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章

第 147 章

喪鐘響徹全城,天未亮,所有大臣、皇室子嗣都已睡不着。

而連着夜,晉王就被劉文吉請入了皇宮。

劉文吉一邊讓人去請晉王,抓住這個機會;一邊勒死了皇帝。

他親自動的手,神不知鬼不覺。

從皇帝寢宮出來后,劉文吉就放了一把火,並把放火者推到了自裁的先太子身上。一個死人,自然無從辯解,說他想要奮力一爭,也無人不信。

怪就怪先太子自己。

誰讓劉文吉前腳讓人告訴他秦王身邊人的結局,他下一刻就選擇自盡呢?皇帝雖痛恨太子和秦王謀反,但都是他兒子,他顯然不想殺自己的親兒子。

何況皇帝對太子留有餘地。

所以這一夜,太子必須死,皇帝也必須死。

但是仍有些人需要處理乾淨——劉文吉質問宮中禁衛軍統領:「你說我師父、大內總管不見了?!這麼重要的事,你現在才來回報?」

統領自然知道如今皇宮事務,可以說是劉文吉一手把持。他也不想得罪這個太監,就賠笑:「出事時四處亂糟糟的,一時間沒找到成公公。我等再去找找……」

劉文吉壓制住自己心中不安,不陰不陽道:「一定要找到!」

他懷疑成安看到了自己所為,成安逃掉了……一個四五十歲、快活到頭的老太監,能逃到哪裏去?

逃出去又找誰伸張正義?

劉文吉陰沉沉的:「不光要搜宮裏,宮外也要搜。成安與罪太子勾結,一起謀殺陛下,絕不能饒!」

禁衛軍統領一臉肅然。

劉文吉本還要再囑咐幾句,讓這人知道此事的嚴重性,但是小內宦附到他耳邊說晉王到了,劉文吉便轉身去迎更重要的人了。

站在蒙蒙灰白的天幕下,禁衛軍統領本恭敬看着那劉公公走遠,待劉文吉的背影看不見了,這位統領就不屑地啐了一口,罵聲:「死太監,也敢在老子頭上耍威風!」

副統領在旁:「那劉公公讓我們找人……」

統領敷衍道:「隨便找找就行了。難道找人是什麼重要事情么?新帝即將登基,我們禁衛軍更重要的,是迎合新帝。劉文吉算個屁。」

眾人深以為然。

劉文吉趕去皇帝寢宮側殿時,見晉王正盯着燒毀了一半的皇帝寢宮出神。

晉王的目光興奮,又透著很多夢幻般的不安。

劉文吉手中拂塵一揚,噙笑恭敬道:「臣恭候陛下多時了。」

晉王迷茫地轉頭看來,他怔怔看劉文吉領着內宦們向自己跪拜,然而他心神恍惚,還覺得劉文吉的「陛下」指的是自己父皇。

待劉文吉笑看他,晉王才悚然一驚,連忙將劉文吉扶起來:「不敢不敢!劉公公,父皇是真的被罪太子謀害了么?可是父皇沒有傳位給我啊。」

他不安的,左右看看四周,將劉文吉拽到角落裏小聲:「你不是說,父皇從來就沒考慮過我么?」

劉文吉心裏鄙夷廢物。

口上正兒八經反問:「沒有遺詔又如何?陛下一共就只有三位皇子,罪太子伏誅,秦王謀反被貶,就只剩下殿下你一人了。難道誰還有選擇么?

「縱是明日天亮,在早朝上您宣佈登基,諸位大臣也沒有人會為難您。」

晉王仍舊遲疑。

劉文吉昂首朗聲:「何況臣會支持您!

「臣夜裏就請您提前入宮,本就是為了商議登基之事,配合殿下應對那些難纏的大臣。有臣相助,您就放心吧。」

劉文吉聲音加重,補充一句:「難道您就從來不想要這天子位么?」

晉王怔然。

然後緩緩道:「孤,想要的。」

他做夢都想當皇帝。

但是他的兩個兄長太厲害,把他的脊梁骨越壓越低。為了在兩個兄長的重壓下當皇子,他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一個諸事不理、退避三舍的人。

他早年時還悄悄與自己的母妃表達自己的志向,可是這幾年,他卻漸漸不說了。因為越來越絕望,越來越覺得皇位不可能是自己的。

他是比得上秦王的勢力,還是比得上太子的心機?

他只能熬啊,熬啊……然而有朝一日!這皇位,竟然真的從天上掉到了他頭上!

天上掉餡餅一般幸運!

晉王從不真實的恍惚中回過神,抓住劉文吉的手,眉宇間露出興奮的神情:「劉公公幫我!朕坐穩這個江山,少不了公公的相助。公公之恩,沒齒難忘,朕一定不辜負公公的厚望。」

他這麼快就自稱「朕」,開始志得圓滿了。

劉文吉心裡冷笑,面上只一貫撿著好聽的話哄住這人——比起皇帝,比起太子,甚至是比起秦王,這個晉王,都是最好糊弄的。

一個廢物當皇帝,這才是劉文吉想要的。

雖然得了劉文吉的保證,但是畢竟被先太子和秦王壓了多年,晉王始終不自信。

次日上朝時,劉文吉便推晉王登位。晉王被劉文吉架在皇位上,他硬著頭皮向下看,一陣暈眩。

原來皇帝的座位這般硬,原來皇帝的視線這麼高。晉王綳著身子強撐著向下看,他後背被汗浸濕,覺得所有大臣都在冷冰冰地打量着他、端詳着他。

所有人都在判斷他夠不夠資格。

晉王心中生起天大的惱怒,他卻不敢發怒。他經歷過自己父皇的時代,最知道這些大臣有多厲害。

滿朝文武,一個個都在審度他,或許還在判斷是不是一個旁系皇室子嗣都比他強……劉文吉著旁推了晉王一把,晉王醒過了神。

晉王硬擠出僵硬的笑,如同討好這幫大臣們一般:「朕、朕與諸位共治天下,絕不辜負父皇的厚愛。朕尚年輕,有些政務不太熟悉,還勞諸位指教。

「但請諸位放心!朕一定會讓大魏在朕手中變得更加強大。」

晉王堤防著這些大臣不承認他的帝位,但是讓他訝異的,是這些大臣並沒有多為難他,就去討論先皇是如何死的,罪太子為何要鋌而走險,先皇的喪禮如何辦。

晉王恍惚。

劉相公為首的宰相提醒他:「陛下,朝堂上可不是發獃的地方。」

晉王連忙說是,將態度做得十分工整。

幾個宰相看他也確實像個樣子,便也沒多說什麼——不然如何呢?就剩下這麼一個名正言順的皇子了。難道還要把名正言順的踢出局,換個過繼來的?

那天下豈不大亂。

晉王還未曾真正登基,那要等到明年開春才正式登位,昭告天下。但眼下群龍無首,晉王已經被架上皇位,開始理事了。

先太子和秦王謀反的事還沒處理完畢,這正是晉王上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他做皇帝上朝的第一天,天灰濛濛的,下着小雨。

言尚從朝上回來,雖撐著傘,但進府的時候,一半寬大衣袍都被雨水浸濕了。他回到寢舍才坐下喝口熱茶,暮晚搖就推門而入。

暮晚搖:「如何?」

七月天,言尚坐在窗下擰著自己衣袍上的水,聞言抬頭,反問:「什麼如何不如何?」

暮晚搖坐到他旁邊,瞪他這不急不緩的樣子一眼,她蹙眉不滿:「自然說的是新帝了。」

新帝如何,關係到她和言尚未來的着力點。她急的都睡不着,偏言尚不着急。

言尚輕輕勾了一下眉,他斟酌該怎麼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自然與你父皇不同,大臣們都需要重新適應。這個過程,最少要半年。眼下還不能說天子如何。」

暮晚搖瞭然:「必然是你看不出他如何有本事,所以才沒話說吧?我早告訴你了,我這位五哥就是個廢物,難有什麼真正手段。你看你找補了半天,都找不出來。」

她出神:「聽說父皇去的那夜,晉王就入宮了。必是劉文吉的主意……劉文吉迫不及待表忠心呢。以後,咱們就不是皇帝面前最得寵的人了。」

言尚掩口側頭,輕咳嗽了一聲,說:「本來就不是。我們做好該做的事便好,其餘的不需要多管。」

見他咳嗽,暮晚搖登時來握他的手。一握之下,覺得他手冰涼,暮晚搖一下子着急了:「手怎麼又這麼涼?你身體還沒好全,就上什麼朝,你真是不拿自己的身體當回事!」

言尚柔聲安撫她:「新帝初理事,我總是要看一看。你不是也想看看么?嗯……咳咳。」

他忍着喉間咳意,然而並沒有忍住。而他咳嗽這麼幾聲,暮晚搖的臉色都變了。

暮晚搖怔看着他,忽道:「請假吧。」

言尚無奈:「搖搖!先皇將去,新帝才登位,吏部正是最忙碌的時候,我等為人臣子,自然要為君理清這些。怎能自己有點小病小痛,就想着請假?」

暮晚搖冷冰冰:「你是打算自己請假,還是我進宮跟皇帝幫你請假?反正我一個把持朝政的公主,我要為你請假,咱們這位新帝必然巴不得。」

言尚一時無言。

半晌他道:「那我先請兩日假吧。」

暮晚搖挑眉:「一個月。」

言尚:「……」

言尚失笑,他摟住暮晚搖,和聲和氣地與她解釋:「搖搖,我不能那般休息的。如今朝上只能亂,群龍無首,新帝也沒威望。每逢此時,魑魅魍魎皆會現身。

「此時我不能離朝的。」

暮晚搖嘀咕:「你又沒當了宰相,管他們去死。」

言尚依然聲音輕柔:「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嘛。」

暮晚搖又急又氣,卻也知道他不是一個能閑下來讀書寫字、彈琴訪友的人,只能這般接受。

而不說言尚,暮晚搖自己都閑不下來。秦王敗后,暮晚搖得到了兵部的勢力,她趁亂要火速安排自己的人上位。

只有自己有勢,才能和新帝相抗。

在新朝和舊朝輪換之際,在沒有人顧得上這樁事時,言曉舟進牢獄去看楊嗣了。

原本是先太子自裁,劉文吉要給罪太子安上謀害先皇的罪,本以為朝中無人反對,但沒想到言尚率先質疑此事。

在大魏朝堂上,一品二品的官都是虛職,只有名望沒有實效。三品大官是宰相一流,四品五品的官已能日日上朝,在朝中佔據一席之地。

何況言尚不僅是吏部郎中,他還是如今寒門之首。

他的質疑,自然頗有分量:「先太子已然認罪,當日先皇在世時質問先太子,先太子對自己的罪供認不諱。先太子已被囚於東宮,怎會有兵力再次謀反,去謀殺先皇?

「東宮出來的先太子妃說,太子是為她與三郎那些親人朋友求情,才自盡的。一個想要護住自己親人朋友的人,豈會多此一舉地繼續謀逆?誰聽他的話?他就那般手眼通天?」

新帝坐在皇位上,忐忑地聽着言二郎的質問,頭皮發麻,他用眼角餘光去看劉文吉。

劉文吉也在朝堂上,他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言尚:「先太子謀反一次,就敢第二次。為何言郎中覺得他不會?難道你與他私下有勾結?你就知道他不會手眼通天?」

言尚溫聲:「他若真手眼通天到那般地步,他還火燒東宮做什麼,還求情做什麼。他若真那般厲害,還有我們什麼事?」

他一貫說的委婉。

而常日在朝上不說話的韋樹,此時突然冷不丁冒出一句:「先太子真那般有本事,此時坐在皇位上的就是他,陛下和我們也不用討論該如何處置他的後人了。」

劉文吉咬牙,卻半天說不出話:「……」

新帝臉色青青白白,因韋樹的直白。

新帝仍沒有看出,劉文吉卻開始警覺。他覺得言尚代表寒門,韋樹代表世家新的長成勢力……這兩方若是聯手,自己在朝上豈不是沒了話語權?

言尚早已不是昔日的言尚了。

他要阻止言尚坐大。

而朝上這三方爭鬥,新帝看得半懂不懂,便一味含糊打哈,不敢輕易下場。

為了不讓世家和寒門聯手,劉文吉私下向趙御史施壓,讓韋樹娶趙御史那個女兒趙靈妃。世家應當和內宦聯手,將寒門擠出去再說。

但劉文吉也只能使一使這種手段,因他說不清先皇死因和先太子有何關係。

這處細節是模糊的。

言尚為首的大臣們查不出來,劉文吉也給不出詳細的證據。好在言尚性情溫和,又對先帝沒那麼深的感情,當新帝私下說服言二郎放過此事時,言尚盯着新帝一瞬,看得新帝心裏不自在,但言二郎也同意放過了。

言尚只是為先太子爭取了一下——

罪不及妻女子嗣。

楊家該貶,不應殺盡。

楊三郎雖謀反,但他是受先太子的蒙蔽欺騙,楊三郎罪不至死。

新帝批了言尚對先太子一事的處理方案,將楊家流放遼東,而對楊三郎,則是將他發放到劍南邊關處做苦力,做民兵。

總之,留了楊嗣一條性命。

楊嗣被發配那一日,暮晚搖與言尚夫妻來送他。

言尚身後還跟着自己的妹妹,言曉舟。

暮晚搖身後,跟着趙靈妃。趙御史要和楊家斷絕關係,不肯來送楊嗣。趙靈妃是自己偷偷跑出來的。

穿着囚服,銬著枷鎖,頭髮蓬亂,楊嗣沉默安靜。他看也不看言尚夫妻,暮晚搖望着他,心裏一陣難受。

言尚走上前,給了官差們一些銀兩,讓他們走開,好給幾人說話空間。

官吏們走遠后,言尚凝望着目光渙散、並不看他們的楊嗣,低聲:「你放心,你父親被發配遼東,如今還沒走。他年事已高,我盡量為楊家周旋。他們只是受牽連的,本身沒有牽扯謀逆事太多。他們受的罰不及你重,做幾年苦力,好好安頓下來,大家還會有再見機會的。」

楊嗣沒說話。

言尚再次:「太子妃已經被家人接走了,她臨走時,讓我帶給你一句話。說是太子留給你的。」

楊嗣沒表情的眼神有了波動,他看向言尚,唇顫了顫。

良久,楊嗣啞聲:「朗大哥,給我留了什麼話?」

暮晚搖上前,看着楊嗣,輕聲:「不管朝上人如何說,證據大家都給不出。我也不知誰說的是真的,但是太子妃說,太子是用你幼時贈他的匕首自盡的。

「他給你留話——承之,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吧,去做天上的鷹,去飛出長安。不要受我影響,不要讓我束縛了你。」

承之,承之。

楊嗣的字就是「承之」,他還未弱冠,太子就因疼他給取好了字。

太子讓他娶幽州節度使女,而今他成罪人,也不用娶了。

最終太子叫他「承之」,將他付出的那些,還給了他——那鷹在天上,就去天上吧。不要為凡間駐留,不要為俗情牽絆。

楊嗣獃獃聽着,他目中光如星火在搖。他呢喃了兩句,低笑一聲。

他對言尚和暮晚搖夫妻說:「多謝。」

言曉舟安靜地望着他,她想他也許有話對她說。只要他說一句,她就向前走一步。

可是楊嗣沒有。

在言尚面前,楊嗣一步也不多走。

楊嗣轉身便走向官吏們,趙靈妃哽咽叫一聲表哥,低頭抹淚。她心中悲涼,想從小領着她一起玩的表哥,說要做雄鷹的表哥……為何會這樣?

暮晚搖在後喊一聲:「楊三哥!」

楊嗣後背一僵,卻不回頭。

暮晚搖聲音帶哽咽:「我讓人去地牢裏將你阿父提出來,你不想見一見他么?」

楊嗣背脊挺直,他不回頭,大步向前走:「不孝子牽連家人,無顏面對他老人家。不必見了——」

官吏們等楊嗣來,向這邊的貴人們拱拱手,就用鐵鎖牽着楊嗣上路。

但是長安城門口,極速地行來一輛馬車,楊父一身粗服,被官吏們趕下了車。暮晚搖立刻過來向楊父點頭,並指路:「他走了——」

楊父眺望,見兒子的身影被官吏們拖着,在夕陽下慘淡無比。他着急無法,暮晚搖就借了馬給他,旁邊官吏要阻攔,被言尚擺手示意後退。

然而一個罪人,又如何出長安,如何能連累公主夫妻呢?

楊父騎在馬上追出不到幾丈,就停了步。騎馬立在城郊,遠望兒子蕭瑟背影,楊父滿目悲愴,高聲大呼——

「三郎!三郎——

」這世道艱難,為父不知該說什麼。為父並不怪你,你沒有做錯事,楊家不怪你。你忠義昂然,這有什麼錯?

「只怪我們將你教得太好了!」

楊父悲戚大哭:「三郎,三郎!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三郎,只怪世道艱難,你仍是我楊家的好子輩,仍是我的好兒子!

「待有機會,為父與你母親去看你!我們一家人,一定會團聚的,會團聚的——」

遙遠的,楊嗣回了頭,目中若噙著淚,看着這邊相送的諸人。夕陽殘紅,萬物戚然。他在長安這麼多年,一次次轉身離去,送行的,還是只有這些人。

韓束行跟在言尚身後,感受到所有人的悲涼。但是他不能理解楊父話中的意思,他便詢問言二郎。

言尚凝望着遠處山脊下含淚回頭的楊嗣,低聲解釋:

「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想讓你做個壞人,但是做壞事是不對的;我想讓你做個好人,可是我也沒有做惡事,卻落到這個下場。」

韓束行怔忡,道:「什麼意思。」

言尚說不下去,暮晚搖答他:「是說世事逼人至此,楊三哥沒有錯。

「韓束行,我們所有人……都沒有錯。我們都不是惡人。

」只是這天地一切都沒有黑白分明的道理,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立身之處……」

言尚與她一道說完:「但求問心無愧。」

大家都在難過,只言曉舟沉靜。

少女望着遠方,聽着哥哥嫂嫂的話,聽着楊父的泣聲,看着楊嗣噙著淚的目光。她再想到了那一天暴雨下的長安。

那時候楊嗣明明能殺了她和趙靈妃,但是楊嗣還是走了。他不殺無辜百姓,他有原則,他只是走了那條路。

言曉舟突然心痛一瞬——安身之處。

楊嗣的安身之處,可有找到?

身為……朋友、故交,她是不是應該幫他?

這不是結局。

楊三郎的結局,不應該如此潦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尚公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尚公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 147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