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回 入靜法

第六百零六回 入靜法

修道入靜有三法,第一為損止入靜法。

太上老君云:「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所謂損者,在太和靜功修練而言即是減少念頭,減少一切負累,減少一切心理負擔,減少不必要之人際關係等等,此須分兩方面而言之。

其一,於具體靜坐時而言,修練之先,要把須要做好的事情事先辦好,須要考慮好的事情先考慮好,以減少心理負擔與牽掛,以免到靜坐時又牽腸掛肚,兩相失誤,而且能夠專心專意,又有足夠的空餘時間去修練靜養功夫,這樣心中不抱負擔,用「損」法減少各種靜坐負累,然後方可安安心心,無牽無掛的去正式靜養練功,這樣行功之先就杜絕了諸多不必要之煩惱,杜絕了雜念產生之根源,自然易於入靜。

以上是僅局限於實際開始靜坐之時的「損」法,但是,損之一法可大而化之到各個方面,須知修練一事並不是練功時就靜一靜了事,而是在平常生活之間亦要保持此身心皆清靜之心態,畢竟對於大多數練功者而言,練功之時間遠比平常工作學習應酬之時間少得多。

若只練功時才靜養身心,而在平常之際又放縱念頭,大喜大怒,大悲大惱,豈不把練功時積累的靜養功夫沖消無餘。

在平常生活中如何損?若以「清」為標準,生理上,須飲食清淡,少吃葷腥等刺激之物,以素食為主,當然也要注意營養。

呼吸的空氣要清潔,性生活上青年人要節制,中老年要需戒絕;行功期間飲酒更需戒絕,不可做強度極大的體力勞動等事。

心理上不可異相天開、妄念不斷,不可對某事物太痴迷,所謂玩物喪志也,如此等等。

若以「少」為標準而言,則須減少各種不必要之應酬,不必要之知識,不必要之思想,不必要之念頭意識,使心盡量做到無牽無掛,坦坦蕩蕩,平和安然。

以上損法修練務必在生活中也鍛煉運用得純熟自如,凡可損者,皆隨時損之,去之,以盡於無為也。

以上損法並不能完全減除雜念意想,因為大腦神經運轉,思考念頭起伏,已成慣性,平時猶未覺察,一但入靜,因心中有初步之清靜態,故反而能體會到念頭之起伏,雜念之紛芸,因此,必須接損之法再用「止」法。

何謂止,止者,停止,停頓之意也,在實際太和靜功實修中,待用損法以後,念頭已較少,然後,這樣前念已過之時,使吾之心神意識突然打住,停止於靜止之態,這樣前念已滅,后念不生即得清靜。

然後守此清靜,止於此清靜之地,心中亦微微有絲醉意,感覺五官六識混同一體,自身心神如嬰兒熟睡般恍恍惚惚,這就是「止」法。

但是「止法」不僅僅只用於太和靜功修鍊之時,必須把「止」字法應用到生活的極細微處,把「止」訣用得純熟自如。

須知功夫之長進,關鍵就在於修練者平常日用之際的修心養性之工夫深淺如何耳!

「損止」之法乃有意之法,猶如兩人在吵架難分難解,鬧得不可開交,旁邊添上一個強制勸和止念之人,三人鬧作一團,固能保一時平安,但莫免手段太拙。

二、導忘入靜法

所謂導者,乃順心中念頭起伏自然把這個念頭引向清靜之地,練功伊始,可以想像萬物未出生之前一片虛無,空空洞洞,也可體察身邊各靜止的物體,眼前的空虛,體察觀照這靜默之機,如此之後,再反觀於自身,使吾之心神與這靜默之機契合,自可獲得內心世界之清涼寧靜.

必須注意的是:此法需要一定悟性,才能掌握好,因為此法雖是有為,其實無為自然之旨深契其中,只可神悟,貴在有意無意而行之,方能得其機趣,因為所謂「導」者,並不是又產生一念頭去引導原來之浮思意想,而是那少許念頭順自我起伏之自然而歸入清靜之地。

心中雖能清靜,但終究還有一念,未能忘我,同時,有些初學者也許還有微微雜念。

故必須接着用「忘,就是把這所有之念頭忘得一乾二淨,甚至把這「清靜」之念也忘得一乾二淨,不知己在行動靜坐,如同無心之人,訣曰:「忘其精相合其細相,忘其微相,合其無相,忘無所忘,寂無所寂,渾然無我,湛然常寂,與道合真」。

當雜念來時,用微意收歸於「忘境」之中,一忘,念自無。

此需行者有一定悟性,方可領會,忘者,非枯木頑石之寂靜之忘也,乃是將雜念之境移入更高層次的清靜之靜,忘也含合之意,即用清靜之境界與雜念相合,然後如火爐雪般化掉所有雜念,如此一合一化一忘,層層遞進,直鑽至無相之相,後天形色全部忘掉,忘者,乃忘形忘色、忘氣、忘聲、忘相也,合者,合於虛,合於清靜。

忘字還有一層含義,即隨修隨忘,不可執著於眼前之功修,達到這一層次,要打破這一層次,進窺更高層次,故曰:隨修隨忘,得得失失,皆負之東流,不必去管,自然而然,功修日進。

以上導忘法乃微意之法,貴在有意無意行之,效之損止有意法,較高一籌,譬如是一個強制勸和,一個是用巧妙手段。

三、順其自然入靜法

順之法,乃順其自然也,即雜念來時,任之來,去時,任其去,順其自然不加任何干涉,也不意守,唯穩坐身形,一動不動,此乃不用任何方法之方法,乃無為有作之法也。

自然而然,各種雜念,皆成「假想、幻境」。人心自如不動,雜念自然無活動之根本源動力,最後仍歸於自心,其中將猛然一覺,雜念全無,即得清靜。

譬如一池塘水,水面之波乃吾人之念頭,而池水如吾人之心,只要池水安然不動,不另外起波,自然,池塘水面之波因失去其根本推動相助之力,自然也歸於寧靜。

此法只求清靜,不論其它。須知,靜坐與念頭原是兩回事,念頭並不會影響靜坐,你只要一門心思靜坐,其念頭也會自然歸於無,歸於寧靜。

此法乃無意之法,效之於「導忘」更勝一籌,此法即使無特別功效,但絕不會產生不良後果,人人皆實用。

但也有其缺憾,當惡念產生時,必須用「損止導忘」諸法斷然去之,不可姑息養奸,免得一放縱而礙功修,還有一缺點就是心神易散失而墜入昏覺,終究一生,毫無所得,故此行此法前,應需睡足後方可做功。

總之,以上之法,各有針對,各有利憋,相比較而言,順法乃上善之法屬無意範疇,導忘乃中善之法,是微意之法,損止次之,乃有意之法。

修練者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而運用之,如一法可入靜,則用一法可矣,不可畫蛇添足,貪多務奇,大道在於清靜,貴簡也。

如一法不夠,可上、中、下三法循序依次運用之。

漆黑的夜,伸手不見五指。

這是初二的晚上,沒有上弦月,沒有下弦月。

星星似乎也害怕這濃墨般的黑,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只有幾顆膽大的,站在寂寞的天空裏,一閃一閃地眨着眼睛。

姜娟早早地拉上了窗帘,把這黑擋在了外面。

她家住在村子的中心地段,村子裏的店屋等什麼的都在她家的一左一右,門前那條路上,總有人在走動,她不想讓別人知道她一個人在家。

為什麼?她不知道。因為沒有為什麼,這是女人的本能。

守歲是在婆婆家過的,結婚四年了,年年如此。婆婆家在後街,也就一刻鐘的路程,來回來去的挺方便。

晚上吃完了飯,丈夫雲田撂下筷子就去賭博去了,臨走前招呼她一塊去熱鬧熱鬧,讓她也學學。

可姜娟說什麼也沒去,她不會,也不想學,她嫌賭博的那些人一個個吆五喝六的,為了一貝幣爭得臉紅脖子粗的。

再說那些人的脾氣也太臭了,大冬天的開不了窗戶門,屋裏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所以,她收拾完了碗筷就準備帶三歲的兒子回家。

可兒子因為和他大爺家的小哥哥玩瘋了,非要住在奶奶家,姜娟只好自己回了家。

一天沒生火了,屋子裏很冷,姜娟麻利的來到廚房點火燒炕。柴火是現成的,雲田早上走的時候就把柴火抱進來了,姜娟很滿意。

是的,雲田是個好男人,不僅能幹,而且腦袋好使。他承包了二十多畝水田,用掙的錢又買了一輛馬車,農忙的時候種地,農閑的時候拉腳,把整個小日子過的很殷實。

別看雲田長得五大三粗,走路風風火火的,性子也特別急,可他對媳婦卻是十分的溫柔,體貼入微,和誰急也不和姜娟急。

結婚四年了,小兩口的感情一直非常好,連臉兒都沒紅過。村裏的人都覺得奇怪,說這可真是一物降一物,也有的說這就叫互補。

是啊,姜娟的性格和雲田可是截然相反的,她是一個很安靜的人,農村女人常有的那種說話高門大嗓、辦事潑潑辣辣的勁兒在她身上一點兒沒有,但她卻有着農村女人的那種勤勞和堅忍。

她雖然有些瘦,但卻非常能幹,從園子裏種的各種小菜到院子裏養的雞鴨鵝狗,從孩子大人的穿戴到桌子上的飯菜,炕上地下屋裏屋外所有的活兒她都能拿得起來放得下,過日子是一把好手。

這固然是讓雲田服服貼貼的一個緣由,但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姜娟說話總是細聲細語的,雲田特別願意聽,說是像貓。

這叫什麼?而她長的也像貓,單眼皮,圓眼睛,還有點兒吊眼梢子,很有貓的特點。所以,村裏人背後也都管她叫「貓美人」。

不管是一物降一物也好,還是互補也好,反正小兩口的日子過的是有滋有味兒的。

一會兒的功夫,兩捆柴火燒完了,姜娟子進屋伸手把炕頭和炕梢都摸了摸,還行,挺熱乎。

俗話說,炕熱屋子暖,屋裏已沒有了剛進屋時的那股清冷。姜娟上炕麻利地鋪好了被褥,脫衣服鑽進了被窩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至尊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至尊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零六回 入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