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蒯徹之言定韓信擊齊之心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蒯徹之言定韓信擊齊之心

小標題:漢將紀信被燒殺,劉邦入關欲復東

陳平之見,劉邦點頭許之,讓兩千女子披甲出城,這種事情不知道史書中會怎麼記載。

如今滎陽如此危機,自當行大事不拘小節,劉邦便將此事交給陳平去安排。

同時命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守滎陽。

漢三年五月,入夜,城外篝火點點,如繁星點點,夏風陣陣。

轟隆隆……

東城門忽然大開,許多甲士衝出,看數量有兩千人,只是這些甲士看起來有些消瘦,接着是一輛黃屋車飛馳而出,

車左上掛着纛(帝王車輿上的裝飾,用犛牛尾做的裝飾物),兩邊甲士護衛著。

夜裏看不清車上的人,但可以看清這車輿的黃屋(用黃繒做裏子的車蓋),接着火把之光也能看清那車左懸掛俄裝飾物,乃犛牛尾所做。

因為犛牛尾太特殊。

有數千甲士出,又有黃屋左纛的王車,楚兵立刻四面擊之。

楚卒來勢洶洶,拼殺不久有點下不去手,楚卒驚訝的發現多是女子。

正在納悶間,忽聞車輿上傳來一道令楚軍興奮的聲音,「城中食已盡,漢王降。」

這句話比黑夜裏的風傳的還快,立刻楚軍高呼萬歲,高呼大楚威武,高呼霸王萬歲。

這車輿上的人自然是紀信,高呼,「城中食盡,漢王降!」

這個消息第一時間自然傳到項羽耳朵里,項羽心喜,默默對去世的亞父說道,「漢王降,亞父可安心矣。」

項羽縱馬去東門,楚卒皆之東門觀,使得劉邦與陳平等數十騎出西門而遁,一路狂奔向成皋而去。

東門則變得非常熱鬧,項羽騎馬來到紀信所乘的王駕前,一眼便看出非劉邦,「若乃何人?漢王安在?」

紀信冷笑道,「吾乃大漢將軍紀信是也,漢王已出矣。」

聞言,在項羽身旁的鐘離眛立刻道,「大王,吾等中調虎離山之計,漢王必未走遠,請追擊。」

項羽怒極,原本是帶着受降的心情來接手劉邦的投降,誰知卻被誆騙。

項羽最痛恨的就是欺騙,之前因為行反間計欺騙他,致使范增死去,已經是非常惱火,現在居然又來欺騙他,項羽豈能不怒。

雖然對這種涉險救主的義士比較欣賞但怒意早就超過這種欣賞。

項羽下令將紀信燒殺,鍾離眛建議先逼問漢王下落,好去追擊。

項羽卻道,「假扮漢王誆楚此捨生取義之舉,逼之無益,殺之即可。」

城外一片火光,紀信沐浴在火光中,居然沒有一聲喊疼,不知道怎麼堅持住的。

鍾離眛則藉此向城中喊話,拒不投誠者,紀信乃其下場。

其實鍾離昧也知道這種威脅,恐怕會讓滎陽城內的諸將卒會誓死堅守,可現在項羽已經下令燒殺紀信。

直到紀信在烈火中徹底隕落,城中也沒有兵馬衝出營救。

城上的周苛等人只能嘆息,滎陽城的情況暫且不提,單說劉邦與陳平等數十騎出榮陽西門,一路向西直奔成皋。

星夜兼程,一路至成皋時,正好又是一個夜晚,劉邦當夜留宿,準備天不亮就繼續出發,縱馬一路入關。

看着滿天星辰,劉邦卻是難眠,他立刻又選一騎為使者,立刻繼續向關中出發,直接奔向蕭何的丞相府。

劉邦逃離滎陽,越發感到后怕,如果此時關中有問題,那將是滅頂之災,之所以劉邦會有此感,因此此時此刻又讓他想起豐邑叛亂之事。

當時的劉邦那麼信任雍齒,將豐邑和一家老小就都交給雍齒,誰知雍齒的反叛,讓劉邦有家不能回。

雖然沛縣是劉邦起事的第一個城池,但真正落根的是豐邑,劉邦不希望這種事情重演,於是派出使者先行。

關中的丞相府里也是燈火通明,蕭何沒有安枕,他有些睡不着,滎陽的危機,他自然知道,更令蕭何有一股異樣的是在楚漢對峙滎陽時,劉邦先後數次使使慰勞他,以示丞相蕭何勞苦功高。

起初蕭何覺得是劉邦對臣子的關心,可數次之後,蕭何感到不安。

為此蕭何召集門下賓客商議,鮑生道,「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乃疑君之忠心也,為君計,莫若(不如)遣君子孫昆弟能勝任兵者,悉(全部)詣軍所,大王必益信君。」

鮑生的話讓蕭何心中微微吃驚,他也隱隱猜到劉邦此舉的背後意義,但不願承認,畢竟關係那麼近。

當年蕭何又是如此照顧劉邦,現在卻懷疑自己,想想也難怪,畢竟背叛者不止一次發生,每次都差點將劉邦陷入死地。

鮑生這意思再明顯不過,這是要蕭何將全族中能打仗的皆推到前線去。

這招夠厲害,由不得劉邦不信任蕭何,蕭何更不能有二心,於是道,「善。」

蕭何便準備依鮑生之計行事,忽聞劉邦率數十騎縱馬回關中。

蕭何心道,「此乃絕佳時機,將自己全族中能勝兵者全部交予劉邦。」

劉邦入關后,沒想到所收的第一批散兵竟然是蕭何的子孫、昆弟,劉邦心中大悅。

由於蕭何賞無可賞,封無可封,只能給予金帛玉珠。

收集數萬散兵后,劉邦欲復東,想再次東出與項羽戰滎陽。

大軍整裝待發,此時有一人急欲拜見劉邦,阻止其行。

石奮見其容貌不俗,而且只用一句就獲得他的推薦。

此人自稱袁生,言有漢存亡之大計,需今日見漢王,不可過夜。

石奮作為劉邦的中涓,是眾多中涓中一個較為特殊的人,其妹為劉邦的姬妾,能得到他的引見,見劉邦的可能性比較大。

於是袁生(袁紹、袁術的祖宗)勸劉邦道,「大王,東出滎陽不利。」

劉邦眉頭微微一皺,「願聞其詳。」

袁生分析道,「漢與楚相距滎陽歲余,漢常困,加之漢分兵於河北,處劣勢。

願君王出武關,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不與之戰,可令滎陽成皋之間暫且得休。

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未晚也。如此,則楚所防備者多,力分,漢得休,復與之戰,破楚必矣。」

一番言語之後,劉邦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本來分兵略趙地,側翼不斷發展漢的力量,從長遠看的確可以使楚孤立,但短期中滎陽和成皋之間實在是有壓力,搞不好長遠計劃沒完成,自己先玩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室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室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蒯徹之言定韓信擊齊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