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家人分離

第134章 家人分離

第一百三十四章

季興傑在宴席之後單獨見了季興邦一面,將他拉到自己的書房之中,與他推心置腹的說了好些話。

季興傑對季興邦說道:「興邦,我知道你的學識是很好的,也知道你的兒子昀霆在念書上很有天賦。

但是你也要為昀霆的未來考慮一番。現在他年歲比紹楠和志雄要小一些,在答題之上略輸他們一籌還不打緊。

但問題是紹楠和志雄他們兩個人在京城認真的念書,還有我這個老師從旁看顧著,旁邊的同學們也都是能力水平很高的人,那種學習的氛圍很不一樣。

但是我聽紹楠和我說,昀霆告訴他,你們在西南省的時候,他的同學都是一些資質不太好的人,甚至還有一些西南夷的民族,學的內容也很雜,不光是四書五經,還有西南夷的語言。

你不要覺得昀霆今年十歲,年紀還小,可以荒廢。其實他也不小了,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的話,三年後爭取一次考中童生和秀才,再一鼓作氣參加舉人考試去試一試。

你覺得若是昀霆跟你在西南省城再蹉跎三年,可有把握考中?

還不如你將妻子兒女留在京城,讓昀霆能在京城好好上學,這樣比較好一些。」

季興邦聞言一愣,他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家人分離的這個方案。可是孩子念書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之前季興邦沒有太在乎這個問題,總覺得孩子還小,他和時晗雪二人也有能力、有信心將孩子教導得非常好,不過他們二人那般開拓眼界般的教導與季興傑這種應試類型的教導還是不一樣的。

若是對日後季昀霆參加科舉來說,自然是將他留在京城與季興傑學習幾年,科舉成績會好得多。

可是真要把妻子兒女都放在京城,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到西南省省城去赴任,豈不是有些太凄慘了?

但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拖着媳婦兒女,耽誤他們的前程,又豈不是很自私很下作?

季興邦一個人有些想不好了,便回到家和妻子時晗雪以及一雙兒女一起商量這件事。

季昀霆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可不像季興邦現在這麼戀家,想要全家人聚在一起,他可是巴不得離開父母,自己一個人念書長大呢,他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男子漢了。

季昀霆高興地跳起來對自己的父母說道:「爹、娘,你們放心吧,你們兩個可以帶着妹妹一起回西南省省城去,把我一個人留在京城念書就行了。

反正我可以和大堂哥邵楠,表哥志雄一起念書,還有大伯父大伯母看着,我不會有事的。」

季興邦和時晗雪對視了一眼,看着兒子這麼興奮的跳來跳去,他們倆心中卻更擔憂了——怎麼敢將這麼大的小孩子單獨放在京城?若是他被壞朋友勾了去學壞了,那可怎麼辦?

那可是一輩子的遺憾,日後再也掰不回來了。

所以一開始季興邦的計劃里就沒有隻放孩子一個人在京城的想法。

時晗雪嘆了口氣,對季興邦說道:「夫君,雖然西南省省府的靈毓女學才開了不到一年,但是陳婉婷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我相信再加上你的扶持,日後她定然能站穩腳跟的。

我若是不再與你一同回西南省省城,靈毓女學那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唯一疑慮的就是夫君你一個人在外面,沒有辦法好好的照顧自己。

但我覺得孩子的事情比天大,所以我還是帶着一雙兒女留在京城,讓他們好好念書吧,畢竟孩子的前途更要緊。

便是像柳條姐和百寶姐夫都知道送孩子到京城來念書的重要性,舉家從山北省魏縣千里迢迢搬到京城來謀生,面對全新的生活和全新的挑戰,我們難道還有什麼道理做的不如他們嗎?」

季興邦聞言也嘆了一口氣。現在他基本已經和妻子時晗雪達成了共識,二人恐怕要分離幾年了。

季昀舒這個時候卻撅著嘴,拉着季興邦的衣袖說道:「我才不要留在京城裏不回去呢,我想和爹爹一同回西南省省城。

我喜歡學習西南夷的語言,也喜歡和那些各民族的小朋友們一起玩。他們更尊重女生,不像京城這邊女孩子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幹,憋屈死了。」

季昀舒的這番話是大家沒有料到的。不過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西南省那邊的民風確實要開放很多,那邊對女子的限制確實也比京城這邊要少很多。

在西南省里,某些西南夷中的少數民族甚至還在過母系氏族的生活,孩子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族中女子地位很高,男子地位極低。

也有好幾種民族裏面男女地位差不多,男子可以競選族長,女子同樣也可以。他們男女互相之間非常的尊重,且是一夫一妻制的,不像漢族這邊分個男主外女主內,還能納妾納通房什麼的。

季昀舒生活在那邊一段時間以後,作為一個女孩子更喜歡那邊,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季興邦和時晗雪都不願意限制自己兒女的選擇。在當時不會強逼着自己的兒子季昀霆硬要去西南省跟着他們,或者是硬要留在京城念書。此時自然也不會強迫女兒硬要留在京城。

於是這個年過完之後,季興邦一家四口便分了兩半。

季興邦帶着女兒季昀舒坐船回了西南省的省城。而時晗雪則帶着兒子季昀霆留在京城念書。

時晗雪將自己的兒子季昀霆通過大堂兄季興傑的介紹送進了一所老師和環境都非常好的私塾裏面念書。

與他的堂兄季紹楠以及表兄楊志雄成了同學。

孩子們初初分離之後,對對方也不算很想念。

季昀霆為他的新學校、新同學而感到開心。季昀舒也沒心沒肺的跟着自己的父親一路玩到西南省。

只有季興邦和時晗雪這對夫婦兩人時常思念對方,書信不斷,以慰相思。

可是過了三四個月之後,兩個孩子反應過來了,新鮮勁也過去了。

他們才猛然發現自己已經那麼久那麼久都沒有見到父親/母親或者哥哥/妹妹了,一時之間想對方的緊,都哭了好幾場。

季興邦和時晗雪也沒有辦法,只能在孩子們哭的時候安慰他們一下,然後讓他們互相給對方寫一寫信,郵寄一些表達心意的物品。大家離得這麼遠,想要做別的也沒辦法了。

很長時間之後,孩子們才適應了這樣的分別,不再時常哭鬧。

季興邦到西南省省城之後繼續推行他的教化政策。

季昀霆雖然離開學堂不在這裏念書了,但是季昀舒這個聰明的小女孩仍然是學堂裏面的一個標桿。

她學習漢族的語言文化知識以及西南夷的語言文化知識都非常的快。

她與各族的小朋友們都混得非常熟,同時也掙脫了哥哥的桎梏,成了獨一無二的孩子王。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們學習西南夷的語言成績都很不錯。

經過一年多近兩年的學習之後,季興邦基本能與好幾個民族交流了。於是他不把自己布政使的身份端著架子高高在上,而是親自到各個部族去走訪,用他們的語言與他們的族長商談。

他這樣平易近人的態度,更能贏得西南夷各族人民的好感。他們都將季興邦當成自己的朋友、兄弟,與他說了好些心裏話。

同時季興邦也推廣那些好用的新式農具。西南夷各族人民在打破了之前的偏見之後,用了新農具立馬就「真香」了。對季興邦也更加的信服了。

又是一年過去了,年底的時候,季興邦帶着自己的女兒季昀舒坐船啟程回京,終於可以與自己的家人團聚了。

只是這次和之前不同,周巡撫和周夫人也帶着家中的僕役、家丁收拾了箱籠,浩浩蕩蕩的坐上了官船,準備回京復命。

周巡撫大人的任期已滿,皇上招他進京,可能會另有任命,也可能會讓他直接致仕榮養。

周巡撫大人走之前找季興邦聊了聊,終於說出了他的真心話:「季興邦,你真不是個一般人,我本來認為你的很多想法都是異想天開,都是年輕人的一時意氣,一點兒都不靠譜。

但是這兩年來,我眼睜睜的看着你在西南省將新式農具推廣的非常好,將西南夷各族的願意學漢學的人強制的推行進縣學里念書,極大的增加了各族的儲備人才。

同時你學習了西南夷的各種語言,親自與他們的族長交流,贏得了他們的信任,被他們當成朋友。

所以現在回過頭來再想一想,你當時說的那些計劃,對於我看來可能有些離譜,但是對於你來說卻的的確確有可能實現。

可惜的是我已經垂垂老矣,任期也已經屆滿,現在改口支持你也來不及了。

到回京之後,我一定會在皇上面前好好舉薦你一番,希望皇上能讓你繼任這個西南省巡撫,讓你代天子巡守一方。

也希望日後你能實現當初你的各種計劃,讓西南省的漢族和西南夷都融合成一片。

各族人民都過上好日子,讓我這個不開眼的老古董見識見識你這個年輕人的能力。」

季興邦聞言趕緊謙虛地說:「不敢、不敢。周大人,我當時那些建議確實有些輕率,有周大人您那麼老成持重,思慮周全,現在想來還是有些可笑的。

這兩年來我沉下心,在西南省好好生活了,也好好的學習了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字,與他們進行了更多的交流。

其實現在我的想法與當初有了很大的不同,這都要歸功於周大人您的教導。

若是當初沒有您把持方向,任由我胡鬧的話,說不得西南省就沒有現在這樣穩定的大好局面了。

周大人您幫着皇上穩定西南省這麼長時間,真是勞苦功高,誰也越不過您去。

不管日後繼任西南省巡撫的人是誰,不管他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都是您在西南省這麼多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若是沒有周巡撫大人您的付出和辛勞,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不可能實現的空中樓閣。」

周巡撫大人聞言之後也謙虛了幾句,但其實心裏還是很受用的。

他對着季興邦雖然承認自己的錯誤,但如果季興邦真的順着他的話風說下去,說他這裏不對那裏不對,他恐怕也會帶着一肚子氣離開。

相反,像現在這樣,季興邦高度肯定了他在西南省的作為,讓他走得開開心心的。

只能說季興邦這些年來真的成長了,很會說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走科舉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重走科舉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4章 家人分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