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 36 章 【一詩成名】

36. 第 36 章 【一詩成名】

事實上不僅詩稿被帶了回去,娘也被高力士順便捎了回去。她不是第一回到李隆基近前了,心裏頭一點緊張都沒有,一雙眼睛更是熠熠發亮,想聽李隆基為她點評一二。

倒不是她覺得皇帝的點評更要緊,而是剛才她沒從賀知章那裏聽到更多的評價,所以想憑藉自己的努力(比如使用十萬個為什麼技能)爭取爭取。

李隆基見她屁顛屁顛跟了過來,也覺得挺有趣。

這樣的小孩兒到底是怎麼養出來的?無論何時何地都是這副幹勁滿滿的模樣。

人對小孩子的要求本來就不高,李隆基本來已經做好看到首打油詩的準備,不想細讀之下卻發現這詩不僅對偶工整、用典精到,言辭更是頗合韻律。

大唐是個熱愛歌舞的時代,很多詩不是光用來讀的,還是用來唱的。

尤其是宮宴上這種應制詩,那更是誰寫得最好便當場讓樂師奏樂歌一曲。

所以時人寫詩時字裏行間往往追求合韻合律,不然唱着拗口的話也會影響傳唱度。

娘學詩的同時恰好也在學琴,且都有不錯的天賦,兩者雖俱是初學,寫起詩來卻奇妙地交融在一起。所以像賀知章、李隆基這些浸淫詩文音律多年的人拿到她的詩,那都是越品越覺別有滋味。

李隆基頗有些愛不釋手,見娘還一臉期待地在邊上等著自己的點評,便笑着說道:「方才那面羯鼓送你倒是送對了,須知羯鼓乃是八音領袖,配你的詩肯定很有趣。」

他說完還點名讓在梨園中冠絕一時的李龜年上前來,欽點李龜年來奏唱娘這首詩。

李龜年兄弟都極有音樂才華,而且名字也起得很妙,分別是龜年、彭年、鶴年,個個都有長壽寓意,非常對達官貴人的胃口。

他們開元初在岐王等權貴府邸來回演出,很快引起李隆基的注意,沒過多久便召他們入梨園當宮廷樂師。

如今凡有宮宴,李龜年便能隨侍左右為李隆基獻唱新詞新曲。

娘不知曉李龜年在梨園中的地位,聽李隆基這般吩咐后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到李龜年身上。

李龜年能帶着兩個弟弟遊走於達官貴人之間,相貌儀態自是不會差到哪裏去。

娘只覺李隆基身邊這些人當真沒一個是不好看的,不管是張九齡他們這些不算年輕的老臣,還是李龜年他們這些尚算年輕的樂師,一個兩個俱是姿儀不凡。

李隆基見娘看得眼也不眨,不由笑問:「怎麼?你也認得李龜年?」

娘回道:「不認得!但是他長得好看!」

李隆基聽得直樂,特意逗她:「他家中還有兩兄弟,也和他一般好看。」

娘震驚地睜大了眼,很難想像個長成李龜年模樣的樂師齊聚一堂會是什麼模樣。

李隆基哈哈大笑,當場滿足了她的心愿,叫人把李龜年兩個弟弟也召出來,叫他們一起奏唱第一首呈到御前來的新詩。

李龜年人領命退下去準備。

李隆基讓娘直接在邊上坐下吃些茶點,等聽完她自己寫的詩再走。

娘只是喜歡欣賞好看的人,真見了也就是多看幾眼,小孩子「思無邪」的率真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能聽到別人把自己的新詩唱出來她當然很高興,不過她等了半天也沒獲得詳細點評,這會兒面對滿桌茶點也沒什麼心思嘗了。

娘賣力地把方凳往李隆基那邊挪了過去,湊到李隆基近前開始和李隆基講起自己寫詩時的心路歷程。

她一股腦兒把自己的構思給講完了,才開始追問李隆基許多問題:想表達這個想法的話,她的典故用沒用對?有沒有更好的典故?

在娘的認知里,李隆基是天子,是一國之尊,是整個大唐的所有者,那麼李隆基一定是個無所不知的聰明人!

既然剛才沒機會向賀知章他們仔細請教,這會兒當然要逮著李隆基問個盡興。

李隆基:「………」

這小孩還真是一點都不拘束。

面對小孩兒滿含期待的灼亮目光,李隆基哪怕不懂也要裝懂,何況他本來就是個精擅此道的風雅帝王。

他當真給娘講起更多合用的典故來,聽得娘烏瞳更為炙亮,滿臉都寫着「您好厲害啊」的驚嘆。

李隆基平生最愛的是音樂,經常親臨梨園點撥諸樂師,時不時享受一下為人師的樂趣。指導小孩子寫詩如何用典這種事他倒是第一次做,感覺還挺不賴。

主要還是娘聰慧,一點就通,往往你只是講了個詞,她便能明白你要說的具體是什麼。

……難怪賀知章他們都愛指點她。

李隆基心情頗不錯,萬般愜意地倚坐在那兒聽娘提問。

見到娘得了這樣的待遇,哪怕是剛才在心裏說酸話的人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看來這郭家娘確實有那麼一點詩才,否則不會連聖人都對她這般另眼相待。

許多人正各懷心思地暗自琢磨著,李龜年兄弟已經做好演奏準備。

他們兄弟之中鶴年擅歌,彭年擅舞,龜年不僅曾以歌喉名動一時,還精擅多種樂器。

他們在梨園中地位超然,宮宴上由他們演出時大半宮廷樂師都聽憑他們調度,可見他們多得李隆基愛重。

座中王侯將相也不乏曾喜歡李龜年的,見李隆基把他們召來奏唱俱是放下了手裏的酒杯,饒有興緻地準備聽他們唱新曲。

李龜年先向李隆基施了一禮,又轉身向眾人行禮。接着諸樂師便奏起絲竹蕭管,其弟彭年隨着樂聲翩然起舞。

李龜年於曲聲舞影中唱起了新詩第一句,其弟鶴年則從旁相和。人從小便生活在一起,兄弟間的默契無人能及,絲毫看不出這是他們只有那麼短促的準備時間。

娘挨在李隆基身旁坐着,佔了最好的觀賞視野,能把李龜年兄弟人看得清清楚楚。她聽到李龜年唱起來時便愣住了,一時都認不出這是自己剛才寫的詩,只覺這人的歌喉真是她從來沒見識過的好聽。

旁人在他面前怕是都不敢開口了。

一曲畢,滿堂都忍不住喝起彩來。

娘也不由跟着高喝幾聲,直至發現李隆基在旁笑睨着她,她才不好意思地坐回位置上當個乖巧的小孩兒。

李隆基樂道:「看來你覺得自己的詩寫得很不錯?」

娘回答:「是他們唱得好!」她只覺得李龜年他們唱得特別好聽,舞也特別好看。娘滿臉歡喜地說道,「我本來只想請賀學士他們幫我點評一二,沒想到您竟能讓這麼厲害的人把我的詩奏唱出來。您對我真好!」

李隆基笑道:「你若是寫不出詩來,也是沒這個機會的。」

他命人再擇些寫得好的詩拿去給李龜年他們唱,一時間場中又熱鬧起來。

酒過巡,詩也唱了幾輪,李隆基便先行離席了。

李隆基一走,娘便不好再賴在上首,立刻噠噠噠地跑回她祖父身邊。

可憐郭家祖父熬了大半天,才算摸到娘的詩稿。

他想到這詩稿經了那麼多人的手,還在聖人手裏逗留了那麼久,愛不釋手地看了半天後便珍而重之地把它揣好,準備回頭拿去祖宗靈前供起來。

娘咧,哪家小孩第一次寫詩能出這樣的風頭?

那可是聖人啊!

在場這百來號人有幾首詩能呈到御前去?

那可是李龜年啊!

李龜年唱過的詩,哪首不是傳遍大江南北?

若說此前娘被召入宮問對只是小範圍確定她的「神童」出身,那這次九州池賜宴過後她這個六歲能詩的小神童怕是要天下皆知了。

一直到散席后,郭家祖父腳步都還是飄着的。

雖然他自己寫詩都要找人提前幫忙打個草稿,但這一點都不影響他為孫女的有出息而得瑟不已,並且在心裏頭抒發着最原始的感慨——

娘咧,娘咧,咱老郭家祖墳真是冒青煙了。

至於孫女日後會外嫁這種事,郭家祖父一時半會是不會去想的。他孫女才六歲,離嫁人還遠得很,他還可以得意許多年!

一如郭家祖父所想的那樣,到二月初整個洛陽城便傳遍了關於「咱大唐出了個小神童」的新鮮消息。

許多人說得繪聲繪色,說小神童六歲能詩,寫的詩連聖人看了都誇好,還當場命李龜年負責奏唱。

李龜年當初就是在洛陽聲名鵲起的,街頭巷尾都有認得他的人,一聽此事更是討論得如火如荼。

本來還有人覺得未免有些誇張:就一個小娃娃,還是個女孩兒,能寫出什麼詩來?

等到有人把詩稿抄送出來,這些聲音就啞火了。

沒辦法,這詩雖看得出孩童特有的天真,但它真的就是一首非常適合傳唱的好詩,讀來既然不缺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也不失小孩兒的童趣。

最關鍵的是,它寓意極佳!

娘想送走的那些東西誰不想送走?

要大夥自己寫他們可能寫不出來,但是他們可以背上幾句,明年晦日拿來用啊!即便尋常人家沒有宮廷樂師奏樂,孩童們也能在街頭巷尾拍掌歡唱。

這詩會以什麼方式傳開是顯而易見的。

——嘶,看來這小神童要一詩成名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小女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盛唐小女官
上一章下一章

36. 第 36 章 【一詩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