀行界過從甚密。1908年,他提議在緊急情況下,銀行可以發行貨幣,並以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債券和鐵路債券作抵押。天下竟有如此好事,風險由政府和人民扛着,好處全是銀行家得,讓人不得不佩服華爾街的手段。該法案被稱為「緊急貨幣法案」(emergencycurrencyact),這個法案成為5年以後的美聯儲法案的立法基礎。他被社會認為是華爾街的代言人。

伍德羅.威爾遜1879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後進入弗吉尼亞大學深造法律,於1886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02年就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學究氣十足的伍德羅.威爾遜一貫高調反對金融壟斷,自然不肯與金融寡頭的代言人親近。學術上的精深造詣和理想主義的情懷並不能彌補他極度缺乏金融行業的知識,對華爾街銀行家們的賺錢技巧更是一竅不通。

銀行家們正是看中了威爾遜的單純而容易被利用的特點,又是社會公認的反金融壟斷的著名活動家,形象清新可人,真是一塊難得的璞玉。銀行家們準備在他身上投下重金,悉心「雕琢」,以備大用。

正好,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的董事克里夫蘭.道奇(clevelanddodge)是威爾遜在普林斯頓的大學同學,1902年威爾遜能夠順利當上普林斯頓的校長就是財大氣粗的道奇鼎力相助的結果。有了這一層不淺的關係,道奇在銀行家們的策劃下開始在華爾街放風說威爾遜是一塊當總統的料。

一個上任才幾年的校長突然被人捧為是總統的料,一陣竊喜也是人之常情。當然被捧紅總是要付代價的,威爾遜開始背地裏和華爾街黏糊起來。果然,威爾遜很快在華爾街大佬們的扶持下,於1910年當選新澤西州的州長。

公開的場合下,威爾遜仍然義正詞嚴地抨擊華爾街金融壟斷,私下裏也明白他的地位和政治前途完全要依賴銀行家的勢力。銀行家們對威爾遜的抨擊出奇地容忍和剋制,雙方保持了一種微妙而不可言傳的默契。

正當威爾遜聲譽日隆的時候,銀行家正緊鑼密鼓地為他籌措競選總統的經費。道奇在紐約百老匯大道42號設立了為威爾遜籌款的辦公室,並建立了銀行賬戶,道奇捐上第一張1000美元的支票。很快,道奇通過直郵的方式,迅速在銀行家的***里徵集到了大筆經費,其中三分之二的經費來源於7個華爾街銀行家。[註:3.7]

威爾遜在獲得總統競選提名后,難耐激動的心情,他在給道奇的信中說「真是無法想像我的高興」。自此,威爾遜已經完全撲進了銀行家的懷抱。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的威爾遜寄託著民主黨的莫大希望,失去總統寶座多年的民主黨對權力的饑渴和威爾遜一樣強烈。

威爾遜挑戰的是現任總統塔夫特,與當時在全國範圍內還名不見經傳的威爾遜相比,塔夫特擁有很大的優勢。正當躊躇滿志準備着就任第二屆總統的塔夫特表示不準備對奧利奇法案開綠燈時,一件前所未見的怪事發生了,塔夫特的前任總統老羅斯福突然橫刀殺出,居然又要參加總統競選,對於老羅斯福自己挑選的接班人和同是共和黨的塔夫特而言,真是天大的噩耗。當年老羅斯福迫使北方證券解體而名聲大噪,享有反壟斷決不手軟的勝譽,他的突然出現將會嚴重侵蝕塔夫特的選票。

事實上,三個競選人背後全都是銀行家在支持,只不過在三個人中間暗地偏向最具可控制性的威爾遜罷了。在華爾街的安排下,老羅斯福果然「不小心」重創塔夫特,使得威爾遜順利當選。這一幕和1992年老布希被佩里搶走大量選票而意外地敗於新手克林頓有異曲同工之妙。

6.b計劃

銀行巨頭們在哲基爾(jekyll)島的策劃十分機密,出於嚴謹的職業本能,他們準備了兩份計劃。第一份就是由奧利奇(nelsonaldrich)參議員主持的計劃,負責佯攻,以便吸引反對派的火力,共和黨是奧利奇計劃的支持者。另一份被稱為「b計劃」的方案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這就是後來的美聯儲法案,民主黨是主要推動力量。其實這兩份計劃並無本質區別,只是措辭有所不同而已。

總統大選也是圍繞這個核心目標而展開的。奧利奇參議員和華爾街的關係是盡人皆知的事,在當時全國普遍強烈的反華爾街的氛圍中,他所提出的金融改革法案必然失敗。而遠離權力中心已有多年的民主黨,一直扮演着強烈批評金融壟斷的角色,再加上形象清新的威爾遜,這一切使得民主黨所支持的美聯儲法案有着更大的機會被接受。1907年的危機設計巧妙地達成了金融體制必須改革的兩黨共識,「順應」了民意,此時銀行家們犧牲共和黨,而成全民主黨就成為邏輯上的必然。

為了進一步迷惑公眾,銀行家們使出了讓實際上是支持同一內容,不同版本的兩派互相攻擊的高招。奧利奇參議員率先發難,他嚴詞厲色地指責民主黨的提案對銀行懷有敵意,而且不利於政府。他宣稱一切背離金本位的法定貨幣政策都是對銀行家的嚴重挑戰。國家(nation)雜誌在1913年10月23日指出:「奧利奇先生所反對的沒有黃金支撐的政府法定貨幣,恰恰是他自己在1908年所提出的法案(緊急貨幣法案)所要做的事。他還應該知道,政府事實上與貨幣發行毫無關係,(討論中的法案規定)聯邦儲備委員會全權控制貨幣發行。」

民主黨對奧利奇提案的指責同樣令人大開眼界,他們聲稱奧利奇維護的是華爾街銀行家的利益和金融壟斷地位,而民主黨所提出的美聯儲提案旨在打破這種壟斷,建立起一套地區分立、總統任命,國會審核,銀行家提供專家意見的相互制約,分權分立的完美的中央銀行系統。不揞金融事務的威爾遜誠心實意地相信了這個方案打破了華爾街銀行家們對金融的壟斷。

正是由於奧利奇和范德里普以及華爾街不遺餘力地反對和指責,反而使得民主黨的美聯儲法案贏得了民眾的好感,銀行家們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發揮到了令人拍案稱絕的程度。

7.美聯儲法案過關,銀行家美夢成真

威爾遜當選總統的同時,b計劃正式啟動。1913年6月26日,即威爾遜入主白宮僅三個月,由弗吉尼亞的眾議員銀行家格拉斯(carterglass)在眾院正式拋出了b計劃:格拉斯提案(theglassbill),他刻意避免了中央銀行等過於刺激的用詞,代之以美聯儲。9月18日,該提案在多數眾議員不知就裏的情況下以287對85票獲得通過。

該提案被轉送到參議院后變成格拉斯-歐文提案(glass-owenbill),參議員歐文也是一位銀行家。參院的提案於12月19日獲得通過。此時,兩份提案中尚有40多處分歧有待解決,按照兩院的慣例,聖誕節前的一周之內不會通過重要法案,按照當時兩院提案的差距估算,在正常情況下,只能等到第二年再討論了,所以許多重要的反對該法案的議員紛紛離開華盛頓回家過節去了。

此時,在國會山設有一個臨時辦公室,戰地直接指揮的保羅.沃伯格瞧准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發動了一場閃電戰。在他的辦公室里,每隔一個小時就有一批議員趕到商討下一步的計劃。12月20日星期六的晚上,參眾兩院召開聯席會議繼續商討重要分歧。此時,國會瀰漫着一種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在聖誕節前通過美聯儲法案的氣氛。白宮甚至在12月17日宣佈已經開始考慮第一屆美聯儲董事成員名單。但是直到20日深夜,重要的分歧一個也未能解決。看起來,要在12月22日星期一通過美聯儲法案已經不太可能了。

在銀行家們的催逼之下,聯席會議決定21日星期天全天繼續開會,不解決問題決不休會。

到20日深夜,參眾兩院在若干重要問題上仍然沒有達成一致。這些分歧包括:美聯儲地區銀行的數量;如何確保儲備金;黃金儲備的比例;國內國際貿易中的貨幣結算問題;準備金更改提案;美聯儲發行的貨幣能否成為商業銀行的儲備金;政府債券作為聯儲貨幣發行抵押品的比例;通貨膨脹問題等。[3.8]

在經過21日緊張的一天之後,22日星期一紐約時報頭版登出「貨幣提案今天可能成為法律」的重要新聞,這篇文章熱情洋溢地稱讚國會的效率,「以這種幾乎是前所未有的速度,聯席會議修正了兩院提案的差異,在今天早晨全部完工。」這篇文章提到的時間段大約是星期一的凌晨一點半到四點。一個即將影響每一個美國人的每一天生活的重要法案就是在這樣一種倉促和壓力之下進行的,絕大多數議員根本沒有來得及仔細閱讀修改之處,更別提提出修正案了。

22日凌晨4點30分,最後文件被送交打印。

7點整,最後較稿。

下午2點,打印好的文件放在了議員的辦公桌上,並通知下午4點開會。

下午4點,會議開始。

6點整,最後聯席會議報告提交,此時大多數議員已經去吃晚飯了,會場上議員寥寥無幾。

晚7點30分,格拉斯開始20分鐘演講,然後進入辯論階段。

晚11點開始表決,最後以298對60通過眾院。

23日,聖誕節前兩天,參院表決以43對25票(27人缺席)通過了美聯儲法案。威爾遜總統為報華爾街的知遇之恩,在參院通過美聯儲法案僅一小時,就正式簽署了該法案。

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頓時一片歡騰。

銀行家們對這個法案卻好評如潮,美利堅國家銀行(americannationalbank)的

總裁奧里弗(oliversands)熱情洋溢地說:

「這個貨幣法案的通過將對整個國家帶來有益的影響,它的運作將幫助商業活動。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普遍繁榮時代的開始。」

美聯儲的始作俑者奧利奇參議員在1914年7月《獨立》雜誌對他的採訪中透露:

「在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之前,紐約的銀行家只能控制紐約地區的資金。現在,他們可以主宰整個國家的銀行儲備金。」

對美聯儲法案持堅決反對意見的議員林德伯格(lindbergh)在這一天對眾議院發表演講:

「這個法案(美聯儲法案)授權了地球上最大的信用。當總統簽署這個法案后,金錢權力這個看不見的政府將被合法化。人民在短期內不會知道這一點,但幾年以後他們會看到這一切的。到時候,人民需要再次宣告《獨立宣言》才能將自己從金錢權力之下解放出來。這個金錢權力將能夠最終控制國會。如果我們的參議員和眾議員不欺騙國會,華爾街是無法欺騙我們的。如果我們擁有一個人民的國會,人民將會有穩定(的生活)。國會最大的犯罪就是它的貨幣系統法案(美聯儲法案)。這個銀行法案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嚴重的立法犯罪。兩黨的頭頭和秘密會議再一次剝奪了人民從自己的政府得到益處的機會。」

經過與美國政府一百多年的激烈較量,國際銀行家終於達到了他們的目的,徹底控制了美國的國家貨幣發行權,英格蘭銀行的模式終於在美國被複製成功了。

8.誰擁有美聯儲?

許多年以來,究竟誰擁有美聯儲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美聯儲自己總是支吾其詞。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對股東情況嚴守秘密。眾議員賴特.帕特曼(wrightpatman)擔任眾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主席長達40年,在其中20年裏,他不斷地提案要求廢除美聯儲,他也一直在試圖發現究竟誰擁有美聯儲。

這個秘密終於被發現了,《美聯儲的秘密》一書的作者尤斯塔斯(eustacemullins)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終於得到了12個美聯儲銀行最初的企業營業執照(organizationcertificates),上面清楚地記錄了每個聯儲銀行的股份構成。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署(comptrollerofthecurrency)報備的文件上記錄着股份發行總數為203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紐約城市國家銀行(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即花旗銀行前身,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

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firstnationalbank)擁有15000股;

當這兩家公司在1955年合併成花旗銀行后,它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它實際上決定着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美國總統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圖章而已,而國會聽證會更像一場走過場的表演。

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nationalbankofcommerceofnewyorkcity)擁有21000股;

羅斯切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hanoverbank)擁有10200股;

大通銀行(chasenationalbank)擁有6000股;

漢華銀行(chemicalbank)擁有6000股;

這六家銀行共持有40%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股份,到1983年,他們總共擁有53%的股份。經過調整后,他們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morganguarantytrust)9%,漢諾威製造(manufacturershanover)7%,漢華銀行(chemicalbank)8%。

美聯儲紐約銀行註冊資本金為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元,上述這些銀行究竟是否支付了這筆錢仍然是個謎。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只付了一半現金,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他們根本沒出任何現金,而僅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們自己所擁有的美聯儲的賬戶上只是幾個數字的變動而已,美聯儲的運作其實就是「以紙張做抵押發行紙張」。難怪有的歷史學家譏諷聯邦儲備銀行系統既不是「聯邦」,又沒有「儲備」,也不是銀行。

1978年6月15日,美國參議院政府事務委員會(governmentaffairs)發佈了美國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鎖問題的報告,該報告顯示,上述銀行在美國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擁有470個董事位置,平均每個主要公司里有3.6個董事位置屬於銀行家們。

其中,花旗銀行控制了97個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個;漢華銀行控制了96個;大通曼哈頓控制了89個;漢諾威製造控制了89個。

1914年9月3日,紐約時報在美聯儲出售股份的時候,公佈了主要銀行的股份構成:

紐約城市國家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7498股;jp摩根公司14500;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約翰.洛克菲勒1750股;

紐約國家商業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喬治.貝克擁有10000股;jp摩根公司7800股;瑪麗.哈里曼5650股;保羅.沃伯格3000股;雅各布.謝夫1000股,小jp摩根1000股。

大通銀行,喬治.貝克擁有13408股。

漢諾威銀行,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000股;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從1913年美聯儲建立以來,無可辯駁的事實顯示了銀行家們操縱着美國金融命脈、工商業命脈和政治命脈,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而這些華爾街的銀行家都與倫敦城的羅斯切爾德家族保持着密切聯繫。

銀行家信託公司(bankerstrust)的總裁本傑明.斯特朗被選為第一任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會主席。「在斯特朗的控制下,聯儲系統與英格蘭銀行和法蘭西銀行形成了互鎖(interlocking)關係。本傑明.斯特朗作為紐約美聯儲銀行董事直到1928年他突然死亡,當時國會正在調查美聯儲董事和歐洲中央銀行巨頭們的秘密會議,而這些秘密會議導致了1929年大衰退。」[注3.9]

9.美聯儲第一屆董事會

威爾遜後來自己承認,他只被允許指定一名美聯儲董事,其餘都是由紐約的銀行家挑選。在提名和任命保羅.沃伯格擔任董事的過程中,參議院要求他於1914年6月到國會回答質詢,主要是了解他在美聯儲法案擬定過程中的角色,結果被他斷然拒絕。他在寫給國會的信中宣稱如果他被要求回答任何問題,都會影響他在美聯儲董事會的作用,因此他寧願拒絕出任美聯儲董事的提名。紐約時報立即跳出來為保羅鳴冤,1914年7月10日的報道中譴責參議院不該無中生有地質詢保羅。

保羅自然是美聯儲系統的核心人物,沒有他只怕當時沒有第二個人知道美聯儲到底該如何運轉,在他強硬的態度面前,國會只有低頭,提出可以事前提供所有問題的清單,如果保羅覺得某些問題「會影響他的作用」,他可以不予回答。保羅最後勉強答應了,但要求非正式見面。

委員會問:我知道你是一個共和黨人,但是當羅斯福先生參選時,你卻成了威爾遜先生的同情者並且支持他(民主黨)?

保羅答:是的。

委員會問:但是你的哥哥(費里克斯.沃伯格)卻支持塔夫特(共和黨)?」

保羅答:是的。

有意思的是庫恩。雷波公司的三個合伙人卻支持了三個不同的總統候選人,其中奧圖(ottokahn)支持老羅斯福,保羅的解釋是他們三人彼此不干涉對方的政治理念,因為「金融與政治無關」。保羅順利通過國會聽證,成為美聯儲第一屆董事,后成為董事會副主席。

除了保羅以外,另外任命的四名董事成員是:

阿道夫.米勒(adolphmiller),經濟學家,出身於洛克菲勒資助的芝加哥大學和摩根資助的哈佛大學。

查爾斯.哈姆林(charleshamlin),曾任助理財政部長。

腓特烈.戴拉諾(frederickdelano),羅斯福的親戚,鐵路銀行家

哈丁(w.p.gharding),亞特蘭大第一國家銀行總裁

威爾遜總統自己提名的托馬斯.瓊斯被記者發現正在被美國司法部調查和起訴,後來瓊斯自己提出退出董事會提名。

另外兩名成員是財政部長和貨幣審計員。

10.不為人所知的聯邦諮詢委員會(federaladvisorycouncil)

聯邦諮詢委員會是保羅.沃伯格精心設計的一個秘密的遙控裝置來操控美聯儲董事會。在美聯儲90多年的運作中,聯邦諮詢委員會非常出色地實現了保羅當年的構想,幾乎沒有人注意過這個機構和它的運作,也沒有大量文獻可供研究。

1913年格拉斯議員在眾院大力推銷聯邦諮詢委員會的概念,他說:「這裏面不可能有什麼邪惡的東西。每年(聯儲董事會)與銀行家的諮詢委員會談四次,每個成員代表自己所在的聯儲地區。我們還能比這種安排更加保護公眾的利益嗎?」格拉斯議員自己就是銀行家,他沒有解釋或提供任何證據來表明銀行家在美國的歷史上何曾保護過公眾的利益。

聯邦諮詢委員會由12家聯儲地區銀行各推選一名代表組成,每年在華盛頓與美聯儲董事會的成員會談四次,銀行家們向美聯儲的董事們提出各種貨幣政策的「建議」,每名銀行家都代表本地區的經濟利益,每人都有相同的投票權,在理論上簡直無懈可擊,但在銀行業激烈殘酷的現實中卻全然是另一套「潛規則」。難以設想一個辛辛納提的小銀行家和保羅.沃伯格、摩根這樣的國際金融巨頭坐在一個會議桌前,向這些巨頭提出「貨幣政策的建議」?這兩個巨頭中的任何一個隨便從口袋裏摸出一張支票劃上兩筆就足以使這個小銀行家傾家蕩產。事實上,12個聯儲地區中的每一個中小銀行的生存都完全取決於華爾街的五大銀行巨頭的恩賜,五巨頭有意地把和歐洲銀行的大筆交易化整為零交給自己的在各地的「衛星銀行」去辦理,「衛星銀行」為得到這些高回報的生意自然更加俯首帖耳,而五巨頭也擁有這些小銀行的股份。當這些「代表各自地區利益」的小銀行們和五巨頭坐在一處探討美國貨幣政策的時候,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知道探討的結果了。

儘管聯邦諮詢委員會的「建議」對美聯儲的董事決策沒有強制約束力,但是華爾街五巨頭每年四次不辭勞苦地跑到華盛頓不會是僅僅和聯儲的幾位董事喝喝咖啡。要知道,像摩根這樣身兼63個公司的董事職務的超級大忙人,如果他們的「建議」得不到任何考慮,而他們仍然樂此不疲地來回奔波,那實在是奇怪之極了。

11.結語

「絕大多數美國人並不真正理解國際放貸者的運作方式。美聯儲的賬目從來就沒有被審計過。它完全運作在國會控制的範圍之外,它操縱着美國的信用(供應)。」

參議員巴里.苟德沃特(barrygoldwater)

「為了製造高價格,美聯儲只需要降低利率,來擴張信用和造就一個繁榮的股市。當工商業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利率環境之後,美聯儲又將通過任意提高利息來中止這種繁榮。

它(美聯儲和擁有美聯儲的銀行家們)可以用輕微調息使市場的價格鐘擺溫柔地起伏,也可以猛烈調息來使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無論哪種情況,它將擁有金融狀況的內部信息和事先得知即將到來的變化。

這是一種任何政府從未給予的,少數特權階層所擁有的最怪異和最危險的(市場信息)先知權。

這個系統是私有的,它運作的全部目的就是利用別人的金錢來獲得最大可能的利潤。

他們事先知道什麼時候製造恐慌來創造對他們最有利的情況。他們同樣知道什麼時候停止恐慌。當他們控制了金融的時候,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他們的目的同樣有效率。」

眾議員查爾斯.林德伯格

「每一元流通中的美聯儲券(federalreservenote,美元)都代表欠著美聯儲一美元的債務。」

貨幣報告,眾院銀行與貨幣委員會

「美聯儲地區銀行不是政府機構,而是獨立的,私人擁有的和地方控制的公司。」

lewisvs.unitedstates,680f.2d12399thcircuit1982

「美聯儲是世界上最為腐敗的機構之一。所有能聽見我講話(國會演講)的人,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我們的國家實際上是被國際銀行家統治著。

有些人以為美聯儲銀行是美國政府的機構。它們(美聯儲銀行)不是政府機構。它們是私有的信貸壟斷者,美聯儲為了它們自己和外國騙子的利益盤剝著美國人民。」

眾議員麥克法丹(louismcfadden)

「當你和我寫支票的時候,我們的賬戶上必須要有足夠的錢來支撐支票的金額。但是,當美聯儲寫支票時,賬戶上是沒有任何錢作支撐的。當美聯儲寫支票時,它是在創造貨幣。」(註:美聯儲「創造債務美元」的詳細過程將在本書第9章介紹)

波士頓美聯儲銀行

「從1913年到1949年,美聯儲的資產由1.43億美元暴漲到450億美元,這些錢直接進了美聯儲銀行股東們的腰包。」

埃斯塔克.穆林斯

如此眾多的總統對金錢權力的威脅反覆發出過警告,如此大量的國會記錄和法律案例明白無誤地說明了美聯儲的私有性質,可是有多少美國人、中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知道這一點呢?這才是問題的可怕之處!我們以為「自由公正」的西方權威新聞媒體會報道一切真相,原來真相是大量的事實被它們有意地「過濾」掉了。那麼美國的教科書書呢?原來各種以國際銀行家們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們在為美國的下一代挑選著「內容健康」的教科書。

在威爾遜總統去世之前,他承認自己在美聯儲的問題上是被「欺騙」了,他內疚地表示「我在無意之中摧毀了我的國家」。

當1914年10月25日美聯儲正式開始運作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又一個完美的時間「巧合」,美聯儲的股東們註定要大發一筆橫財了!

第四章一戰與大衰退:國際銀行家的「豐收時節」

「我們共和國的真正威脅是這個看不見的政府,它就像一個巨大的章魚將它無數的粘稠的觸角緊緊裹挾着我們的城市、州和國家。這個章魚的頭是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集團和一小撮被稱為國際銀行家的具有極大能量的金融寡頭,他們實際上操縱着美國政府來滿足他們自己的私慾。

通過控制貨幣供應來控制政府,這樣使剝削一個國家的公民和資源變得更加容易。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大家族從這個國家誕生之初就竭盡全力來使權力(他們將我們的「領導者」玩弄於鼓掌之間)和財富(他們通過美聯儲的貨幣發行來汲取社會財富)高度集中。

這些國際銀行家和洛克菲勒標準石油控制了這個國家大多數的報紙和雜誌。他們用這些報紙的專欄評論來鉗制政府官員,對於那些不肯就範的人,他們則通過輿論將這些官員趕出政府機構。

他們(銀行家)實際上控制着兩黨(共和黨與民主黨),草擬(兩黨的)政治綱領,控制政治領導人,任用私有公司的頭頭,利用一切手段在政府高層安插順從於他們腐敗的大生意的候選人」。[4.1]

1927紐約市市長約翰.黑侖(johnhylan)

本章導讀

打仗就要花錢,越大的戰爭花錢越多,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問題是,誰花誰的錢?由於歐美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政府必須也只能向銀行家借錢。戰爭使物資消耗達到燃燒的速度,戰爭使交戰國砸鍋賣鐵也要堅持,戰爭使不惜一切代價的政府不計條件地向銀行家融資,難怪戰爭始終是銀行家的最愛。他們策劃戰爭,他們挑動戰爭,他們資助戰爭,國際銀行家們華麗的大廈,從來就是建立在死傷枕籍的廢墟之上。

國際銀行家另一個賺大錢的手段就是製造經濟衰退。首先是擴大信貸,將泡沫吹起來,等人民的財富大量投入投機狂潮后,然後猛抽銀根,製造經濟衰退與資產暴跌,當優質資產價格暴跌到正常價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時,他們再出手以超級低廉的價格收購,這在國際銀行家們的術語中叫作「剪羊毛」。當私有中央銀行成立后,「剪羊毛」行動的力度和範圍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最近的一次「剪羊毛」行動,發生在1997年的亞洲小龍和小虎們身上。中國這隻大肥羊最終能否避免被「剪羊毛」的惡運,就要看中國是否認真去研究發生在歷史上的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剪羊毛」慘劇了。

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之後,與以前最根本的不同就在於,從前的國有銀行雖然有推動資產通貨膨脹來賺取利潤的衝動,但決沒有惡意製造通貨緊縮來血洗人民財富的意圖與能力。中國建國以來之所以從未出現重大經濟危機,其原因就是沒有人有惡意製造經濟危機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能力,國際銀行家全面進入中國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基辛格在其名著《大外交》(diplomacy)一書中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評論,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令人驚訝之處,並不是其爆發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一件與以前其它危機相比顯得無足輕重的事件,而是因為它(戰爭)拖了這樣久才爆發。」[4.2]

1914年6月28日,歐洲正統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儲斐迪南大公來到1908年被奧地利并吞的波斯尼亞視察,被一位年輕的塞爾維亞刺客刺殺。這原本只是一件性質單純的恐怖組織策劃的復仇行為,當時只怕沒有任何人會想到這件事竟然成為引爆了一場涉及30多個國家,捲入15億人口,傷亡高達3000多萬人的世界級戰爭的導火索。

自普法戰爭以來,法國與德國成了世仇,當英國不得不從「光榮孤立」的歐洲大陸政策中走出來時,面臨的是德強法弱的局面。德國已是歐洲第一強國,若不加以遏制,勢必成為英國的心腹大患。於是,英國拉上對德國也頗為忌憚的俄國,與法國一起成立了三國協約(tripleentente),德國則與奧地利結盟,歐洲兩大對立集團就此成型。

兩大陣營不斷擴軍備戰,保持着大規模的常備軍,各國政府都因此陷入深深的債務泥潭。「一項詳細的歐洲公共債務收入報告顯示各種債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償付每年高達53億4300萬美元。歐洲各國的金融已深陷其中,政府不禁要問,儘管戰爭有各種可怕的可能,但是比起如此昂貴和不穩定的和平來說,戰爭或許是一種更值得考慮的選擇。如果歐洲的軍事準備最終不是以戰爭來結束,那就必然是以各國政府破產而告終。」[4.3]

從1887年到1914年,這種不穩定和昂貴的和平僵持着,高度武裝但已接近破產邊緣的歐洲各國政府仍在怒目對視着。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由羅斯切爾德家族發展並建立起來的歐洲銀行體系向對立的各方提供信貸,全力促成了這種軍事對峙。

戰爭實際上打的是錢糧,到1914年時,很明顯歐洲的主要國家都已經不能負擔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了。他們雖然擁有龐大的常備軍,普及的軍事動員體制,和現代化的武器系統,但他們的經濟卻無力支撐巨額的戰爭費用。情況恰如俄國樞密院大臣在1914年2月向沙皇的進言中所指出的那樣,「作戰的花費無疑將超出俄羅斯的有限財力所能負擔。我國勢必需要向盟邦及中立國借貸,不過代價不菲。如果戰爭結果對我國不利,則戰敗的經濟後果將難以估量,全國的經濟將陷於全面癱瘓。即使是戰爭取得了勝利,對我國的財政也極為不利,德國一敗塗地后將無力賠償我國的軍費。和約將受制於英國的利益,不會給德國經濟充分復甦來償還我們的債務的機會,甚至戰爭結束很久以後也不可能。」[4.4]

在這種情況下,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是無法想像的。如果真的開戰,也只能是局部的、短暫的和低烈度的,可能更像是持續10個月左右的1870年的普法戰爭。但這樣的戰爭結果,只能緩解而無法解決歐洲的對立局面。於是,開戰的時間就只有在不穩定和昂貴的和平中拖延著,直至美聯儲的成立。

大洋彼岸的美國雖然當時已是世界第一的工業強國,擁有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豐富的資源,但是,直到1913年以前卻仍是一個依賴外債的國家,很少能向國外提供信貸。原因正是由於缺少中央銀行,紐約的銀行家們難以集中調動全國的金融資源(mobilizationofcredit)。但是,銀行家的天性使得他們對大規模戰爭興趣濃厚,戰爭能夠毫無疑問地為銀行家帶來豐厚的利潤。當美聯儲法案通過後,國際銀行家們立即行動起來,1914年8月3日,羅斯切爾德在法國的銀行就給摩根發報,建議立即組織1億美元的信貸用於法國向美國購買物資。威爾遜聞訊立即表示反對,國務卿威廉.布萊恩(williamjenningsbryan)譴責這項貸款為「最惡劣的非法交易」。

德國與美國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素無過節,當時的美國有大約800萬德國後裔,約佔全國人口的10%,在美國建國之初,德語差一點成為美國官方語言,德裔美國人擁有着不小的政治影響力,加之美國的愛爾蘭移民對英國素無好感,美國政府又曾和英國幾度交戰,所以在戰爭之初,美國政府對英法與德國之間的戰爭抱着事不關己的觀望態度。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的銀行家相比,美國政府顯得冷靜和正常得多。情況居然是,銀行家積極主張對德宣戰,政府則堅決反戰,嚴守中立。

這時銀行家們想出一個權宜之計,那就是區別對待為協約國提供發售債券而進行的貸款行為與為協約國提供信用來購買美國物資。在銀行家的威迫之下,威爾遜只有答應了後者。隨着大選連任時間的逐步接近,威爾遜在參戰問題上逐漸向銀行家的立場傾斜。

1913年12月23日,美聯儲法案通過,爆發世界級別戰爭的條件終於成熟了。基辛格博士所說的拖了許久的戰爭機器終於可以啟動了。

1.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下)

1914年11月16日美聯儲正式開始運作。12月16日,摩根的左右手戴維森(davison)來到英國與當時英國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herberth.asquith)商談美國提供信貸一事。1915年1月15日,摩根銀行與英國達成信貸協議,數額為1000萬英鎊,這在當時對美國而言已是一筆相當可觀的的大生意,當時沒有任何人能料到最終的貸款總額會達到令人震驚的30億美元!摩根銀行收取了1%的手續費,3000萬美元落入腰包,摩根在戰爭中的吃得缽滿盆滿。同年春天,摩根又與法國政府簽訂了信貸協議。

1915年9月,考驗華爾街是否能夠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時刻到來了。5億美元的盎格魯-法蘭西(anglo-frenchloan)貸款正式拉開了序幕。原本堅決反對的威爾遜總統,架不住銀行家和內閣成員兩面夾擊,他的新國務卿羅伯特.藍辛警告說:「如果沒有貸款,結果將是生產受限,工業衰退,資本和勞動力閑置,大規模破產,財政危機,民怨沸騰和不滿滋生。」[4.5]

威爾遜聽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得再次讓步。對於這次規模空前的債券出售,華爾街的銀行家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61家債券承銷商(underwriter)和1570家金融機構加入了發售業務[4.6]。這是一次極為艱難的任務,特別是向美國中西部推銷這些債券就更為困難。美國人民普遍不認為歐洲的戰爭與他們有什麼直接關係,而不願意把錢投到歐洲的戰火中去。為了打消這種疑慮,銀行家們大力宣稱這些錢會留在美國。儘管採用了種種方法,中西部地區只有一家芝加哥的銀行願意加入華爾街陣營,這個行為立即激怒了當地的德裔儲戶,他們發動了抵制銀行運動。到1915年底,仍有1.87億美元的債券沒有賣出。

當戰爭打到關鍵時刻,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英國政府宣佈將對英國國民所持有的美國債券的利息收入徵稅,英國人立刻賤價出售這些債券。英格蘭銀行很快堆滿了美國債券,英國政府立刻讓他們的美國代理摩根公司將這些美國債券在華爾街足額出售,美國投資者對本國的債券接受度自然很高,很快30億美元的債券變了現,英國又得到一筆巨款來支撐戰事。但是,英國對美國積累的一百多年的債權人地位,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從此,英美之間的債權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

美國的信貸猶如烈火烹油,戰火開始迅速蔓延,戰爭慘烈程度也急劇上升。僅僅是在馬恩河戰役,協約國一天就要消耗了20萬發炮彈,人類終於見識了在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和後勤系統之下,如果再有現代化的金融手段,戰爭將會是何等慘烈,何等曠日持久。

戰爭使物資消耗達到燃燒的速度,戰爭使交戰國砸鍋賣鐵也要堅持,戰爭使不惜一切代價的政府不計條件的向銀行貸款,難怪戰爭始終是銀行家的最愛。

2.斯特朗操縱下的戰時美聯儲

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strong)開始引起公眾矚目是在1904年當他成為銀行家信託(bankerstrust)的董事長的時候。當時,摩根的親信戴維森對日益崛起的信託公司越來越擔心,這些信託公司業務範圍比商業銀行更加廣泛,所受的政府監管卻更少,因此能夠以更高的利息吸引資金。為了應付這種新的競爭,戴維森在得到摩根的授意后,於1903年也干起了信託的買賣,斯特朗成為戴維斯的具體執行人。在隨後的1907年風暴中,銀行家信託還加入拯救其它金融機構的行動,斯特朗因此而名聲大噪。1913年美聯儲成立之後,戴維斯和保羅.沃伯格找到斯特朗進行了一次深談,希望斯特朗出任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長這一關鍵位置,斯特朗爽快地答應了。從此,斯特朗成為美聯儲系統實質上的首腦人物,摩根、保羅、謝夫等華爾街巨擎的意圖在美聯儲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貫徹執行。

斯特朗迅速適應了新的角色,他成立了非正式的美聯儲董事論壇的組織,定期聚會商討戰爭時期的美聯儲行動準則。他以非常巧妙的手法操縱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並將分散於12個美聯儲地區銀行的權力集中到美聯儲紐約銀行手中。美聯儲系統表面上允許各地12家聯儲銀行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制定各自的貼現率和商業票據抵押政策,換句話說,各地聯儲董事會有權決定何種商業票據可以作為抵押而獲得何種貼現率。到1917年,至少13種不同類別的商業票據抵押準則被建立起來。[4.7]

但是,由於戰爭,美聯儲紐約銀行事實上只將迅速增加的國債作為抵押票據,由於國債數額遠遠大於其它商業票據的總和,並且增長迅猛,很快就將美聯儲其它地區銀行的票據抵押政策邊緣化,在斯特朗控制下的「公開市場操作」,很快就將國債確定為主要和唯一的抵押票據,從而全面控制了整個美聯儲系統。

由於資助歐洲戰爭的大規模的債券發售,使得美國貨幣流通量巨減,中央銀行的威力開始顯現出來。美國政府開始海量增加國債,美聯儲也以驚人的胃口吃進,巨額的美聯儲券(federalreservenote)如江河決堤一般撲向了流通領域,彌補了歐洲戰爭債券所導致的貨幣緊縮。代價是美國國債的直線上升,結果僅美聯儲開始全速運作的短短4年中(1916年到1920年),美國的國債就由10億美元暴漲25倍到250億美元[4.8],所有的國債都是用美國人民的未來納稅作為抵押,結果是在戰爭中,銀行家們爆賺其錢,而人民卻出錢、出力和流血。

3.「為了民主和道德原則」,威爾遜走入戰爭

當德國駐土耳其大使滿腹狐疑地問他的美國同僚,為什麼美國要和德國打仗,美國大使答曰:「我們美國人是為了道德原則而投入戰爭的。」這樣的回答讓世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基辛格博士是這樣給人們解釋的,「美國自開國以來始終自詡與眾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了兩種相互矛盾的態度:一是美國在國內使民主更趨於完美;二是美國的價值觀使美國人自認為有義務向全世界推廣這些價值。」[4.9]

美國的經歷的確與眾不同,美國的民主價值理念也的確為世人稱道,但是要硬說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僅僅是為了道德和理想,基辛格博士可能是揣著明白說糊塗了。

1917年3月5日,美國駐英國大使佩傑(walterhinespage)給威爾遜總統的密信中說:「我認為正在到來的危機的壓力已經超越了摩根公司提供給英國和法國貸款的承受能力。我們能夠提供給盟國最大的幫助是信用。除非我們與德國開戰,我國政府將無法(向盟國)提供直接信用。」[4.10]

此時,美國的重工業系統已經為參戰準備了一年的時間了,美國陸軍和海軍部門已經從1916年起開始大量採購軍事裝備。為了進一步增加財源,銀行家們和他們掌中的政治家開始考慮更多的措施,「當前的衝突(第一次世界大戰)迫使我們考慮進一步發展收入所得稅的概念,這是一個尚未被開發的重要資源。收入所得稅的法案已經為戰爭的需要建立起來了。」[4.11]

注意,這裏的收入所得稅是指公司收入而言,而不是個人收入所得稅。銀行家們在1916年兩次試圖通過個人收入需要交稅的法案,但兩次均被最高法院駁回。在美國,個人收入需要交稅的規定,從來就沒有法律依據。2006年7月28日在美國各地公映的電影《美國,從自由到法西斯》(america:freedomtofascis*m)中,曾6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美國著名導演艾朗.拉索(aaronrusso)以令人震撼的鏡頭展示了這一鐵的事實。該電影在2006年嘎納電影節放映時引起了觀眾的強烈震撼,當人們面對一個真實的,與美國媒體宣傳完全不同的美國政府和其背後金融勢力之後,所有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難以置信。美國3000多家電影院中只有區區5家敢於公開放映。但是,當這部大片被放到互聯網上之後,在美國還是產生了巨大影響,94萬人下載了該片,參與評分的8100人幾乎一致給出了最高評價。[4.12]

《美國,從自由到法西斯》(來源:http://www.freedomtofascism.com)

1917年10月13日,威爾遜總統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迫在眉睫的任務是必須使美國的銀行資源徹底動員(mobilization)起來。(對盟國貸款)的壓力和權利必須由這個國家的每一個銀行機構來承擔。我相信這樣的銀行合作在此刻是一種愛國責任,美聯儲的成員銀行就是這樣獨特和重要的愛國主義的證明。」[4.13]

大學教授出身的威爾遜身上帶着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本不足為奇,他略帶迂腐但並不愚蠢,他深知是誰把他送進了白宮,他也懂得投桃報李。威爾遜總統自己也不相信所謂的「民主拯救世界」的聖戰,他後來承認「世界大戰為的是經濟競爭」。

事實是,美國對協約國提供了30億美元的貸款和60億美元的出口物資,這筆巨款尚未償還。如果德國取勝,銀行家手中的協約國債券就會一文不值,摩根,洛克菲勒,保羅.沃伯格和謝夫為了保護他們的貸款而竭盡全力將美國推向戰爭。

4.大發戰爭財的銀行家們

當美國在1917年4月6日進入戰爭以後,威爾遜將國家的主要權力交給了他競選時出力最大的三套人馬:保羅.沃伯格掌握了美國的銀行系統;伯納德.巴魯出任戰時工業委員會(warindustriesboard)主席;尤金.梅耶控制了戰時金融公司(warfinancecorporation)。

沃伯格兄弟

保羅的大哥麥克斯(maxwarburg)時任德國情報部門的首腦,而保羅則是美國最高的金融決策者,美聯儲副主席;三弟費里克斯是雷波庫恩公司的高級合伙人,四弟弗里茲是漢堡金屬交易所主席,曾代表德國與俄國秘密媾和。哥四個全都是猶太銀行家族中的頂尖人物。

關於保羅兄弟的信息,1918年12月12日美國海軍的秘密報告稱:「保羅.沃伯格:紐約,德國裔,1911年歸化為美國公民。1912年,被德國皇帝嘉獎。曾任美聯儲副主席。有一個兄弟擔任德國情報部門首腦」[4.14]。另一份報告中提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曾經拍著桌子對着麥克斯咆哮,『難道你總是正確嗎?』,但隨後還是會仔細聆聽麥克斯對金融的意見。」[4.15]

令人奇怪的是保羅在1918年5月已辭去美聯儲的職位,這份報告中並未提及。在美國參戰之後,因為保羅的哥哥擔任德國情報部門的首腦,保羅理論上可能被指控有通敵罪,但是實際上美國沒人能動得了掌握著金融命脈的保羅。1918年6月,保羅在辭去美聯儲的職務之後,給威爾遜寫了個便條:「我有兩個兄弟在德國是銀行家。他們現在自然在盡其所能地幫助他們的國家,就像我在幫助我的國家一樣。」[4.16]

伯納德.巴魯(bernardbaruch):戰時美國工業的沙皇

以投機起家的巴魯在1896年合併了6家美國的主要煙草公司,成立了聯合煙草公司(consolidatedtobaccocompany),隨後,他又幫助古根漢姆(guggenheim)家族合併了美國銅礦工業。他還與謝夫旗下的哈里曼合作控制了紐約的運輸系統。

1901年,他和他的兄弟一起成立了巴魯兄弟公司。

當1917年威爾遜總統任命巴魯為美國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時,他立刻擁有了美國所有工業公司的生殺大權。他每年的採購額高達100億美元,幾乎一人決定着美國政府戰爭物資採購的價格。在後來1935年的國會聽證會上,巴魯說道:「威爾遜總統交給我一封信,授權我接管任何一家工廠和工業企業。我和美國鋼鐵公司的總裁蓋奇.加里(judgegary)有過一些不愉快,當我給他看了這封信后,他說:『看來我們需要解決我們之間的過節』,他確實這樣做了。」[4.17]

有些國會議員對巴魯行使美國工業生殺大權的資格表示質疑,認為他既不是工業家,又沒有在工廠呆過一天,他自己在國會聽證會上也表示他的職業是「投機商」(speculator)。《紐約客》報道過巴魯在得知華盛頓流傳的虛假的和平消息后,曾在一天中掙了75萬美元。

尤金.梅耶(eugenemeyer)的戰時金融公司(warfinancecorporation)

尤金.梅耶的父親是著名的國際銀行利德.福里勒(lazardfreres)公司的合伙人,尤金對出任公職有着異乎尋常的熱情。他曾與巴魯合辦過一家阿拉斯加的金礦公司,還在一起共謀過一些其它的金融事件,也算是老熟人了。

戰時金融公司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發售美國國債,為戰爭提供金融支持。

尤金的戰時金融公司最令人瞠目的行為莫過於做假賬了。後來國會對該公司調查時,該公司居然幾乎每天晚上都臨時修改賬目,第二天再給國會調查人員過目。在麥克法丹(mcfadden)議員主導的1925和1930年兩次針對該公司的調查中發現了大量問題賬目:「重複債券數量達2314組,重複折扣券數量達4698組,面值從50美元到1萬美元不等,兌換日期到1924年7月。其中有些重複是錯誤造成,另一些則是作假。」[4.18]

難怪一戰結束以後,尤金居然能夠收購聯合化學和染料公司(alliedchemicalanddyecorporation),後來又收購了華盛頓郵報。

據估計,尤金的假賬至少造成了數億美元國債的差額[4.19]。

斯泰提涅斯(edwardstettinius):美國軍工複合體的開山鼻祖

斯泰提涅斯是一個一絲不苟的人,執著於細節,早年在芝加哥做穀物投機生意發了大財。他在戰爭期間被摩根看中並主管出口部(exportdepartment),主要負責軍火採購。他在戰爭期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每天採購高達1000萬美元的軍事物資,然後把這些物資裝船,上保險,啟運到歐洲。他不遺餘力地提高生產效率和運輸效率,他在華爾街23號的總部一聲令下,無數軍事部件的代理商和生產商就湧入他的辦公樓,他在幾乎每一道門前都設立了警衛。每一個月,他的採購量就相當於20年前的世界國民生產總值。德國人從未想到美國能在這樣短的時間裏就轉入軍事工業生產軌道。

摩根的親信戴維森

為摩根帝國立下汗馬功勞身為j.p摩根公司高級合伙人的戴維森得到了美國紅十字會這塊肥肉,從而控制了美國人民捐贈的高達3億7千萬美元的巨款。

5.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德國作為戰敗國將喪失13%的領土,賠償320億美元的的戰爭賠款,外加每年5億美元的利息,出口產品被徵收26%的額外費用,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主力戰艦不得超過6艘,不得擁有潛艇、飛機、坦克或重炮等攻擊性武器。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avidlloydgeorge)曾宣稱「搜遍德國人的口袋也要把錢找出來」,但私下裏,他承認「我們所起草的文件(和約)將註定20年後的戰爭。當你們把這樣的條件強加在德國人民的身上,這隻能導致德國人要麼不遵守條約,要麼發動戰爭。」英國外相剋容(lordcurzon)持相同的看法,他說:「這不會帶來和平,這只是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美國總統威爾遜看到這份協議也皺着眉說:「如果我是德國人,我想我決不會簽署這份協議。」

問題不在於政治家們是否都意識到了問題的本質,問題在於他們背後的「師爺們」才是真正的決策者。陪同威爾迅來到巴黎的銀行家們有:首席金融顧問保羅.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師弗蘭克、摩根公司的高級合伙人托馬斯.萊蒙、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的巴魯,杜勒斯兄弟(一個是後來的cia的頭頭,一個是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英國首相的身後是飛利浦.賽松爵士(sirphilipsassoon),他是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嫡系子孫。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的高參是喬傑斯.曼德爾(georgesmandel),他的真名是傑洛波.羅斯切爾德(jeroboamrothschild)。德國的代表團首席代表就是保羅的大哥麥克斯.沃伯格。當國際銀行家們齊集巴黎的時候,後來的「以色列之父」艾德蒙.羅斯切爾德男爵(baronedmondderothschild)作為東道主提供了熱情的接待,他將美國代表團的頭面人物安排在自己在巴黎的豪華莊園里。

巴黎和會其實是一場國際銀行家們的狂歡節,在大發戰爭橫財之後,隨手就播下了下一場戰爭的種子:第二次世界大戰。

(本文作者尚未完全發萬,所以無法全部轉載完畢,大家有機會可以到網上去搜索這本書,名字叫做《貨幣戰爭》,下面列出目錄供大家參考)

目錄

序言起航的中國經濟航母,會一帆風順嗎?

第一章羅斯切爾德家族–歐洲唯一的強權

1.1拿破崙的滑鐵盧與羅斯切爾德的凱旋門

1.2羅斯切爾德起家的時代背景

1.3老羅斯切爾德的第一桶金

1.4內森主宰倫敦金融城

1.5傑姆斯征服法蘭西

1.6所羅門問鼎奧地利

1.7羅斯切爾德盾徽下的德國和意大利

1.8羅斯切爾德金融帝國

第二章國際銀行家和美國總統的百年戰爭

2.1刺殺林肯總統

2.2貨幣發行權與美國獨立戰爭

2.3國際銀行家的第一次戰役:美國第一銀行(1791-1811)

2.4國際銀行家捲土重來:美國第二銀行(1816-1832)

2.5「銀行想要殺了我,但我將殺死銀行」

2.6新的戰線:「獨立財政系統」

2.7國際銀行家再度出手造成「1857年恐慌」

2.8美國內戰的起因源於歐洲的國際金融勢力

2.9林肯的貨幣新政

2.10林肯的俄國同盟者

2.11誰是刺殺林肯真正的兇手?

2.12致命的妥協:1864年國家銀行法

第三章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

3.1神秘的哲基爾(jekyll)島

3.2華爾街七巨頭:美聯儲的幕後推手

3.3策立美聯儲的前哨戰:1907年銀行危機

3.4從金本位到法定貨幣(fiatmoney):銀行家世界觀的大轉變

3.51912年大選烽煙

3.6b計劃

3.7美聯儲法案過關,銀行家美夢成真

3.8誰擁有美聯儲?

3.9美聯儲第一屆董事會

3.10不為人所知的聯邦諮詢委員會

第四章戰爭與大衰退:國際銀行家的「豐收時節」

4.1沒有美聯儲,就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4.2戰爭中的美聯儲

4.3「為了民主和道德原則」,威爾遜走入戰爭

4.4美國戰時的重要人物

4.5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4.6剪羊毛(fleecingoftheflock)與美國1921年農業衰退

4.7國際銀行家的1927年密謀

4.81929年泡沫破裂:又一次」剪羊毛「行動

4.9策劃大衰退的真正圖謀

第五章廉價債務貨幣的「新政」

5.1凱恩斯的「廉價貨幣」

5.21932年總統大選

5.3誰是佛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

5.4廢除金本位:銀行家賦予羅斯福的歷史使命

5.5「風險投資」選中了希特拉

5.6華爾街資助下的納粹德國

5.7昂貴的戰爭與廉價的貨幣

第六章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

6.1「精神教父」豪斯上校

6.2國際清算銀行:中央銀行家的銀行

6.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

6.4統治世界的精英集團

第七章誠實貨幣的最後抗爭

7.1甘迺迪:白銀美元的殉葬品

7.2約翰遜:美元銀本位的終結者

7.3「黃金互助基金」

7.4特別提款權

7.5廢除黃金貨幣的總攻

7.6「經濟刺客」與石油美元迴流

7.7里根:離心臟僅一毫米的子彈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第八章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

8.11973年中東戰爭:美元反擊戰

8.2保羅.沃爾克:世界經濟「有控制地解體」

8.3世界環保銀行(worldconservationbank):要圈地球30%的陸地

8.4金融核彈:目標東京

8.5索羅斯:國際銀行家的金融黑客

8.6阻擊歐洲貨幣的「危機弧形帶」

8.7亞洲貨幣絞殺戰

第九章美元死穴與黃金一陽指

9.1部分儲備金體系:通貨膨脹的策源地

9.2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

9.3美國的「債務懸河」與亞洲人民的「白條」

9.4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霸盤生意」

9.5房利美和房地美(gse):「第二美聯儲」

9.6黃金:被軟禁的貨幣之王

9.7一級警報:2004年羅斯切爾德退出黃金定價

9.8黃金一陽指

第十章謀萬世者

10.1貨幣:經濟世界的度量衡

10.2金銀貨幣:動蕩經濟世界的定海神針

10.3債務貨幣脂肪與gdp減肥

10.4金融業:經濟的戰略空軍

10.5中國的金融戰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10.6金銀中國元:邁向世界儲備貨幣之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天擎
上一章下一章

貨幣銀行——羅斯切爾德家族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