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景祐減幣

第二十二章 景祐減幣

唯一有些失望的是,石小凡感覺這個包拯與想像的不一樣。

包拯不應該是那種面色黝黑,額頭月牙,說話一口京劇腔:『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上寫着秦香蓮她三十二歲,狀告當朝駙馬郎……』

然後紅頭刑簽一扔,大喝一聲:『開鍘!』威武霸氣!

誰知道眼前這包拯面色不但不黑,還有些泛白,額頭也沒有月牙不說,更像是一個文弱書生。

民間傳說,都是蝦扯蛋。

「老包,官家這次交給你的任務非常重要,我還得叮囑你幾句。」

自來熟的石小凡,馬上從包兄成了老包了。

包拯不但不以為意,反而奇怪的問道:「石兄,有件事兄弟一直不明白,你為什麼向官家保舉讓我做使者入遼?」

這確實值得奇怪,包拯不過是一個評事,與石小凡也沒有什麼交集,石小凡怎麼知道的自己?

「老包你與大理寺卿力諫官家,這才有斬劉貴妃那個王八蛋之父的京城快事,此事京城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入遼事缺的就是你這種敢仗義執言的人才。」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這事確實是包拯得意之作,石小凡這麼一說,他登時高興起來:「石兄過獎了。」

石小凡卻又正色道:「包兄,其實他娘的我這次來是有一件關乎國運的要事跟你商量。」

又來了,你個敗家子還有什麼重要的事。

雖然石小凡給包拯印象不錯,可談了沒幾句,石小凡流氓本色便露出來了。狗娘養的,王八蛋,大辣雞諸如此類的市井粗語就爆了出來。

包拯好在沒有那些酸儒的脾氣,反而覺得石小凡是性情中人,有時雖然幽默滑稽,卻絕非酒囊飯袋。

包拯看他說的嚴重,慌忙道:「石兄有話但講無妨。」

「我自遼使蕭也賴那裏得知,蕭太後有奪權野心。你此去契丹,需藉機告知遼主,提防太后。」

歷史人物太過深入人心,同樣石小凡也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這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與民間傳說中的包黑子聯繫起來。

包拯眉頭一皺,眸色中閃爍亮光:「蕭太后若真有野心,則契丹國亂,這對咱大宋豈非是好事一件,咱們為何要去摻和他們的宮斗。這一個不慎,可會引火燒身的。」

包拯關心的,只是大宋,也只有大宋的安危。敵弱則己強,對於大宋來說,大遼越亂越好。

而石小凡卻看得更加深遠:「老包,你想過沒有,如今的遼主是個守成之君,他是不想遷延戰事的。而蕭太后堪稱前朝武逆,這女人相當有野心,大遼控制在她手裏,終有一天她會不甘與宋結盟。」

包拯渾身一顫:「你意思是說,蕭太後會開戰?」

石小凡點了點頭:「嗯,單從這次她派蕭也賴入京索要歲幣來看,這女人就是一隻喂不飽的豺狼。如她得權,則邊關難安。」

「石兄,咱們不是還有西夏么?」

西夏使者入京一事,乃是朝廷絕密中的絕密。石小凡知道,在大宋有多少事情就是敗於泄密。

當時蕭也賴奉命入京索要歲幣,石小凡便找趙禎使一小計,派一隊人假裝西夏使者入京聯宋抗遼。

這件事知道真相的寥寥無幾,朝臣皆以為西夏使者都是真的,為的就是怕有細作高密。不然蕭也賴哪有這麼痛快答應歲幣減半,定然是他們安插在京城的細作也不知西夏使者是假的。

是以這事包拯並不知曉真相,石小凡只好道:「西夏人搖擺不定,靠外夷絕非長久之計。眼下咱們最該做的,是提醒遼主,提防他們的蕭太后。」

包拯仔細一想,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於是拱手正色道:「石兄放心,包拯此次定然不辱使命。」

石小凡還是有些擔心:「蕭太后與那遼主終究是親生母子,這事你只能旁敲側擊,隱晦的跟他說蕭太后的野心大計。」

「這個我包拯自然理會的。」

然而這只是石小凡的一廂情願,接下來的事,偏離了他的想像。

蕭太后得知蕭也賴回信,果真是又驚又俱,慌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群臣立刻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和談,同意歲幣減半。另一派態度極其強硬,開戰。

大遼疆域遼闊,勢力還是相當強大的,一但開戰,滅宋也不是沒有可能。

幸虧北院樞密使蕭孝先極力勸阻,他以如今大遼士卒懈怠,軍心不穩為由,拒絕出兵,這才力壓開戰派同意歲幣減半。

如今大遼保守派佔據上風,他們已經習慣了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不想開戰。加上西夏咄咄逼人,數次交手都被西夏打敗。

宋人不懼,可西夏厲害。一旦他們聯手,大遼危矣。

很快,蕭太后命人擬旨,願與大宋永結兄弟之盟。歲幣減半一事,大遼一口答應,前提是宋遼暗地裏抗夏,大宋邊境再開拓出兩個榷場。

這正和趙禎心意,西夏天天在邊關滋擾,大宋恨不能與其開戰,只是不是對手罷了。

可以佔據邊關堅固城牆,大宋進攻不行,防守可是固若金湯。

至於榷場這種好事,大宋自然一口答應。榷場貿易都是大宋佔據優勢,大遼境內無數馬匹經貿易入宋,這無形中給大宋增強了勢力。

蕭也賴代表大遼與宋重新結盟,這次朝廷派的是宰相呂夷簡。

這種大事,石小凡一個區區管勾是沒有資格的。

呂夷簡為官倒是還算正派,只是過於小肚雞腸,是個瑕疵必報的主兒。

畢竟是當朝宰相,這種人是石小凡得罪不起的。

可石小凡是誰,京城有名的敗家子。宰相又能怎地,我不去惹你,你最好也別來招惹我。

呂夷簡自然也聽說過這混蛋的名號,不過他一個堂堂宰相,自然犯不着與這種無賴一般見識,二人倒也沒有出現什麼摩擦交集。

因雙方各懷心事,都急於求成。大遼怕宋反悔轉身投靠到西夏懷抱。大宋怕大遼識破其計謀,盟約很快結成。

雙方原約定邊界不變,原有歲幣減半,史稱『景祐減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朝敗家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朝敗家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景祐減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