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下歸一

第104章 天下歸一

劉備下令征討涼賊,大司馬關羽、大將軍張飛紛紛請命前往,劉備擺擺手道:「涼賊驍勇善戰,朕必須御駕親征!」於是劉備命關羽、車騎將軍黃忠駐守洛陽,張遼駐守司隸梁縣,張郃駐守伊闕關,淳于瓊駐守虎牢關,揮軍十萬西征,命太尉陳登、尚書劉曄、大將軍張飛、衛將軍趙雲、驃騎將軍太史慈隨軍出征。

聽聞皇甫嵩和朱雋相繼病死,劉備無奈嘆氣,「恩師早幾年病死,沒想到皇甫將軍和朱將軍也病死了,真是天不佑忠良啊!」劉備命武威太守馬騰率領從右路進攻金城郡令居,命武都太守馬超率軍從左路進攻隴西郡,命涼州刺史鍾繇領兵作為先鋒進攻榆中。韓遂三路大敗,不得不退守金城,上表請降。劉備不許,下令誅殺韓遂。韓遂被圍月余,糧食吃盡,被部下誅殺,余部投降。

劉備封馬超為撫遠將軍,馬騰為威虜將軍,擢拔馬超兄弟入朝為校尉,一門榮耀。劉曄趁機道:「陛下不如揮師南征,討伐漢中,接着兵進益州。」劉備欣然同意,接着揮軍漢中,張魯被迫投降。

益州劉璋大懼,忙召集眾人商議對策,別駕張松建議歸順朝廷,主薄黃權大怒道:「益州天府之土,豈能拱手讓人?」劉循也痛斥道:「我益州擁兵十萬,又有千里蜀道,何懼漢帝?」張松擺手道:「非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漢帝御駕親征,如果不趁機歸順,就是叛逆,人人得而誅之。何況五分天下,漢帝已經占其四,兵精糧足,猛將如雲,咱們憑一己之力對抗朝廷,毫無勝算!」軍議校尉法正默然不語。劉璋為人怯懦,命張松前往漢中請降。劉備大喜,封張松為漢中太守,派他回復劉璋,請劉璋到漢中一敘。

劉璋率眾前往,不料其子劉循自立為益州牧,命人把守關隘,封鎖漢中入蜀要道,一邊命黃權前往荊州與劉表聯絡。劉備與劉璋喝酒正酣,聽聞劉循自立為益州牧,皺眉怒道:「劉季玉,你兒子自立為益州牧,這是怎麼回事?」劉璋忙下拜,驚慌失措道:「微臣不知啊!陛下,微臣……微臣這就派人前往質問那逆子!」劉備擺手道:「不必了,這會你恐怕已經回不去了,我料你兒子必然已經封關。子喬,派人送劉季玉到洛陽,封為宗正。」張松忙遵旨。

劉備派人打探,進蜀要道果然被封。一邊整軍備戰,一邊降旨責備劉循。劉循不予理會,命張任親自駐守葭萌關,命劉璝駐守白水關,命泠苞駐守七盤關,命雷銅駐守陰平……劉備立刻下令急攻,十餘日攻下七盤關,斬殺泠苞。大軍過七盤關,逼向白水關。

黃權抵達荊州,向劉表陳說要害,請求劉表出兵相助。劉表嘆息道:「不瞞先生,我荊州自身難保,根本無力出兵相救。何況我出兵抗衡朝廷,既違背忠義,又不符合道義。」曹操趁機進言:「明公,我願率軍前往幫助劉璋抗擊朝廷大軍,願明公給我精兵一萬,我必能夠擊退朝廷大軍。保住益州,等於保住了荊州,望明公三思!」

劉表思慮再三,不肯點頭。曹操接着道:「明公,如果益州歸順了朝廷,荊州還能保住了?朝廷必會順流而下,三路夾擊荊州,到時候明公只有獻出荊州一條路。相反,如果益州能夠抗衡朝廷,明公在荊州就安然自若,無人來征討,豈不是一舉兩得?」

這時劉備已經率軍過七盤關,兵臨白水關。白水關守將是劉璝,張松派人勸說劉璝,劉璝怒斬使者。劉備大怒,派軍強攻,十日才攻下白水關。過白水關,逼近葭萌關。葭萌關守將是張任和劉璝,二人都是劉循心腹。劉備揮軍強攻,但葭萌關城關厚實,易守難攻,鏖戰半月這才攻破。

張松獻計道:「陛下,葭萌關往南是劍閣和劍門關,後面是梓潼、涪城和綿竹,易守難攻。咱們糧草不足,恐怕今年是拿不下蜀地。不如請劉季玉去信劉循,劉循必然投鼠忌器。」劉備擺手道:「不妥,劉季玉好心來投,我不能寒了他的心。蜀地雖然難攻,我傾軍十萬,何懼蜀地區區弱旅?子揚、元龍,你們有什麼好計策?」

劉曄無奈道:「蜀地難攻,劉循又十分得民心,不如安撫,待時機充足,再一鼓作氣拿下蜀地。何況蜀地民族雜居,即便攻下了,也很難統治。眼下不如取荊州,荊州富饒,士民豐樂,且四通八達,扼守南北要道,東西咽喉,一旦坐視劉表壯大,對中原和江東有直接威脅。」陳登也點頭道:「咱們糧草不足,何況蜀道難,運糧更費勁,一旦陷入膠着戰,很快十萬大軍就會陷入絕境。暫時先派人把守葭萌關,待明年再攻打劍閣,一點點蠶食,蜀地早晚是陛下的!」劉備只好回軍洛陽,命張松派兵把守沿途關隘。

不久曹操帶領眾將進入益州,劉循忙親自出迎,熱情招待。探子來報,劉備已經率軍退去。劉循大喜,與曹操觥籌交錯,請曹操率軍駐守劍閣。

聽聞曹操率軍援助劉循,劉備下旨責備劉表。劉表惶恐,上表請罪。待第二年初春,劉備親率大軍征討劉表,劉表驚懼不安,病死襄陽。劉琮即位后,蔡瑁、蒯越勸說劉琮歸順朝廷,劉琮只好上表請降。劉備不費一兵一卒,接管了荊州,任命劉琮為豫州牧,調陳珪擔任荊州刺史。又任命蔡瑁為南郡太守,蒯越為南陽太守,文聘等人相繼陞官。

曹操聽說劉琮投降,氣得跳腳。請求出兵攻打葭萌關,劉循不準。曹操又請求攻打荊州,劉循依舊不準,兩人矛盾逐漸重重。曹操察覺蹊蹺,親自質問劉循。劉循得意道:「漢帝派使者來,說願意封為我益州牧,讓我都督益州、涼州和雍州軍事。咱們現在已經沒必要再與朝廷對抗,否則沒有好果子吃。」曹操大怒道:「這是劉備的障眼法,他必是希望麻痹明公,再趁勢進攻蜀地!」劉循半句聽不進去,兩人不歡而散。

法正也來勸劉循道:「主公啊,要麼歸順朝廷,不失世代富貴;要麼重用曹操抗衡朝廷,拼一番天地。如今主公遲疑不決,兩邊押注,只怕大禍不遠了。」主薄黃權大怒道:「法校尉,你是我益州臣子,還是曹操臣子?如今益州兵力有限,只能防守,決不能進攻,否則遲早滅亡!何況曹操是虎狼之人,主公根本駕馭不了他,如果他得勢,勢必吞併我益州土地!」劉循欣然點頭,贊同黃權意見。法正拂袖而去,閉門不出。

不久劉備使者又來到益州,希望劉循召曹操前來成都相見,並許諾送還劉璋。劉循心動,派人去召曹操。曹操聽聞劉備使者前來益州,料定事有蹊蹺,立刻率軍前往涪城。劉循命人據守城池,只召曹操和親信前往。曹操疑心大起,立刻揮兵攻打涪城。劉循聽聞曹操攻下涪城,頓時大怒,派張任領兵抵抗曹軍。

當時曹操只有兩萬大軍,劉循擁兵十萬,曹操料定一旦劉循大軍聚集,自己絕不是劉循敵手,於是趁劉循兵馬未齊,立刻星夜進攻成都。綿竹守將李嚴投降曹操,曹操迅速撲向雒縣。

待張任率軍抵達雒縣時,曹操已經兵臨城下。張任一邊據城死守,一邊派人責備曹操。曹操冷笑一聲,斬殺使者,怒道:「劉循想取我首級,這種雕蟲小技,豈能瞞我?立刻攻打雒城,必須十日內拿下!」

見益州大亂,劉備大笑道:「元龍一招離間計,沒想到劉循和曹操真打起來了,真是太好了!這個時候潘將軍的兵馬應該已經抵達涪城,馬超的援軍應該也抵達梓潼附近了。好啊,就讓曹操替咱們攻下益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曹操連攻一個月,始終沒能攻下雒城。隨着糧草逐漸短缺,不得不撤退。正要退守涪城,突然馬超和潘鳳率軍衝殺,大敗曹軍。曹操大驚失色,一邊往雒城撤退,一邊命典韋、許褚、夏侯淵、夏侯惇、曹仁五人抵擋。潘鳳揮舞擎天巨斧一馬當先,一人力戰典韋和許褚二人。潘鳳力大無窮,一斧砍下,震天動地。典韋勉強能接住,許褚卻不敢硬接。兩人聯手與潘鳳大戰數百回合,難分難解。潘鳳被二人攔住,始終前進不了半步,但二人也討不到絲毫便宜。

馬超也縱馬上前,早與夏侯淵、夏侯惇和曹仁戰作一團。他以一敵三,三十回合挑落曹仁,八十回合戰敗夏侯淵。夏侯惇見馬超騎兵圍來,急忙掉馬回奔。馬超率軍急追,斬殺夏侯淵,誅殺曹仁,追殺曹操。

典韋急忙騎馬奔去,準備護衛曹操。許褚正要敗退,被潘鳳一斧頭將馬劈倒,跌落地上。潘鳳飛身砍下,勢如驚雷。許褚忙架起虎威槍,只覺重有千鈞,被震退三步。潘鳳一陣急攻,許褚節節敗退,勉強支撐百餘回合,被潘鳳砍殺。

曹操一路狂奔,來到雒城外。正要派人與劉循講和,不料張任立刻下令射箭,頓時射死數千殘兵。曹操右腿中箭,急忙退往小路。馬超急追入小徑,被典韋攔住去路。馬超知道典韋勇武,立刻搭弓射箭,一箭射傷典韋。縱馬撲去,戰得典韋節節後退。馬超揮軍圍攻,斬殺典韋。曹操奔入小路,慌不擇路。

馬超沒有繼續追擊,揮軍攻打雒縣。潘鳳也率著漢中兵迅速支援,兩軍合擊,始終攻不下雒城。潘鳳不得不退軍綿竹,馬超退軍涪城。張松得知二人攻下了綿竹,一邊派兵駐守沿路關隘,一邊向洛陽報捷。劉備大喜,親率五萬大軍進攻益州。

劉循大怒,親率三萬大軍駐守雒城。劉備圍攻半年,這才攻下雒城。派馬超率領騎兵進攻成都,一日兵臨成都下。劉循據守成都,誓死不降。劉備圍困三個月,終於攻破成都,劉循早一步自焚而死。

拿下成都后,天下總算歸一,劉備任命張松為益州刺史,任命法正為漢中太守,用蜀人治蜀。回軍洛陽,召集文臣武將,詢問治國良策。眾人議論紛紛,都說天下大亂禍起於宦官,應該重用賢才,用賢才治國。劉備默然不語,總覺得似乎有些不對,卻又說不上來。

章武三年春,劉備領着皇后吳瓊南巡,命趙雲隨行護駕。來到襄陽,劉備親自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只見隆中坐着三人,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和徐庶。劉備一身素衣,上前拜見。諸葛亮一驚,望着劉備器宇不凡,笑問道:「敢問將軍名諱?」劉備一愣,「先生怎麼知道我是將軍?」諸葛亮笑而不語,望向龐統和徐庶,徐庶起身笑道:「將軍虎背熊腰,雙臂揮動用力,龍驤虎步,難道是種地的不成?」龐統也起身大笑道:「將軍雙目炯炯有神,卻又藏着太多疑惑,看起來不像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擔憂,倒像是憂心家國的人。」

劉備深深一鞠躬,早已淚濕眼眶。諸葛亮忙上前寬慰:「將軍有濟世胸懷,不妨直說,我們或許能為將軍解惑!」劉備娓娓道:「天下大亂十幾年,不知道三位先生覺得根源是什麼?」徐庶沉思片刻,面色凝重答:「當然是奸佞當道,賢能得不到重用。賢明的人向來高傲,不肯為幾斗米折腰,所以特立獨行,既不合群,又常被排斥。而善於鑽營的人,懂得人情往來,擅長阿諛逢迎,自然左右逢源,既能抱團取暖,又能同流合污,當然混得風生水起。如果能重用賢才,天下必然大治!」

龐統搖搖頭道:「不對,元直只說對了一半。天下大亂,根源在於一個字:權!在朝廷,外戚與宦官政權,宦官與士大夫爭權。前有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之爭,後有董卓謀權篡位,接着是李郭爭奪京都,數不勝數。在地方,各地諸侯爭民奪地,各級官吏爭權奪位。放眼天下,諸侯混戰,袁紹、公孫瓚爭河北,曹操陶謙爭徐州,孫策劉表爭荊州,不勝枚舉……如果能削弱地方兵權,朝廷又分權制衡,天下必然大定!」

諸葛亮笑而不語,劉備疾問,諸葛亮才娓娓道:「元直和士元都只說對了一方面,其實真正大亂的根源在於一個字:利!太史公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惜,後人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舉個簡單的例子,朝廷輕徭薄賦,天下安定;一旦苛政猛於虎,百姓就要罵娘。為什麼?前者是讓利於民,後者是與民爭利。再舉個例子,貪官的貪字怎麼寫?下面是個貝,貝是什麼?許慎曾說『古者貨貝而寶龜,至秦廢貝行錢』,可見貪就是爭錢奪利。」

眾人紛紛點頭,聽得津津有味。諸葛亮繼續道:「如果能使上位者不貪權,官吏不貪財,百姓不貪心,天下必然大定。那麼如何實現呢?對於上位者,要分權制衡,要有足夠的監督力。尤其是兵權、政權、財權、審判權、監督權,一定要分開,且相互掣肘。對於官吏,要厚祿養廉,要讓大多數有道德自律的人能夠約束自己,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對於百姓,要通過提高百姓的道德修養,培養古聖賢的風範,同時要讓利於民,要讓百姓能夠活得體面而有尊嚴,還要讓他們有申訴的渠道,尤其是能夠及時建言獻策。聖人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正是這個道理。」劉備豁然醒悟,與三人品茶暢談,不覺時光如梭……

從襄陽繞回沛國時,劉備命車駕停歇,親自前往沛國東街巡遊,旁邊只有趙雲隨侍。趙雲原本打算帶眾護衛一起,劉備擺手道:「天下太平,何須護衛?」來到東街一家店鋪前,望着一筒筒蘆席,一排排草鞋,劉備感慨不已,想起許多往事。

突然店裏奔出一個少婦,笑容滿面問:「夫君,你怎麼來了?你進的貨呢?」劉備抬頭望去,頓時愣住了,眼前女子國色天香,約有二十歲,正是甘玉露。劉備濕了眼眸,痴痴地望着甘玉露。甘玉露一愣,覺察不對勁,忙退後幾步,滿臉羞怯道:「抱歉,我認錯人了。這位先生,你……要買蘆席還是草鞋?」

劉備露出一絲笑意,指著蘆席問:「你一日能賣多少蘆席?多少草鞋?」甘玉露眨著明眸問:「這位先生是什麼意思?您是要大量買嗎?量大可以便宜些。」這時一個三歲的娃兒從店裏跑出來,手裏拿着草人,笑着向劉備揮舞。劉備心神一顫,指著娃兒問:「他叫什麼名字?」甘玉露覺察異常,忙抱着娃兒,小心翼翼答:「他是我兒子,叫封兒。」

劉備嘆氣道:「長得真俊俏……這蘆席我全買了,草鞋也全要了,你算算多少錢。」甘玉露大喜,忙掐指細算。還沒有算清楚,劉備突然遞過一個錦盒道:「這錦盒裏有塊寶玉,你看看能不能抵這些東西。」甘玉露忙接過,打開一瞅,裏面竟是一尊白玉美人,羞得滿臉通紅,忙合上錦盒。

劉備淡然一笑道:「這可是上好的羊脂玉,你要是不細看,到時候可別說我騙你。」甘玉露沉思片刻,忙送還錦盒道:「我夫君常說,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我們憑本事賺錢,這些不義之財不能收。先生如果沒有閑錢,這蘆席和草鞋我們不賣了。」劉備正要解釋,甘玉露抱起劉封,扭身進了店。

趙雲急忙勸慰道:「陛下,咱們要這些東西也沒用,如果真買了,陛下也沒法向皇后解釋。何況她是有夫之婦,如果傳出去,對陛下名聲不利。」劉備回頭一瞥趙雲,扭頭望向店裏,喃喃細語:「我找到一個跟你很像的人,很像的人。你是我最深愛的人,希望你無病無災,衣食無憂。」放下錦盒,匆匆離去。甘玉露探著腦袋望着劉備遠去的背影,不知不覺濕了眼眸,自己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她急忙抱着錦盒追去,突然意識到什麼,又止了步。

不久劉備離開了沛國,騎着的盧馬,摟着吳瓊,欣賞著沿途風景,大好山河……望着曾經沛國的一草一木,劉備時常在想,如果再回到沛國,結局是否不同?那一年是興平元年,劉備與甘玉露剛剛在沛國相遇,劉備英雄救美,甘玉露表露心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手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白手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4章 天下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