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第182章 研究中止

182 第182章 研究中止

雖然終於兩情相悅,但能膩歪的時間很少,?不提無所不在的竊聽監控,?日夜顛倒的研究也忙得沒時間你儂我儂,他們有時候工作都需要穿上防輻射服,?別說來個眉目傳情,?連對方的模樣都看不清。

勤勤懇懇忙碌半年後,虛陰極震蕩器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電荷層問題解決,接下來只要突破同軸諧震的難題,就完成差不多了。在這場研究中季椽和宋冀寧進步飛快,?季椽學到了前世沒有接觸過的各種高深知識,宋冀寧更如海綿一般,什麼知識都拚命吸收著。

由於兩人別無二心的專註研究,?整個研究院都對他們放棄戒備,?科學家們早就將他們視為本國研究員看待,?連克格勃似乎都放鬆了警惕,?只把他們當醉心研究的科學家看待,監控也沒那麼緊了,?季椽有時候毀壞房裏的竊聽設備,?發現過了幾天才會更換新的。

在研究院中沒有詳細的日曆給他們,就算有季椽也不敢信。但他自己會記,算算現在的時間,立陶宛宣佈獨/立已經一年有餘,歷史上蘇聯因為內政糜爛等各種原因,?拖了一年才出兵收復立陶宛,大概就是這時候了。可能重要軍力都被抽調走,沒人再死盯他們這些埋頭研究的科研人員。

宋冀寧也發現了這情況,不知他怎麼做到的,向外界傳遞了自己和季椽平安的消息,以及他們目前所參與的研究項目。

一個多月後宋冀寧在午餐黑麵包里收到情報部的回復,表示已確認他們所在地點,望忍耐,一定會想辦法救他們回國。

這時候還沒人預料到後期蘇聯的解體,所以情報部門想的是如何單純將兩名能研究出核武的科學家救回國罷了。

又過了一陣,消息漸漸傳遞得多了,季椽兩人也開始知道外部的情報。和歷史上一樣,蘇聯沒能收復立陶宛,還暴發了流血事件,士兵在民意激憤下逐漸變得消極。

蘇聯開始混亂了,儘管研究院裏沒有受到衝擊,但漸漸糟糕的飲食和不時停斷的研究資金,材料等,無一不在說明上頭的處境艱難。

另一方面就是外圍監督開始混亂,克格勃已經不知影蹤,消息的傳遞變得不再那麼戰戰兢兢,最初是一個月才能得到回復,後來變成了兩周一次,到現在竟是兩三天就能收到回復。

季椽有些擔心被發現,示意宋冀寧收斂些,誰知宋冀寧卻說:「消息是士兵主動幫傳遞的,他們能藉此拿到好處費,不只幫我,我發現還有很多人開始和歐美方面傳遞消息。」

又過一陣,研究院接到上面通知,不重要的小項目全部被中止,研究人員就地解散,只留重大項目部門。大家都一臉懵,不知原因,也不知「就地解散」后該去哪裏。

然而上頭髮布的就是這樣冷酷的命令,很多科研人員都是被從原單位調過來的,也不知突然之間是否能回去,而且他們的研究也才進行了一半,此時還有不少人心繫研究,茫然若失。

這事本來身為外人的季級和宋冀寧無權參與,但他們不忍研究員們流失,於是向研究院負責人西爾多博士懇求再緩幾天,看看上面是否有別的安排。

不只他們,其他研究員也如此要求,於是西爾多博士順應眾意,仍舊將眾多科研人員留下。

在此期間,宋冀寧緊急聯絡情報部,讓他們準備截人。

情報部有些驚訝,收買研究資料還好說,截人就難了,好端端的誰願意去別人國家,強劫也沒意義,至少目前這批人沒有讓他們劫持的價值。

宋冀寧給出了「通過內部情報分析,我們懷疑蘇聯有解體的可能性」的回復。

這是基於季椽給予的說法,加上他自己通過內部各方面情報分析得出的結論,激進派與保守派爭鬥激烈,聯盟內民意沸騰,連士兵都消極糜爛,所有國家都在關注蘇聯的走向。

或許猜到的不只季椽和宋冀寧,但這時候,包括美帝都不敢相信蘇聯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會轟然倒下。

面對宋冀寧的斷言,有人搖頭,也有人沉思。因他們兩人目前「核武科學家」的特殊身份,負責救他們回國的情報部門長官職位很高,知道的更多,考慮過後,問參謀們:「以這所研究院為例,如果蘇聯各研究院都是這種情況,你們覺得會有多少科學家工程師無處可去?」

「高級工程師不好說,低級的工程師至少得有幾千上萬個了吧?」

「如果假設蘇聯……解體的話,有沒有可能把這些工程師招到我國?」

「有,那就容易了,當然,前提是蘇聯得解體,但不可能吧?」

「是啊……」負責人看向牆上的蘇聯地圖:「不一定沒有可能……」

小項目被停止的總共有一百多名研究員,都是等級不高的工程師,有些找到門路自己走了,也有些人被其他部門吸收繼續工作,引起的關注不大,騷動很快平息。但之後,研究經費開始滑坡式減少,西爾多博士不得不選擇性的關閉了一些大項目,這引起極大不滿,畢竟誰也不想研究到一半被迫中止,而且不知去處。

西爾多博士無可奈何,只能咬牙從不多的經費里節省出一筆來分潤給其他各部,但仍舊杯水車薪,很多研究都進行不下去,研究院處於半停滯狀態,食物也乏善可陳。

季椽和宋冀寧如果只是兩個普通的留學外國人就慘了,恐怕得整晚擔心研究院倒閉后自己無處可去,好在他們一直知道華國在準備接應他們回國。並且由於宋冀寧的消息,情報部已經開始暗中接觸各研究院的科學家們。

季椽對這所研究院的工程師們還算熟悉,畢竟以前特意了解過,於是寫了一份比較低等級的工程師名單給宋冀寧:「這些人是以前聊過天,能力不錯,對自己目前待遇不滿的人,能不能說動他們去華國,就靠上面自己了。」

至於高等級工程師,當然也有對待遇不滿的人,但此時蘇聯還沒解體,沒到走頭無路的地步,大概難以說動他們。

蘇聯的科研人員和華國的科研人員很像,大家都不是為了報酬才展開研究的,他們有着後世所不能理解的,純粹的理想和信念。想要為國貢獻,想要讓祖國更加強大,僅此而已。

經費不足,大家沒有抱怨,申請不到就自己想辦法,沒有人捨得停止自己的研究,仍舊在咬牙苦撐。

然而,研究仍舊被中止了。

4月9日,喬治亞宣佈脫離蘇聯。

混亂而糜爛的內政導致財務部不願再往研究上燒錢,研究院的負責人西爾多博士召集眾人,轉達上面的話:「我們已經有原/子/彈了,所謂的第二核/武花掉的經費太過巨大,沒有繼續研究的必要,研究項目就此中止,人員自行解散。」

竟連後續安排都沒有了。

研究院的經費和材料還有一些,但撐不住幾次實驗,然而大家無處可去,尤其這些研究核武的科學家們,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部門,根本沒有別的依靠單位。

「我是喬治亞人。」其中一名科學家茫然的說:「所以我應該要回到我的國家了嗎?但那裏又沒有適合我的研究……」

不只他,雖然目前都叫蘇聯人,但大家其實都是來自各聯盟國的科學家,回到他們的國家,他們現在的科研項目很難再展開。而且進行到一半的研究,誰也不想放棄。

「再堅持看看吧,或許過一陣沒那麼亂了,我們的研究還能繼續。」最終,大家都決定再堅持一段時間。

一是想看看是否能再度申請到經費,二是那麼多人,如果要停止研究,總得給他們安排新的部門,新的研究項目吧,不然讓大家做什麼,回家吃自己嗎?

但淳樸的研究員們又覺得不能光等著不干事,於是繼續研究。由於經費有限,研究院開始省吃儉用,食物和酒、燈、紙筆等各消耗品都儘可能節約,將所有的經費用於研究上。

科學家們能忍,大食量的士兵們卻不能忍受,外圍的守備兵漸漸變少,有關係的都申請調職離開了,沒關係的士兵因為沒有酒,守備也變得不那麼積極。

宋冀寧在幾次試探后,用酒與研究院的幾位守備長官搭上線,又介紹給情報部門。在宋冀寧的指引下,情報部開始最大面積的滲透入這所研究院,不久后低等級的工程師以各種理由紛紛請辭,高等級科學家也總是露出搖擺不定的狀態。

但也只是猶豫不決,醉心於研究的高級科學家對物質的欲/望不大,單單以待遇是吸引不了他們的。而且大部份人都在堅持,更困難的時代都經歷過,現在這樣每天有黑麵包,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研究什麼的,還是能忍受的。

不過休息時,不少人都開始頻頻找季椽和宋冀寧聊天,詢問他們華國的研究環境。

季椽和宋冀寧自然說好,只是也不敢亂誇,畢竟這時國家也沒多少錢,只是願意在科研上咬牙支持而已。好在這時候雙方意識形態相似,蘇聯科學家對華國的好感度高於歐美,兩國又離得不遠,布拉格維申斯克市距華國黑河只隔了一條200米寬的阿穆爾河而已,感覺像是隨時能回國似的。

說着說着,感覺如果實在不行,到華國繼續研究也不是不可以啦——此時當然只是開玩笑,如果這裏的研究最後仍舊申請不到經費,大家還是更想得到上頭新的調令。

然而,終究沒能等到。

8月20日,愛沙尼亞宣佈脫離。

8月21日,拉脫維亞宣佈脫離。

8月23日,亞美尼亞宣佈脫離。

8月24日,烏克蘭宣佈脫離。

8月25日,白俄羅斯宣佈脫離。

8月27日,摩爾多瓦宣佈脫離。

8月30日,阿塞拜疆……

8月31日,烏茲別克……

8月31日,吉爾吉斯斯坦……

猝不及防間,龐大的蘇聯轟然倒塌,所有「蘇聯」人都失去了國家。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蘇聯我應該有挺多錯誤,越查資料發現誤解越多,比如有人說其實這時候是中美聯合抗蘇,而不是中蘇聯合抗美,還有說蘇聯解體有中美從中作梗之類的,網上眾說紛紜也不知是真是假,我也不管了,反正都是架空……?166閱讀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家製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國家製造
上一章下一章

182 第182章 研究中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