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回 道根靜虛

第五百六十七回 道根靜虛

既如此,就會受到偏執心的困擾,哪怕術法再高明,心中卻沒有了念及眾生的慈悲,反而背離了大道的基本意義。

須知道,慈悲不只是口頭上的問候語,而是該在人生一世的修為中慢慢去歷練,從而得到心性上的純和。

不論是道還是術,都必須要求修持者去戾氣、去欲求、去執著,從卑微的事情中參悟無上大道,由此才能體會到萬物萬法皆是自然的真理,從而避免以偏差心修行。

道門有言,欲求仙道,先修人道。

在道門的視角下,全仙道與全人道本來並不是相互衝突的概念。

太多道祖言「道法自然」,這一「自然」是可以置放於任何一種生存狀態中解讀的。

如天之風雲不測,地之陰晴雨雪,草木之歲月枯榮,蟲鳥之朝生暮死,這些都是屬於不同物種獨有的生存方式,是屬於他們的「自然」。

回到人類本身的角度去看,人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慾都是基於肉體的存在而自然呈現出來的一種結果。

從生至死,這是基於生存而談論的「自然」。但人類與天地間的其他物種不同,人是一種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彼此之間存在着必需的交流與協作關係。

上古先聖為後人制定了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等等為人處世的法則,若人人都能夠時刻警醒自己,通過各自的努力,使文明社會在這一套完整的法則中保持平衡運行,那麼獨屬於人類的社會生存、生活之道才能夠「長且久」,這是屬於社會生活方面的「自然」。

總論生存與生活兩方面的自然,即是要遵守人之為人的社會準則和生存準則,才可構成社會大眾豐富多彩的不同人生。而這樣的人生,正是大道在人類社會中的顯化。

既然生之為人,那麼所修之道,便要先從人道做起。

不論是不是道人的身份,人們首先是一個人,一個需要去得到衣食溫飽的自然生命體。

餓了吃、困了睡,這是人道中的自然,順其自然便是順乎大道。

道門中又有「借假修真」一說,意指雖然人們的肉體是短暫的「假」,但只有通過在「假」中所歷經的種種無常,才能更加明白要修的恆常之「真」是什麼。

因此,保養軀體的元和,是進一步去談論仙道的前提;普惠眾生的福祉,是提升修行境界的大法門。

道門向來有重生、重現世的傳統,若是一味只追求神靈仙人世界的逍遙無待,卻把人間世置若罔聞,這便成了對空中樓閣的虛妄追求。

唯有從人道之中修行,才能找得到超越人道的途徑。脫離了現世的築基,最終又何以去證仙道呢?

在漫長的道門史上,諸位得道成仙的祖師,他們或以術法、以哲思、以功行、以教化等等方面成道,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這就是道們

歷來所秉持的「濟世利人」的主旨。

道門雖然以道名教,但其中心詞仍落於「教」字上,強調的是善道之教化。

太上道祖五千文教化世人少私寡慾、祖天師立教感化一方百姓行善積德,凡是史上有所成的祖師,並非因他們個人的道法高深而被尊崇,而是因為他們雖然已經具備了上升為仙的資本,心中念想的仍然是要度化凡塵。

隨着世事變遷,祖師流傳下來的術法顯化可能有所更改,但這一慈悲心的含義卻是亘古不變的。

任何一個修道人都應該學習呂祖的志向,即目世上紅塵度不盡,又何必自求成仙以逍遙呢?

信仰道門教化,應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道門對人生、對世界的態度。

這一態度往往可以輻射到很多具體的修行層面上,如對誦經禮懺的虔心、對符咒法術的誠意、對養生功法的恆念、對宮觀雜務的無慮上。種種人生最基本的要素皆是修行的基礎,因為道本在於人間、本在於生活、本在於自己。

修真是從生活中的煩雜中體悟出萬物之真,而不是拋卻紅塵不顧,卻只樂得深山老林的無掛礙。獨樂樂還是眾樂樂?這樣的命題在道門中本不會成立。

南華真人有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修行路上的自度與度人是合二為一的。任何形式的捨棄與偏執,都是對大道陰陽的誤解。

道門雖然也有出家與入世之說,但不管以什麼樣的身份去傳承祖師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都是在實現道之於人生的度化。

學神靈仙人是修行的目標,但在學習的同時還能夠以自身的道果去感化身邊的一切,這便是做神靈仙人的第一步。

初入道門者,切不可在一開始的修行中就被「修仙之大欲」牽引而去。

修道原本是真真實實的生活,並非玄幻中的臆想情節。把自己的心放到現實中,借紅塵之「假」修證大道之「真」,如此,才能為以後的修真路找到踏實明確的方向。

人做任何事都要關注自己的心,不要被事情本身控制了,忘記了心靈的狀態:人是被妄心控制了,胡思亂想;還是始終安住,不生執著,不會慌亂,從容淡定?

如果是後者,就叫虛靜。做什麼事,都要養成從容、按部就班、不急於求成的習慣。日久天長,浮躁的心就會沉澱下來,人的生命也就變了。

當人明白虛靜的心態時,人的身上就會出現一種不一樣的磁場、生物場。

人處在什麼心態時,他的能量級是多少,會發出什麼樣的光,這是有道理的。它是一種生命象徵,證明人的生命發生了客觀的變化。

所以,人們要學會不去計較,學會絕思絕慮,不要想太多,事情來了就應對它,做完之後,不管怎麼樣都不去牽掛。

這樣,人就會慢慢變得專一,做什麼都很專一,人的執著就會越來越少。

當人沒有任何執著時,人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這時,人的真心就會跟天地靈氣合二為一,人就能採到天地之靈氣,會覺得非常輕鬆,這就是打坐讓人身心舒暢的原因。

一個人就算非常疲憊,一旦進入無我的虛靜狀態,並且安住上若干息之後,他的所有細胞就會充滿活力,這就是入定。

這說明宇宙中可能有着某種能量,當人的生命頻率接近它、甚至跟它達成一致時,它就會成為人的生命能量。

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有道理!

人自己經常會有這種體驗。哪怕很累很累,只要眼睛一閉,心放空,在虛靜中待上一刻,人的生命就會重新充滿能量。

過去的很多道人也有這種體驗,他們可能結不了丹,可能修不成陽神,但他們都有過這種體驗,都曾經有過跟大自然合二為一、身心皆忘的瞬間。

有些人不貪戀紅塵中的娛樂,醉心於修道,就是因為這種狀態太美妙了,比紅塵中的任何享受都更加美妙。

所以,人如果覺得累了,不妨給自己的心放放假,把所有事情都忘了,在一種沒有執著的狀態中靜坐一下,兩刻鐘,半時辰也行,不要求什麼結果和覺受。

人也不要因為聽說了這種體驗,就有意的去尋找這種體驗。如果人有造作心的話,是進不去的。

哪怕在做事的時候,人也要訓練自己,讓自己進入虛靜的狀態,不執著過程,也不執著結果,一邊專註地做,一邊觀察萬物的變化。

永遠不要被紛繁的現象和變化卷進去,永遠不要迷失,永遠不要渴望什麼不變,也不要害怕什麼會變,因為人渴望也好,害怕也好,該變的時候,它都一定會變。

人執著不了,不如讓自己安住在虛靜之中,享受生命最美好的禮物。

像太上老君一樣,將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永遠不被攪進去,永遠這麼淡淡地活着。

心靜下來,淡淡地活着,人的氣就會調和,就會清凈,這時,人就會出現「道貌」。

現在,人們一說「道貌岸然」,就是在諷刺別人,但是在過去,道貌是一個很好的詞,就像靜思萬物,是一種很好的狀態一樣。

所謂的道貌,是人修到一定程度了,身上已經沒有紅塵的濁氣,有一種超凡之氣,很多修道老人身上都有道貌。

只要專心地修道,人身上就會出現一種清靈之氣、清凈之氣。

當人進入虛靜狀態時,就能把大自然的能量攝入身體。這就是所謂的采天地精華、吸日月靈氣。

這不用專門去學,人只要進入無執、無我、安靜、專註的狀態,自然就能做到。

人可以在生活中試一試,找到感覺時,就盡量把它變成生活的常態。

比如睡覺之前,人可以把自己觀空,在一種沒有雜念的虛靜狀態中入睡。

做事的時候,人同樣可以入空,在虛靜中生起觀照,在這種無執的境界中做事。

如果能進入這種狀態,進入這種境界,人就實現了「歸根」,人的氣和精都能歸根。

有些人甚至能把氣收入中脈,道門是將氣收入任督二脈。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攝心,不要讓心氣散在外面,消耗得太多,否則人會非常累。

當人慢慢的實踐,成為習慣之後,就會經常得到大自然的滋養,人的精神氣兒就會變得很足,就會出現神光、靈光,精神的「神」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人打不打坐都可以,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虛靜的心態,當人沒有雜念,沒有執著,嚮往一種美好的正能量時,本身就是在修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至尊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至尊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七回 道根靜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