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唐的B面

第52章 唐的B面

南壽會拒得這麼快這麼堅決,老道確實沒料到。

原本想着年輕人的心思大多一樣,肯定願意往熱鬧繁華的京城去走走瞧瞧。

想法是一點兒都沒錯。

可誰讓南壽有着個老浪批的靈魂呢?

浪批甚至能隱約猜到,假老道應該是有個很有意思的身份,而且不低。

畢竟貝貝好說歹說也是知府家的嫡女,而按照老道之前的口氣,敏敏身份應該是不弱於貝貝的。

所以,要麼血脈尊貴,要麼有個不下於三四品的家門坎兒...叛逆的豪門翹家小太妹咩?

可小太妹看起來偏又對老道很有點尊重,或者忌憚的樣子。

還有那老道正兒八經說要引薦的人...

但南壽還是一點都不感興趣。

他現在有想去做的事情。

智言當時給他的觸動確實不小,他現在惦記的,是能否儘快把救助孤貧孩子們的事兒搞定。

買下一個小智言對於南府來說,並不是件多麻煩的事兒。

但要成批的收養,就沒那麼簡單了,畢竟這時代有這時代的規則。

根據他的大致了解,這時空與唐朝有至少九成的相似,再說細點,是跟太宗到玄宗那段時間最像。

不管是物產還是律法還是風俗,都像。

雖然也有些不同,譬如他在府里那少爺的稱謂。

又或者本該是江南東道的,變成了江南府。刺史變成了知府。

但社會階層沒變,依然是主家部曲,涇渭兩分。

地域也沒變,江南府也跟那時的江南東道一樣,是沿着海邊,從潤州到姑蘇到溫州直到漳州左近那麼超級長的一條。

而且,也一樣迷信。

嗯,年輕時只躲在象牙塔中讀史,南壽曾把歷史看得很簡很薄。

不就是治國嘛,多容易?

不就是分辨忠奸么?不就是抵禦蠻族開疆擴土么?不就是外戚宦官財權軍權、心機算計么?

若能換我去,多出來一千多年的知識,吟詩作對開銀行辦工廠把經濟先弄起來,再火藥那些幾件套一上,不要太輕鬆。做個宰相都沒問題。

可等趟過江湖回頭再看,才發現自己當年的想法是有多可愛。

想真做點事情,哪兒有那麼簡單的。

真實的歲月,又哪像寫史者們描繪的那麼輕鬆?

就簡單舉個例子,如果吳老師寫的《西遊》要在中晚唐發行,猜猜會怎麼樣?

萬人空巷!

但應該不是去搶著聽書看書,而是把印書講書的苦孩子給打出屎來。

西天取經找如來?還八金剛?...揍死你個瓜皮!

玄奘尊彌勒的啊~那幾百年間,又何止是道釋、空有那些在撕逼?

整個有唐一朝,民間的迷信風氣都沒被壓下來過,若細翻江湖故事,甚至會發現很多小地方的官府及豪族的影響力,已經懟不過了。

人家要弄個法會吵架辯論,覺得搞快點時間放在三月合適,哪怕正是農時,你都攔不住。

招呼那麼多人幹嘛?有時候就為辯論一個稱呼。

所以連學識浩若煙海的寅恪先生,讀唐釋典時都被搞得頭昏腦漲,只能苦笑吐槽:「...斯蓋非唐以後之中國人,拘於方以內者所能知矣。」

也許有人說,真的咩?怎麼史書上沒記載?什麼江湖故事不會是信口胡編的吧?

...寫史書的那些人當然不會細說~君明臣賢即盛世嘛~崇儒尊賢就有好日子過嘛。

但有很多痕迹,也是他們想抹都抹不掉的。

或者可以看看唐朝各個皇帝發佈的各種詔敕,這東西屬於不容易被篡改的部分。

也許會發現,裏面跟迷信有關的部分,實在是多到不正常。

哪怕只看初唐到盛唐,那幾位相對有為的皇帝。

太宗說:啊~道士以後要排在和尚前面,都記住哈~

太宗罵:法琳你個禿驢!整天妖言惑眾也就罷了,還造謠說我李家是胡人之後?!老子弄死你信不信!

太宗說:哈,玄奘你不是喜歡翻譯經書么?來來來,幫我把道德經翻成梵文,哥們兒要來個文化反輸出。

他兒子李治說:

和尚尼姑你們有點裝太過了啊,以後不許接受親身父母和貴人的朝拜,你們得拜父母,曉得伐?

然後他們共同的媳婦武則天說:嘻嘻~不禁不禁,信才好哇~彌勒降世就是姑奶奶撒~

所以到玄宗時就更難了:

不許滿街到處抄經書!

不許打着幌子騙百姓的錢!

不許...算了,哥們兒還是直接作弊吧!

於是玄宗把道德經放進了科考內容里,到後來乾脆直接開了道舉。

天寶這年號,有因由的。

嗯,不止進士明經,有段時間,修道也能中舉人喲,而且是連續開科喲。

別說,這道舉裏面,還真出了兩個有趣的傢伙,也正是因為這兩位在嶺南布下種子,才有了當時大食商人紀錄廣州那邊崇道的畫面。

至於這些人物故事為什麼後來在正野史里都難以尋見...猜猜會是誰幹的?

幾位皇帝也是真被搞到頭疼。

太宗請個阿三國來的老騙子看病,最後明知道被坑被忽悠,還是只能禮遇送走。

李治得尊著玄奘,但又不能把他放出長安。

玄宗一邊嫌棄,一邊還得親手注寫經書,生怕經被念得更歪些。

祖宗都搞不定,你讓後來的孩子咋辦?

所以就有韓愈韓鐵頭那句著名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頭鐵是吧?不讓朕迎佛骨是吧?~貶你!~貶你是因為你讀書把腦子讀壞了,也不看看現在啥情況!

EMM~~其實關於這部分,史書裏面好像也有...但寫的人是個人才。

舊唐書。

這書成於唐宋之間的五代,因為可讀性和精彩程度沒有宋時歐陽修他們編的那套強,所以被加箇舊字。

但有一個好處,因為五代跟宋朝不一樣,大唐的身子還未全涼下來,有些世俗積弊,依然留着。

那些拚命壓榨生民來供養迷信的風氣和群體還在。

所以寫這書的也是個大才,不明說,只在全書開篇的本記第一篇里,用最巨大的篇幅,記了份詔書。

詔書是太宗他爹李淵下的,內容呢,是李淵在位時,要求整肅裁減天下的僧道廟觀。

而且內容還是其次,關鍵是最後四個字-事竟不成。

開國皇帝明發了詔書...事竟不成。

更缺德的是,接下來就直接寫玄武門事變。

所以像南壽這樣的老浪批,看清江湖之後再看史,感覺就豐富多了。

甚至很不厚道的揣測過,李治咽氣之前改的那最後一個年號-弘道。到底是他改給誰看的呢?還是誰改給他看的?

嘖嘖嘖嘖...

特侖蘇的故事,他必須講給老道聽,誓也必須發。

誰知道以後會不會就是個護身符呢?對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咱們的江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咱們的江湖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章 唐的B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