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回 柔之道

第二百七十回 柔之道

瀛聖、盲仙、元辰、貞吉康、風泰和、利劍、亨通與盲仙都是同一類人,善於示弱,善於隱藏。

《道經》就是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與頑強來形容「道」的特徵。總是強調要無私奉獻,無私就是私心慾望要柔弱,奉獻就是付出的願望與力量要強大。

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源於萬物本原的「道」的特徵。

為什麼那些有着無私奉獻精神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會煥發蓬勃朝氣和無窮力量呢?

因為他們的精神狀態符合了萬物本原「道」的特性,所以人生要成功,就必須把柔弱的道性變成自己內在的品質,永遠銘記要自己物超所值,永遠想到自己所做的比想得到的要多得多。這樣,人就不會離成功太遠。

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不痛快,這時,忍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時候因為小事忍不住而害了大事,這就非常不值得了。

保持柔弱的地位是「道」的運用。宇宙萬物繁盛的反面——靜柔之處往往蘊藏着無窮的生命力。事物總是向對立面轉移的,陰極陽生,陽消陰長,物極必反。

故解決問題的訣竅就在於從事物的反面或反方向入手。

因而修仙應學會「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要「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溪、谷為謙和柔弱之謂。

當你不願讓命運來主宰你的一切,但又沒有扼住命運咽喉的本領時,切記應當學會忍耐。

只有忍到最後一刻才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才能有希望看到轉機。或許仙人仍在嚮往一帆風順,可是面對曲曲折折的人生,所謂的一帆風順只能是心靈的一種慰藉而已,惟有奮鬥不息才能夠讓其成為命運的主人。而在這一步步的努力中,則必須學會忍耐。

忍耐不是逆來順受,屈服於命運之神的支配與調遣,讓歲月的滄桑把自己的追求一點點地消磨掉而功虧一簣,這都是因為不懂得忍耐的真正含義,而堅韌不拔地追求並排除萬難有所超越才是忍耐。

忍耐不是消極頹廢,也不是悄然降下信念的帆;忍耐是考驗意志、毅力、檢驗成功的一種方式。

柔弱不爭是道教修養自我、處世生活的教義,「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的道理。所以「道」以柔弱為用,道教徒通道學道,以柔弱的教義思想規範和修持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摩擦,如果不注意,仇恨便會悄悄成長,最終導致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

所以仙人一定要記着在自己的仇恨袋裏裝滿寬容,那樣就會少一分煩惱,多一分機遇。

人應該寬容,讓心胸如水一般虛靜深遠,包容一切,也能化解一切。寬容待人,就是說做人要心胸寬廣,忍耐性強,對人寬厚、容忍。

一個平時寬厚的人,順利的時候可以與之共同奮鬥,困難的時候人們也會去幫助他。每個人的成就都與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如果缺乏寬容之心,就看不到這些,這樣將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而且也喪失了學習別人優點的機會。

善待人、肯為他人付出的人,不會因為付出而使自己受損,反而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回贈。

因此,人的心胸就要寬容,要有愛心和善心,不要在乎自己的得失,給別人留一條寬闊的道路,其實就是給自己留路。

因而,人就要大量地給予他人以愛心、善意、寬容、扶助來合乎「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真諦。使人的「人之道」與「天之道」結合在一個「善」字上,而善即是「善以人合天,才能天道合人」,能善於自我而合道,用真正的善心遵循規律辦事,寬容坦然地對待面前的一切,化解矛盾,贏得友誼,主動的關心和幫助別人。

「寬容待人,以善為本」的人更容易成功。

無論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到處都充滿各種對手,存在激烈競爭,這是自然的,無可非議,重要的是人們該如何面對?

在面對競爭對手時,人應該明確真正的對手是誰?應與之競爭的是誰?要戰勝的是誰?明確這一點,最後勝利的法寶是「不爭而善勝」。

人都知道,勝利的獲得是需要一種振奮精神的,而促成持續進步的振奮是來自於人對自己的有效控制,即「自勝者強。」所以真正的對手是自己,要競爭的就是阻撓自己成功的內心干擾,要戰勝的就是自己的弱點。

一門心思地想戰勝對方,這就是「有為」,這決不是明智之舉。

風雲突變就會使人的精神處於緊張之中,而導致心身內耗,患得患失,這反而不利於客觀地看問題和能力的正常發揮,不想去戰勝對方,而是視自己為對手,不斷地讓自己內心保持清醒的狀態,這就能有效克服自己的弱點,能冷靜地與客觀變化相適應,從而「無為而無不為。」

所以想成功,一定不要把注意力盯在成功和戰勝對方上面,而是注意保持自己內心的清靜無為,對成功與勝利無所謂,以「無為」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因而能「無不為。」

一旦你勝了,就意味着對方的不幸,故應用喪禮對待之。所以,以「道」的原則處事是非常具有人文關懷的,並不是不要勝利,而是並不把勝利看成至高無上的。

現實中,人不要總把勝利看得那麼重,要給對手同樣以必要的關懷,而給對手以必要的關懷才是真正成功者的風範。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成功者的風範並不是以勝利為唯一標誌,就是處於下風,或失敗了,仍然有着出自內心的坦然。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實這樣的心態更是成功的心態。

很顯然,這樣的心態是建立在慈善和愛的基礎上的,所以「不爭而善勝」的本質還是人的內心慈善使然。

成功的定義是不是意味着掙更多的貝幣,身居高位和手握大權呢?

在《道經》看來,這只是「勝人者有力」,並不一定代表成功,它可能還代表着為貪婪和冷漠所支配而帶來的擁有,它可能是慾望的奴隸,因此不是「道」的意義上的成功。

《道經》曰:「自勝者強,道法自然。」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住在別人不去的地方,不出風頭,不突出自己,心情舒暢深遠,經常給別人以仁愛,為人正直和藹可親,處事的能力很強,出動又善於選擇時機,不與人爭鬥,所以無憂無慮。

一個達到這樣境界的人難道不算成功嗎?這是貝幣、地位和權力所能夠換得來的嗎?

當人能夠正確的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正確地管理自己的貝幣以及時間時,這就是成功。

正確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就意味着「方而不割」和「自勝者強」;而正確地管理自己的貝幣就意味着節儉,仁愛和富有遠見;正確管理自己的時間意味着智慧、實幹和值得信任。

這就是道德水平、情商、智商和能力非常高的人,這就是「道」的意義上的成功!

因此,成功最重要的標準在於擁有一個不隨環境、貝幣、權力、地位的變化,只屬於心靈素質里的某種堅韌的東西。

能做到這點的人就是真正的聖人,儘管盲仙還做得不夠完美,但他的心是足以強過五色天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至尊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至尊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回 柔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