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渡河北上

第81章 渡河北上

那時的城牆都是夯土壘築,表面並不平整,而且有一定的坡度,徒手攀登是可能的。在弓箭兵的掩護下,秦軍迅速登上城牆。由於城門處被手提水罐婦女佔據,全副武裝的秦軍毫不費力地就打開了城門,城外的秦軍一擁而入,負黍城失陷!

然而負黍尉仍在內城據守。負黍尉見秦軍上城,即開始退守內城,精壯的士兵都被招入內城守御,城外只留下老弱婦孺。

內城是負黍的核心,所有府庫、物資都在內城。內城是曾經的宮城,也具備很強的防禦能力。秦軍派人監視內城,其他人則在城中肆意殺掠,慘叫聲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守軍的神經。終於,據守內城的人壓抑不住憤怒的心情,自發地打開城門,衝殺出來,與秦軍拚命。這正中秦軍下懷。如果據城死守,一千多精卒可能可是一支可觀的力量,但衝出城來打巷戰,自然被早有防備的秦軍分隔包圍。其他秦軍則趁機爬上城去,內城也失守了。

負黍尉見內城戍卒已經失去控制,立即命人焚毀倉庫,自己則率領家臣依託官府內拚死抵抗,終於力盡自刎。

城內的精壯幾乎全被殺死,老弱婦孺也被殺死了大半,城內血流成河,屍橫遍地。秦軍撲滅了倉庫的大火,但所剩可用之物已經不多。秦軍命城中剩餘的人,將屍體堆成一堆,縱火焚燒,同時將負黍城內城的所有建築,以及各城樓全部焚毀,然後退出城去。還活着的婦孺也被帶出城來,分配給先登的南陽士卒以及負傷的士卒,他們被允許留在負黍城外的鄉邑里;那些俘虜的韓軍士兵則被分配為他們的臣僕。

處理負黍的善後工作花費了一些時間。但這些時間並沒有白費。翟凌和陽城官員來到六十裏外的淪氏,說服綸氏開城。如果說陽城和負黍是韓國穎水流域的大門,那麼綸氏就是韓國看守伊水流域的窗口。綸氏坐落在狂水上游,原來也是一個古國,後來一部遷到東邊虞國旁邊,被虞國同化。傳說中太康復國的基地綸邑,就是這個古國的故地。留在狂水的綸氏人也在與周圍居民的交往中,淡漠了本國的意識,成為一個普通的編戶邑民。綸氏在春秋是屬鄭,韓國滅鄭后也就屬於韓。綸氏人口不多,也不處在什麼戰略要地上,歷史上只有一次秦國和楚國聯手伐鄭時,曾經攻打過這個地方。作為一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城邑,綸氏自然不會對韓國有什麼歸屬感。見陽城、負黍都失守了,自己的綸氏幾乎不可能守住,也就同意開城。

將傷員就地安置,分配婦女和戰俘,是楚人的老做法,秦人沒有這個傳統。關中軍的傷員全都隨軍,只有那些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的重傷員會被安置在路過的鄉邑里,幾乎相當於任其自生自滅。秦人一般也不留俘虜,敵軍在戰場上就地斬首,取首級以為功。尉摎本來對南陽軍和南郡軍的這些行為表示十分不理解,但葉掾和南郡尉都勸告說,只有這樣,才能激勵起楚人的鬥志。如果強行推廣秦人的那一套,楚人會覺得沒有成就感。尉摎在出任南陽守之前也曾聽人說過,楚地有楚地的風俗,移風易俗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不如入鄉隨俗更有效率。所以尉摎也就聽之任之。

在南陽軍和南郡軍安置傷員,分配奴隸的時候,尉摎率領關中軍只在負黍外休息一夜,第二天進入綸氏郊外。綸氏守親自帶人運糧在道旁迎候,邀請尉摎入城居住。尉摎拒絕了。在綸氏城外休息一夜,即率軍越過綸氏,再到下游的一處山口處安營。同時催促後面兩軍跟上。天明后,尉摎不等後面兩軍跟上,立即率軍急進伊闕,連夜佔領了伊水兩岸,打通了通往洛陽的道路。隨後趕來的是南郡軍,他們在伊水上游徵集到船隻,將從陽城掠得的糧草、物資裝到船上,順伊水而下,佔領了伊闕以北的要點。陽城的邑民和車乘都讓陽城官吏給帶回去了,翟凌也跟着他們一起回去。一天後,南陽軍也趕到伊闕。

大軍集齊后,關中軍和南陽軍直接北上,從孟津渡過黃河。南郡軍則驅船順伊洛而下,在洛河河口處(洛汭)渡河。

洛汭的對岸是李城。說來有趣,李城屬於趙國。在整個河內南部從軹到野王都被白起攻下,周圍的溫、邢丘等地也都成為秦地,李城還能孤立地存在於一片秦地之中,堪稱奇迹。

但南郡尉豐對此並不知情,他簡單地認為,整個河南南陽都已經成為秦地,洛汭對岸自然也不例外,直接指揮船隻從李城附近的渡口登岸。

渡口附近有城,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城,但總歸是秦國城池。尉豐派出軍使到城內,請求派出車乘協助運輸,一面指揮士兵上岸。

但他立即發現情況不對。城上傳來的示警的鼓聲,而且城門迅速關閉。尉豐心裏一驚:難道南陽已經被敵軍佔領?那自己可就是羊入虎口了!他趕緊讓上了岸的士兵列陣,準備戰鬥。同時也還心存僥倖:也許只是個誤會!

然而並不是誤會。軍使驚魂未定地跑回來報告道,那座城裏竟然是趙軍!尉豐當即眼前一黑,差點昏過去。秦國和趙國的關係可以算是第一等地差了,幾乎要打出腦汁來;自己輕入重地,豈不是自投羅網?

他看了一下津口周圍,並無任何可以加強防禦的措施。津口規模不大,一次停靠不了多少艘船,一次最多上岸一二百人;如果趙軍這時攻過來,那自己絕對全軍覆沒!要不要立即停止上岸,掉頭回去。不過他看了看已經上岸的近千人,又改變了主意:如果重新登船,無疑自暴其短,一方面迫使趙軍來攻,另一方面也造成本軍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可能不戰而敗。如果自己能夠趕在趙軍大軍到達之前讓足夠多的人上岸,局勢也許還有轉機。

津口周圍沒有耕地,只有散在的一些人家,還有人就住在船上。南郡軍有兵有糧,船隻甚多,由於時間的關係,第一批船百艘,只渡過來兩千人。往返擺渡,今天預計渡一萬人過來。

一直到太陽落山,一萬人完全渡盡,尉豐擔心的趙軍進攻也沒有發生,甚至趙軍都沒有出城列一下陣。在等待部隊過河的時間裏,尉豐也派出巡哨四面哨探,哨探的結果令他十分滿意:河內南陽並沒有被敵軍侵佔,東邊的邢丘、西邊的溫城還都在秦人控制之下。只不過自己運氣不好,過河時好巧不巧,登上了趙國的土地!

有了一萬士卒,尉豐心裏稍安。他派軍使過河,讓剩下的部隊改從上游三十里溫城渡口過河。自己則連夜帶着這一萬人離開李城,向西邊的溫城而去。

溫城是古溫國所在,是南陽的一座核心大城,渡口條件比李城要好得多。美中不足的是,它在洛汭上游,要逆流而上約三十里。在黃河中逆流而上三十里,需要花費的時間和體力都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麼尉豐今天選擇就近上岸的原因。但知道了李城是趙地,再方便也必須得避開,更何況明天運輸的是物資,沒有車乘的支持,根本無法轉運。只有溫城能找到運輸用的車乘。

尉豐的軍使在半夜到達溫城,溫令已經就寢,城門關閉,軍使一直等到第二天城門開放后,才得以入城,告知溫令南郡軍到達的消息。

從陽城出來的千乘糧草、物資,經過途中的消耗,現在只剩下二百多乘,而且多數是兵器,糧草已經基本吃完了。溫令對這次出兵的作戰方向並沒有清晰的認識,不知道南郡兵怎麼渡過黃河,到河內來了。他兩三確認了信息無誤,並得到孟津方面的通報,尉摎親自率軍渡河而來,這才同意了尉豐的請求,向渡口派出兩百乘輜車。

在南郡軍過河的同時,尉摎率領的關中軍和南陽軍也在孟津過河。孟津的條件最好,津口可容納的船隻多,吞吐量大。秦軍到達后,徵用了全部船隻運送部隊。用了四天時間,把五六萬人運過了河;而南郡軍雖少,但渡口不順,在上游三十里,一天只能往返兩次,運送六千人,三萬人反而用了五天時間才運完。

不等部隊集結完畢,尉摎等人就聚集在溫城,商議下一階段作戰行動。聽說尉豐的部隊曾在趙地登岸,尉摎十分興奮,道:「吾意攻趙當出數百里,何近之也!」

溫令詳細介紹了南陽各勢力的分佈,以及鄰近的河內地區各勢力分佈。秦軍雖然佔領了河內南陽大片區域,但三晉仍有小片的領地穿插其中。會議達成共識,就從這一小片一小片的三晉地開始打起,把南陽完全打造成秦國的領地。三位將軍分配了各自的攻掠目標,南陽軍往西,關中軍往北,南郡軍往東。河內各縣就近供應糧草。

L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平長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長平長平
上一章下一章

第81章 渡河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