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晉悼公(上)

第134章 晉悼公(上)

晉悼公:「我姓姬名周,又名周子或孫周,生於周室,長於周室,師從單襄公學習六藝。因博文廣識,沉穩嚴謹,被世人給予厚望,時常拿來與當朝的堂叔晉歷公作比較:『晉侯州蒲不似人君,唯周子才堪匹配。』

但是我也很清醒的認識到,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將同我的父親惠伯談一樣,在周畿賦詩言志、釣魚打獵,平淡的渡過一生。

然而,我的命運顯然非同尋常。

晉厲公八年,晉厲公被卿大夫欒書、荀偃囚殺。晉厲公沒有子嗣,晉國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

於是,他們想到了我。

不久,晉國來了兩個人面見周天子和單襄公,聲稱奉欒書之意,誠邀我回國繼承君位。

我很抵觸,向單襄公表示欒書此人狡詐善變、心狠手辣,我曾經被其利用,導致『三郤』被屠戮殆盡。而我回國的下場,要麼同晉厲公一樣被害,要麼同晉成公一樣做個傀儡,風險很高。

單襄公對我笑:『你看看晉國來的兩人是誰?』

我一看,大驚,是荀罃和士魴二人。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欒書沒有派親信來接我?

單襄公又對我笑。

我得出一個大膽判斷:此二人前來,並沒有得到欒書首肯!或者重視!

欒書必定不會將一個眾望所歸的人迎來做他的主子,如果由他選擇,他一定會十分喜歡我那個傻子哥哥。

他們二人前來,是有自己目的:

荀罃代表的是荀偃,也是中行氏。中行氏助紂為虐,不但協助欒書為非作歹,還安排家臣程滑弒殺晉歷公。

弒君在任何時候都屬於大逆不道,如果將來有一天欒書心情不好,把這件事情翻出來,然後像滅趙氏和郤氏一樣滅了中行氏……

后怕之下的中行氏必須想辦法立功贖罪,迎取新君是他們唯一機會。

士魴的目的很簡單——入卿。

出仕、避難、入卿,三者之間有一種共同的利益需求——權利的變現。

我決定見一見他倆。

是夜,我推心置腹的同他們攤牌,表示二人乃國之棟樑、肱股之臣,待我執政后不僅既往不咎,還許之高爵。二人感動流涕,紛紛表示要同未來的新君一道,構建統一戰線,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而這一切,欒書都蒙在鼓裏。

晉人彷彿得知我要回國的消息,情緒日益高漲,我也同周天子、單襄公等人確定了回國時間。年底,在荀罃、士魴的陪同下,我離開周畿,渡過河水,踏上回國之路。

抵達清源時,事先得到消息的欒書帶領幾百號卿大夫,以排山倒海的陣勢向我湧來,俯首跪拜,大呼『主公』,聲振寰宇。聽得出來是發自肺腑。

天下苦欒書久矣!

看着偌大的排場,我很高興,示意眾臣們平生,但他們一動不動,眼神始終瞟向欒書,令我始料不及——欒書這是要幹什麼?顯得你人多嗎?當我乳臭未乾、給個下馬威嗎?

在天子腳下成長,見過的大場面不在少數,想拿這些人壓我,那是架樓梯上天——妄想。

我不僅不怯場,反而激發了我對於這種綁架朝臣行為的厭惡之情,朝堂不正之風只會喚醒我的無畏之心——少年強則國強。

我決定表露心跡,給身不由己的眾臣以信心,給蒙受苦難的百姓以希望,給屠卿弒君的欒書以絕望。

於是,我開始演講。

原話我記不清了,只記得大概意思:我從沒想過我會為君,是上天的意志讓我回來振興晉國,難以違背。既然是上天派來的賢君,其目的無非是要你們稟承我的命令,所以你們要服我管,和我約法三章,不能像對待我堂叔那樣架空我,否則我就繼續羈旅他邦,不做這個君主了。你們好好商量下,我就在這裏等待你們的答覆。

眾臣沒有想到一個不滿十五周歲的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面面相覷,交頭接耳,不知所措。

欒書抬頭看看我,又看看身後黑壓壓的大臣,眼裏露出你能把我怎麼樣的表情,很猥瑣的笑了,目空一切。

進退兩難之際,荀罃和士魴就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帶領本族大夫高呼:『唯君是從!』

受此影響,諸卿大夫俯首再拜:『唯君是從!』

趁熱打鐵,我馬上拿出筆墨絹布,現場與諸卿大夫訂立盟約,包括極不情願的欒書。

公元前573年二月初一,在眾臣、國人的簇擁中,我進入絳都,走上朝堂,正式繼晉侯之位,時年14歲。

我面對的,是一個高層震蕩劇烈、政風詭譎,官員貪得無厭、百姓貧苦潦倒的帝國。它彷彿坐在一座待發的火山上,隨時被熔岩淹沒。

而我,善於滅火——我決定改革。

即位當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批評晉厲公執政的不當之處,驅逐流放奸佞之臣七人,將內亂的責任都歸罪到晉厲公身上,然後順應民意,處死殺害晉厲公的程滑。

此舉不僅變相承認了欒書、荀偃弒君的合法性,表示對他們過往的行徑既往不咎,還穩定了肇亂者情緒,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緊張的氣氛。

作為一名空降領導,我深知如何在沒有任何股肱臂膀、沒有任何權力基礎、沒有任何政治資本的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構建堅實的人際,建立良好的威望,樹立權威的形象。

秘訣就兩個字——提拔。

時晉八卿因三郤、胥童出缺,面臨重組,我開始醞釀打破當前階層固化的政治生態、重新打通底層貴族上升通道、擴大舊貴族影響力的想法,於是,我一口氣提拔士會之子士魴、魏錡之子魏相、魏顆之子魏頡、趙朔之子趙武等四人入卿。

這四人很快成為我的積極擁護者。

同時,我又越過那些手掌人事大權的卿大夫,直接提拔那些有能力的、未重用的中層幹部:祁奚任中軍尉,羊舌職任中軍尉佐,魏絳任中軍司馬,張老擔任中軍侯奄,鐸謁寇任上軍尉,籍偃任上軍司馬。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將欒書的權利把控的死死的。

眼瞅著欒書的權利被我一一盤剝,他自然很不甘心,於是向我建議提拔他的兒子欒魘為公族大夫。

與以往的舊公族大夫制度不同的是,目前的公族大夫制度由趙盾提出,這些公族大夫不從公室中出,而是從卿家裏出。成為公族大夫,也就確保了順位入卿資格。

欒書還想繼續保持政治寡頭的地位。

我笑了笑,很爽快的就批准欒書之請,並且還提拔荀家、荀會、韓無忌等人和欒魘一起並為公族大夫。

欒書啞口無言,只得悻悻離開。

你們可能會問,我從沒踏足晉國,怎會對國內了如指掌,任命群臣信手拈來、如數家珍?

確實如何,因為這是我的祖國,雖身在王室,但時時刻刻都關心着自己的祖國:『聞晉有戰亂,為之悲戚;有喜慶,為之高興。』

並且,我也很聰明,一般人領悟不到的老成與世故。

在改革內政的同時,我還不忘加固底層的統治基礎。任命士渥濁為太傅,修編『范武子之法』,提倡恭儉孝悌和禮制。

對於底層的士和庶人,給予了一定的優待,比如賜舍財物,免除民眾對國家的債務,公室提供財力物力賑濟災民和貧苦百姓,給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更是優待。

為增進民眾的安全感,我還特意減輕賦稅,寬恕罪過,讓過去因為貧苦而淪為盜匪的人能夠各安本分,以營造一個和諧安定的底層環境。

我提倡移風易俗,節約器用,同時節制自己的慾望,盡量不要在農忙的時候徵召勞力從事一些奢侈性的營建。

這種做法一改過去貴族橫徵暴斂、奢侈糜爛的作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同時獲得了底層民眾的擁護,為我的集權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一番眼花繚亂的操作下來,晉國上下充斥着欣欣向榮的和諧氣氛,晉國的重心很快就從欒書轉移到我的身上。

改革不會停止,創新將會繼續。

在改革創新的路上,還有一枚釘子讓我時刻忌憚——欒書——雖權逝,但勢大。

於是,我請他喝茶。

喝茶的目的,在於請他消失——消失在國人視線里,消失在史書的字行間,消失在璀璨的星芒中,如風如塵,無影無蹤。

這是最好的結局,他答應了,問道:『誰接替我?』

『上軍將,韓厥。』

『他是個好人。』

『你和他一樣,都是我的至親公族。我不會虧待你,你的兒子也將接替你入卿。』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望着欒書離去的背影,落寞、斜長而昏淡——你的時代終止在上一頁,而我,將會翻開一個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帝國。

接下來,我又開始對軍隊進行改革,改革后的軍隊要能堅持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這就必須褫奪卿族手中的一些兵權,使之有效地執行國君的意志,避免重演邲之戰中指揮不一、各自為政的慘訓。

我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御戎。

御戎,原本是為國君駕御戎車而設的職務,後來隨着卿族勢力的發展,卿大夫也開始增設御戎。

在早先的傳統中都沒有固定的御戎,只有到了戰時,才會臨時為各軍統帥臨時任命御戎。

到了晉文公時期,御戎成為固定職務。能當上御戎的除了是貴族以外,還必須由自己的親信擔任。

作為領導的司機,自古以來就有匪夷所思的特權和權利,成為領導的影子或者傳話人,甚至能影響領導的決策,也就是所謂的『二號首長』,比如荀林父就是晉文公的第一任御戎,後來做到正卿的位置。

控制了這些人,也就控制了這些卿大夫們,於是,我着手改革御戎制度:

撤銷卿大夫固定的御戎,並設立軍尉一職,平時用以御車訓馬,戰時統一為卿大夫分配御戎。同時,又在各軍分別派遣司馬監管卿大夫行為,加強軍隊紀律。

國君御戎不僅不取消,還強化其權力,他不僅要在戰時執行國君的意志,更要在平時負責卿大夫御戎的訓練和思想政治工作。

與此同時,國君的車右也被賦予了司士(糾察百官)的部分管理職權,負責訓練和教導卿大夫的車右。

除此之外,我還專門設立乘馬御,程鄭任之,馴養軍馬,各軍的戰車馬匹由公室統一調配。

這樣一來,卿大夫的御戎和車右便由自己的親信變成了公室指派的專人,卿族的行動就會受到掣肘,避免強卿專行不獲,任意行事,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認識、統一思想。

外科式的新政效果立竿見影,短短几月將朝政梳理得井井有條,治國之道、御人之術駕輕就熟,令群臣瞠目結舌,諸侯競相歸附。

這一年,我15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楚二三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楚二三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4章 晉悼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