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用兵攻戰暫行緩 兄弟三人應邀來

第655章 用兵攻戰暫行緩 兄弟三人應邀來

相比潁川、汝南、東郡等地的黃巾軍,冀州的黃巾軍乃是張角的嫡系。張角在冀州經營多年,麾下多死士能人,他本人又是太平道的魁首,威望無人能及,極能得道眾效死,其部遠比潁川等地的黃巾軍敢戰。盧植天下名士,董卓西涼悍將,兩人統數萬之眾先後攻之而敗多勝少,由此可見冀州黃巾的戰鬥力。

周澈、傅燮等人都是初到,人生地疏,既不熟悉地理,又沒有親眼見到過冀州黃巾的戰鬥力,饒是諸人或勇或智,一時間也是悉無良策。

傅燮說道:「我軍初到,才與董郎將、宗校尉會師。以下吏愚見,似是不必急着攻城,可讓部眾休整一二日,趁此時間,我等先探探城中虛實,摸摸情況,然後再議如何破賊不遲。」

傅燮說的這個「宗校尉」就是此時正在前邊引路,帶他們去築營之地的那個將校,名叫宗員,現為護烏桓校尉,原為盧植的副手,現為董卓之副,皇甫嵩既然已到,那麼他自然也就又成為皇甫嵩的副手了。皇甫嵩又問周澈,說道:「皓粼,你以為呢?」

周澈答道:「傅司馬所言極是。我等剛到,雖然聽董君說了一下城中的情況,但一來董君也是剛到不久,與賊兵不過交手一陣,恐怕對賊兵的虛實也不是非常了解,二來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耳聽之言實不足為用兵攻戰之本,再則三來……。」

「三來如何?」

周澈瞧了瞧前頭引路的宗員,放低聲音,說道:「三來,盧公所部多為天下諸郡兵,而董君所部多為涼州秦胡,督帥初至,對他們也還不太了解。既不知彼,也不算知己。因此之故,澈以為傅司馬所言甚是,我等還是稍微等些時日,待將軍親自摸清了賊兵的虛實后再做打算為好。」

黃巾亂起,為了平亂,朝廷傾盡全力,先後徵募到了五六萬兵馬。

這五六萬人來源不同,有的是戍衛洛陽的部隊,如北軍五校,有的是從洛陽周邊招募來的,有的則是郡國兵。根據來源之不同分為兩路,皇甫嵩、朱儁所帶一路主要是招募來的三河騎士、京畿精勇,共計四萬餘人,而盧植所帶之一路則主要是由北方的諸郡國兵組成,計有兩三萬人。——當然,現在又多了一個來源,即董卓所帶之涼州羌騎。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說起來皇甫嵩現在麾下足有五六萬之眾,但除了他的本部外,對盧植、董卓的舊部他都不熟悉,既不「知己」,又沒與張角交過手,也不「知彼」,確實不適合急躁浪戰。

事實上,除了這三點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周澈沒有說出來,即:臨陣接連換將,軍心不穩。從盧植出京到現在,短短几個月間,加上皇甫嵩,冀州漢兵的統帥已經接連更換了三個。先是盧植被誣獲罪,檻送京師,接着董卓浪戰,又兵敗失利,朝廷的詔書已經下來,令他等皇甫嵩到后便立刻去京都領罪。前線主將接連獲罪,連戰不利,軍心豈會安穩?士氣必然不高。

周澈想到這裏,不由想起了董卓前不久的戰敗,心道:「董卓久經沙場,乃是西涼悍將,憑藉戰功,從一個小小的羽林郎一步步升遷到今日之二千石,豈會不知臨敵需當穩重,最忌冒進?而卻一奉旨代盧植擊廣宗,剛至營中席不暇暖便就催軍急進,浪戰城下,恐怕也正是因為『臨敵換將,軍心不穩』之故啊,所以他急於取得一場勝利,以安定軍心,卻不料反而戰敗。」

皇甫氏將門世家,皇甫嵩精讀兵法,對這些道理他一清二楚,之所以詢問周澈、傅燮等人,其實是怕諸將因為連勝而氣傲輕敵,此時聞得周澈、傅燮兩人之言甚合他的心意,當下頷首說道:「二卿之言,正合吾意。」他仰臉望了望天空,復又說道,「夏日炎熱,便讓各部兵卒多休息兩日。明天送走了董郎將之後,後天咱們開個軍議,再好好議議這攻城破賊之事。」

隨從他馬邊的諸將齊聲應諾。

他們是先渡河而來的,在董卓的中軍待的時間不長,所帶之諸部各營此時尚未渡河完畢,仍在絡繹過河。由宗員帶着,諸人先去築營地看了看。董卓下了心思,給他們選的營地平坦乾燥,又離河不遠,是個絕佳的築營之所。皇甫嵩很是滿意,笑對宗員說道:「有勞校尉引路了。」

宗員行軍禮道:「願為督帥效犬馬之勞。」

「我這邊營地未成,就不留你了。你且先歸營去,待明日你我再好好敘談。」

宗員知皇甫嵩治軍的特點,知道每當駐軍之時,他一向都是等兵卒們建好營壘,紮好營帳,有地方住后才會就舍帳,因此也不矯情地邀請他先去自家營中休息,應諾告辭離去。

送走宗員,皇甫嵩給諸將各自劃分了一下築營的區域,又帶着諸將來到河邊,迎各部渡河。

數萬步騎或搭橋橫渡,或於水淺處驅馬涉水而過。夾雜在步騎之間,又有輜重車輛連綿不絕。號令此起彼伏,人聲馬嘶,甲衣兵器碰撞,車輪聲響,喧嘩之音傳達到十里之外。

皇甫嵩勒馬高處,觀部眾過河。

周澈、傅燮諸將紛紛策馬來到岸邊。他們的部曲有的已經渡過河來,有的正在渡河,有的還在對岸。人太多,河邊太亂,各人只能通過高高揚起的旗幟來尋找自己的部下。周澈、傅燮深得皇甫嵩信用,兩人的部眾是皇甫嵩所部的精銳,渡河最早。很快,周澈就遠望見了本部的軍旗,岸上人多、車多,到處都是人群擁擠,騎馬不快,不到兩里的路程,足足走了兩刻鐘才到。

原勤、左桓等親兵侍衛見他回來,忙帶眾前迎,驅散圍堵在前的別部兵卒,把他接入部中。桓玄、荀攸、徐康、周涌等紛紛過來,徐康說道:「主公,回來了?」問道,「怎麼去了沒一會兒就回來了?董郎將沒有安排宴席為皇甫將軍接風洗塵么?」

周澈說道:「皇甫將軍的治軍之風你還不知么?軍士不食,他豈會嘗飯?董郎將倒是安排了酒席,但被將軍謝絕了。」顧望左右,見部下兵卒許多席地而坐,在本部的周圍擁擠了很多別部的士卒,並有更多的別部兵卒源源不斷地從河上渡來。他蹙眉說道:「元福他們呢?」

徐康答道:「各在本部約束部卒。」天本就熱,人又簇擁密集,越發熱氣熏人,徐康滿頭大汗,抹了把汗水,又道,「過河的兵卒太多了,一多就亂,各部混雜,剛才接連發生了好幾起鬥毆……」指了指遠處一個臨時豎起的高桿,說道,「連砍了三個腦袋才制止了混亂。」

周澈順着看去,見那杆子上懸掛着三個血淋淋的人頭。

皇甫嵩帶的人馬主要是由三河騎士、京畿壯勇組成,大多是招募而來的。皇甫嵩雖然軍紀森嚴,這些人畢竟缺乏足夠的紀律意識,混亂之下,你推我搡,不同的部曲之間難免會發生鬥毆之事。

「有咱們的人參與鬥毆了么?」

周涌介面笑道:「沒有。剛上岸,公達就叫元福、公覆諸人各自嚴格約束本部,沒有軍令,不得妄動。」

每支部隊都有王牌,王牌是什麼?王牌就是最能打的。在皇甫嵩的麾下,周澈部便是一個王牌,其他各部都認得他們的軍旗,沒人敢招惹他們,所以只要他們不惹事就不會有事。

「皇甫將軍已經給我部划好了營區,傳令下去,命各部次第開拔去築營之所……」周澈望望天色,說道,「爭取在日落前搭好帳幔。天氣雖熱,卻也不能讓部卒們露天過夜。」

「諾。」原勤、左桓等人應諾,分出數人去各部曲傳令。

周澈令行禁止,軍令一下,各部曲很快就動了起來。

此時渡過河的差不多約有一兩萬人,這一兩萬人分屬四五個營,周澈部在其中本就是最為整齊安靜的一個,此時一動起來,軍旗颯颯,鼓號齊鳴,各部次第而行,前後有序,進退有據,在一片混亂中更是引人矚目。駐馬高處的皇甫嵩一下就看見了,本來他對各部的混亂不堪很不滿意,這會兒乃露出了一點笑容,指著行在最前的周澈將旗,與左右說道:「皓粼如鶴立雞群。」

在暫時不用規劃營區、挖掘壕溝、豎立柵欄,只需要搭建帳篷以過夜的情況下,築營是很快的。不到傍晚,周澈部就頭一個築好了營地。伙夫埋鍋造飯,炊煙裊裊。

夕陽西下,倦鳥歸巢,周澈立於帳前,負手觀望暮景,時有暮風吹來,溫熱熏人,乃不覺有感,遂吟誦古歌:「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周涌、荀攸、徐康、桓玄諸人皆立在他的左右,聞其吟歌,周涌乃笑道:「『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此舜所作之歌也。皓粼,時方夏日,南風未起,為何忽有此感觸啊?」

「黃巾賊起,百姓流離,出汝潁以來沿途所見,十室五空,野露白骨。想起這些慘狀,不覺惻然,因有所感。唉,天下的百姓都在渴盼南風啊。」

周澈過往的經歷和劉備很像,但就興趣愛好上而言,他與曹操較像。曹操喜音樂、好文學,周澈不懂音樂,可也喜好文學。兩漢的知識分子大體來說共有兩類,一類是士族,以鑽研經書為業,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志,一類是閹宦,不好經書而好文學,能詩善賦,精通書畫等各種雕蟲小技。曹操是閹宦子弟,所以喜好文學,周澈雖是士族子弟,但受前世的影響卻也較為喜好文學,故此,他時不時地會吟詩誦賦,藉以表意,桓玄、荀攸等早就習慣了。

周涌順着他的目光望去,見到一隻倦鳥從空中飛過,笑道:「我等離鄉出征之時尚是早春,而今炎夏已至,疏忽數月已過,征戰不息,塵土滿袍,鎧甲生虱。皓粼,你口吟《南風》而卻目隨歸鳥,你到底是在為百姓哀傷,還是想家了啊?」

被周涌這麼一戲謔,倒是勾起了周澈的一樁心事,他心道:「說起來,好些日子沒有收到家信了。」他從軍征戰,居無定所,袁薇就算給他寫信,恐怕也不知該寄到何處。不過雖無信到,料來袁薇、戚綉綉等家中人卻應是無礙的,畢竟安排了姜楓領了三百兵卒護衛,族中有諸房長輩照顧,郡里有許陽、文瀚等照看。正在想念袁薇,典韋披甲帶劍,虎虎生風地走來。

「主公,營外有四人求見。」今天該典韋輪值,他這是剛從轅門過來。

周澈收回思緒,心道:「四人求見?」猜是劉備,但卻疑惑,「怎麼是四個人?」問道:「是何人也?」

典韋叉手答道:「領頭的是個長臂大耳之人,自稱名叫劉備,說是應君之邀而來。」

周澈轉顧荀攸、桓玄等人,笑道:「公達,楚虛,我給你們介紹幾位涿郡英雄。走,你們隨我去迎一迎。」

典韋在前帶路,荀攸、桓玄、周涌、徐康諸人隨從在後,眾人齊往轅門去。路上,周涌說道:「涿郡英雄?是誰?皓粼,我怎不知你在涿郡還有友人?」

「倒也說不上是友人,今天剛剛結識的。」周澈簡單地把劉備的身世、過往對周涌、荀攸、桓玄等介紹了一遍。

桓玄撇了撇嘴,說道:「身是漢家宗室,又為盧公弟子,年已二十餘而仍是白身。皓粼,如此人物,如何稱得上是英雄?」

也難怪《演義》裏董卓一聞劉備是白身就對他愛答不理,在這個年代,如果二十多歲還沒有出仕,也沒有出名的話,確實算不得英雄豪傑,難免被人看輕。漢末一些有名的人物,袁紹、曹操、孫堅這些雄主都是年紀輕輕就出仕地方,名揚州郡,荀彧、荀攸、鍾繇、孔融包括郭圖在內的等這些文士有的雖然因黨錮之故出仕較晚,但也都是少年時便就揚名。

周澈心道:「劉備吃虧就吃在家聲不顯,又無後台靠山,出名太晚,所以雖有雄才,然卻不得不顛沛半生。」這些話不用對荀攸、桓玄說,未到轅門,遠遠地見營外站了四個人。

這四人年紀相差不多,都是二十多歲,當先一人長臂大耳,正是劉備。

在劉備身旁,左邊站了兩人,右邊站了一人。右邊這人身高雄壯,穿着一件綠袍,頭裹幘巾,唇上蓄鬍,頷下黑須,昂然而立。左邊這兩人皆黑衣戴冠,離劉備近的這人相貌普通,然亦雄壯高大,虎背熊腰,腰上插劍,離劉備遠的這人身材削瘦,鼻高唇薄,一雙眼靈活有神。

周澈的視線在這三人臉上一掠而過,心道:「這個綠袍之人和這個帶劍之人雄壯十分,異於常人,莫非便是關張?」快步來到劉備等人身前站定,含笑說道:「玄德兄,候君久矣!」

劉備深深一揖,禮畢,直起身子,笑對周澈說道:「董郎將帳前與君一別,雖方半日,然如三秋,備於營中坐立不安,早就想過來與君再敘了,但是知君方到,需得紮營立寨,所以不敢攪擾,連着遣了三撥人來看,直到聞君帳幔已立,這才急忙前來。」攤開手,笑道,「來得太急,禮都忘了拿了,空手登營,尚請度遼毋怪。」

周澈哈哈一笑,上前一步,握住他的手,親熱地說道:「古人云:『白髮如新,傾蓋如故』。我與玄德兄雖是初見,然一見如故,你我之間貴在交心,何必那些虛禮?」目注他身邊幾人,問道,「這幾位是?」

劉備抽出一隻手,指點介紹:「此即關羽,此即張飛。這位名叫簡雍,吾郡人也,是我少年故交,亦有志報國,所以此次隨我一起從軍擊賊來了。」

周澈心道:「簡雍?」

這個名字很耳熟,知他是劉備手下的一個重臣,似乎口才甚佳,是個不錯的說客,周澈沖簡雍微笑着點了下頭,目光隨即就又落在了綠衣人和帶劍人的身上。果然如他猜測,這兩人便是關羽和張飛。只是卻與他前世在熒幕上見到的不同,關羽不是紅臉,張飛也不是黑臉。

「果如玄德兄所言,糾糾昂昂,真壯士也!」

周澈留戀不舍地在關羽、張飛的臉上、身上看了好一會兒,直到關羽微微蹙眉,把臉扭向一邊,面色似乎不懌,這才醒悟,想起給劉備介紹周澈、荀攸等人:「此吾族兄,名涌,字伯濤;此吾州俊傑荀君,名攸,字公達。此二位是我鄉人,這位名叫桓玄,字楚虛,這位名叫徐康,字季業。」又把典韋叫過來,笑道,「此吾麾下勇士,名喚典韋,陳留人也,現掌我部陷陣曲。」

荀攸、周涌儀錶不凡,英氣逼人;典韋膀大腰圓,似一人型鐵塔。劉備四人的目光分別落在他幾人的身上。

簡雍是個文士,自然首先打量荀攸、周涌,而早在劉備等剛到轅門時,關羽、張飛做為武士就很詫異典韋的身量,此時聽了周澈的介紹,聞得典韋現掌周澈部中陷陣曲,對典韋更是刮目相看。陷陣者,漢時稱為「陷陳」,陳,陳列的意思,即指兵卒臨戰時陳列隊形,能被選入陷陣營的都是一軍之中的勇士,而典韋現為陷陣曲之長,足見其勇。

劉備先觀荀攸、周涌,繼而觀典韋,忽然想起很久之前聽到的一件事,因而問道:「備多年前在涿縣聞馬商言:陳留有位典君,為人報仇,由陳留趨百里入梁國,殺睢陽李某,隻身逼退數百追者,安然返鄉。不知道那位典君?」

周澈笑道:「便是典韋。」拍了拍典韋的臂膀,笑道,「阿韋,你的名聲已傳到幽州去了!」

典韋咧嘴一笑。

涿縣屬幽州,與陳留郡說起來隔了一個冀州,其實相距並不太遠,由涿縣南下,快馬半天即可入冀州河間,再南下過甘陵國便是東郡,再從東郡南下就是陳留,也就是說涿郡和陳留郡之間大概只隔了三個郡國。幽州、冀州的馬商很多,許多來往於幽、冀、兗、豫諸州,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起到了信息流通的作用。被典韋殺死的睢陽李永曾經做過富春的縣長,同時被殺的還有李永妻,這件命案在當時影響不小,典韋都被通緝了,畫像懸掛於天下諸郡國的亭舍之內,劉備見過他的畫像、聽過他的故事不足為奇。

周澈注意到劉備、關羽、張飛、簡雍幾人額頭上汗水涔涔,張飛的黑衣甚至都被汗水浸透了,因笑道:「夏日炎炎,雖已是傍晚仍暑氣如蒸,剛才還有點風,這會兒連風都沒有了。咱們也別在轅門站着了,我早已在帳中備下了涼湯,諸位,請入吾帳吧?喝點涼湯,解解暑氣。」

劉備應道:「好。」

周澈頭前帶路,留下典韋繼續守衛轅門,餘下諸人分主賓順序隨從周澈入營。入了營中,到得帳上,分賓主落座。周澈招呼帳外的親兵奉上涼湯,瞧見關羽、張飛不肯落座,立在劉備席后,當下笑道:「二位皆壯士也,豈可侍立不座?快快請入席。」

關羽目不斜視,不瞧周澈。張飛恭謹答道:「君乃尊者,劉君長者,尊長之前,飛不敢入座。」這張飛不僅不是黑臉,也不是莽夫,言談舉止很是守禮。

「哪來的這麼多繁文縟節?坐,坐。」

周澈再三請他兩人入席,關羽只是不答話,張飛雖然恭謹卻執意不肯。周澈無法,只得笑與劉備說道:「玄德兄,雲長、益德不但糾糾英雄,而且執禮恭謹,真忠壯之士。」

劉備回頭看了看關張二人,溫言說道:「周度遼既請你們入席,便就入席吧。」

得了劉備之話,關羽、張飛行了一禮,這才入席就坐。

送走劉備、關羽、張飛、簡雍,夜已深沉。

周澈返回住帳,在帳前停了一停,仰觀夜空,只見月明星稀。

營中搭建起了一座望樓,就在他的住帳之側。此時沒有睡意,夜又悶熱,他索性援梯而上,登入樓頂。高處有風,乃稍覺涼爽。他扶住望樓的護欄,居高遠望,深黑的夜空下,遠處的廣宗城內燈火點點,近處連綿的漢軍營地中亦火光處處,觀望之,彷彿如星河落地。

荀攸、周涌、桓玄、徐康和他一塊兒送的客,此時隨從在他的左右。

徐康年紀最輕,藏不住話,早在帳中時就納悶周澈為何會「冒失」地向劉備吐露招攬之意,這會兒忍不住問了出來:「主公,你與劉備只是初見,以前並不相識,他又是幽州人,不是吾郡鄉人,你為何……」

「你是想問我為何招攬他吧?」

「是。」

「季業啊,我且問你,今晚在帳中,你觀關羽、張飛何如人也?」

「雄健壯士。」

「簡雍何如人也?」

「簡慢輕脫,無禮放浪。」

周澈一笑,說道:「他雖然簡慢放浪,然言辭機敏,在我帳中從容不迫,亦一時之傑也。」

徐康不得不承認周澈說得對,答道:「是。」

「如此,你觀劉備何如人也?」

「能得此三人效力,劉備不是常人。」

「他既然不是常人,那麼我招攬他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可是……」徐康總覺得哪兒不對,但卻又說不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大周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大周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655章 用兵攻戰暫行緩 兄弟三人應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