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大手筆,科舉改革!

第546章 大手筆,科舉改革!

李興?

倪金不知道朱棣是從什麼地方聽來的這個名字,但是朱棣的決定,大臣們從來都是不敢過問,更不敢忤逆的。於是倪金直接就說道:「下官離宮,即刻尋找此人,殿下放心。」

朱棣點點頭,倪金辦事兒,朱棣還是比較放心的。

「第一件事情是這個,第二件事情,就是關於科舉考試了!」

朱棣看向了胡惟庸等人,說道:「本宮這心裏,其實一直有一個疑問,我們舉辦科舉的目的是什麼呢?」

劉伯溫聞言,馬上就站了出來,說道:「恩科取士,一方面是士子百姓們進入朝廷的通道,能夠使我大明朝局免於動蕩不安,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地主豪強,劣質官紳的勢力;另外一方面,對朝廷而言,廣袤的疆土也需要有人來代表皇權來進行統治,這便是恩科取士的意義所在。」

朱棣聞言,先是點點頭,表示非常認可劉伯溫的話。

朱棣知道,倪金、吳俊升、胡惟庸這些人,多少都有些官吏背景,只有劉伯溫是真正通過自己的本事考上進士才能有今天這樣的地位的。

所以,自然,劉伯溫對恩科的事情也是非常的在意,一方面他明白十年的寒窗苦讀對於一個士子而言意味着什麼;另外一方面,朱棣也更加明白,劉伯溫這話,是為他自己說的,也是為天下的士子們說的,他生怕自己改變了什麼,這些十年寒窗的士子們,就再也沒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那樣的話,恐怕對於大明來講,也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朱棣更加明白,現在自己改變,總比將來別人逼着你改變的好。

於是,朱棣沉默稍許之後,還是張口淡淡的說道:「劉大人所言不虛,本宮的意思也不是斷絕這天下士子們的仕途,本宮只是想,既然我們是為不同的地方選擇人才,為什麼不按照每個崗位對人才的不同要求來進行選拔呢?」

「在地方衙門或者是在中書省,在北夷族人那樣民憤彪悍的地方或者是在江南魚米之鄉,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情況,對人才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我們要用同樣的辦法來對他們進行考核呢?這樣考核出來的人才,能合乎百姓們的要求嗎?」

「胡相,你說呢?」

「這......」胡惟庸眉頭不由得就是一皺。科舉這個辦法,從隋唐開始,延續了七百年了,從來讀書人都是把科舉做官當成是自己畢生的追求的。像他們這樣從舉義就跟着開國皇帝最後走到功成名就的,實在是鳳毛麟角,當然也是不能效仿的。

從這個方面來看,科舉怎麼想都是最合適的。可是殿下這麼問,難道殿下是有比科舉可高明的為朝廷網羅天下人才的辦法嗎?

胡惟庸的腦子裏面不斷的閃過對朱棣此時真實想法的種種猜測,但是,他卻不能說出一句話來。

於是朱棣轉而又看向了倪金,問道:「老師,你認為呢?」

倪金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回殿下.......這......之前的各國都是如此啊,這個......」

「沒錯,他們都是這樣做的,所以,大家就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合適,但是一直這麼做,就一定是沒有問題的嗎?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朱棣幾乎是步步緊逼。

「這......」

倪金等人臉色都是一變,眉頭瞬間就都皺了起來,很顯然他們都沒有想過這麼深的問題。

於是,看着眾人越來越嚴峻的臉色,朱棣意識到,時機已經成熟了,就抬頭起來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幾個人,說道:「那既然明知道不合適,明知道有不妥善的地方,為什麼不改變呢?」

「本宮決定,這次的科舉考試......」

朱棣眼光一閃,然後淡淡的說道:「這次的科舉考試,本宮要進行改革!」

頓時,胡惟庸幾個人又是心頭一顫,果然,跟着這樣的一位殿下,真是每天有驚喜,事事有意外啊!

「殿下,真的已經下定決心了嗎?」倪金忍不住就說道。

朱棣微微的點點頭,輕蔑的一笑,然後說道:「怎麼?本宮就那麼喜歡跟幾位大人開玩笑嗎?科舉的弊端本宮剛才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而且,幾位大人剛才也知道了現在的科舉其實是存在問題的,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改變它呢?」

「可是......」

胡惟庸說道:「可是殿下,這天下的考生,可都是為了這科舉考試才發奮讀書的,要是我們在這馬上就要開辦恩科的時候突然改革,臣擔心......恐怕會招致天下的考生不滿啊!」

「考生不滿?胡相,想多了。本宮的改革,只會讓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未來而已,只會讓他們更加的滿意,胡相的擔心,完全多餘!」

「況且......」

朱棣呵呵一笑,說道:「胡相,你說,對於朝廷而言,究竟是這考生的滿意重要呢?還是大明的天下安定重要,漸漸的步入盛世重要呢?」

「這......」

朱棣這麼說,胡惟庸就只能沉默了。

胡惟庸不是不明白現在科舉當中存在問題,他就是一個原本對科舉充滿了幻想,但是始終卻沒能在科舉當中佔到什麼便宜的人,他怎麼會不知道?

但是這件事情涉及到大明王朝的上上下下,涉及到大明王朝最聰明的一部分人的利益,稍有不慎,恐怕就是彌天大禍!

所以,即便是胡惟庸明知道科舉當中存在問題,他也不敢隨意提出來要進行改變。從商鞅變法到南宋王朝的王安石變法,胡惟庸太明白了,但凡提出來改革的人,手中沒有絕對的權利作為支撐,其結果就算不是粉身碎骨,恐怕也要面臨被誅滅九族的命運,誰敢說?

其實,胡惟庸的考慮並非沒有道理,反而是非常在理的!改革,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凡改革,都是要經過陣痛的。甚至,有時候,這陣痛是致命的,但是不改革呢?問題就會越積越深,到最後,步入深淵,病入膏肓,等到真正無可挽回的時候,就只能坐吃山空,安心等死了。

科舉制度到大明王朝已經延續了七百年。

七百年!

就算是一個待字閨中的黃花大姑娘,此時也已經人來珠黃,錯過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即便出山,恐怕也已經無力回天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大明當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回到大明當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6章 大手筆,科舉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