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豐收之年

第258章 豐收之年

晉陽,遼東,將作為兩個軍事和政治中心。至於洛陽,長安,即使日後佔領,也只是作為商業中心,中轉集中之地。因為這兩個地方水路通達,連通南北。

至於糧食產地,遼東的黑土地,南方的水資源,這才是最好的產出地方。因為關中土地被耕種數千年,水土流失嚴重,需要時間去恢復,鄒羽可不想給後世留下一個貧瘠,沒有多少綠色的大地。

當然現在談這些還比較遠,這只是他心中的設想。鄒羽因為自身的短板,對於政務並不精通,因此他只能利用後世記憶中那些好的方針和措施。每當想到一樣,他就會記錄下來,哪怕暫時沒法去做。

朝政之事,最重莫過於一年的春耕秋收!從并州到遼東,大麥,小麥屬於夏糧;粟米,高粱,豆子,才屬於秋糧。

所謂五穀稻、黍、稷、麥、菽,分別指的是大米,小米,高粱,麥子和豆子。

五穀雜糧,除開這幾種,其餘的麻子,大麥,蕎麥,芝麻等屬於雜糧。所謂雜糧,就是不容易飽腹。

現在因為實行精耕細作和套種種植,這第一年,就獲得了大豐收。

以往的皇帝,春耕秋收只是作作樣子,帶領大臣們下地幹活。現在的義寧天子,那是真的在幹活,原本白嫩的肌膚,晒黑了許多。雖然並不需要他親自耕種,但是鄒羽告訴他,必須要了解每一種糧食,了解它們是如何種植,如何生長,對於氣候的需求。才能知道是否耐寒,耐旱等習性。

「侑兒都晒黑了!」韋妃偷偷擰了鄒羽一下,心疼的說道。

和鄒羽相處久了,韋妃偶爾也會在他面前,發一些小女兒脾氣,因為她知道鄒羽不會生氣。

「侑兒雖然辛苦,但是他開心啊!這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看着韋妃幽怨的白眼,鄒羽無奈的壓低聲音說道。

「他還那麼小,我這個做母親的能不心痛嘛!」韋妃略帶撒嬌的說道。在大庭廣眾之下,兩人雖然心中有鬼,但是反而感覺非常刺激。

「別看侑兒做的事情辛苦,真的成了,日後名聲,不亞於聖人!」看看兩邊的人,都在關注地里的糧食,鄒羽伸出罪惡之爪,在韋妃丰韻的臀部,抓了一把說道。

「啊!」韋妃被突然偷襲,差點驚叫出來,連忙拿小手捂住小嘴。

顧不得害羞,韋妃揚起發燙的粉臉問道:「真的嗎?」

從上向下看,單薄的宮裝,遮掩不住偉岸,那一抹雪白讓鄒羽不由自主的咽咽口水說道:「那是當然。」

看見鄒羽的豬哥像,韋妃忍不住又白了他一眼,不過對於自己能吸引他還是感到一絲竊喜,不敢在看他,深怕忍不住投懷送抱,偏過頭專心看着兒子指揮人挖山藥。

這是特意讓人精心照料的山藥,中途多次施肥,所以鄒羽還是挺期待的。

整整一畝地的山藥,被百姓不斷的送到地邊上,這些照料的百姓,都是傷殘士卒退下來的,雖然好幾個都是缺胳膊的,但是幹勁十足。

「來人,過秤!」楊侑小臉帶着興奮的喊道。

「喏!」百姓高興的大聲應道,隨後一擁而上,抬起背簍中的山藥,前去稱重。

一筐右一筐的山藥,輪流放到了秤上面。

「六十五斤!」

「七十一斤!」

「八十三斤!」

………………

在一邊有人高聲報數,有人計數。

「參見陛下!山藥一畝地,共獲得一千三百八十四斤!」一個跛腳退伍老卒,眼中閃動着淚花,激動的大聲喊道。

「什麼!」

「真的一千多斤!」

「天啊!」

「恭喜陛下!恭喜丞相!」

山藥就擺在那裏,由不得不相信,一時之間,群情激蕩,所有人都激動不已。

「完好的全部收集起來,以做種子,損壞的做成菜,所有人分享!」鄒羽大手一揮下令道。

「秋收啰!」一名老農拉長著聲音大喊道。

「秋收啰!」早已準備好的百姓,拿着工具,興高采烈踏進地里,對着地里的糧食,沖了過去。

秋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水稻收割曬乾之後,又是豆子,黃豆,綠豆,胡豆,高粱。整整一個多月,地里都是忙碌的百姓。

雖然豐收了,但是因為免稅,所以今年官府沒有糧稅。不過鄒羽早有預料,建房的材料,煤炭,鐵制農具,梨,種子,食鹽,瓷器,又從百姓手中,收回了成本價,以及兌換了部分糧食。

還有各郡縣駐軍種的地,至少做到了收支平衡,能夠堅持到夏糧收穫不動用永豐倉的存糧。

夏糧收穫到秋收,只是短短三四個月時間,整個治下,百姓從期待,變成了狂熱的興奮。

部分糧食抵扣了各種用具和傢具,家用物品,百姓完全能夠接受,因為這個價格極低。剩下的糧食,根據勞動力分下來,每人差不多有五百斤的糧食,青壯更多一些,有七百斤以上。

就這收穫,已經堪比正常年景,一大家子的收入了,那怕家裏拖兒帶母,一個人的勞力,就足以養活四口之家,因為這可完全視作主糧啊。加上地里的青菜,還有家禽,那也是一份不少的收入。

食鹽雖然還是不便宜,不過辛苦兩天,用兩個工也能換得不少,能給家裏做一罈子腌菜。

村裏池塘據說年底還能打撈不少魚起來,想到這些,老百姓就覺得生活分外的美好。

亂世之中,一般兵就是匪,因此老百姓見到士卒都怕,那怕是一小隊士卒路過,也會擔心他們突然變成土匪,搶了村莊。

鄒羽實行的駐軍幫助傷殘士卒家屬的政策,讓士卒常常出現在村莊,幫助百姓做事情,這一切都被其他人看在眼裏,因此老百姓對於自家的士卒,都不在害怕,反而感到親切,經常送他們幾個雞蛋,幾捆蔬菜。

投桃報李,百姓對士卒好,士卒也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幫助村裏其他百姓做一些事情,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在豐收之後,各村莊一合計,又給各郡縣的駐軍,捐獻了一批糧食,蔬菜。

百姓心中有一桿秤,尤其是鄒羽治下,幾乎每個郡縣都有乞活軍退下來的士卒,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安穩生活。他們明白,想要保衛家園,就必須有強大的軍隊。

一直以來,都是依靠着永豐倉的糧食,養著各地百姓,如此艱苦的年月,能天天有飽飯吃,他們知道是誰的功勞,更何況還有說書人,挨個縣城的宣傳,可以說百姓對鄒羽那是想到感激和擁護。

因為免稅,擔心官府沒有足夠的糧草,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都主動詢問,要不要交一些。

即便得到很肯定「不需要」的答覆,他們任然堅持的留下了不少。

「居然不收稅,但是我們捐獻總沒有問題吧?」這是百姓的說法。

百姓手中糧食,足夠堅持到夏收,更何況又要進入秋冬季大建設的時候。

秋冬大建設,分為兩種工作,第一種是為本地百姓便民建設,例如修建水渠,水庫,道路橋樑。這一種是本地百姓按照人口出工,出糧食,集體修建。

第二種是為官府勞作,例如挖礦,修城池,修建官府衙門,這種工作不但糧食官府提供,而且還有補貼,補貼當然還是以糧食物資混合的方式進行。

要說開心,還有一批人非常開心,那就是薛延陀人。原本搬遷到雁門郡,他們內心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對於未來也非常的迷茫,尤其是手中的牛馬還被收走了不少。

隨着一系列的制度下來,建房分地,又是教他們種植,建立圈養牧場,在這之後,終於心裏安穩了下來。

夏糧收穫,比起草原的粗獷種植,產量簡直多了十倍,這就讓他們非常的欣喜了。按照他們的生活習慣,每天一點糧食,配合著羊奶,足夠吃好長一段時間。

稻穀沒地方種植,牧民全部種的黃豆,黑豆,高粱,因為黃豆,黑豆是飼養戰馬的精料;還有高粱,以前牧民不種植高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食用高粱,畢竟真要說做糧食,高粱飯肯定沒有麥子味道好,也沒有豆子實用。

現在要求他們種植高粱,是因為高粱耐旱,即便種植在荒地,山坡也可以。而且種植的高粱,統一由官府收購。

收購的高粱用來釀酒,剩下的酒糟,加上青草,又做成對牲口非常有營養的飼料。這些飼料正好用來給官府戰馬食用,可謂一舉多得。

以前用豆子飼養牛馬,都是泡一晚上,或則就那麼撒在草料之中;現在不一樣了,以發豆芽的方式,簡單做出豆芽,然後喂牛馬。

這種方式才一出現,就讓牧民驚喜萬分,要知道牧民最頭疼的就是冬季戰馬會掉膘,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青草,現在豆芽足夠彌補這一短板。

豆子的豐收,牧民開心的是以後牛馬不缺精料;而蔬菜種植,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幸福的生活。

草原上,想要吃青菜,除了采一些野菜,野草,就沒有其他。因為長年缺少青菜,所以牧民都有一個毛病————便秘!

便秘的痛苦,那真是誰得誰知道。這也是為何中原的茶葉,在草原暢銷的原因,因為茶葉能夠緩解和治療便秘。

現在有蔬菜吃,就不用擔心了,可以說已經完全解決了他們這個問題,更何況蔬菜味道也不錯,吃不完的還能賣給官府,換一些腌菜和泡菜回來。

住進磚瓦房,大門一關,再也不用擔心半夜會有餓狼衝進帳篷,這日子可安心多了。現在的牧民,恐怕趕他們走,都沒有人願意離開。

當然,鄒羽不會做出養虎為患的事情,對於薛延陀人,要求必須說漢語,他們的子女,更是必須學寫漢字。

不只是精神上,在他們居住地,適合建立農莊的地方,又是中原百姓,如此混合居住,就是要利用中原百姓最強大的融合能力,來同化他們。

除了抽調他們的青壯,進入軍伍,新到的道士,經過培訓之後,分出五十人,已經去了薛延陀人聚居地,在對他們精神上指引的同時,也是教導漢語的老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末第一狠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隋末第一狠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8章 豐收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