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 塵埃落定(6)

第1190章 ?? 塵埃落定(6)

瑞昌五年正月,大吳皇家科學院正式成立,由皇上直接管理,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瑞昌五年三月,內閣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其職能慢慢朝着丞相制度變革,內閣擁有了更大的權力,可與皇上直接商討國之大政方針;瑞昌六年八月,精鐵被研製出來,也就是數百年之後的鋼材,不過質量方面,還有待改進,此項任務交給了皇家科學院教授組。

瑞昌八年五月,第一台蒸汽機出現在大吳的京城。

這個時間,比較歷史上第一台蒸汽機出現的時間,提前了近五十年。

大吳皇帝吳宗睿對於第一台蒸汽機的出現,表現出來極大的關注,接下來三年的時間,皇家科學院教授組傾盡心血,對於蒸汽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進,分離式冷凝器、氣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調速器等技術相繼被突破,真正意義上的蒸汽機出現。

有了朝廷的支持,蒸汽機的技術,被迅速運用到冶鍊、紡織和機器製造之中,最先得到好處的是南方的紡織業,因為蒸汽機的運用,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瑞昌十一年正月,皇家科學院按照皇上提出的理念,開始將蒸汽機用於輪船的推動,世界上第一艘鋼鐵構架的輪船,於當年的十一月誕生,由蒸汽機帶動行駛的鋼鐵構架的輪船試航,引發了巨大的轟動,沒有人相信鋼鐵能夠下水,皇家日報刊登消息之後,很多人不遠萬里趕赴萊州,親眼目睹第一艘自動行駛的輪船。

有了皇上和朝廷對科技的高度重視,大量的科技人才進入朝中為官,重視科技的理念在朝中得到了完全認可。

朝廷官員的更新換代也在逐漸進行之中,更多的年輕人進入朝廷,甚至是進入內閣,原內閣首輔曾永忠、內閣大臣史可法、內閣大臣洪承疇等人致仕,盧發軒成為內閣首輔,廖文儒成為內閣次輔,其餘五位內閣大臣,全部都是新面孔。

皇太子吳凡丞,變得幹練成熟,朝中一般性的事情,都由他與內閣商議之後,直接處理,不必請旨,除非是有重大的事宜,才會啟奏皇上決定。

蒙古草原最大的城池呼和浩特於瑞昌八年建成,接下來耗費了兩年多的時間,呼和浩特前往內地的官道修建完成,這裏成為蒙古草原的中心,蒙古部落的貴族大都前往呼和浩特居住,基本擺脫了游牧生活。

瑞昌十年正月,朝廷派遣的第一支五千人的大軍,前往烏斯藏都司駐紮,皇上親自將烏斯藏都司改名為西藏,明確西藏的各類佛教與活佛都要服從朝廷的管轄。

海上貿易取得極大成功,大吳朝廷控制了大部分海上貿易的通道。

這期間,登萊新軍水師也在海上進行了幾次規模不大的戰鬥,其中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戰艦聯隊與大吳朝廷水師的衝突,堪稱為海上作戰的經典,登萊新軍水師以絕對的優勢打敗了西方國家戰艦聯合編隊,讓西方國家徹底屈服,認同大吳水師的海上霸權。

至於說東印度公司,還算是明智,看清楚了局勢,願意服從登萊新軍水師的號令,選擇合作,雖然說利潤大幅度減少,不過總算是保住了整個的公司。

截止瑞昌十年,登萊新軍水師在海外建立了十一個軍營,這些軍營有力保證了大吳朝廷的海外商貿之安全,保證了大吳水師海上霸主的地位。

非洲的黑奴大量出現,他們遍佈南北,甚至在最北邊的奴兒干都司,都能夠看見黑奴的身影,朝廷對於此事倒是沒有過多的干涉。

從瑞昌五年底開始,大量的西方人進入大吳,這些人來到大吳之後,有的進入皇家科學院,有的進入皇家學堂,還有部分直接進入朝廷,大明各地的繁華讓這些西方人詫異吃驚,而通過他們的書信與介紹,更多的西方人來到大吳。

大吳的京城北京,再次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城池之中的人口超過了五百萬,城市的規模再一次的擴展,南方的南京成為世界第二大城市,城市人口規模接近五百萬。

大量的人才在大吳京城聚集,極大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瑞昌十一年底,在真正意義上的輪船誕生之後,皇上提出了電燈電話的理念,將這個任務正式交給了皇家科學院教授組,要知道電燈電話的誕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距今還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大吳朝廷皇家銀行的觸角,終於在瑞昌八年的時候,延伸到了海外,銀行的對外拓展,產生的效益讓內閣的那些年輕官員都不敢相信,大量的財富隨着皇家銀行的擴張,開始朝着大吳的京城聚集。

皇家日報海外版,也開始在西方國家以及東亞發行。

瑞昌十年正月,第一個孔子學院在西班牙誕生,緊接着,法國和葡萄牙等地,都出現了孔子學院,孔子學院辦學的要求是很高的,務必是西方的貴族和俊傑,才能夠進入其中學習,到了瑞昌十二年正月,不過兩年時間,分佈在海外和東亞的孔子學院,已經有三百多家。

孔子學院將儒家思想傳播到海外,孔子學院的教材,都是經過了內閣與皇上的修訂,對於其中有些過於陳腐的內容予以了刪除,同時向海外大力推介唐詩宋詞,孔子學院的教材,都是經過了註解翻譯的文章,一旦學員學進去了,才會開始鑽研真正的古文。

當然,這一切的出現,背後都是強盛軍力的支撐。

所有的科技成果,第一個運用的都是在軍事上面,設立在京城的火器局,集中了大量的精英人才,鋼材被研製出來之後,馬上就運用到槍械和火炮上面,同時以鋼材打造的運輸火炮的車輛,也迅速研製出來,蒸汽機出來之後,運送火炮的車輛再一次大規模改進,瑞昌十年底,以蒸汽機帶動的運輸車輛,就在軍中出現了。

戰艦更是全面吸納最新的科技,壯大自身的實力,以蒸汽機帶動的輪船,最先製造出來的近五十艘,全部歸於了海軍,而用於海上運輸的商貿輪船,一直到瑞昌十一年底才開始出現,與此相同的是,用於陸地運輸的車輛,也是這個時候才開始出現。

登萊新軍也進行了規模化的改革,水師改名為海軍,火炮營改名為炮兵營,分別從登萊新軍之中獨立出來,由此形成了陸軍、海軍和炮兵營三足鼎立的局勢,陸軍之中的軍種也變得多樣化了,騎兵營、步卒營、斥候營依舊是其中的主力。

兵部和都督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軍隊的具體事宜,由兵部直接負責,都督府則成為了名義上的榮譽機構,不再負責軍中任何具體的事宜。

按照皇上的旨意,兵部將全國化為了八個戰區,每個戰區都駐紮有登萊新軍,地方上原則上不再駐紮軍隊,包括山海關的駐軍都全部撤離了,地方治安事宜,全部交給了地方官府。

八大戰區中最為關鍵的戰區,就是京城戰區,負責京城、北方和蒙古草原的巡邏安穩,一共駐紮有十五萬大軍,喬明俊成為京城戰區的總指揮。

登萊新軍的總兵力控制在百萬人左右,其中陸軍六十萬人,海軍三十五萬人,炮兵營五萬人,其餘的火器局等研究機構,有接近一萬人的軍人。

軍隊的直接指揮權,歸於皇上,兵部無權直接調動軍隊,調動軍隊務必是皇上的聖旨,若是地方上出現緊急情況,需要臨時調動軍隊,可採用報備的制度,調動小規模的部隊,爾後通過驛站稟報皇上和朝廷。

登萊新軍的強悍,實實在在,瑞昌十一年四月,日本國不安分,故技重施,入侵朝鮮,試圖完全佔領朝鮮,得到奏報的皇上勃然大怒,派遣海軍前往朝鮮與日本水師作戰,登萊新軍海軍採用了閃電戰的方式,在短短兩天時間之內,全殲了日本龐大的水師,海軍的炮火讓日本水師毫無還手之力,只有挨打的份,這還沒有完,海上戰鬥結束,海軍又奉皇上的聖旨,前往日本島,撕開日本國的防線之後,強行登陸,一路突進,險些滅掉了德川家族,那些德川幕府家族的武士,在犀利的槍炮面前,毫無招架之力,唯有送死的份。

最終還是德川幕府將軍與天皇一同出面,拿出來大量的錢財和糧食賠償,表示永遠服從大吳王朝的管轄,才讓登萊新軍的海軍撤離。

此次的作戰,西方不少國家的使者,想方設法參與了,他們親眼目睹了登萊新軍的驍勇,通過他們的宣傳,強悍的登萊新軍聞名全世界。

瑞昌十一年年底,歐洲、東亞、美洲、非洲等地的國家,全部在大吳京城設立了使館,禮部也專門加強了對外聯絡的力量,不少重大的外交決策,都是皇上和太子親自參與確定下來。

東方的大吳朝廷,已然成為世界的中心,享受了萬國來朝的禮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謀明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謀明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90章 ?? 塵埃落定(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