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第722章

第722章

高力士說到這裏,原本沮喪的神情已消失不見,眼中現出奇異的光芒。只聽他接着說道:「我們到了潞州之後,每日裏都有官員來拜見臨緇王。這些人大都是則天大帝掌權之後被發配到潞州的京官,對李唐王朝忠心耿耿。雖然則天大帝已然駕崩,韋皇后卻又掌握大權,這些人仍然沒有出頭之日。是以他們便將希望寄托在相王和臨緇王身上,盼著有一日相王能重登皇位,他們能夠離開山西,重返長安。

「我隨侍在王爺身邊,親眼看到王爺沉穩自若,既不露出半分對中宗皇帝和韋皇后、安樂公主的不滿,三言兩語之間,卻又使得這些官員心悅誠服。是以更加佩服他的心計和手段。王爺到了潞州不過半月,山西上上下下的官員胥吏,已盡數被他折服。更有潞州左近的幾位手握兵權的將軍也向王爺輸誠,明裏暗裏透出話來,只要王爺一聲令下,他們便會起兵勤王。

「那一日突然來了一個和尚,要拜見王爺。自則天大帝執掌權柄之後,一直信奉浮屠,僧人極受尊敬。韋皇后處處仿效則天大帝,一心想要做皇帝,是以對僧人也極是禮遇。門官不敢怠慢,便向王爺通稟。臨緇王因則天大帝曾寵信懷義和尚,穢亂後宮,對僧人極是厭惡。是以聽了門官稟報,只說不見。想不到他話音方落,那和尚竟然悄無聲息地進到了內室之中。」

高力士說到這裏,抬眼看了看眾人,口中說道:「我瞧諸位大都身負武功。實不相瞞,我凈身入宮之後,也曾修習過武功,雖不能說是天下無敵,卻也自信勝我之人不多。只不過那和尚何時進到內室,我竟然全然不知。其時我擔心那和尚對王爺不利,急忙拔劍相向。只是那和尚大袖一拂,便將我手中的寶劍捲入袍袖之中。我沒有想到這和尚武功如此厲害,用了十分力氣,想要將長劍奪回。怎奈長劍彷彿鑄入石中,竟然紋絲不動。

「我心知不妙,自己的武功與這和尚相差太遠,纏鬥下去,只能自取其辱。正想着棄了手中長劍,護著王爺逃走之時,那和尚突然收回了袖子。我正自全力奪劍,只覺得糾纏於劍上的大力瞬間消失,腳下立足不住,直向後跌出了四五步,將一座屏風撞得四分五裂。

「王爺對我十分信任,一向以為有我陪在身邊,無人可以傷害他。只不過見我只出了一劍,便被那和尚所制,又摔得如此狼狽,卻也是悚然一驚。他只道這和尚是韋皇後母女派來的殺手,正想着如何應付之時,卻見那和尚雙手合什,口中說道,貧僧念空,參見王爺。

「王爺見這和尚前倨後恭,頗出意料之外。此時我已穩住了身形,便即搶到王爺身前,心中暗想,就算丟了這條性命,也要護得王爺周全。我見這念空和尚四十多歲年紀,生得風流倜儻,舉止瀟灑。若是留起頭髮,去了僧袍,活脫脫是俗世之中的一位翩翩公子。

「王爺雖然年輕,卻是處亂不驚,當下詢問念空和尚的來歷。這和尚倒也並不隱瞞,自言自幼便在白馬寺出家。只不過後來懷義和尚在寺中鬧得雞飛狗跳,他便悄悄離了寺院,躲到了嵩山少林寺。他靜觀天下大勢,當年武氏亂政,以周代唐,只不過天下百姓仍然記着太宗皇帝的好處,心向大唐。朝中官員雖然大半懾於武氏之淫威,不敢有所異動。可是除了武氏一族和極少數被則天大帝遽然提拔的新貴之外,大部分官員仍然忠於太宗皇帝的子孫,無時無刻不盼望反正之日。到得後來,張柬之等人振臂一呼,一夜之間,天下便重歸李氏所有。可見李唐天下,深入民心。若有人想篡奪皇位,只能被天下百姓唾棄。

「我和王爺聽念空和尚侃侃而談,越聽越是心驚,不知道這和尚突然現身,到底有何意圖。王爺生怕這和尚是韋皇後派來試探他的使者,只是聽念空和尚說話,卻是一言不發。念空和尚說到後來,對王爺說道,眼下韋皇后便是第二個武則天,篡位之舉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以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才智,本不足以奪取天下。只不過藏在兩人背後的武三思,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此人狡詐多計,心狠手辣。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不過是他手中的兩枚棋子,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上。他煽動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做女皇帝,得手后再除掉這兩個蠢貨,李唐江山便歸於武氏。到了那時,他絕對不會對李氏諸王手下留情,定然要殺盡李氏子孫,以除後患。李氏諸王為求自保,須得先下手為強,除掉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三思,才能保全李唐江山和自己的性命。皇帝已在韋皇后掌控之中,即便幡然醒悟,想要從韋皇後手中收回權柄,已是不可能之事。眼下的情勢除了以武力除掉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三思外,已別無他法。而遍觀李氏諸王,只有臨緇王才是承繼太宗皇帝大統的合適人選。

「到了此時,王爺已不能緘默不語。他對念空和尚說道,眼下大局已定,當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足見人心已然賓服。皇帝和韋皇后所生的皇子聰明睿智,是聖心默定的太子人選。自己和相王父子只求能做一個平平安安的王爺,了此一生,哪裏敢去妄想皇權大位?

「念空和尚聽了之後,卻是哈哈大笑,口中說道,王爺若真的甘心做韋皇后的臣子,又怎麼會如此急迫地離開京城?而到了潞州之後,為何每日裏接見山西大大小小的官員胥吏,對這些人施以安撫?

「王爺想不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就在這和尚的窺伺之中,心下驚疑不定。念空和尚瞧出了王爺的不安,便即寬慰王爺,聲稱自己不是朝廷派來監視王爺的使者,而是一心要幫助王爺登上皇帝大位。

「念空和尚雖然言之鑿鑿,王爺哪裏敢輕易相信?我猜想王爺當時已起了殺心,只不過顧忌這和尚武功太過厲害,只怕沒等王爺呼叫侍衛進到內室護駕,我們主僕二人倒先行死在這和尚的手中。是以王爺一時之間也不敢與他翻臉,只是虛與委蛇,小心敷衍,想找個機會將這和尚或擒或殺。

「念空和尚何等機敏,立時瞧出了王爺的打算。他自言當年太宗皇帝曾留下一道聖旨,藏於白馬寺中,聲稱日後若是李氏子孫遇難,便可打開聖旨,依聖旨行事。念空和尚說完之後,便從懷中取出一軸卷子,遞給王爺。王爺打開那軸卷子之後,不由大驚失色。那捲子上只寫着寥寥數語,大意稱火井縣令袁天罡上書太宗皇帝,三代之後大唐有傾覆之危。若遇危險,後世子孫可與白馬寺高僧聯手克敵,以保李氏子孫平安。

「王爺一生最敬服之人便是太宗皇帝。他自幼出入皇宮,見過無數太宗皇帝所留下的手跡,他自己也曾多年臨摹太宗皇帝的文字,是以一見這卷子,便認出定然是太宗皇帝手書無疑。而且卷子上還蓋着太宗皇帝的寶璽,天下無人可以偽造。

「王爺將這份聖旨反反覆復看了十餘遍,這才將卷子恭恭敬敬地遞還給念空和尚。念空和尚說道,太宗皇帝臨終之前,將這道聖旨連同一個錦匣交給白馬寺住持收藏,囑咐不到李氏子孫遭遇危急的關頭,不得將這道聖旨打開。待太宗皇帝駕崩之後,高宗皇帝登基,則天大帝重入皇宮,慢慢將大權掌控在自己手中。只不過其時則天大帝忙着除掉長孫無忌等忠於李唐的大臣,還沒來得及對付李氏諸王,是以白馬寺的住持大師並沒有打開這道聖旨。其後則天大帝寵信懷義和尚,要他做白馬寺的住持。懷義和尚做了住持之後,將原任住持大師趕到白馬寺後院一處小禪堂中居住。後來因為擔心自己在寺中胡作非為被眾僧指責,竟然下毒害死了住持大師。住持大師臨死之前,將聖旨和錦匣交給年幼的念空和尚,並告訴他這兩件物事的來歷,要他帶着聖旨和錦匣逃離白馬寺,以防被懷義和尚知曉此事。

「念空和尚逃出白馬寺后,便去了嵩山少林寺。這些年來,聖旨和錦匣一直被他藏在嵩山一處隱密的所在。他在少林寺中參禪打坐,修習武功,卻也沒忘記住持大師的囑咐。則天大帝以周代唐,屠殺李氏諸王之時,念空和尚曾打開聖旨,這才知道太宗皇帝的一片苦心。只不過其時他武功未成,不能下山助李氏諸王一臂之力。等到他練成少林寺二十一門絕技,自信天下已無敵手,正要出山助太宗皇帝的子孫重奪大唐江山之時,張柬之等人已然發動政變,推中宗皇帝複位。念空和尚以為則天大帝既然敗亡,皇位重新回到太宗皇帝的子孫手中,這聖旨和錦匣中的東西便沒了用處。是以他放棄了出山的打算,仍然留在少林寺中參禪打座。直到聽說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與武三思沆瀣一氣,圖謀顛覆大唐王朝。念空和尚便離開嵩山,想要在李氏諸王之中找一個傑出人物,將這聖旨和錦匣交給他,助他消滅韋皇后等人,挽大廈於將傾,中興大唐王朝。而這個人,便是臨緇王!」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刀傾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一刀傾情
上一章下一章

第72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