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和解

第三百零五章、和解

朱恆是在國子監門口下了馬車上了輪椅才發現隨行中這小個子太監居然是曾榮裝扮的,當即一笑,歪著頭盯着曾榮看了許久,眉眼間的喜悅怎麼也藏不住。

曾榮第一次穿太監衣服,本就感覺怪怪的,這會被朱恆不眨眼地盯着,更不自在了。

「如何?是不是很難看,很彆扭?」曾榮走過去問。

方才進乾寧宮時,門口的太監把她攔住了,以為她是哪位嬪妃打發來跑腿的小太監,就連皇上看到她也是愣了一下神,倒是沒說什麼。

沒想到方才在西華門時,朱恆也沒有第一時間認出她來,因而,曾榮自己也頗有點失落。

倒是也對自己的樣子有幾分好奇,可惜,她只有一面巴掌大的靶鏡,想看看自己什麼樣子也是不能的。

朱恆搖搖頭,掩著笑意道:「很好看,不彆扭,絕對是宮裏最俊俏的小太監。」

「二殿下如今也學壞了,拿小的逗趣呢。」曾榮從小海子手裏接過輪椅,她是想知道方才這一路,皇上和朱恆共乘一輛馬車,兩人談了什麼,她是否露陷。

據朱恆說,皇上的確問了他最近在看什麼書,先生講了些什麼,也問及他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看法。

「對了,父皇還問起你,問你平時喜歡看什麼書,喜歡和我談論什麼,我猜,今日這次國子監之行應該有你一份功勞吧?」朱恆這下徹底釋疑了。

他是今日一早見到常德子過來傳話,說是父皇要帶他去一趟國子監,讓他好生準備一下,彼時他是想拒絕的,因為父皇前一日的做法傷到了他。

可沒等他把拒絕的話說出口,常德子說,這是皇上的心意,不得拒絕。

當時他就覺得怪怪的,這麼多年也沒見父皇對他有什麼心意,怎麼這次還特地打發常德子來說一聲,又特地叮囑他不得拒絕,彼時他眼前不是沒有閃過曾榮的面龐。

哪知方才在西華門上馬車時,放眼看去,不是穿紅色勁裝的侍衛就是穿藍色太監服的太監,沒一個女的。

萬分失望的朱恆上了馬車仍覺有點悶悶的,偏偏父皇又指定他,要和他共乘一輛馬車,朱恆別提有多彆扭了。

因為這是他記事後第一次和父皇共乘一輛馬車,且馬車裏只有他們父子,這麼多年的漠視和遺忘,朱恆心裏的冰早就超過三尺厚了。

好在這段路不長,沒等朱旭把那幾個問題理清馬車就停下來了,而朱恆在坐上輪椅的那一刻也發現了那張心心念念的面孔,那一瞬間,他和父皇和解了。

曾榮自是不清楚短短的一瞬間朱恆居然走過這麼長的心路,且因為她,他放下了十年的執念和恨意,和自己和解了,也和朱旭和解了。

「昨日下官逾矩了,得罪了他。」曾榮一邊推著朱恆往前走一邊說起了昨日下午的那場爭執。

其實,若不是皇上那句「一堆廢話」激怒了她,她是沒打算開口的,可對方給了她機會,她若不抓住,那就太對不住她的重生了。

「原來是這樣,難怪父皇問我對兩宋歷史了解多少,我回他說只從《清明上河圖》和宋詞中了解一二,別的一概不太清楚。」朱恆頗為遺憾地說道。

他是遺憾自己沒有幫到曾榮,也遺憾自己懂的居然還沒有曾榮多。

事實上,這也不能怪他,之前那些年,先生只教他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經史類的書一概不碰,也就是這幾個月他主動提出想學,自己找了書,先生不得已才開始授課,目前也剛講到兩漢歷史。

說話間,他們進了國子監,國子監祭酒得到消息親自迎了出來,曾榮一行跟着他沿着一條長廊進了一處院子,細看之下,他們是從後門進的院子,沿着后廊的台階上了二樓,二樓有一個類似於天井一樣的看台,坐在看台的四周可以看到樓下的大堂,大堂正前方有一處高台,台上擺了幾張案桌,每個案桌前坐了三名書生模樣的人,細看之下,案桌前還有書院名字。

高台下是一排排座椅,基本滿座了,座椅後面還有不少人站着,曾榮和朱恆正往下看時,從二樓的屋子裏走出來幾位官員,曾榮認出了徐扶善和歐陽若英,另外還有孫實和幾位曾榮不認識的官員,見到他們,朱旭先擺了擺手,指了指樓下,他是來聽辯論的,不想驚動樓下的學子,這也是他讓人把他們一行從後門帶進來的緣故。

因着樓下的辯論已開始,朱旭也很快落座了,朱恆坐在他身邊,曾榮站着。

待曾榮靜下心來傾聽,這才發現樓下的辯題居然就是兩宋的稅賦進賬因何遠遠高於大周。

原來,這就是皇上帶她前來聽這場辯論的因由,是想她好好長長見識,別再管中窺豹。

說話的那名學子曾榮不認識,曾榮見他不光列舉了兩宋的商業發達,其中還着重提到兩宋的海上貿易也同樣發達,每年的稅賦也不是一筆小數。

大周實行嚴格的海禁,海上貿易基本為零,再加上抑制商業發展,在兩宋時期作為稅收主力的商業稅被大周棄如敝履,農業稅挑起了大梁,這就在根本上制約了大周稅賦的發展,沒有源泉,何來的發展?

「這是明顯的自斷手腳,是社會的退化,長此下去,戶部庫存會越來越困難,一旦飢荒來臨,沒有錢去賑濟,戰爭來臨,沒有錢去支付軍餉,內憂未除,外患也無力消弭,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

至於這個結果是什麼,這位學子沒有明說,但曾榮看出朱旭的臉拉長了不少。

「我不贊同你這個觀點,誠如你所說,兩宋商業確實繁華,國庫充盈,百姓富足,可兩宋的結果是什麼我們大家也都看到了,因此,決定一個國家是否長久的因素絕不是商業發達與否,而是農業和軍隊,農業穩步發展,百姓們不挨餓,士兵們能吃飽飯,有戰鬥力,又不耽迷於享樂,這才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之道。」有人駁道。

這話一說,朱旭的臉總算有所緩和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慶榮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慶榮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五章、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