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人100年也拿不下的塔拉瓦

100萬人100年也拿不下的塔拉瓦

100萬人100年也拿不下的塔拉瓦1942年8月,卡爾森第二突擊營在馬金環礁虛晃一槍,匆忙撤走。8月和9月間,隨後趕到的日軍增援部隊陸續奪取諾魯島、大洋島、阿帕瑪瑪環礁等地,完成了5月份珊瑚海海戰時井上成美第四艦隊未竟的事業。

卡爾森的突襲行動並未取得明顯效果,反而使日本覺察到吉爾伯特群島易遭攻擊的弱點。鑒於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大本營海軍部隨後決定,大力加強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第一支受命前往吉爾伯特群島的部隊,是松尾景輔中佐的橫須賀海軍第六特別陸戰隊。9月11日和12日,該部先遣隊500人乘「生田丸」號、「香取丸」號運輸船抵達馬金。9月13日,松尾率主力部隊1000人登上了塔拉瓦環礁。根據大本營的指示,9月15日,松尾派出一支76人組成的小分隊登上了阿帕瑪瑪環礁,在那裏設立了一個海軍觀通站。至此,日軍對吉爾伯特群島第一次增兵活動順利完成。登島日軍立即開始修建機場。後來因瓜島、巴布亞戰事雙線告急,東京暫停了對這裏的增援行動。

當時,中太平洋防務由駐特魯克的第四艦隊負責。聯合艦隊雖然一貫重視為構成空中偵察網所必需島嶼的戰略價值,但認為只需配備必要的航空兵力和若干陸上及海上警備隊,就足以確保這些島嶼。因此,當卡爾森突擊馬金環礁時,島上駐軍只有金光兵曹長所部不超過70人。與此類似,日軍在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威克島等地並無多少地面部隊。

瓜島戰局急劇惡化,使大本營對依靠基地航空兵力維持局部地區制空權的信心完全喪失。他們終於發現,中、南太平洋諸島的防禦比原來估計的要脆弱很多。要想守住這些島嶼,除整備基地以便移動和集中航空兵力之外,還須加強地面兵力拖住敵人,最終通過渴盼的艦隊決戰一舉定乾坤,就像當年東鄉提督在對馬海峽對付蘇聯人那樣。

瓜島戰役慘敗之後,日本海軍再次開始向中、南太平洋島嶼大舉增兵。1943年2月25日,大本營海軍部頒佈命令,以橫須賀海軍第六特別陸戰隊為基幹編成第三根據地部隊,總部設在塔拉瓦,在司令官友成佐市郎少將率領下擔負起吉爾伯特群島、諾魯島和大洋島的防務。另外,菅井武雄中佐佐世保海軍第七特別陸戰隊編入第三根據地部隊,3月17日進駐塔拉瓦。

4月25日,第二艦隊司令官近藤信竹——4天後晉陞大將——和第四艦隊司令官小林仁、第六艦隊司令官小松輝久,聯名向海軍大臣島田、軍令部總長永野、剛剛上任的聯合艦隊司令官古賀提出建議,鑒於目前西南太平洋方面(外南洋)被過度重視的現狀,必須迅速加強馬紹爾群島(內南洋)等地的戰備。大本營海軍部深以為然。

6月10日,唐島辰南的橫須賀海軍第二特別陸戰隊被編入第三根據地部隊,6月25日進駐諾魯島,擔任起該島的防禦任務。

為抵禦預料中的敵機轟炸和艦炮轟擊,隨守島部隊一起到來的還有眾多大口徑岸防炮和高射炮。預計未來艦隊決戰必須依賴強有力的陸上機場,永野下令在塔拉瓦的貝蒂奧島、諾魯島新建機場,共斥資74.9萬日元。隨着兩地機場陸續竣工,海軍第二十二航空戰隊所屬部分戰機隨後進駐,開始對附近海域進行飛行巡邏。

瓜島的悲劇告訴永野,沒有陸軍協助,欲守住上述要地甚至抵擋一段時間都非常困難。他屈尊找到了參謀總長杉山,請求陸軍派兵協同海軍守衛諸島。上次海軍不打招呼,擅自在瓜島修建機場,被美國人鑽了空子,為此海軍沒少受陸軍的奚落。這次人家永野總長親自登門拜訪提出請求,等於變相承認海軍地面作戰不行,也算給足了陸軍面子。況且杉山也知道永野提出的上述島嶼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斟酌再三,杉山最終答應了海軍的請求。

根據海軍的要求,陸軍參謀本部於5月上旬向威克島派出了藤野孫平的南海第一守備隊——下轄4個步兵中隊和1個炮兵中隊,共有兵員800人;向南鳥島派出了吉原秀雄中佐的南海第二守備隊約600人。南海第一守備隊在前往威克島途中遭到美軍潛艇伏擊,幾乎全軍覆沒。7月,杉山又以第一七〇步兵聯隊第二大隊為基幹編成南海第三守備隊,在聯隊長近森重治大佐率領下前往特魯克。受命前往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的陸軍部隊是道下義行大佐的南海第四守備隊,下轄3個步兵大隊和1個炮兵大隊。這支部隊如果能全部投入塔拉瓦,真夠後來前來進攻的美軍陸戰二師喝好幾壺的。

此時哈爾西的南太平洋部隊已經拿下了新喬治亞群島,加強北所羅門地區防禦成為日軍的燃眉之急。大本營於是改變決定,南海第四守備隊臨時改道,直接在布干維爾島南部登陸,加入百武晴吉第十七軍麾下。至於馬紹爾和吉爾伯特群島所需增援,隨後由駐菲律賓獨立第六十五旅團第一二二步兵聯隊派出。

南海第四守備隊航途中遭美機轟炸,損失了一個大隊的兵力。鑒於吉爾伯特群島太過遙遠,海上運輸風險太大,杉山於7月16日下令從達沃出發的第一二二聯隊就近開往馬紹爾群島,剩下那段水路實在不敢走了。說了半天,第三根據地部隊期盼許久的陸軍增援連根人毛都沒看見。

永野手頭緊張,杉山兵力也不富裕。面對海軍的一再懇求,實在無兵可派的杉山索性答應,除了南海第二守備隊,中太平洋所有陸軍部隊一律聽從海軍指揮——這在日本戰史上尚無先例,就像馬歇爾將一個陸軍步兵師交給海軍指揮那樣。

看到陸軍實在指望不上了,永野只好向新任聯合艦隊司令官古賀峰一下達命令:「如敵軍向中太平洋發起進攻,將由第二、第四、第六艦隊與敵決戰。吉爾伯特群島防禦的第一責任人是第四艦隊。」

永野的命令並未引起古賀的足夠重視。古賀認為,東京此舉,純屬杞人憂天。以目前盟軍的兵力部署來看,美國人下一步的作戰重點無疑是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麥克阿瑟和哈爾西已經發起了針對拉包爾的鉗形攻勢,他們暫時無力開闢新的進攻路線,中太平洋的安全暫時是無須擔憂的——古賀顯然太小看美國人了。對永野發出的命令,古賀權當它是一道命令,並未因此變更部署。說老實話,古賀就是想變更也變更不了。他手頭就那麼點兒兵力,連所羅門群島都應付不過來,更別說兼顧中太平洋了。窮人的日子實在難過呀!

此時,全球戰局也出現了不利於軸心國的變化。隨着意大利退出戰爭,東京宣佈,「對意大利實質上按敵人對待,全面採取必要措施」。大本營隨即頒佈命令,解除東亞各地意大利部隊的武裝,扣留艦船,接收其在東亞的所有權益,同時對居住在日本控制區的意大利僑民實施監視居住。在對外宣佈「以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共和政權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府」的同時,東京將在新加坡扣押的3艘意大利潛艇移交給德國海軍。說實在話,意大利退出戰爭,對德、日的打擊更多在政治和精神層面,東京不得不全面調整未來的國策走向。

1943年夏季以前,大本營一直依據1942年3月7日通過的《今後應採用的戰爭指導大綱》來指導作戰。隨着戰場形勢持續惡化,日本高層終於意識到,必須改變早先對形勢和前途的樂觀估計。日軍被過於稀少地分佈在極其遼闊的地區,而美軍已從早期的失敗中恢復過來,其時間之短,讓人出乎意料。不論是在空中,還是在海上,美軍目前已佔據上風。對日軍來說很清楚的一點是,今後必須收斂一點兒,縮短自己的半圓形防線。在珍珠港,尼米茲上將已經擁有數量龐大的艦船,那是一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皇家海軍傑利科上將統率的「大艦隊」以來,從未有過的強大的海上力量。

9月25日,東條主持召開了內閣和大本營聯絡會議。會議指出,美、英、蘇欲借目前掌握戰爭主動權的有利形勢,全力以赴,連續從政略和戰略兩方面加強攻勢,對此,日、德正靈活地運用已獲戰果,堅決努力加以阻止和摧毀。世界戰爭將於明年春夏之際達到高潮。意大利脫離軸心國退出戰爭,使得三國聯合作戰首先打敗英國的希望破滅,日德關係由當初相互寄予積極希望,轉變為如今相互希望對方能夠健在奮鬥的消極期待。日本真正處在必須決心獨立進行持久戰的局面。今後的戰局演變,將越來越顯示出嚴重的決戰姿態。帝國唯有儘快從南太平洋的消耗戰中騰出手來,抓緊建立「絕對國防圈」,集中國家全部力量極力謀求增強空中力量和海上機動力量,才有把握徹底粉碎敵軍的反攻企圖,使戰局向有利方向發展。

會議認為,在實現帝國戰爭目標上,需要絕對確保的防衛圈大致如下:從北太平洋的千島群島一路向南,囊括小笠原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及新幾內亞西部,通過荷屬東印度群島、新加坡和馬來半島,最後以緬甸為終點。

可以看到,這條綿長的戰線幾乎涵蓋了所有日佔區域。要在如此廣闊的區域內加強防禦以抗擊盟軍的進攻,日軍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這是其孱弱的國力難以承受的。

如果按領導人的勤勉程度來決定戰爭勝負,日本取勝的希望無疑很大。在提出「絕對國防圈」的概念之前,東條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來增強日本的軍事力量。4月18日,東條宣佈設置內閣臨時顧問,日鐵社長豐田貞次郎、產業設備營團總裁藤原銀次郎等7名專家與總理指定的內閣大臣共同組成了「戰時經濟協會」,負責指導戰時生產。6月1日,東條內閣通過了《增強軍事力量的企業整備基本綱要》,開始接管工礦企業。6月4日,內閣又通過了《企業整備資金措置法》,宣佈對所有納入軍需生產的企業產品均不採取現金結算的模式,將大部分企業綁在了軍國主義的戰車上。同一天,《增產糧食應急對策綱要》頒佈,提出想盡一切辦法促使農業增產增收。隨後頒發的《戰時衣着簡樸化實施綱要》要求國民勒緊褲帶,共克時艱。9月29日,東條宣佈撤銷商工省,新成立的軍需省於11月1日開始運作。

戰線拉得太長,不斷增兵,導致兵員漸趨枯竭。6月25日,東條內閣通過了備受爭議的《戰時動員學生體制綱要》,將徵兵範圍擴大到適齡大學、專科學校學生。不過,同年10月2日,東條頒佈了《在校徵集延期臨時特例》,對理工科和師範類在校生暫緩招募入伍。10月21日,在東京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日本文部省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第一次出征學生壯行會。來自京都、神奈川、千葉、埼玉等地77所學校共計25000名適齡學生投筆從戎,在首相東條、文化大臣岡部長景,以及107所學校65000名尚未達到服役年齡的學生的注視下,持槍列隊走過主席台,奔赴戰場。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學徒出陣」。1943年入伍的學生中,有1104人戰死在一支特殊部隊里,它就是讓人聞風股慄的神風特攻隊。

1943年9月30日10時,裕仁在皇宮主持召開了討論戰爭指導方策的御前會議。首相東條率先發言:「1942年3月7日帝國議定的戰爭指導大綱是迫使英國屈服,使美國喪失戰鬥意志。一年以來,戰爭局勢演變已使該大綱失去了指導意義,確有徹底修改之必要。故而大本營和內閣召開了聯絡會議,提出了建立『絕對國防圈』的戰爭指導方針。」

「何為『絕對國防圈』?」裕仁發問。

東條解釋道:「目前,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的反攻,不論速度或規模,都大大出乎我們意料。戰略上意大利已退出戰爭,德國在北非和歐洲連連失利,自顧不暇,三國同盟已無從談起。在這種局勢逼迫下,聯絡會議決定陸續與敵在西南太平洋的消耗戰中騰出手來,沿千島、小笠原、內南洋及新幾內亞西部、巽他、緬甸一線建立必守之方向,造成不敗之戰略態勢。阻止盟軍對日本本土及『大東亞共榮圈』內重要資源區的侵襲,確保運輸安全。在政略上,控制『大東亞共榮圈』內各主要民族,保持內線打擊敵人的自由。」

杉山做出了進一步解釋:「選定這一防禦圈的目的在於,既要保持在內線打擊敵人的自由,又要同時滿足以下戰略要求,阻止敵軍對帝國本土及『大東亞共榮圈』內重要資源區的侵入,確保國內陸海空運輸之安全,控制大東亞範圍內各主要民族。」

杉山之後,軍令部總長永野、外相重光、企劃院總裁鈴木、商工大臣岸信介等人陸續發言,最後是樞密院議長原嘉道例行的質疑答辯。上述議程結束之後,裕仁的總結髮言預示著新作戰方針已經確立:「依眾卿之見。望恪盡職守,全力以赴,立即貫徹,以突破嚴重之戰局,完成戰爭。」會議於15時結束,《今後應採用的戰爭指導大綱》就算通過了。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日軍在太平洋的防禦體系主要依託諸多島嶼形成的三條島鏈。第一島鏈從南到北依次是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威克島和阿留申群島,第二島鏈是新幾內亞島、馬里亞納群島、硫黃島和小笠原群島,第三島鏈為菲律賓群島、台灣島和琉球群島。再由從東到西的加羅林群島串聯,形成蛛網狀的戰略防禦態勢。日本海軍一位元老曾戲言:「這些島嶼就像為日本度身定做似的。」日軍企圖憑藉上述島嶼展開持久作戰,消耗、遲滯美軍的進攻,並適時出動聯合艦隊主力與敵決戰。一旦獲勝,就可以迫使美國在承認日本西太平洋霸主地位的基礎上,取得體面的媾和。

按上述劃分,吉爾伯特群島並不屬於「絕對國防圈」的範圍,而是這一弧形防線的前哨陣地。大本營認為,以美軍現有兵力,目前立即進攻中太平洋諸島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年末可能配合在拉包爾的攻勢,首先對吉爾伯特群島發起進攻。會後,永野立即命令聯合艦隊就加強吉爾伯特群島防禦制訂作戰計劃。

既然軍令部下達了命令,9月上旬,古賀勉強草擬出一份「一旦美軍對吉爾伯特群島發起進攻,聯合艦隊應如何應對」的作戰計劃。其要點如下:

一、拉包爾方面的大型潛艇(如有可能,連同小型潛艇)進至吉爾伯特群島作戰。

二、聯合艦隊水面艦艇部隊進抵諾魯島西方和北方海面,誘敵來攻,由拉包爾的陸基航空兵予以攻擊後向米利方面挺進,繼續作戰。

三、必要時東南方面艦隊所屬驅逐艦戰隊和機動部隊各航空隊也要參加作戰。

僅就計劃內容而言,說古賀在忽悠永野,一點兒不過分。即便如此,這一計劃也只是說明一旦美軍來攻,聯合艦隊應如何應對。目前加強吉爾伯特群島防禦的任務,只能暫時落在第三根據地部隊新任司令官柴崎惠次海軍少將頭上了——他是7月2日剛剛登島接替友成佐市郎職務的。

身材瘦小、腦袋大得出奇的柴崎,1889年出生於仙台,父親是個做小買賣的商人。因為厭倦了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試圖改變家族命運的柴崎的父親,將兒子送進了幼年軍事學校。從海兵第四十三期畢業后,柴崎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其他海軍將領大多有着顯赫的成長經歷,但我們幾乎查不到柴崎的過往經歷。中國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柴崎曾任漢口海軍特別根據地部隊副司令官、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參謀長等職。由於娶了一個小地主的女兒為妻,在講究門第出身和人脈關係的日本軍界,柴崎機會不多。憑藉自身的勤奮努力,柴崎50歲才晉陞少將。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柴崎並沒撈到什麼像樣的露臉機會。接到永野總長赴塔拉瓦上任的命令之後,54歲的柴崎激動得徹夜難眠,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來了。

柴崎手中有近5000人。作戰部隊包括松尾景輔(已晉陞大佐)橫須賀海軍第六特別陸戰隊、菅井武雄中佐佐世保海軍第七特別陸戰隊,共2619人。還有駐貝蒂奧第八〇二航空隊、第九五二航空隊少許地勤人員。後來海軍臨時派村上功第一一一建設隊1247人、須貝修壽第四艦隊工程支隊先遣隊970人上島修建機場,被柴崎強行扣下來,配合執行防務。柴崎認為,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量。島上武器配備還算可以,有203毫米岸防炮4門、140毫米岸防炮9門、80毫米岸防炮6門、75毫米高平兩用炮8門、37毫米野戰炮9門,分別部署在11個炮兵陣地上。另外還有九五式輕型坦克7輛。

4門203毫米岸防炮被部署在柴崎認為最重要的特瑪金角和塔卡蘭戈角。這些重炮一直被認為是從新加坡樟宜基地拆卸過來的英軍維克斯炮。1974年,聯合國特別顧問威廉·巴什到訪貝蒂奧后,推翻了這種說法。在提取硬衝壓識別號碼后,維克斯公司證實,這些炮是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英國供給日本武器的一部分。

既然陸軍不來增援,柴崎只能依靠手頭現有力量來組織防禦。他將重點放在了塔拉瓦環礁出口處的貝蒂奧島。這個小島東西長4500米,南北最寬處450米,面積僅1.16平方公里。島小無縱深,如果陣地失守,打游擊的可能性絲毫沒有。柴崎將松尾部隊擺在島中央,戰鬥力最強的菅井部隊分駐全島各地:第一中隊在島中央,第二中隊在島西陣地,第三中隊在島東。高炮部隊配置在東端岬角,山炮部隊在南岸。

南岸外海風急浪高,妨礙軍艦靠近的礁岩很少。北岸位於環礁之內,海面平穩無浪但航路狹小,水淺導致大型船隻不易靠近。柴崎判斷,美軍從外側登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將防禦重點放在了南岸,這裏配置了大口徑炮13門、其他火炮15門,北岸分別只有4門和16門。不過柴崎的部署極富彈性。一旦美軍進攻方向確定,那些帶輪子的小口徑火炮可以快速移動到相應位置。柴崎對13毫米機槍的部署恰好相反,南岸10挺,北岸25挺。最終結果美軍從北面過來,這些機槍給泅水上岸的美軍士兵帶來了巨大傷亡。

柴崎清楚勝利毫無指望,自己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美國人不來。但他還是準備將每一名士兵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一旦美軍來了,就給他們造成最大殺傷,儘可能遲滯美軍的進攻速度,為後方鞏固「絕對國防圈」爭取寶貴的時間。

考慮到島嶼面積狹小,缺乏縱深,柴崎採取了灘頭防禦的辦法。在他的親自監工下,一眾朝鮮勞工將島上有限的土地掘成了密密麻麻的坑洞,然後蓋上椰木和波紋鐵皮,再覆以珊瑚砂,構成一系列暗道、地堡和明暗火力點。這些堅固的堡壘只有用大口徑艦炮發射延時引信炮彈直接命中才能摧毀。除機場跑道,幾乎所有地方都被掘開,像密密麻麻的土撥鼠洞。主要防禦點均配置了機槍、火炮,交叉火力可以覆蓋到島上的每一寸土地。輕型坦克被部署在島中央,隨時對出現危機的地段實施機動支援。島上三條跑道呈三角形。截至5月底,東西走向的主跑道已完成80%,輔助跑道完成40%,停機坪已全部完工。跑道周圍遍佈高射機槍,必要時可以向跑道實施平射。圍繞機場,島東南端和西南端都挖了很深的反坦克壕。

貝蒂奧西側環礁的切口與塔拉瓦潟湖相連,運輸船可以沿水道向島上卸載彈藥補給。島北向潟湖一邊礁盤很寬,水位卻淺,一般船舶無法停靠。柴崎令海軍工程隊用椰木修築了一道長600米的棧橋,這樣無論潮漲潮落,船隻都可以停靠在棧橋北端的碼頭上卸貨,十分方便。

柴崎還下令沿高潮時水線在海灘構築了一道1.2米高的海堤。這道用椰子樹原木構築的海堤堅固異常,只能用重炮才能摧毀。一眾朝鮮勞工在那裏忙碌著,他們沉默、疲倦、目光獃滯,只穿着一個小褲衩。他們把一個個三腳架打入沙灘和淺水處的礁盤。那些椰木三腳架用騎馬釘和鐵絲固定,宛如一個個低矮的金字塔,專門用來防止登陸艇直接沖灘。1艘油漆剝落的拖輪鳴叫着把駁船拽到礁盤區,倒下粗糙的混凝土三角錐以製造人工暗礁。幾個日本兵光着膀子,大聲吆喝着,監督朝鮮勞工幹活。

柴崎對工作一絲不苟,所有工事構築必須嚴格按圖紙施工,稍有偏差立即推倒重來。放在今天,他肯定是個出色的監理師。這下可苦了那些烈日下施工的朝鮮勞工。因為缺乏淡水不能洗澡,鹽垢在他們身上畫出了一片片「地圖」。只有在天降大雨時,他們才能站在雨中沖洗一番。

9月24日,柴崎命令工兵部隊儘快建立防空通信站。這個預計10月底完工的通信站能有效保護通信設備,保持聯絡暢通。但已經開工的三個短波傳輸站和一個長波傳輸站估計年底才能完工,註定趕不上即將開始的大戰了。

柴崎嚴令所有暫無施工任務的人員加強軍事訓練,總之所有的人都不能閑着。每日訓練分拂曉、中午和夜間三段,持續高強度訓練大大提高了士兵的作戰能力。戰後有日本戰史專家說,除硫黃島之外,貝蒂奧在抵抗登陸部隊方面比其他任何地方做得都好。事實證明,後來柴崎在作戰中過早陣亡實屬美國人的幸運。若非如此,他肯定會在美軍登陸當晚組織大規模反擊,而當時海軍陸戰隊是最脆弱的。

9月下旬,東京大本營同時向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日軍發佈命令:「堅決阻擊,絕不讓美軍前進一步。」柴崎下達給部下的命令非常簡潔:「如果敵人開始登陸,集中炮火、坦克炮和步兵炮擊沉敵登陸艇,然後集中火力對付敵人登陸點,讓他們統統消失在海灘上!」

雖然遠離日本本土,但東京並未忘記這個「絕對國防圈」之外的前哨陣地。這天,一艘從本土來的運輸船來到塔拉瓦。「曙丸」號在碼頭上掛纜以後,各種軍用物資、器材和生活用品很快被卸到島上。隨船來的還有《讀賣新聞》記者賀川志英,他是專程來採訪柴崎的。柴崎將他接到自己的司令部。那是一座位於地下二層的大碉堡,鋼筋水泥壁厚2米,可以容納30人左右。

賀川也是仙台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勤務兵在用椰木做的簡陋木桌上鋪上白布,然後放上一碗醬湯、一碟腌魚頭和一碟咸蘿蔔條。柴崎難得地拿出了一瓶清酒。

「偏遠荒島,實在拿不出像樣的東西招待貴客,多關照啦。」說完,柴崎舉起了酒杯。幾杯酒下肚,他立刻變得自信滿滿,豪情滿懷。

賀川率先發問:「自從我軍在瓜島失利之後,敵軍變得越發猖狂。請問將軍,您在塔拉瓦準備如何禦敵?」

柴崎放下酒杯,夾起一塊咸蘿蔔條,嚼嚼咽下,不慌不忙地說:「從兵力看,敵強我弱。但我軍佔有地利優勢。我決定採取灘頭防禦戰術,在淺水和海灘布下死亡陷阱,誘敵進入我各種武器的射程之內,讓敵每前進一步都必須付出血的代價。」

話到此處,柴崎臉色變得更加嚴峻。在慘白的汽燈光下,在這墓穴般的指揮所里,他儼然一名赴死的武士。他大聲說話,露出了尖利的牙齒:「賀川君,您是記者,又是我的同鄉。請代我轉告家鄉父老,塔拉瓦防禦工事固若金湯,牢不可破。美國人即使派出100萬大軍,用100年時間也休想攻佔它。」之後,柴崎將掌沿猛力切向桌面:「尼米茲膽敢向塔拉瓦伸出他的爪子,我就一刀將它們剁掉!」

作為記者,賀川最喜歡這樣的豪言壯語了,都像斯普魯恩斯那樣板着臉一言不發,多沒意思呀。看人家柴崎這話,聽着就解氣!回去寫成報道肯定賣座。同樣喝下不少清酒的賀川一時間也來了情緒:「聽了將軍的誓言,賀川本人深受鼓舞。我想天皇陛下和全體國民一定會為此感到欣慰的。」

隨後,兩人談了很多。柴崎顯得氣度非凡。他吟了俳句,還唱了幾首家鄉的民謠。他談到了日本歷史學家今井登誌喜的西洋史,前外相松岡洋右的政治見解以及笠信太郎在《朝日新聞》上的經濟評論。柴崎說,他內心是傾向近衛文麿內閣溫和路線的。最後他堅定地說:「戰爭中我首先是軍人,然後才是日本人。既然打,就必須打出個樣子來。」

賀川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請問,將軍個人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沒什麼好講的。」柴崎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心裏清楚,美國人要麼不來,要來一定是重兵。他們一旦在島上任何一點登陸,自己防禦體系的崩潰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念及此,柴崎略顯傷感地說:「我出身卑微,能成為軍人乃家族之幸。我絕不會辜負帝國軍人的稱號,打出個樣子給大家看看,即使此地即為柴崎葬身之所,也在所不惜!」

「您對家人還有什麼囑託?」賀川問。

柴崎臉色瞬間凝重起來。猶豫片刻,他以低沉的語調告訴賀川:「轉告夫人,請她把孩子帶大,未來職業自己選擇。」

兩人談得很晚,柴崎破例沒有去檢查工程進度。自從他登上貝蒂奧以來,這是第一次。

次日,柴崎送賀川上船——「曙丸」號之後,貝蒂奧再沒來過一艘日本船。道別時,柴崎故意做出一副輕鬆的樣子:「正力君贊助的巨人棒球隊還在賽球嗎?我一直在為他們加油,祝他們獲得更多勝利。」

船開了,賀川向他頻頻揮手:「東京見,到時候我請您喝祝捷酒,在銀座。」

柴崎眼中閃過了一絲悲愴,但也只是一瞬間。他回答道:「好吧,還有青柳的藝伎。」

不久,《讀賣新聞》發表了賀川的專訪報道,但刪去了柴崎對家人的囑託部分,畢竟那些聽着有些婆婆媽媽。

在前線戰局持續惡化的不利局勢下,東京太需要一些佐料來刺激民眾的情緒了。賀川的報道很快在國內引起轟動,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其中最後一段譯成英語向全世界廣播。號稱「東京玫瑰」的戶栗郁子用她的甜嗓子警告那些因瓜島勝利得意揚揚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美國人即使派出100萬大軍打上100年,也休想攻佔塔拉瓦!」

雖然柴崎竭盡全力,但貝蒂奧的防禦存在明顯先天不足——幾乎沒有像樣的海空力量,這是孤島防禦作戰的死穴。吉爾伯特群島沒有一艘海軍艦艇。美軍發起攻擊之前,塔拉瓦僅剩1架戰鬥機,還因缺乏零配件無法起飛。馬金環礁僅有4架水上飛機。這種孤島美軍就是不打,僅僅派出海空力量將其圍困起來,也能把柴崎和他手下的幾千人活活餓死。貝蒂奧實在太小了,柴崎想學今村那樣通過軍墾自給自足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存在的。

隨着盟軍在吉爾伯特群島周邊六大機場相繼完工,胡佛少將第五十七特混艦隊陸續進駐。駐富納富提機場的是第十一轟炸機大隊司令部及第四十二、第四十三轟炸機中隊;駐努庫費塔烏機場的是第二十六、第九十八轟炸機中隊;納諾美亞機場是第二十七、第三十八轟炸機中隊;坎通島為第三九二轟炸機中隊,第五三一戰鬥轟炸機中隊和第四十六戰鬥機中隊;貝克島是第四十五戰鬥機中隊和第一空勤中隊。

隨着上述航空兵力陸續進駐,美軍一系列航空戰率先打響。首先出場亮相的是波納爾少將的第五十八特混艦隊。8月23日,波納爾親率第一大隊「約克城」號、「列剋星敦」號航母,「考彭斯」號輕型航母,在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護航下駛出珍珠港。9月1日,抵達南鳥島近海的波納爾放飛了六個波次共275架艦載機,對島上駐軍和軍事設施進行狂轟濫炸。日軍7架一式陸攻機全被炸毀,機場跑道破壞嚴重,400桶航空汽油焚毀,超過85%的地面設施被夷為平地。戰鬥中美軍2架「地獄貓」、1架「復仇者」被日軍高炮擊落。哈登中尉的「地獄貓」因發動機故障在海上迫降,被鄰近1艘驅逐艦救起。雖然距日本本土尚有1125公里,但南鳥島行政區劃屬東京管轄,美軍的空襲在日本引起了極大震動。

9月中旬,波納爾少將再次率第一大隊遠征吉爾伯特群島。胡佛少將同時出動坎通島和富納富提的24架B-24、瓜島的14架轟炸機協助作戰,另有28架偵察機從坎通島和富納富提機場前往戰場拍照。從9月18日凌晨到18時22分,波納爾先後出動六波戰機,向塔拉瓦投下80噸炸彈。一眾無所事事的戰鬥機對一切可見的人員和目標進行掃射。塔拉瓦機場和地面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當天,美軍對預定攻擊目標馬金和阿帕瑪瑪環礁各進行了一輪轟炸。

9月19日,美軍陸基航空兵再次出動對塔拉瓦進行投彈。日軍當然不會坐以待斃,18架戰鬥機從連夜修好的跑道上頑強起飛,與來襲的美軍展開混戰。其中10架被美軍擊落,美軍也損失飛機4架。在兩天空襲中,美軍偵察機尋隙對塔拉瓦和馬金環礁進行了系統航空拍照,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照片。日軍在反擊美軍空襲時耗費的大量彈藥得不到及時補充,算是美軍空襲行動的一大意外收穫。

得到美軍大規模空襲吉爾伯特群島的消息,古賀率聯合艦隊主力前往埃尼威托克環礁海域潛伏,試圖偷襲美軍航母艦隊。但美軍航母並不戀戰,扔完炸彈,轉身就走。古賀只好再次率隊返回特魯克。隨後,他下令撤走了塔拉瓦的全部飛機。

之後受命出擊的是波納爾少將第一大隊和蒙哥馬利少將的第三大隊。10月5日、6日,突然出現在威克島近海的美軍航母「埃塞克斯」號、「邦克山」號,「約克城」號、「列剋星敦」號,輕型航母「獨立」號、「考彭斯」號先後出動艦載機738架次,對威克島日軍發起了六輪轟炸。美軍護航戰列艦和巡洋艦肆無忌憚地駛近灘頭,對島上日軍設施傾瀉炮彈。67架日機在空戰或在地面被摧毀,日軍機場和地面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這是開戰以來,美軍首次出動6艘快速航母協同作戰。

鑒於美軍艦隊實力強大,古賀不敢輕舉妄動。一直等美軍撤走10天後,他才在10月17日象徵性地率主力艦隊從特魯克向馬紹爾群島方向追擊,和上次一樣毫無結果,白白浪費了不少燃油。此後因布干維爾島戰事緊急,隨着栗田第二艦隊、小澤第三艦隊陸續前往拉包爾增援,古賀的目光完全被吸引到南太平洋去了。

你去我也去!在哈爾西的請求下,尼米茲命令蒙哥馬利少將率第三大隊南下,支援謝爾曼少將的第四大隊。隨後就有了美軍航母對拉包爾的兩輪空襲,不但在最困難時給了哈爾西雪中送炭般的幫助,也為美軍在中太平洋的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小澤第一航空戰隊在戰鬥中被徹底打殘,已經無法顧及中太平洋的作戰。隨後,古賀從馬紹爾群島抽調陸基戰機增援拉包爾,大大削弱了日軍在中太平洋的航空力量。

隨着「電流行動」進入倒計時,美軍陸基航空部隊的空襲行動在11月上旬進入高潮。11月13日,18架B-24重型轟炸機從富納富提出發,向塔拉瓦投下了15噸炸彈。14日,9架B-24再次空襲了貝蒂奧。同日,美軍首次對馬紹爾群島距馬金最近的米利環礁發動了空襲。因距離較遠,20架受命攻擊的B-24隻有9架飛抵目標上空,在機場跑道上投下了4噸炸彈。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是,美軍空襲過程中只受到地面炮火反擊,無1架日機起飛迎戰。

看到日軍幾無還手之力,11月15日,美軍將空襲行動擴大到了馬紹爾群島的賈盧伊特環礁。17架重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將該島水上飛機基地和潟湖裏停泊的艦隻炸得一片狼藉。另有8架B-24空襲了米利和馬金環礁。除地面稀疏的防空炮火外,依然沒有1架日機起飛迎戰,美軍的空襲猶如投彈練習。

美國人簡直得寸進尺,太不把「皇軍」當盤菜了。11月16日,他們甚至將手伸向了馬紹爾群島的核心島嶼誇賈林環礁。所幸因為距離太遠,出擊的20架美機只有1架飛抵目標上空扔下炸彈。其餘未能找到目標的美機不願帶彈返航,拐路將炸彈扔到了賈盧伊特和塔拉瓦環礁的日軍頭上。另有6架B-24奉命轟炸馬洛伊拉普環礁,因當地烏雲密佈無法投彈。這次日軍終於升空戰機,試圖與美軍格鬥,出於天氣原因,雙方擦肩而過,各回各家。

此時,美軍南北兩大戰鬥群已經接近了攻擊目標。為配合艦隊的海上行動,胡佛於17日再次出動20架B-24,對塔拉瓦、米利、馬洛伊拉普等地日軍機場實施壓制。美機在馬洛伊拉普環礁上空遭到了日機的阻擊,1架飛機受傷返航,途中在貝克島機場迫降。

11月18日,終於再次輪到美軍航母艦載機登場亮相了。當天凌晨,波納爾少將率第一大隊駛抵諾魯島近海。清晨,3時和6時,美軍18架、20架「地獄貓」飛臨諾魯島上空,對島上日軍進行掃射。8時之後,由30架「地獄貓」護航的龐大攻擊機群飛臨島嶼上空,一口氣投下了90噸炸彈。日軍地面設施損毀嚴重,3架轟炸機被炸毀在地面上,升空迎擊的4架零戰被美軍彪悍的「地獄貓」悉數擊落海中。停泊在碼頭上的1艘小型艦艇中彈起火,最終沉沒。

19日,在海軍偵察機引導下,胡佛的B-24重型轟炸機再次轟炸了諾魯島,日軍機場和碼頭設施全部陷入癱瘓。在隨後美軍對吉爾伯特群島三大目標的進攻行動中,它們只能淪為尷尬的看客。

同日,從富納富提和努庫費塔烏機場起飛的19架B-24再次向貝蒂奧投下了10噸炸彈。從納諾美亞機場出發的31架轟炸機向馬金環礁投彈23噸。但比起航母艦載機的表現來說,陸軍的攻擊不過是小兒科而已。美軍艦載機當天大舉出動,向馬金環礁投彈95噸,向貝蒂奧投彈69噸,日軍在布塔里塔里島僅存的4架水上飛機悉數被炸毀。眼看日軍空中力量被全被摧毀,中午時分,美軍一眾巡洋艦和驅逐艦索性抵近海灘,向貝蒂奧傾瀉無數炮彈後轉身揚長而去。

為了徹底掐死馬紹爾群島對吉爾伯特群島的增援,當天波納爾少將率第一大隊沿馬金環礁西北航行,一路挺進到兩地海路中點附近,隨後出動龐大機群對賈盧伊特和米利投彈130噸,導致兩島電力中斷,機庫燃起衝天大火,許多建築被夷為平地。米利機場跑道被徹底摧毀,潟湖裏停泊的3艘小型艦艇被擊沉,7架日機被炸毀在地面上。

一系列空襲導致日軍中太平洋航空兵力幾近枯竭。為了抵禦美軍空襲,守島日軍只能徒勞地對空放炮,最終導致彈藥嚴重不足。對美軍暫時還沒顧上的馬紹爾群島來說,守軍還能指望本土隨後運來彈藥,但馬上將面臨攻擊的吉爾伯特群島就完全不一樣了。從11月13日到19日,塔拉瓦守軍共耗費127毫米炮彈1437發,剩餘3290發;75毫米炮彈1312發,剩餘1345發。耗費最多的是13毫米機槍彈,塔拉瓦耗費51160發,僅剩14903發;馬金消耗9100發,剩下可憐的2400發。當時一名在吉爾伯特群島視察的日軍特派員向東京大本營高聲疾呼:「速速向塔拉瓦和馬金補充13毫米重機槍子彈!」他喊得顯然太晚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洋戰爭(六):美日對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戰爭(六):美日對決
上一章下一章

100萬人100年也拿不下的塔拉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