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六百六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設

原始人日記第668章精神文明建設

五條木船的建造成功,經過熟手訓練之後的造船廠在五月正式開啟了大規模的造船計劃。

這次除開只留下一個工棚繼續打造小型漁船之外,同時開建的有三艘二十人規模中型木船,五艘三十人規模的大型木船,一艘更大預計乘坐超過五十人規模的超大型木船。

中型木船採用的還是單倉單體模式,而大型木船和超大型木船採用復艙和甲板模式,這些大型木船因為體型巨大,都要採用龍骨和桅杆風帆技術,因此結構更加複雜,建造更加麻煩,所用的材料和消耗的時間也會更久。

當初第一艘三十人規模的木船建造足足用了五個月時間。

當然,現在肯定用不了這麼久。

眼下無論工匠水平還是造船技術,和四年前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徐晨對造船廠的要求就是,在九月巫祝大會之前,這八艘大中型木船都必須建造完工。

有了這批新的木船,不光可以極大改善水路交通狀況,他策劃的巴國水軍建設計劃也終於可以提上日程。

至於超大型木船,因為規模太過超前,徐晨沒有做硬性要求,只是讓造船廠根據情況合理安排,爭取一年之內完成。

五月,進入了一年中最狂暴的雨季。

季蒼河水暴漲,整日轟鳴不絕,渾濁的河水浩浩蕩蕩從上游而來,在王城附近被河道束縛之後狂暴的衝擊木橋,但粗大的橋墩還是經受住了洪水的衝擊,經過徐晨安排人不斷的監測觀察,發現接連幾次洪峰路過,並未對木橋造成任何損傷。

木橋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預示著這座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和時間的大橋,真正達到了徐晨想要的設計要求。

而這個結果也讓徐晨終於可以放下了心來,專心致志開始他的造船升級任務。

時間忽忽,眨眼又是秋收時節。

七月的拱火盆地,再次迎來了熱鬧的豐收場面。

造船廠也陸續有中型木船開始下水適航。

隨着一條條嶄新的大船開始出現在河流之中,王城的豐收氣氛越發熱鬧。

八月,三條乘坐三十人規模的大船也陸續下水,到八月底,這一批中大型木船全部完工,整整八艘,一字排開停靠在大橋下方的碼頭兩邊,看起來蔚為壯觀。

而最大的船塢之中,那一條超大型木船龍骨已經鋪設完畢,一群工匠正在加緊安裝船骨,接近兩層樓高的體型讓人嘆為觀止,逐漸展露出無與倫比的昂揚和霸氣。

徐晨發佈新一輪的徵兵命令,從各部落挑選精通水性的年輕獵人組建巴國水師,開始展開水軍訓練。

九月,在新一屆的巫祝大會上,徐晨宣佈成立巴國水師,任命莫為水軍統領。

晨王九年十月,巴國水師第一次遠距離拉練訓練,目標就是打探清楚烏龍江中下游到勐獁河流域的廣袤區域。

王城也同時啟動了第二輪的河堤擴建工程。

晨王十年一月,水師第一次遠徵訓練歸來,巴國地圖拓展到烏龍江下游六百里區域,兩岸山河地理環境逐漸明朗,同時也打探出另外一個大型部落聚集區域,就是曾經的白毛族舊族,位置就在烏龍江東南岸,距離刺叉族下游百里開外。

因為當地環境複雜惡劣,自然資源貴乏,徐晨命令將整個族群全部遷徙到油桐林湖地和鹽礦附近定居,伐木墾田與羽公族混居,為打造他的核心三角經濟發展區域填充人口。

十年三月,神殿第一批小巫女培訓結束,經過考試認證之後,合格者被授予了巫醫和巫師稱號,

返回各部落開始推廣基礎醫療和教育。

同年,神殿巫學院在徐晨的指導下,開始編纂推廣第一本巫王醫典,醫典內容涉及到緊急救治、助產、育嬰、常見藥物藥性分析、基礎藥理知識、常見疾病治療和預防、藥材加工處理、常見病蟲害防治等各種日常醫藥和救助知識。

另外醫典之中還部分闡述了基礎外科手術的清創、消毒、縫合、止血、包紮以及針對筋骨損傷等進行的一些矯正和處理等方法。

雖然這些內容都很粗淺,而且許多並不一定正確,但有了這些科學方法作為指導的基礎醫學醫藥知識,為巴國未來的醫學發展奠定了正確的方向和堅實的基礎。

醫學終於從純粹的泥土樹葉巫祝歌舞跳大神等原始階段開始邁入系統性的治病救人階段。

相對於農業和工業的佈局,徐晨更加看重醫學的發展。

畢竟眼下他已經不愁吃穿住用,照顧好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不想自己好不容易一手打造了這麼一個良好的開局,自己還沒來得及享受就掛了。

除開醫典的編纂和推廣之外,徐晨同時還在指導編纂巴國基礎工業手冊和農耕紀要兩種重要典籍。

基礎工業手冊主要是記錄關於建造房屋、燒制磚瓦石灰、金屬冶鍊、石器打造、木器加工、皮革加工、竹器藤編、制陶、榨油、車輛、造船等各種已有的簡單工業技術總結。

農耕紀要主要是對於墾田、修渠、修堤、灌既、育種、播種、農具製作、農田管理、採收加工、食物存儲、畜牧、養殖等各種農業知識進行總結和推廣。

這些內容並非因為推廣才開始編纂,而是從徐晨穿越開始就已經通過日記和隨筆進行了大量的知識儲備。

葉和小女巫一直都在不斷的幫他彙集整理,最終不過是將其進行了分類和彙編而已。

以前因為各部落除開巫這個群體之外,所有人對於文字讀寫和計算一直都是空白。

但隨着巫學院的第一批小巫女畢業回歸,這些純文字型的典籍也才有了推廣的基礎。

至少,這些內容在各部落已經有了解讀的能力,能夠起到推廣的效果。

徐晨相信,隨着巫學院和官員學校更多擁有讀書識字和計算能力的人畢業充實到基層部落,他所做的這一切都將慢慢體現出無比強大的能量,未來這些人,憑藉這些基礎知識的指導和推廣,巴國各族群將會發展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好。

不過隨着讀書識字群體的日漸壯大,農業發展也讓各部落在不斷擺脫狩獵生存模式,獸皮的產量越來越少,對於文字記錄和書寫的需求卻越來越大,繼續用獸皮已經慢慢不合時宜,因此急需要尋找一種代替獸皮書寫的良好載體。

竹木簡牘直接就被他第一時間否定且拋棄了。

並非不行,而是習慣了獸皮這種輕薄容易攜帶保存的載體之後,他已經無法忍受笨重的簡牘帶來的麻煩。

雖然竹木簡牘的確簡單省錢,但卻並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方向。

因為他還有更好的替代品,徐晨決定開始研發紙張。

造紙其實並不難,相對於金屬冶鍊和造船、榨油這樣的複雜工業來說,只能算是小兒科的創造發明。

而且造紙的原材料更加簡單,來源更加豐富。

麻是現成的,而且自然界還有許多纖維豐富韌性很好的樹皮野草都可以用來造紙。

至於造紙的工藝,徐晨相信解決起來很容易。

無非是將麻皮之類的植物纖維進行浸泡打漿處理,然後用合適的器具對紙漿進行過濾成型,然後擠壓晾乾而已。

造紙廠就建造在城南方向下游三里之外的染坊附近,規模並不是很大,一個佔地四五畝的院落,裏面和染坊一樣,用陶磚砌了幾個大大小小的浸泡池,然後又建造了幾個涼棚充當打漿煮漿區和抄紙晾曬區。

條件很簡陋,投入最大的無非是幾個沖打紙漿的石臼,而難度最大的卻是抄紙用的竹簾,為了編織出來網眼足夠細密的竹簾,徐晨親自帶着幾位篾匠經過反複製作試驗,前後忙碌了近一個月時間,最終才製作出足夠細密的竹簾,然後打造了幾把長兩尺寬三尺的濾水抄網。

當然,抄網製作成功,也只是解決了造紙最重要的工具,要想成功造出紙張,紙漿原料才是重中之重。

而為了尋找到合適的原材料製作出達到書寫要求的實用紙張,徐晨又一頭扎在造紙廠進行了近兩個月的反覆試驗。

晨王十年八月,秋收之後,在又一屆巫祝大會召開之前,造紙廠終於造出了能夠書寫的第一代實用型麻漿紙。

這種紙是以麻皮為主要原料,另外還添加了一種野草和兩種同樣韌性很好的樹皮材料,進行浸泡漚爛清洗打漿之後抄紙晾乾,得到一種麻黃色紙張,略厚,但書寫沒有任何問題,只是不太耐摺疊,容易翻邊起毛。

雖然結果讓徐晨還不是完全滿意,但用來日常記錄和書寫朝廷公文已經沒有太大問題。

神奇紙張的誕生,一下讓小女巫喜出望外。

對於徐晨說要研究出一種便宜經濟而且書寫方便的材料取代昂貴而且製作複雜的獸皮紙的時候,小女巫雖然充滿了信任,但當她真正看到麻漿紙之後,她才感覺到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這種叫做草紙的材料,輕薄柔軟,書寫方便,材料遍地都是,製作也不複雜,親眼見證了造紙的經過之後,她被徐晨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再次深深折服。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這些年隨着王城的建設和巴國越來越繁榮強盛,徐晨也越來來越少的展現他神奇的造物能力。

更多的時候,徐晨都把精力放在管理王城和指導各部落的穩定發展上。

但麻漿紙的出現,似乎一下打開了另一扇神奇的大門。

紙張便宜,製作簡單,造紙廠雖然不大,但一天能夠製作好幾百張紙,足夠支持王城各部門的日常使用需求。

最主要的是紙張書寫方便,裝訂容易,很輕鬆就能在上面書寫甚至作畫,唯一的缺點就是不結實,害怕水火,不耐保存。

但相對於成本來說,這個缺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自從紙張製作成功之後,很快便在王城官方層面和巫學院、官員學校開始推廣。

同時徐晨要求以後巫王字典、巫王醫典、農耕紀要、基礎工業手冊、啟蒙識字和計算等教學書籍等都要採用紙書新式製作推廣。

為了配合標準化紙書的編纂和推廣,徐晨在紙張研發成功之後不久,就招募工匠開始製作第一套叢書的凋版印刷。

雖然國家很小,人數很少,書籍也不多,但隨着王國的發展和識字群體的不斷增長,未來對書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而這些年他和小女巫等人積累起來的各種日記和隨筆內容也已經堆積成山,那些獸皮載體雖然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但都需要仔細整理謄抄出來才方便管理和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精神糧食。

只有書籍積累的夠多,一個文明才能積澱越深,發展的越穩健。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而一個沒有文字傳承的民族,更加沒有未來。

紙張的出現,代表着巴國已經呈現出高級文明特徵,從單純吃飽穿暖的物質需求階段,開始向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需求邁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原始人日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原始人日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