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第六百七十七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崇禎二十年,三月中旬,鎮江堡。

北洋艦隊總兵官施大瑄風塵僕僕的策馬進入堡城之內,身後還跟着一支由上千輛馬車組成的龐大車隊,這些馬車上裝載的都是錢糧和兵備物資。

施大瑄命押解車隊的北洋艦隊將士前往堡城內的府庫,自己則是策馬趕往中軍所在。

片刻之後,施大瑄來到了中軍,此時在大堂上,劉衍與各軍總兵官已經全部到齊了,施大瑄進來之後,便直接對着劉衍行禮:「末將施大瑄,不負使命,按時將最後一批錢糧物資運到,特來向閣老復命!」

劉衍已經在三天前接到了北洋艦隊送來的消息,知道今日最後一批錢糧物資會送到,所以便定下了在今日召開軍議的決策。

劉衍笑着說道:「好啊!施總兵這是給大傢伙帶來了錢糧,如此我軍物資豐厚,各部將士也經過了幾個月的操練,以本公之見,對朝鮮的進攻,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眾人聞言頓時歡呼一聲,紛紛向劉衍投來期盼的目光,施大瑄也趕忙入座,看了過來。

劉衍說道:「從即日起,駐紮在鴨綠江沿岸的國防軍各部開始向鎮江堡集結,同時,以國防軍第三軍為主,開始在各地搜羅船隻,會同北洋艦隊全部,做好渡江的準備。」

「是!」

接着,劉衍便開始向眾人通報朝鮮國的情況。

目前明軍各部的夜不收依舊在朝鮮各地活動,將大量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回來。

經過對這些情報的分析和判斷,劉衍已經基本上掌握了朝鮮國兵力和佈防的大致情況。

按照情報顯示,目前朝鮮已經整頓了至少一百萬的兵力,其中平安道二十多萬,咸鏡道十多萬,黃海道三十多萬,江原道十多萬,京畿道四十多萬,至於朝鮮南面的忠清道、慶尚道、全羅道三地有多少兵馬,目前還不太清楚,畢竟明軍各部的夜不收暫時也無法深入到朝鮮南部探查。

眾人聽到朝鮮在幾個月的時間裏整頓出來這麼多兵力,也是有些吃驚,不過料想以朝鮮國的國力和生產能力來看,在短時間內「爆兵」百萬,註定是無法全部裝備起來的。

這一百多萬兵馬之中,估計會有大部分是拿着農具、甚至是木棍的雜兵,甚至連當初李自成手下的死兵都不如。

所以此時在座的眾人並沒有太多的擔憂,劉衍則是告誡眾人:朝鮮積貧積弱是實際情況,眾人可以在戰略上藐視朝鮮,可是在具體作戰時,在戰術上卻要重視起來。

朝鮮國畢竟是一個人口幾千萬的人口大國,大概率也是會有一些能人、幹將的,劉衍可不想率領大軍在朝鮮這個陰溝裏翻船。

眾人對於劉衍的告誡紛紛點頭,表示自己已經記下。

隨後劉衍便開始部署進軍的方略。

明軍四十多萬將士全部從鎮江堡一帶出發,橫渡鴨綠江殺進朝鮮。

此戰以國防軍第三軍到第六軍、第十一軍到第十四軍為主力軍團,在進入朝鮮之後迅速攻佔義州,然後一路向平安道治所平壤城進發。主力軍團在攻佔平壤城,殲滅平安道的朝鮮兵馬之後,便繼續向南進發,佔據黃海道,最後殺進京畿道,拿下朝鮮國都漢城,逼迫朝鮮國投降,並且簽訂城下之盟。

以國防軍第十五軍、第十六軍為側翼軍團,從義州進入朝鮮國之後,側翼軍團以國防軍第十五軍總兵官鄭成功為主將,以國防軍第十六軍總兵官陳暉為副將,大軍迅速攻佔平安道的江界、長津兩地,並且伺機殺進咸鏡道,牽制朝鮮北部的兵力,保護主力軍團的後方側翼。

眾人聽完劉衍的方略,可謂是戰意高昂,對於即將開始的大戰躍躍欲試。

隨後劉衍又給眾人宣佈了一個好消息:「此前本公上報的封賞方略,朝廷已經批准了,諸位現在已經是大明帝國的郡公了!」

按照劉衍的封賞方略,如今國防軍各部的總兵官全部是郡公、副總兵全都是侯爵、參將全都是伯爵,自劉衍以下,眾人已經形成了大明帝國新一代的軍功集團,成為左右大明帝國最強悍的一股政治力量,而這股強大的力量,將支撐大明帝國如日中天,再創輝煌。

此時大堂上歡呼聲不斷,劉衍的臉上也寫滿了自豪和欣慰。

片刻之後,劉衍才繼續說道:「各部將士要在三天之內完成集結,同時北洋艦隊和所有船隻都要集結到位。」

沈拓擔憂的說道:「閣老,我軍十支國防軍、四十多萬將士、戰馬、馱馬十多萬匹,再加上各式大車、輜重等,乘船渡河的話,至少需要十幾天的時間吧,這麼長的時間足夠朝鮮大軍做出反應了。」

其餘眾人也都有這個擔憂,劉衍則說道:「此番渡河,我軍不乘船,而是過橋。」

「過橋?」

眾人並沒有聽說在鎮江堡一帶的鴨綠江上有橋樑啊?

其實劉衍也是參考了後世志願~軍入朝的辦法,準備在鎮江堡一帶的江面上,用大量的船隻搭建浮橋,供大軍將士直接過河。

其實鴨綠江作為東北的一條大河,其河面寬度卻並不誇張。

鴨綠江的最寬處有差不多一千五百多米,也就是三里多的距離,主要位於鴨綠江入海口附近。

歷史上志願~軍將士入朝的地方,江面的寬度只有六百多米,也就是一里多的寬度。而鴨綠江最窄的地方,據說是在上游支流的虎山長城段,人稱「一步跨」。

而歷史上志願~軍入朝的地方便是此時的鎮江堡一帶,也就是後世的丹東市!

一里多的寬度,即便是眼下明代的浮橋技術,劉衍也有信心可以搭建幾條堅固的浮橋,只要船隻數量足夠。

劉衍解釋了自己的辦法之後,眾人才恍然大悟,隨即劉衍便看向了施大瑄,說道:「調集船隻、搭建浮橋的重任,就交給施總兵了,責任重大啊!」

施大瑄抱拳說道:「閣老放心,末將一定辦好此事。只是閣老給末將多長時間,需要搭建幾條浮橋?」

劉衍想了一下,說道:「從今日開始計算,本公給你五天的時間搭建浮橋,至少要搭建兩條以上,有問題嗎?」

施大瑄在率部為大軍運送錢糧補給的時候,曾多次乘船往返於鎮江堡一帶江面與外海之間,所以對於這一帶的水紋和江面寬度非常熟悉。

另外,施大瑄對於用船隻搭建浮橋的辦法也很在行,所以思索了一會兒,便說道:「閣老放心,八天時間,末將有把握搭建三條浮橋,保質保量!」

「好。」

八天時間搭建三條浮橋,實際上工程量並不小,而且還包括調集船隻的時間,所以劉衍也知道施大瑄身上的壓力。

於是劉衍說道:「這樣吧,三條浮橋,十天時間,施總兵今日就去準備吧。」

「得令!」

十天時間扣掉三天的集結、調集船隻的時間,以七天時間搭建浮橋,然後供大軍快速通過,這已經比用船隻轉運兵力更快速了。

而且用浮橋過河的話,還可以避免出現「分批投放兵力」的弊端,防止被朝鮮大軍各個擊破,畢竟「添油戰術」在大多的情況下,那都是兵家大忌。

軍議結束之後,施大瑄便急忙離開了鎮江堡,去着手調集船隻、搭建浮橋的事情了。而其餘眾人,也紛紛動身返回軍中,抓緊時間調集兵馬開始集結。

三天之後,明軍各部將士齊聚鎮江堡,並不算大的鎮江堡城周圍旌旗蔽日、營壘遍佈,四十多萬明軍將士聚集在一處,遠遠望去蔚為壯觀。

與此同時,北洋艦隊的大批運輸船隊,以及明軍從鴨綠江邊搜集的大量民船也聚集在周邊江面上,正在由北洋艦隊的將士們指揮、加固着,三條並駕齊驅的浮橋在一里多的江面上逐漸成型。

而在江水對面,在朝鮮國義州一帶,明軍的夜不收也開始「明目張膽」的行動起來,開始大力清理沿江周邊的朝鮮軍斥候,這樣的舉動頓時讓朝鮮國部署在義州一帶的兵將緊張到了極點。

劉衍更是下令,命北洋艦隊將士先派出一部分兵馬,佔據江對岸的灘塗,掩護三條浮橋的搭建。

雖然此時義州城內駐紮了一萬多朝鮮兵馬,朝鮮國已經算是大力增兵了,可是這一萬多朝鮮兵面對北洋艦隊第一支隊兵甲齊備、訓練有素的六千將士,依然是處於劣勢的一方,根本不敢出城作戰,只是全力準備守城大戰,同時向後方送去了「明軍已經渡江」的緊急軍情。

此時,劉衍已經不準備再隱藏明軍的動向了,而且明軍在戰力和補給數量上,完全處於絕對優勢,也根本用不着搞突然襲擊之類的策略。

後世志願~軍之所以要保證入朝的突然性,完全是被美國佬的優勢兵器和強大火力給逼得,是一種迫不得已的做法。

而劉衍也寫了一首新的軍歌,命人抄寫了許多份,緊急傳達下去,命全軍將士學唱。反正劉衍也不是第一次命全軍將士唱軍歌了,所以眾將士也是習以為常,很快便在等候過江的時候學習了起來。

轉眼到了第八天,三座浮橋橫跨鴨綠江面,施大瑄站在旗艦上看着三座浮橋,終於如釋重負的長出一口氣。

而明軍各部將士也從鎮江堡出發,在江邊集結完畢。

此時已經是三月中旬,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份,雖然江邊還有寒涼之氣,但是已經遠算不上寒冷了。

劉衍站在江邊,前方是浩蕩的江面,以及江面上的三座浮橋,身後是四十多萬精銳的大軍將士,一時間心中湧起了滔天的豪情。

「傳令各部:過江!」

國防軍十個軍、四十多萬將士浩浩蕩蕩,分批從三座浮橋快速通過,在對岸,北洋艦隊第一支隊的六千將士已經構建了防禦工事,保證大軍過江的安全。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討背叛、為雪恨,就是報國殤……」

此時劉衍聽着熟悉的旋律,跟着大軍將士一起吟唱着改動過的歌詞,心中更是一陣激蕩:「從這一刻起,新的時代開始了,大明將由內向外,開啟新的征程。而朝鮮,則是這個新時代的祭品,這也算是朝鮮的榮幸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大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明末大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七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