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辛丑各國和約》(2)

附:《辛丑各國和約》(2)

第八款。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現已設法照辦。第九款。按照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歷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內后附之條款,中國國家應允由諸國分應主辦,會同酌定數處,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今諸國駐守之處,系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台、唐山、灤州、昌黎、秦王島、山海關。第十款。大清國國家允定兩年之久,在各府、廳、州、縣將以後所述之上諭頒行佈告。(一)西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諭,以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讎敵之會,違者皆斬。(二)西曆本年二月十三、二十一、四月二十九、八月十九等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本年正月初三、三月十一、七月初六等日上諭,一道犯罪之人,如何懲辦之處,均一一載明。(三)西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歷七月初六日上諭,以諸國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四)西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諭,以各省督撫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於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亦不得開脫,別給獎敘。以上諭旨,現於中國全境漸次張貼。第十一款。大清國國家允定將通商、行船各條約內,諸國視為應行商改之處,及有關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議商,以期妥善簡易。現按照第六款賠償事宜約定,中國國家應允襄辦改善北河黃埔兩水路,其襄辦各節如左:(一)北河改善河道,在一千九百九十八年,會同中國國家所興各工,近由諸國派員重修,一俟治理天津事務交還之後,即可由中國國家派員與諸國所派之員會辦。中國國家應付海關銀每年六萬兩,以養其工。(二)現設立黃埔河道局,經管、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所派該局各員,均代中國暨諸國保守在滬所有通商之利益,預估后二十年,該局各工及經營各費,應每年支用海關銀四十六萬兩;此數平分,半由中國回家付給,半由外國各干涉者出資。該局員差並權責及進款之詳細各節,皆於後附文件內列明。第十二款。西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歷六月初九日降旨,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此上諭內,已簡派外務部各王大臣矣。且變通諸國欽差大臣覲見禮節,均已商定,由中國全權大臣屢次照會在案,此照會在後附之節略內述明。茲特為議明,以上所述各語,及后附諸國全權大臣所發之文牘,均系以法文為憑。大清國國家既如此,按以上所述西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內各款,足適諸國之意妥辦,則中國願將一千九百年夏間變亂所生之局勢完結,諸國亦照允隨行。是以諸國全權大臣,現奉各本國政府之命代為聲明,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館兵隊外,諸國兵隊即於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十七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全由京城撤退,併除第九款所述各處外,亦於西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即中歷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由直隸省撤退。今將以上條款,繕定同文十二份,均由諸國、中國全權大臣畫押,諸國全權大臣各存一分,中國全權大臣收存一分。一千九百零一年九月初七日在北京定立。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原載《義和團》。《辛丑條約》尚有附件十九件,略。_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上一章下一章

附:《辛丑各國和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