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遇

第一章 相遇

我叫安饒,來自北土大魏,確切說是鮮卑。母親卻是漢人,身材纖細而高挑,五官柔美怡麗。就連北魏的天子拓跋嗣也曾誇道:愛卿何等功德竟能有此髮妻。

然而父親卻看着有些高大威猛,許是他經常習武的原因,可他說話待人又彬彬有禮的仿若文儒書生。

我或許還小,因而未能繼承到母親的美麗。我們現如今住在沙漠的一個小村落,離鄯善有些近,但前往鄯善卻不會途經於此,算來也是幾不管的地方。

相對於複雜動蕩的這個時期來說,古達納小村落也算是個世外桃源。畢竟村莊偏遠,又不富裕,對於統治者來說即便佔取也意義不大,失去也毫無影響。所以就這樣存在着又似乎不曾存在的存在了。

我們在這裏居住了六年,許是父親稱自己是古姓漢商,厭惡了商人間的利益熏心,這便攜帶妻女來此隱居,想過着安定平和的日子。因而村長這才同意我們留下,並一住就是六年。村裏人也知道,中原如今動蕩非常,商人終究地位低下,命喪戰亂也是常事。

其實我們本姓吐奚,古姓取於大魏天子給父親的賜名,因被貶於此才改姓古。父親本是東宮太子的老師,就因管家收下一位門徒的拜禮,便被另一位大人藉此彈劾。大魏天子無奈之下便將父親驅逐出境,父親只得帶着我們離開大魏前往他國。

記得離開時,太子命人連夜駕馬車追上我們,只問父親一去幾年能回。

父親雙眼通紅,嘆了一口氣道:陛下向來痛恨受賄貪腐,臣遭此誣陷,陛下已深信不疑,只怕再歸終究無期。

太子看了一眼我,道:我會等老師,也請老師定要等我。

父親與太子相望,沉默許久才更咽著連說幾聲「好」。

太子招手,侍從遞來包袱。

「此去路上定有不順,這裏有些食物與水,夫人到底女流,哪能與老師相比。「又從侍從手裏拿過一個包袱,「安饒年紀小,舟車勞頓必然吃不消,這些棉服也能抵些苦。「

母親更咽,點頭笑回:太子心思細膩,臣婦感激不盡。

眼看時間緊迫,為怕引起發現,侍從幾番催促。太子與父親道了別後,從懷裏取出一把精緻小刀遞與我。

言說:安饒,這刀既是送你防身,也是我在此立下的承諾。我定會接你們回來,倘若我忘了,你再見我時便用它罰我,我絕不怪罪。

父親趕緊道:殿下言重了。

太子說:是我能力有限,未能留住老師。

那年我五歲,第一次坐馬車奔波於黃沙之中,一路顛簸讓我生了場大病。又遇見沙塵暴,也因此偶然被古達納村長所救。醒來時我們已經身處村長家中,我只記得馬車離去很遠時還能聽見太子的聲音,那聲「安饒,我定會接你們回來「一直縈繞我耳旁。

村裏還有一對母子是臨時來的,村裏幾乎世代居住於此。至今收留的外來者,只怕也就我們一家,以及那對母子。

那對母子談吐不凡,為人友善。自從我們住下后,那位母親時常與我母親來往。從最初的語言交流不暢,到後來慢慢的能正常交流。或許也是源於我和若生的功勞。

若生,便是那位母親的兒子。若生雖比我大四歲,卻比我高出許多,眼看就要與父親一樣高。他雖然太高,顯得與他實際年齡不符,但好在長相俊朗。若生母子長相與我們不同,他們的眼窩深邃,濃眉大眼,高高的鼻樑,都有着長長的睫毛,他們的五官比我們更為立體許多。若生的眼睛沒有她母親的圓,但有些狹長的雙眼配着雙眼皮,顯得有些迷惑而多情。他們都有着一頭柔順的棕褐色頭髮,眼瞳是深褐色的,她的母親嘴唇豐潤,很是漂亮,而若生嘴唇卻薄薄的,嘴角有些微微上揚,因而總給人含笑儒雅的感覺。

若生喜歡漢文化,以前他愛找母親教他,後來我因為喜歡他們的語言,便自告奮勇說:若生若生,我教你漢語,你教我佉盧文如何?

我知道,他若教會了我佉盧文,就等於能學會梵文。

可是事實證明,若生比我聰明許多。他近乎能用漢語與我簡單交流了,我卻還不能用佉盧文指認物件。我氣餒自己在他的襯托下,顯得過於笨了許多。若生總是溫柔的笑着安慰我說:可能是我比你老的多些,自然記得就快些。

他的幽默風趣總算化解了我的尷尬,相視一笑時我總是忍不住沉浸在他溫柔陽光的笑容下犯痴。

如今六年已去,我們可以同時用兩種語言交流。

我和若生在村口種了一顆桃樹,那是我到了古達納的第二年生日,父親去鄯善集市帶回的。

當時若生問我,為何要將桃樹種在村口。

我說,桃樹不僅開花好看,結果甘甜,它還能辟邪驅妖。

若生笑了我很久,我說:這是有依據的,大漢有位張天師便驗證過。

若生再次笑道:驗證過有妖的事實么?

我怔住了,畢竟我不能舉出例子來實地證明桃木能驅妖,我又不曾見過妖。

我想了想只說:我用意是好的,我喜歡桃樹,也喜歡古達納。我要用桃木的神話來庇佑古達納每一位村民。

若生回頭摸著桃樹,又抬頭望着繁茂的桃枝,輕聲道:所以,這才是它存在的意義,最好的意義。

若生沒有問過我為何會來此,我也沒有問過他為何會來此。因為沒有意義,對彼此也沒有任何影響和干擾。

若生問了我名字的含義,他說:安饒是安定富饒的意思么!可我覺得,應該是「長夜安隱,多所饒益」的意思。

我驚詫之餘更有驚喜,他果然與別人不同。無論在北魏時,還是來了古達納,所有人一直認為安饒是安定富饒的意思。只有若生說出了它的真正意義。

「若生,你讀過妙法蓮華經?「

若生點頭,眼神有幾絲困惑:「小時候在家看過,只是母親不喜歡我碰佛經。「

我看着他好一會兒,又才說:「你說的很對,我的名字就是出於那句。「

「那麼,「若生看着我,「安饒的父母是熟讀經書?「

我搖頭,說實在,並不會有父母主動給孩子用經文取名,甚至恨不得遠離這樣的修行,除非真正有佛緣。

「我出生時有位大師雲遊路過,得知母親難產,便入家中,隔着房門說了句『既來之,則安之』,我這才順利出生。而後師父為我取名安饒,便是妙法蓮華經里的『長夜安隱,多所饒益』「。

若生點點頭,看我時多了許多探索。那眼神看的我有些不好意思,不由我問他時,他卻自己說起了名字的含義。

「安饒,我們可真有緣。「我聽后不明白,他又才說,「我們的名是由巫師所取,而我的名卻是一位天竺聖僧所贈。「他看着我的眼睛,眼神異常堅定,似乎是認可,又似乎想到了什麼久遠的事或者還未發生的事,「他告訴我父母說,涅槃即為重生,或死或生不過空相。視色為空,視死若生,便為涅槃。「

所以,這是聖僧為他的祝福,還是為他的祈禱?

難道,他的身上會發生什麼大變故么?還是說,他已經發生了?

很難會有高僧會以名字提醒着他,因為只有名字才能隨身跟隨,不會被忘記,也不會被拋棄。這將是多麼重要的事呢?

為何要讓他從很小就得學會參悟生死呢?

「安饒,聖僧說,我領悟不了生死,就過不了普渡的劫。我會在十六歲迎來第一場重生,二十二歲會迎來真正的劫,而後倘若參不透生死,那麼我包括我在意的一切,都將被失去。「

我第一次看到他臉上的愁容,他平時太陽光,因而這樣的他很奇怪。我知道他愁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他對生死的參悟關係着別人的生死。

十六歲,十六歲,不就是來年的這時候么?

他善良到如同佛家弟子一般,不會去踩死任何一隻螞蟻,他不會主動要求吃肉,屬於偶然存在才會食用。如今他的一個參悟卻關係着許多人生命,他心中一定很不安。

「可是,你都不知道那是何時的事。也許那時候,你便參悟了呢?有些事,越怕反而越容易發生,不是嗎?「

我拉着他的手,用着很小心的語氣安慰。他抬眸來看我,我趕緊用着肯定而又堅定的眼神回應他,示意他不必如此苦惱未來還未發生的事。

我們還很小,即便這是個動蕩且戰亂的時期,但身處這猶如天外之天的小村落,我們並不擔心受到家國戰亂的紛擾,自然也不用去憂愁自己的生死又是否會殃及他人。

「過度憂慮未曾發生的事,有時不是未雨綢繆,可能還是庸人自擾呢。「

這是我的理解,我認為珍惜當下便是夠的。

「安饒,我明年剛好十六。「

我是知道的,可我如今的立場便是開導他的憂慮。儘管我也為他擔心,可是我不能表現出來,否則他會更憂慮。

「噓~「他不明就以,我笑道,「給你看一樣東西,從我出生就陪着我至今的護身符。「

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護身符,總之父母讓我隨身攜帶卻又不可視人。我想,這應該是當年的高僧所囑咐的。

母親說,有緣的人看了會指引我。無緣的人看了,卻會毀了我。

所以,這應該就是他們不許我拿出來視人的緣故吧。

可我覺著,若生與我是有緣的。我們相隔萬里能共同在古達納為鄰,我們的名字都是高僧所贈,我們對佛都有敬意與好奇,這是緣分的吧?

那麼,他是能指引我的有緣人吧?

他一雙水潤發光的眸子充滿期待與好奇地看着我,我從未那麼認真又嚴肅的給過他任何物什,而我也在心中努力說服自己應該可以給他看。畢竟,我因為急迫的想要安慰他而說了出來,此刻也沒了退路。

但我很信任他,不知道具體原因,或許這便是知己之間的某種感應。

我從懷中取出那串佛珠,佛珠的材質像是某種晶石,有好幾種顏色,一看就珍貴。我緩緩遞到他的眼前,而他卻愣住了。我想,他一定是覺得這串佛珠價值連城,又或許在好奇為何取出的會是一串佛珠,更或許是在浮想這串佛珠可能存在的故事。

「這是……「

「這是當年那位高僧所贈,讓我隨身帶着。「

若生顫抖著雙手將佛串接了過去,認真端詳。他的眉頭擰在一起,眼神有着不知如何形容的深邃,就那樣定定地看着。

「若生?「

見他有些反常,我差些以為這串佛珠是否對他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他突然抬眸看着我,皺了眉頭,「安饒,我也有。你先等等我。「

說罷,他將佛串還給我便起身離去。

我拿着手中的佛串,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又或者做什麼。若生說,他母親不允許他觸碰與佛相關的一切,那麼,他的佛串定然是被他偷偷藏着的。

他疾步跑來,將佛串遞給我時還喘著粗氣。見我接過後他才坐回我的身旁,與我一同看着兩個佛串。

的確一樣,卻又不一樣。數了數,果真不同。

「若生,你的是十三顆佛珠,而我的是十二顆。「

都知道,佛珠數量的不同,那麼所包含的寓意也便不同。

十二顆佛珠代表十二因緣和十二部經。十二因緣指二六之緣、十二支緣起、十二因緣起、十二緣起、十二緣生、十二緣心、十二因生。或又因《中阿含經》有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之說。

而十三顆佛珠的含義是指十三力,因力、緣力、意力、願力、方便力、常力、善力、定力、惠力、多聞力,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力,正念正觀諸通明力,如法調伏眾生力。

若生轉動佛珠,看着我道:「佛珠上的刻字也不同。「

恩?

我這才注意了些看,若生以此轉動,而後將所有的字連在一起,便是一句經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歸期欲何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歸期欲何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