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 115 章

第115章 第 115 章

無論之州知府,葉崢當官的態度是一樣的,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放,就是管的地方多了點罷了。

不過已經有了開拓雁雲的經驗和開頭,在整個嶺南府再來一遍也不是什麼難辦的事。

唯一問題就是葉崢一家子住慣了雁雲城,安兒然兒又在綜合書院讀書,嶺南府的府城距雁雲州一千多公里,他是舉家搬遷呢,還是繼續留在雁雲城?

想來想去,結合了家人的意見,葉崢決定還是繼續留在雁雲城,反正他現在說自己是雁雲知州也成,嶺南知府也成,那任命書上也沒有規定他在哪辦公,就辛苦嶺南州縣郡的負責人多往雁雲城跑跑了,不和頂頭上司生活在一片天空下,估計他們還求之不得。

消息流傳出去,那道賀送禮的人把知州府的門檻都差點踏破了,稱呼上也改了口,從十分中性的葉知州變成了一口一個葉府尊,聽起來那氣勢上就凌冽了不少。

嶺南府毗鄰雁雲州,但比起雁雲州,嶺南府的基礎條件要好上不少,外加前些年土豆的推廣,嶺南府也是家家戶戶種土豆紅薯,餓死人現象是不常發生了。

還是那句話,想要富先修路,嶺南地理面積比不上雁雲,人口卻比雁雲州多且分部密集,基本都沿着河流聚居,當地民眾以打魚趕海曬鹽和種植稻米土豆為生。

不過嶺南雖然擁有長長的海岸線,但大多是峭壁和嶙峋石灘,只有很小一段才像雁雲的寶豐郡那樣是平緩上好的沙灘,風急浪險的時候,沿着海岸線居住有被風浪摧垮房屋的危險,這就使得嶺南附近的百姓很少沿着海岸線居住,不像寶豐郡海灘邊,有不少百姓直接把房屋搭建在沙灘上或者椰樹林中。

不管怎樣,嶺南府毗鄰大海的地方,還是可以想辦法劃出石灰坊的範圍。

另,嶺南境內分部著大量甘蔗、香蕉、龍眼、荔枝馬蹄、花生等,都是上好的經濟作物。

其中甘蔗製作成的蔗糖無論從口感還是甜度來說比棕櫚糖都更勝一籌,而且蔗糖乾燥後生成的是細沙一樣的結晶,就是我們後世看到的紅糖或者白砂糖,而棕櫚糖是一大塊一大塊或者糊狀的,從生產運輸和美觀程度上來說,也是蔗糖更方便。

不是說要用蔗糖代替棕櫚糖,但蔗糖可以作為更高級的糖類,做成有差異化的產品來定價。

而香蕉龍眼荔枝經過晾曬或者烘烤乾燥,就能變成保質期很長的香蕉皮、龍眼乾和荔枝幹,花生就不用說了,逢年過節都少不了的乾貨,可以大力發展一下,順帶優化下品種,葉崢記得上輩子有種小小的紅皮花生就比其他花生香一些,花生還是上好的油料作物。

此外,嶺南地區還產上好的木料,比如香樟、黃楊、柳木、松木等,其中還有一部分具有藥用作用,比如黃楊皮、桂樹皮、八角、田七、羅漢果、大葉茶等。

嶺南地區的大片桑樹林和竹林,可用於造桑皮紙和竹紙,發現一下,將紙與鮮花竹葉結合,又可以變成文雅的花箋,想來文人墨客和閨閣兒女都不會拒絕漂亮又香噴噴的花箋。

隨便想一想,葉崢就覺得嶺南可用發揮的特產太多了,他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

十月,葉崢在下屬的陪同下,將嶺南地區大部分地方走過看過,發現一個叫雲縣的地方特別適合種植蓮藕,本地巧手女人和哥兒還會用蓮藕梗拉絲出來的纖維捻成線織布,蓮藕絲和蠶絲一樣屬於天然蛋白,織出來的布雖然不像蠶絲那樣流光溢彩,但比蠶絲柔軟有彈性,比亞麻還要透氣,防臭又吸汗,只是頗費工夫。

看到這種織物一瞬間葉崢就來了興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古代王公貴族就好弄個與眾不同,越費功夫的東西他們越推崇,這藕絲捻成線再紡成紗,製成衣,裏頭不知要經過多少道工序,出的織物成品和蠶絲面料的質感也略有不同,若能在藕絲織物上下下功夫,估計又能在上流貴族中引起潮流,也能把這項手藝流傳下去,不至斷代。

下頭縣令顯然是知道這藕絲織物的,只不過這藕絲織物在他們看來就是窮苦百姓連麻布也買不起,自己鼓搗蓮藕做點不花錢的衣服穿穿罷了,那是實在窮得沒法子的法子。

不過,既然葉府尊對藕絲織物感興趣,還紆尊降貴同那農婦多說了幾句,誇她們好心思好手藝,表現出極高的耐性來,底下縣令也不笨,馬上主動應承說,因着本縣風土適宜蓮藕種植,這藕絲織布工藝可是本縣鄉民獨創,其餘地方都沒有的。

言談間自豪得彷彿他本來就特別重視這項工藝似的。

葉崢當然不會拆穿,反而順着縣令的話表示了對他本人的讚賞,說多虧了有你們這些父母官周到細緻的工作,百姓們才有餘力研究其他,不然肚子都吃不飽了,哪還有功夫管穿着?

得到誇讚的雲縣縣令美滋滋,表示這都是下官應該做的,大人若喜歡這藕絲織物,以後大人府上的衣料,本縣都包了。

葉崢露出神神秘秘笑容,開始畫大餅:「我府上穿不穿倒不要緊,只是我想起一件事,今上崇道,這藕絲出自蓮花,蓮,出淤泥而不染,道教崇為仙花,稱藕為靈根,若聖上知道世間竟有一種布料是以蓮絲製作……」

點到為止沒有繼續說下去,但云縣縣令的眼裏已經若有所思,彷彿看到了把這藕絲織物進獻上去,討得聖上青眼的前景。

葉崢又提點幾句:「我瞧著雲縣處處都是湖和池塘,空着也是空着,這蓮藕可以多多種植起來嘛,不僅道家,蓮藕在佛家也是至高清凈的東西,有些佛菩薩的蓮座台都是蓮花,若這蓮台外,披帛也是藕絲織物,豈不更加齊全?」

「種!全縣的池塘都種上蓮花」雲縣縣令眼裏精光直冒。

他還會舉一反三:「退一萬步說,那蓮藕也很好吃嘛!」

「善也。」葉崢沖雲縣縣令招手:「你附耳過來,我在同你說一個叫藕粉的吃食,那藕粉……」

雲縣隔壁有個叫泉縣的,見隔壁雲縣縣令大力推廣種植蓮藕,仗着關係好湊上去打聽。

那雲縣縣令翻個白眼,還是吐了口:「因着是你我才說的,別人可不能。」

泉縣縣令哥倆好地一搭肩:「這我還能不知道,承你的情快說吧。」

雲縣縣令就這般那般一說。

泉縣縣令也若有所思。

雲縣縣令道:「嗐,這是我雲縣得天獨厚有種蓮藕的條件,你們泉縣不是我說,雖也有幾個池塘吧,倒不適合種蓮藕。」

這點是最重要的,泉縣沒那個條件模仿不來,雲縣縣令才這麼輕易鬆了口。

泉縣縣令:「這蓮藕我泉縣的確是種不來,但老哥哥你莫非忘了,我泉縣也有一樣織物,是你雲縣所沒有的?」

雲縣縣令一下想起什麼:「你說那個?雖也少見,但那東西製作過程略顯污濁,葉府尊神仙一樣的人物,恐怕不能感興趣吧。」

泉縣縣令卻是挺有自信的:「試試看嘛,萬一葉府尊也喜歡呢?」

葉崢在雲縣待了兩天,正欲出發行往泉縣,泉縣縣令一大早自己來了,說要給葉府尊領路。

葉崢反正是要到泉縣去的,也無所謂,看他把自己領到哪裏。

泉縣有個叫順鎮的小鎮,到了順鎮,泉縣縣令說:「聽說葉府尊對雲縣的藕絲織物感興趣,我順鎮也有一樣織物是別地沒有的,下官斗膽引路,請大人前來一觀。」

葉崢果然感興趣:「哦?是何種織物?」

那泉縣縣官擦了把汗,決定還是如實說來:「順鎮有一種叫莨紗的蠶絲織物,乃是用順鎮本地的一種叫薯莨的植物搗出汁來染色,輔以,輔以……」

葉崢見他吞吞吐吐,不由皺眉:「輔以什麼,不要緊張,本官恕你無罪,你直說便是。」

「是,是。」

「好叫大人知道,輔助織染的,乃是鎮上泥塘里一種,一種污泥——」

「大膽!」余衡聞言一瞪眼,「我家大人何等冰質玉潔之人,你竟敢讓大人看勞什子用污泥染的布料,可是成心找茬,通過此等方式嘩眾取寵?」

葉崢卻聽得心頭一動,不知想起什麼,忙用眼神示意余衡閉嘴。

那泉縣縣令連連求饒:「大人恕罪,大人恕罪,小的不敢嘩眾取寵,乃是聽聞大人對織物有興趣,便想把我泉縣的織物引薦給大人,好叫大人知道,這莨紗雖是浸染過污泥,但後期匠人會徹底清晰晾曬,莨紗不僅不沾污穢,反而防蟲防蛀,挺括不易起皺,在泉縣乃是十分受歡迎的布料。」

葉崢眼裏閃過一道異色:「這莨紗,可有別名?」

「有的有的,大人,這莨紗因着布料摩擦會有沙沙聲響,本地人又叫它響雲紗。」

「響雲紗……」葉崢默念了兩句,忽然音調一變,「香雲紗!」

想起來了,歷史上香雲紗的出產地,可不就是嶺南順鎮這一帶嗎?

香雲紗,以其面料挺括,柔軟而富有身骨著稱,手感柔韌堅韌,因河泥中富含各種礦物質和藥用物質,香雲紗具有良好的經久不腐,防蟲防蛀的特性,又有軟黃金之稱。

若真是香雲紗,那可太好了!

輪到葉崢迫不及待了:「快馬加鞭,我得親眼看看。」

看過之後,葉崢十分確定,順鎮的特殊織物,就是香雲紗!

於是葉崢當場拍板決定,在順鎮開一個香雲紗工坊,給泉縣縣令下了任務,只管加緊生產,布料的去處不用愁。

這香雲紗有種低調內斂的奢華,適合有一定年紀的人,也適合裁作正式場合的衣物,比如雲羅氏和雲爹這個年紀,再穿那跳脫顏色就不像了,若是香雲紗,則無礙。

再有想雁雲郡王水恆這等有身份的人,穿香雲紗材質的衣物,整個人典雅中透露出高貴與內涵。

香雲紗挺括不沾身不易皺的特性,還很適合用來製作朝服,總之,根本不用愁銷路。

在嶺南府轉悠了一圈,基本理順在哪開設什麼工坊,哪裏的特產可用推廣,哪裏需要造橋鋪路——這些葉崢只需要發號施令,讓下頭官吏去干,他已經是知府了,並不用直接面對百姓和具體事務,知府是管理官員的,不然那麼兩大攤子事,葉崢有分身術也忙不過來,得放手讓下頭人去做。

比照着雁雲州,到時候誰做得好就升遷,做不好的下去,換好的上來,這是他知府的權利所在,想必沒人敢陽奉陰違不好好乾。

這一忙就忙到了十二月,葉崢回到雁雲州沒多久,又要過年了。

這是他們家在雁雲州過的第四個年頭,安兒然兒今年過年就七歲了,正經是兩個小小少年的樣子,纏着一個月沒見的爹爹問東問西。

雲清接過余衡手裏抱着的東西問:「這就是香雲紗?果然堅韌滑手,與一般蠶絲面料的質感不同。」

雁雲全年都不冷,家裏人身上的料子大多是透氣清涼的蠶絲,不過普通蠶絲有種特別的蛋白光亮,而且染色鮮亮顏色好,雲羅氏和雲爹嫌太年輕,不愛穿。

這香雲紗也有蠶絲光亮,但不顯,顏色也穩重端莊,雲羅氏一看就愛上了:「這料子顏色沉穩,我和你爹做幾件衣服穿倒合適。」

葉崢笑着讓她捧走:「那蠶絲面料娘不是嫌太輕浮嗎,就是帶回來給爹娘的。」

雲羅氏喜滋滋抱着去了,估計去和織房的商量做過年衣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夫郎贅婿到朝野重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從夫郎贅婿到朝野重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5章 第 115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