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孤有這麼流弊?

第301章 孤有這麼流弊?

官員異地任免制度的起源於漢武帝時期。

其原因是七國之亂給漢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與威懾,從而導致他們不得不思變。

七國之亂是漢景帝時期的事情,而這件事情卻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才推行。

基本上可以說,就是這種制度,保證了漢武帝的中央集權制度。

而通過實踐總結,發現異地為官的官員,很難像之前那樣能夠編織出一道巨大的關係網落。

那種自上到下的網絡,能夠直接影響到中央集權的網絡。

而官員異地任免這個決定,自漢朝開始以後,往後每一個朝代都在運行着。

後來甚至有千里不為官的規定,再到五百里不為官等等。

也有沒有距離限制,但單獨限制了不能在本郡,以及本郡臨近郡為官的規定。

這些官員因為是異地為官,上任的時候幾乎就是孤身一人,最多帶着自己的妻兒。

若是中央朝廷對於地方的威懾力度不夠,那麼他們這些官員到了地方上去為官,不說能夠做出一番事業,怕是剛到就會被人給個下馬威,然後待上幾年灰溜溜的滾蛋。

所以,若是異地為官的政令推開以後,讓大家都不再覺得這是故意刁難人之後。

那些到異地為官的人,反倒更希望中央朝廷的威懾力能夠很大,越大越好,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安穩的去當官。

而從這個方面來說,這些異地為官的官員,又會潛意識的幫助支持加強中央集權。

「王上,斥候考核恐為不妥!」張良想了想,還是說道。

「為何?」王不餓看着張良,兩個完全不同的部門,沒有相互的隸屬關係,這樣的考核才更具有真實性吧?

「斥候的權力太大了!」張良說道。

王不餓愣了下。

斥候的權力太大了?

斥候現在有什麼權力?

不就是監視一下地方上的情況嗎?

行動權在於游擊將,基層的斥候就是普通百姓,一個縣有編製的斥候,也就三五個人而已。

反正王不餓是覺得,斥候是真的好用,能讓自己快速的了解到各地的一舉一動。

只要自己願意,想了解一個地方的情況,很短的時間內便能看到這個地方近期的一切情況。

「王上,吏部考核能力沒問題,但若是能力與品德相互輔佐,讓斥候來負責品德就有些不妥了,時日一久,若是斥候軍官心思不正,地方官員又豈敢得罪他們?任何一個官員,都不可能在處理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能做到最好,若是斥候避輕就重,專一的盯着一點大肆宣揚官員品德有問題呢?真若是如此,哪怕這個官員做了十個正確的決定,也會被這一個看似不正確的決定給毀掉的。」張良說道。

這種避輕就重的情況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哪怕新組建一個衙門去負責,也依舊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

但這事交給斥候來負責,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重一些。

王不餓突然想到了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其用意是好的,但隨着時間的發展,這些部門的權力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一系列不受控制的影響。

張良說的也有道理,是人就會犯錯誤。

若是真有官員因為得罪人的原因而被故意針對,那未免也就太慘了一些。

對於官員本身來說是慘,對於自己來說,當然是不希望這種好官員被埋沒。

王不餓繼續的想着應對的辦法。

考核,不能全部都是固定形式的,這樣會讓更多的官員們提前有所準備。

而對於官員的考慮,就必須是具有隱蔽性的,突襲性質的考核。

只有在官員不知情的前提下,才能看到最真實的情況。

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微服私訪,親自去看。

但天下那麼大,顯然是看不過來的。

若是單獨組建一個部門,又需要防止權力過大。

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輪轉制,讓負責前去考核的官員,在出發之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這樣自然能夠避免一些勾結的現象。

若是為了圖穩,可以多派幾個人去,相互之間分批過去,相互不知道彼此,只有多者得到的答案相差不大,才能證明是真實正確的。

但是……

很難……

王不餓有意推舉科舉制度,但一項制度的形成,不可能是一兩年就能搞定的。

現在連學舍都還沒開始建造呢,所以,哪怕現在就開始建造,第一批參與科舉的人,至少也得是在十年之後。

所以現在的漢國,用的依舊是察舉制,只不過現在的察舉制還沒有達到最完善的時候。

基本上就是地方官員負責選拔,這個流程也就是一級一級的往下走。

漢隨秦制,現在在行政方面還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依舊還是延續了秦朝的制度。

五家為一伍,兩伍為一什,十什為一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十鄉為一縣,十縣為一郡。

有些地方可能沒按照這個走,但大多數都是這樣的。

每三年每個裏選出一人,然後亭長對這些人進行考核,從中挑選出三人,於當年下半年報到鄉裏面,年底之前,鄉有秩(管大鄉)、鄉嗇夫(管小鄉)再從通過第一輪選拔的三十人中選出五人上報各縣。

次年各縣要對這五十人進行更加細緻的考核,而這個過程長達一年之久,最終選出不多於五人上報到郡里。

到了第三年,郡守再用半年的時間去複審挑選,從五十人中,挑選出合適的人上報到洛陽吏部。

吏部基本在年初就通知各郡考核的時間,反正是在第三年下半年。

這時候各地挑選出來的人才會前往洛陽進行最終的考核。

就是論策,給你一道題目,答對了可以為官,答不對哪來的回哪去。

郡守推薦沒有名額限制,如果他願意,可以把五十個人全部報上去。

但只有傻子才會這麼做。

察舉制!

察舉制!

有察,有舉,有制度。

若是你推薦的人通過了考核,若將來他犯了罪,不論輕重,對推薦他的官員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而根據犯罪時期的級別,影響到的級別不同罷了,若是犯案時是縣官,那麼影響最大的就是當時舉薦他的縣令,以及以下的官員。

而這種制度,又會帶來另一個隱患。

犯罪了舉薦他的官員要受到牽連,那麼這些官員若是還活着,必定會想辦法掩蓋,從而形成另一個朋黨。

當然,大多數時候長官只是掛個名。

你是小人物的時候犯事,影響的是掌教化的官員,因為是他們實際上負責考核的。

當你混起來了,影響的就是那些一把手了,因為是以他們的名義舉薦的。

當然,你若是混成功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說舉薦了灌嬰的宋軼,現在就混著一個郡守美滋滋的過着小日子。

而舉薦了韓信的灌嬰,現在的日子還用多說嗎?

論地位,論能力,他幾乎能稱之為大漢第一將軍。

王不餓做事從來都不喜歡只看眼前。

雖然面前擺着的,是如何對官員考核的問題。

但是在王不餓看來,卻是可以利用這件事情,來做點別的事情的。

而之所以考慮到察舉制方面,自然是為將來的科舉製做鋪墊。

沒有什麼事情是能一蹴而成的,就像那啥啥啥的,直來直去的也就是一個人爽,想要大家一起在天空翱翔,你得來點鋪墊才行。

「取消察舉責任制,郡守縣令保留直接舉薦的權力,但往後舉薦人才,由各地教坊司來負責執行!」王不餓突然說道。

「???」張良突然懵了,這好好的咋突然又跑偏了呢?

王不餓卻沒有去考慮張良的懵逼。

這麼做自然是有原因的,而且,王不餓也覺得會有很大的幫助。

於是接着說道:「通過察舉考核的官員,兩年不為官,由吏部統一出具題目,分配這些官員前往各地暗中調查地方官員的品德問題……」

聽着王不餓的話,張良突然眼前一亮。

越想越覺得驚訝,越想越是震驚。

不由得拍手叫好道:「善!大善!王上此舉,還真是大善啊!」

一個好的政策,往往不需要更多的解釋。

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解釋的再多也未必能懂。

張良身居高位時日已久,接觸的事情,見過的人也很多。

所以他看懂了王不餓此舉的用意,這是根據自己先前提出的建議而給出的進化版應對方案。

張良又一次的被震驚了,張良突然有了一種感覺。

就算是秦始皇現在還活着,以王不餓的才智,將來做到丞相之位也不難吧?

當然,馬屁什麼的在心裏面拍一下就行了。

像張不衣,司馬欣那種不要臉的手段,張良是使不出來的。

好歹也是中書令,三駕馬車之一,就算是拍馬屁,也得拍的與眾不同。

於是,張良在心中稍稍擼了一下,然後說道:

「此舉最大的優勢在於,其一,參與人員兩年一輪換,其二,參與人員皆為新官員,沒有那麼多的勢力干擾,加上異地派遣,更加無所顧慮,可以得到更準確的答案,其三,通過讓他們去實際調查,亦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朝廷對於官員的考核隨機性,令其在為官之後不敢有所懈怠,其四,能對現在的官員起到震懾效果,其五……」

看着張良,王不餓滿頭的黑線。

俺只是想解決考核人員被人收買的問題,順便鋪墊一下將來的科舉啊,你這一二三四的列出來,還說的這麼有道理,俺……

俺踏馬的自己都懵了,這個辦法真有這麼流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從吹牛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漢從吹牛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1章 孤有這麼流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