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偷香 14

第一百六十九章 偷香 14

【勿點,本次發佈防盜版,正文2點半前換上】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設科取士,士人參與科舉考試必須通過三場的考試,不過寫法或偶或散,無定規。[146]文科考試內容主要局限於四書五經,考試文體通用八股文,虛內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舉制又稱八股取士。

興文字獄

洪武年間的文字獄很多,其中以觸犯朱元璋個人禁忌的案例最為可觀[147]。比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在《謝增俸表》中寫有「作則垂憲」一語,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在《賀萬壽表》中寫了「垂子孫而作則」一句,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寫出「儀則天下」,澧州學正孟清寫了「聖德作則」等,朱元璋都把其中的「則」字讀成「賊」字,指他們惡毒攻擊自己。又如,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內有「睿性生知」,朱元璋將「生」字讀作「僧」字;祥符縣學教諭賈翥在賀表中寫有「取法象魏」,朱元璋將「取法」讀成了「去發」;尉氏縣學教諭許元的「體乾法坤,藻飾太平」,被朱元璋認為「法坤」就是「發髡」,「藻飾太平」就是「早失太平」;而德安府訓導吳憲的「天下有道,望拜青門」一句,也被朱元璋這樣詮釋:「有道」即「有盜」,「青門」即和尚,都是對自己的譏諷。因此將這些寫表章的人一律處死了。[147]

民族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詔令衣冠如唐,禁胡語、胡服、胡姓名,蒙古色目紛紛改名換姓,與華人無異。在聽從大臣曾秉正防患於未然的建議后,又以「有悖先王致謹氏族之道」為由,禁止蒙古色目改換姓名,以便識別。[148-149]並頒佈法令,限制其內部通婚;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只有在「其中國人不願與回回、欽察為婚姻者」的情況下,才允許他們自相嫁娶。[150-151]

外交

「不征之國」

在對外政策上,朱元璋一反元朝使用武力的做法,而採取和平的策略:「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他將朝鮮、日本、安南、真臘、暹羅、占城、蘇門答臘、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齊、渤泥等國列為「不征之國」,[152]與這些國家保持和平友好關係。[152]

朝鮮

唐朝以來秉持着中華正統觀的朝鮮一直都是以「藩國」自居,尊中原王朝為宗主國,但在歷代王朝中,朝鮮最為心悅誠服的卻是明朝。1372年,朱元璋給高麗王頒發了一道敕書,命令其遵循中國古代的慣例,每三年來朝見中國天子,貢獻方物。[153]1392年,高麗王朝大將李成桂發動政變,建立了李朝。之後,李成桂參考了高麗古名「朝鮮」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寧」,並上書朱元璋要求賜予「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154]朝中關係進入了相對穩定的時期。[155]

日本

朱元璋登基之初派使臣下國書到日本,一是希望他們來朝貢,二是責令他們解決擾明倭寇問題。[156]結果,國書送達后,日本不僅沒來朝貢,反而砍了使者的腦袋。朱元璋知道后惱羞成怒,揚言出兵,要征服日本。但最終並未真正出兵,在《皇明祖訓》中,朱元璋規定日本為「不征之國」。[157-158]

暹羅

1377年,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稱為中文語境下對泰國的稱呼。[159]有明一代,暹羅遣使臣到中國訪問112次,中國也派使臣訪問阿瑜陀耶19次。

社會

養老政策

朱元璋對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頒佈詔書和法令,規定每地要善待老人,並讓縣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進行慰問。[160]朱元璋怕執行不力,就又叮囑禮部尚書,要以皇帝的名義再次重申一下這項政策。

為了讓居家養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規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免其差役。」也就是說,為了更好地讓70歲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國家允許老人的一個兒子免於服役。

對於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給予精神表揚,還給予物質獎勵,賞賜衣物,發放獎金。而且,這些孝子孝女年老時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當他們年屆60歲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歲時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親模範不幸成為孤老,那麼他們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養濟院的同等待遇,當地養濟院會每月按標準把錢糧送到他們家中;去世后,政府還會發放三兩銀子作為喪葬費。

在朝廷的要求和帶動下,形成了尊老養老的風氣,贍養老人的要求也滲透到各地家法族規之中。被朱元璋稱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鄭氏的《鄭氏規範》是中國傳統家法族規的代表作。

社會福利

朱元璋時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之一。免費養老院(養濟院)、免費醫院(養濟院)和免費公墓(漏澤園)[161]統統出現。朱元璋還曾經試驗過「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試點,於郊外修築公房,並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是世界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

抑制商人

為了貶抑商人,朱元璋規定,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而商人卻只能穿絹、布兩種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學、當官,都會受到限制。[136]

歷史評價編輯

總評

朱元璋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162]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推翻元朝統治,除暴亂,平定天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163]他從天災人禍和饑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163]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163]

史書評價

《明史》:「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如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164]

歷代評價

趙翼:蓋明祖之性,實帝王,豪傑,盜賊兼而且也。

順治帝:「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165]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妃雖晚不須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妃雖晚不須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偷香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