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西風吹老丹楓樹

第十六章 西風吹老丹楓樹

死亡對於逝者本人而言,逝者已矣,

一切歸於塵土,歸於沉寂。

可是對於生者,卻是巨大的痛苦。

明珠白髮人送黑髮人,孩子們幼年喪父,

都是人間悲劇。

那西風不停地吹啊吹,

人間是否有什麼,永遠不會老去?

一頭野豬朝明珠衝過來,露出尖尖的牙齒,兇狠地叫着。

明珠一驚,繼而轉身,鎮定地朝那野豬坐下去,把它坐得半死。然而那野豬咆哮嗚咽,死命掙扎,還想伺機再咬明珠。

容若突然在一旁出現,一劍把野豬刺死了。他對明珠說:「父親,您受驚了!」

明珠鬆了口氣,定定神,想去拉容若的手,一起回家。容若卻對明珠說:「父親,您一定要多多保重身體,原諒孩兒不孝。」

話音剛落,容若的身形就漸漸消失了。

明珠大驚失色,伸出去的手落了個空,他驚慌叫道:「若兒!若兒!」

明珠猛地醒來,卻原來是一場夢。

好一陣子,明珠才明白容若已經離他而去。

白髮人送黑髮人,明珠淚濕枕畔。

這個夢起碼闡述了明珠內心的兩點隱憂。

其一,他擔心有人想背後搞他的鬼。野豬代表某種想陷害他的敵對勢力。事實上,人生如戰場,高處不勝寒。明珠身居高位,一方面,伴君如伴虎,要時時刻刻琢磨皇帝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他還要處處提防覬覦他位置的政敵,明珠不可謂不辛苦。

其二,容若離去,明珠痛失愛子,同時也失去了事業上的一位好幫手。想想容若在世時,畢竟容若在皇上身邊,又深受皇帝賞識,每每回家,父子二人略做交流,明珠總能從容若這裏得到不少珍貴的信息。加上畢竟容若聰明穎悟,有時候一言兩語,還能給明珠處理問題帶來不少思路。明珠實在無法適應容若的突然離去。

另外,這個夢也揭示了明珠內心對容若的深情。平日裏,明珠對容若非常嚴格,父子之間極少有肢體接觸,而夢裏,明珠卻要去拉容若的手。

只可惜,容若的手,已經是泥土裏的一把枯骨。

想那容若,曾經是何等冰雪聰明的人物?

他生前寫信給好朋友嚴繩孫時,說:「昔人言,身後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

所謂身後名不如生前一杯酒,當然是有典故的。《晉書張翰傳》記載了張翰經常縱酒豪飲、以醉態傲世的故事,這張翰說過一句驚世駭俗的話:「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此外,「酒仙」李白在《行路難》中也寫道:「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容若的一生,雖然短暫,倒也不枉來這人世一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沈宛為容若生下遺腹子富森。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容若葬在京郊皂莢村,自此與摯愛的妻子盧氏長伴。

逝者已矣,而明珠卻要打起精神,繼續他的人生旅程。

奇怪的是,容若在時,明珠順風順水,一路扶搖直上,哪怕遇到什麼棘手事,也都能迎刃而解;一旦容若離世,明珠的日子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康熙十八年(1679年),當時容若25歲。這一年的八月二十八日,京師地震,一時房毀人亡者甚多,魏象樞借地震彈劾明珠。

這魏象樞作為言官,敢講真話,以整肅綱紀為己任,被史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他作為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亂、整頓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為廉吏,他誓絕一錢,甘願清貧。

地震當日,魏象樞與副都御史施維翰疏言:「地道,臣也。臣失職,地為之不寧,請罪臣以回天變。」

與此同時,魏象樞還直陳時弊,說眾多大臣營私舞弊、貪污受賄,矛頭直指索額圖、明珠等人。

當時明珠積極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安撫受災民眾,最終康熙對明珠的信任沒有被絲毫動搖。然而到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也就是容若去世三年之後,同樣是遭彈劾,明珠卻被罷相,儘管他很快被重新啟用,任內大臣,卻不再是權傾朝野的風雲人物。

後人認為明珠被罷相,其實是康熙本人授意朝臣郭琇所為。康熙本人文韜武略,又善於駕馭臣下,他的一貫作風是玩平衡術,當某一大臣及其派系勢力過於強大,他便扶持與之對立的派系,便於自己最終操縱朝政。比如鰲拜飛揚跋扈之時,康熙扶植索額圖;當索額圖恃功傲上,他支持明珠;而當明珠權傾朝野之時,他自然不能容忍。

康熙二十七年,待一直倚重明珠的太皇太后孝庄離世,康熙到底找了個借口,以「掣肘河務」為由,罷了明珠的相位。也難怪總說「伴君如伴虎」,許多事,此一時,彼一時。

還可以這樣理解,容若在世時,一邊是父親,一邊是君王,容若會儘可能加以斡旋,如同潤滑劑,使得雙方矛盾不至於過度激烈。而一旦容若離世,雙方的溝通受到限制,君臣關係不知不覺偏離軌道,也是有可能的。但無論如何,明珠勤敏練達、智慧過人,輔佐康熙皇帝在緩和滿漢之間的矛盾、消除三藩割據勢力、抵禦沙俄入侵等方面的歷史功績,是不容抹殺的。

想那容若在世時,每逢和皇帝出塞,思念親人的時候,父親明珠也是他思念的對象之一吧?

再來溫習容若的一首詞:

蝶戀花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幽怨從前何處訴。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是啊,河山無定據,西風吹老丹楓樹,明珠也在漸漸老去。

容若身後,他的後代也都有自己的命運。

容若共有三子四女。

長子富格,由顏氏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所生。容若在世時,非常愛這個孩子,還常常帶着他去會朋友。一次,容若牽着富格的手對顧貞觀說:「此,長兄之猶子。」又牽着顧貞觀的手對富格說:「此,孺子之伯父也。」容若離世時,富格10歲,已稍稍懂事。後來富格和他的父親一樣,成了康熙皇帝侍衛,但富格壽命不長,26歲就英年早逝。

次子富爾敦,19歲中舉人,20歲中進士,僅做了一任七品官就英年早逝。倒不是命運對納蘭家格外殘忍,資料顯示,清代人平均壽命僅30多歲,早逝現象比較常見。

第三子富森,為沈宛所生遺腹子,倒還長壽,活過了70歲。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離世,享年73歲。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容若的第三個兒子,也就是沈宛為他生下的遺腹子,古稀之年的富森,被皇室邀請參加太皇太后的七十壽宴。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想那納蘭家族,從鐘鳴鼎食之家,到星流雲散之境,也就短短近百年。

幸虧納蘭詞如天空裏的星辰,永遠在人類的夜空中閃耀。據說容若在世時,已出現「井水吃處,無不爭唱《側帽》《飲水》之篇」的局面。朝鮮人也曾驚嘆:「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到了今天,美國、日本等國都有納蘭詞的愛好者。納蘭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獲得了永久的生命。

容若曾寫道:「此情待共誰人曉。」納蘭詞,最動人、最令人留戀處,是一個「情」字;最讓人嘆息、讓人牽腸掛肚之處,是一個「愁」字。這些情與愁,如何能跨越時間與空間,在我們心頭百轉千回、久久盤旋?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容若本人至情至性,他的詞作不過是他本人的心聲。

真心真情,加上天賦的悟性,以及容若本人勤奮努力、上下求索,他用字奇巧,用典靈活,靈感天成,句子讓人過目不忘,作品終於傳世。

不過納蘭詞傳世絕非偶然。

文猶人也。喜愛納蘭詞的人,只有了解容若的身世,才能真正把詞讀懂。當然,懂與不懂,有時候不重要,喜歡就好。

容若在詞的藝術領域登峰造極,加上他本人是相門公子、御前侍衛,如此一來,容若的特殊身份、美好人格、雋永詞作,共同凝成了動人心魄的納蘭詞。

多少人一生只愛納蘭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因為盡情,所以傷心:納蘭容若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因為盡情,所以傷心:納蘭容若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六章 西風吹老丹楓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