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微服巡查

第二百九十章 微服巡查

院子裏,石桌旁。

趙禎和石小凡還有葛老漢坐在一起,那些群臣只能眼巴巴的站着了。

葛老漢看出不對,來的人都是一群老頭子,看他們穿的破爛,可怎麼看也不像是窮苦百姓。

好在石小凡特立獨行慣了,大概葛老漢也知道這位小公爺總喜歡弄一些稀奇古怪的花樣,也就沒有在意。

「這位是趙六公子,東京城的王爺。」石小凡介紹著。

葛老漢一聽慌忙站起來恭恭敬敬施了一禮:「原來是王爺駕臨,小人有眼無珠,還請王爺不要見怪。」

趙禎擺了擺手:「老人家無需客氣,快快走下吧。」

這可是京城的王爺,葛老漢看了看石小凡,石小凡沖他點點頭,他這才敢坐了下來。

自太祖太宗立國,趙氏皇親開枝散葉。東京城王爺遍地走,皇親多如狗。是以石小凡這麼一說,葛老漢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況且大宋朝京城的王爺掌握實權的並不多,看趙禎年紀輕輕,有可能是出來貪玩的。

趙禎問道:「老人家,你家種了幾畝地?」

葛老漢嘆了口氣:「三十餘畝吧,不多。本來我與兒子父子二人種著。後來我兒子去了小公爺的礦上,這地就剩下我自己種了。唉,老了,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三十畝地,不要被這恐怖的數字嚇到,其實這屬於地少的了。

自唐朝起,官府分給百姓的田地是按照每口人二十畝永業田計算的。

對我們現代來說,一口人二十畝地簡直不要太恐怖,一口人的地就養活了一家人的節奏。

其實不然,古代的糧食產量極低。低到什麼程度呢,一畝地產稻米一百餘斤。

這就等於,十畝地頂現在一畝地的產量。這還不算,因為沒有化肥。這些土地不能每年都種,你需要種一年作物,養兩年地。

也就是說,這一畝地第一年你種了糧食,第二年和第三年就不能種了。你得養地,待兩年後地里的養分恢復,你才能再次耕種。

為什麼古代地廣人稀,卻還有這麼多失地農民,這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三十畝地,對於葛老漢家來說,溫飽都不夠。

三十畝,趙禎對這個土地概念還是了解的,他又問道:「老人家,你們每年交給官府的賦稅高不高?」

葛老漢一愣,他看着石小凡,顯然不敢說。

石小凡沖他點點頭:「沒事,你儘管說吧。這西山地界上,還沒人敢來找你麻煩。」

這句話霸氣,石小凡是什麼身份。衛國公府小公爺,在東京城都是橫著走的人物。他既然答應了,自然就會罩着自己。

有石小凡撐腰,葛老漢登時理直氣壯起來,當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高,怎麼不高。這老百姓一年到頭種的糧食,還不夠繳稅的。」

趙禎一驚:「朝廷不是規定,畝稅一斗么?」

西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是降低田賦的稅率,先規定十五稅一,后又減至三十稅一,並成為以後漢朝的定製。「三十稅一」制度前後執行了353年之久。

三十稅一,才能使農民真正的得到實惠,真正做到百姓休養生息。

而宋朝實行的是不管一畝地你收入多少,都必須繳納一斗米的賦稅。

宋朝的農業稅稅率,按照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畝稅一斗者,天下之通法。」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按照宋朝的農業稅計算方法,是每畝田地不計產量多少,統一隻徵收一斗米的稅。

也就是說,如果畝產為一石米,那就是十稅一(稅率為10%);如果畝產為二石米,那就是二十稅一(稅率為5%);如果畝產為三石米,那就是三十稅一(稅率為3.3%)。

有人會覺得奇怪,明朝杜宗桓在《上巡撫侍郎周忱書》中說:「五季錢氏稅兩浙之田,每畝三斗,宋時兩浙之田,每畝稅不過一斗。」兩浙魚米之鄉。

宋朝的農業稅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一,按理說應該很輕的了。

明朝作物的產量比大宋要高,還有就是,大宋朝不論你土地貧瘠與否,你產量多少,都是按照一畝地一斗米。

所以趙禎這麼一說,葛老漢就氣不打一處來:「這是哪個狗官出的這餿主意,他種過地么?」

石小凡跟着義憤填膺起來:「沒錯,哪個王八蛋狗官出的賦稅政策,簡直瞎了他的狗眼!」

趙禎看了眼那些臣子,院子裏站着的群臣一臉黑線。

葛老漢倒是大起知己之感:「誰說不是,一畝地一斗米。趕上旱災蝗災澇災怎麼辦?朝廷還是照收不誤。牟縣和許縣為什麼那麼多流民,就是因為交不起租子還不起賬,地被財主收去了。他們活不下去,這才成為乞丐。」

石小凡意味深長的看了趙禎一眼,當年是他和范仲淹解決了牟縣許縣流民安置問題。

當時石小凡將南霸天狗頭給砍了下來,范仲淹依樣葫蘆殺了許縣縣令,為此他二人差點被流放三千里。

趙禎臉色微微一紅:「說下去。」

葛老漢是個話癆,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說到興起他一拍桌子:「你就像我老漢,家裏三十畝地。每年也就只能種十畝地,卻得繳三十畝地的賦稅。我家一年產糧大概一千多斤。這還是好的年景,賦稅就達三四百斤。除去來年留的種糧我一年也就剩下四五百斤糧食。」

這四五百斤糧食對趙禎來說就沒有什麼概念了,按理說,夠他爺倆吃的了吧。

葛老漢看出趙禎好奇,當下又怒道:「你以為這四五百斤糧食就是我老漢的了?縣衙還得來收引錢稅、納醋錢稅、賣紙錢稅、戶長甲帳錢稅、折納牛皮筋角錢稅,這些好在還不多,可這耗米稅我們實在就是交不起了。」

趙禎越聽越驚,這些花樣繁多的稅種有許多都是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這耗米稅又是什麼?」

葛老漢嘆了口氣:「就是繳納糧食的損耗,損耗多少全在縣老爺的一張嘴上。好的年景就多收,差的年景就少一些,總之是衙門不會讓百姓有好日子過得。」

耗米:官府為彌補糧食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向農民徵收的一種稅賦,名曰「耗米」。在實際徵收中,官府普遍多收,例如一個農民明交一石米,官府實加4~5斗甚至1~2石,即所謂「加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朝敗家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朝敗家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章 微服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