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

673.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

第673章會作王門曳裾客(中

已經變成一個大工地的江寧城下,預期規劃足足有二十多里周長的新城圍,已經被插上了許多密密麻麻的木杆,而又用繩線連接起來而形成一道道筆直的界限。

在這些界限當中,只見大片灰褐色的深層泥土,隨着挖掘地基的人群和裝載往來車馬,而被翻出暴露在空氣中;進而顯露出下麵條條塊塊的舊日基址來。

而在通往規劃城區內的各條大小河巷、水道當中,也是被逐段逐片的圍攏和截斷開來,由邊上木質的龍骨車和絞盤輪吊,將河道中挖掘出來的淤泥土石,給輸送到岸邊去。

然後再將預置好得裝滿卵石的柳條筐子和木箱籠,沉置到加寬挖深的河道兩邊深層硬土裏去,作為壘砌新堤岸的基座所在。

因為江南地方普遍缺乏合用的大塊石材採集來源,從為數不多的幾處丘陵山地中開採再裝運過來的成本,更是顯得勞民傷財。

所以就輪到這種在嶺外珠江流域的水利工程當中,曾經大放異彩而建功無數,方便就地取材的預製件派上用場時候了。

而在距離江寧老城稍遠一些的幕府山和紫金山下,則是冒起了一道道的顯眼煙柱。那就是一座座磚窯的所在,對於燒磚製取建材,太平軍也早已經是經驗豐富了。

因此,燒磚的泥土是就近取來的細篩黃粘土,混合以煤矸粉末,然後用江西袁州萍鄉縣(露天煤礦)水運過來的石炭,進行晝夜不停的燒制。

畢竟土窯建好後世可以重複利用的,泥土也是就近取之不絕的。唯一比較大頭花費的就是燃料和人工而已;

因此生產數量一大,每塊磚的成本就一下子分攤下去變得十分的低廉和微薄了;此外預期用來壘砌城牆的粘合劑,則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合土。

嶺外雖然早已經有相當規模的原始礦渣水泥產量,但是正所謂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各種關鍵項目上的用途都尚且不及,就更不可能拿來修道城牆了。

不過,傳統意義上的三合土也足夠用了;主要成分是石灰、黏土和細砂所組成,然後在一些多雨或是潮濕的地方,還會加入米漿、稻殼、石膏膩子,比如永定土樓。

反正這個時代大多數城池的城牆,也就是三合土夯實而成的;只是根據地域和環境上的需要而在具體配料上有所差別而已。

只要在用料足夠用心不含糊,一些古代沿襲到近代的城牆和建築,甚至能夠挨得住飛機大炮的轟擊而倖存下來。

而江南的丘陵地帶是遍地的石灰岩和紅粘土、黃壤土,而沙子就更簡單了,在河道清淤的時候就可以隨便挖取。重點同樣是過篩和調製的人工花費。

因此同樣立方的三合土成本,甚至只是燒磚的幾分、十幾分之一。但是對於太平大都督府而言,更關鍵的是這些大型工程,所聚附和徵募過來的大量人手。

雖然江東一片百廢待興而處處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但是擠出一些資源來新建一座城池,對於如今太平軍治下四道十路的體量,還是綽綽有餘的。

更何況,儘管後世歷史教科書上,對於這些與民生沒有直接關係的古代大型工程/奇觀性質的建設項目,一直持有某種勞民傷財式的批判和貶義的態度。

但是只有真正身處其中之後,才會體會到某種之下而上的傳統慣性和天然的呼聲;因為,這是一種古典社會中的必然趨勢。

對於交通和資訊都相對不發達的農耕社會而言,也再沒有比大興土木,更容易體現一個王朝和統治者的權威和國力的直觀表現了。

就像是秦始皇留下的長城和兵馬俑一樣,後世每一個見到遺址的人都會不由想起,完成天下大統一的強秦和書同文車同軌的豐功偉業。

而哪怕是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之類在歷史上掛號的盛世英主、明君典範們,也少不了在自己任上大興土木的各種作為。

就像是歷代帝王所留下的那些山陵舊址一樣,完全可以通過形制和規模來直觀的體現出相應時代,國力的興衰消長的演變過程。

這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政權實力發展和演變到了一個階段之後的必然結果。因此,周淮安也沒有辦法逆勢而動忽略大眾的呼聲如潮。尤其是在打下偌大的江東三路之後,就更加無法抑制了。

但是相比給個人創造享受條件的營建宮室或是建造山陵什麼的,周淮安只能選擇從無到有建造一座新城,來體現太平軍政權的強大產能和動員、執行力在內的綜合實力。

這樣,作為大江上下的水路轉運樞紐,任何往來和經過此處的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來,太平大都督府在短時之內就建立起一座巨城來的奇迹和偉力。

另一方面,將浙東境內大量閑余勞力聚集起來修城,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具價值的意義。就是變相的人口兼括,將那些逃亡和隱匿在鄉野之間的遊離人口,給吸附過來。

而在經過長時間有組織的集體勞動之後,自然而然會培養出一批習慣上下服從和集體協作的群體來,這無疑就是一批潛在的兵源基礎。這就是第三從好處。

雖然不能直接作為新兵補充營的來源,但是完全可以直接從中挑選出勤勞肯干,吃苦耐勞,附從性好的人員來;組成更多的建生軍序列,以供開拓屯墾或是攻城營造所需。

就算是最後層層汰選下來被放回去的勞動力,同樣也可以引導和安置到那些新建立的屯莊裏去,作為在冊管理的後續賦稅人口。這又是第四種好處。

此外在這個過程當中,又形成了一個隱性的保障措施;當鄉野民間的青壯年勞力都被聚附起來之後,戰後遺留下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和人心排斥,也被變相緩解了。

因為,就算有一些漏網之魚的野心家和敵對、反亂分子,面對剩下來的老弱婦孺;想要乘着人心尚且疏離之際煽動變亂和反抗,也根本發動不起來了。

這就是我以三亢著稱的大宋,遇到災荒后就忙着擴軍的某種故智所在。也是大型工程的第五種潛在的好處和便利。

當然了,自古以來諸如長城、京杭大運河之類的著名工程,之所以被批判為勞民傷財的緣故,就是因為當時的朝廷和官府,是無償徵用和驅使百姓以為徭役的。

因此沿途地方百姓往往不但要自備口糧、工具參加勞動,還很有可能隨着亢長的工期就此耽誤了農時,導致全年的收成受損,乃至家人挨餓受苦;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又怎可能全心全意的賣力幹活呢;然後為了完成業績和指標的地方官,又不遺餘力的進行催逼和懲罰,導致更多的傷病和逃亡累累效能下降。

這隻顧眼前目的不管長遠後果的做法,對於工程項目沿途地方的生產力,簡直就是殺雞取卵式嚴重破壞。更別說其中由此產生的了諸多弊端和問題。

而太平軍自起事以來徵發的所有勞役項目,都是按工給酬的有償勞動;甚至還鼓勵表現出眾的青壯年把自己的家眷給帶過來,參與一些後勤性質的低強度幫工。

雖然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混一頓糙米或是雜麵的飯食供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於是這在物盡其用的同時,又變相的解決了工人們的後顧之憂和思鄉問題。

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平軍僅僅用了修建一座新城的代價,就直接和間接的取得了多重的效果加成,也解決了潛在的隱患和問題,這何樂而不為呢。

更別說新城及其配套的水陸設施完成之後,對於經濟流通上的加成和軍事態勢上的改善,同樣也是無可忽略的結果。

這就是來自現代的穿越人士,與當代所謂的那些能人志士、豪雄俊傑,在長遠眼光和格局、經驗教訓上的巨大差異所在了。

在他們眼中,人口只是一種可再生資源,需要足夠的保護和維持,才能夠源源不絕的供給下去。而在深悉國家組織建設的現代人眼中,卻是完全可以玩出許多花來的。

而在丹徒城中,送別了帶着一堆條款和要求離去的大齊使者劉塘之後,周淮安又再度召開了一場臨時的軍議;因為對岸有新的情況出現了。

對於荊十三娘交出來的淮南方面,或者說是廣陵城中的聯絡渠道,出乎意料的很快就取得了回應:或者說是對方迫不及待的送出消息來了。

「高駢寵信的那個妖道呂用之,為人刺殺不果,如今在廣陵城中大開殺戒,又鼓勵相互揭舉和投告,結果破家滅門者不知凡幾,人人自危而惶然不可終日。。」

「淮南大將左都兵馬使俞公楚,在滁州清流縣琅琊山下匯合右驍雄軍使姚歸禮所部之際,為壽州防禦使楊行愍所攻殺,所部盡潰。。」

「河南蔡州軍的孫儒部已經佔據了楚州大部,而為殘餘的淮南水師並右都兵馬使畢師鐸所部,阻斷於高郵湖一側。。」

虞候長米寶大聲宣讀道:

「再加上盤踞在淮西各州的劉漢宏,豈不是有四五家勢力在爭據對戰了?。。」

曹師雄不由得訝然道。

「重點應該是最後一支淮南行營兵馬,就這麼玩球了?」

聲音洪亮的朱存道:

「我軍是否應該乘勢有所作為呢。。」

表情平靜的柴平,卻是難掩眼神中的躍躍欲試。

「鞏固和收縮是既定的大方針不動搖,。」

周淮安卻是微微搖頭。

「徹底消化了江東的土地人口,才有後續行事的基礎,沒必要拘泥一時的眼前得失。」

「如果,大都督不想本軍成為眾矢之的的話,又何妨先使人取得一個過江的據點,以為各方態度的試探呢。。」

剛剛就任第十軍的高季昌,卻是突然建言道。

「反正如今有水軍為護翼和遮掩呢。。再不濟也能保證一時的全身而退吧。。正好某回下就有這麼一支願意拳拳報效的人馬呢」

「你說是那些整編過的浙南兵?。。」

周淮安微微挑起眉毛,然後又很快釋然;為什麼不呢,他們上次去支援宣州,卻只趕上最後有些虎頭蛇尾的殲滅戰尾聲。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殘
上一章下一章

673.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