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生我材必抄書

第三章 天生我材必抄書

雖然謝慎也想直接搭上縣令的線,但眼下二人的身份地位實在太過懸殊,遠不是一個圈子,貿然製造機會也只會讓事情變糟。倒不如步步為營,先搞定這個授業師。

思定之後,謝慎便思考着可以用到的詩詞。現在是春日,要作詩只能作與春景有關的。唐宋詩詞雖好,無奈不能用。明代有名的詩人就那麼幾個,另外倒是有個納蘭性德,好好琢磨一番,謝慎便將可以用到的詩詞一一寫了下來。

至於這些詩詞能不能用上,謝慎現在也不可能肯定。但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當然,什麼詩詞能用,什麼詩詞不能用謝慎心裏還是有譜的,不然要是被人當成神童送到國子監去學習,豈不是會露餡?

飯要一口一口吃,謝慎眼下並不着急。

轉眼三日已過,劉老夫子的病情得到了好轉,書院總算可以開課了。

對於謝慎來說,這倒是個不錯的緩衝期,讓他可以充分適應弘治朝的生活節奏。

餘姚雖是縣城,卻是大縣,及至弘治年間卻是有三萬戶,五萬餘人。

劉老夫子的宅院在餘姚城東,緊鄰著主街,可以算是位處鬧市了。

不過這些對於謝慎來說卻沒有什麼影響。心遠地自偏,只有心如止水才能做好學問。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在科舉這條路上闖出個名頭來,再嘈雜的環境也不會成為羈絆。

宅院是三進,在餘姚已經算是了不得的規模了。除了吳縣尊,孔教諭和劉老夫子,誰也不敢住這麼大的宅子。

書院實際就建在劉老夫子的宅院裏,故而來到宅邸進學需要走上一段不算短的路程。

謝慎背着布包走了一段抄手游廊,又穿過一道月亮門,待見到那塊青石影壁便知道他已經來到了書院的授業堂。

授業堂牌匾上題有白鹿二字,據說是劉老夫子仰慕宋時白鹿洞書院特地起的名字。

謝慎心中好笑,想不到老學究也喜歡附庸風雅。

他腦海中關於這個劉老夫子的記憶不多,只知道餘姚城不少大戶人家的子弟都在他這裏進學。從劉老夫子的宅邸規模來看,他應該混的很不錯,可能不僅僅是個老秀才那麼簡單。

想到這裏,謝慎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如果能夠在劉老夫子這裏得到讚賞,揚名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出了名,還愁沒有機會面見縣尊嗎?

「謝家小郎,還愣在那裏幹什麼,快進去,夫子要開始授課了。」

一名小廝沖謝慎招了招手,少年這才意識到自己還站在門口,忙沖小廝善意的拱手致謝,隨着邁步進入授業堂。

整個授業堂擺放着五十餘面馬蹄腳方桌,配着一併圓角小方凳。

謝慎尋着一處靠窗的位置坐下,神色頗為放鬆。

此時授業堂里的學生已經來了大半,謝慎掃視了一周發現大部分都是十二三歲的同齡人。

這些學生互相之間應該相熟,倒是聊得火熱,謝慎搖了搖頭從布包中取出了紙筆、硯台。

便在這時花鳥屏風后施施然走出一老者,他身着一襲湖藍色長衫,腰間束著革帶,頭戴黑色襆頭,謝慎心道這就是那劉老夫子了。他對於劉老夫子的記憶並不多,只知道此君是個不苟言笑,治學嚴謹的人。

「今日講《孟子》,都將書本拿出來吧。」

劉老夫子捋了捋下頜三縷長髯,幽幽說道。

他坐在鐵力木四齣頭官帽椅上,卻並沒有拿起書案上的書本。

「看文王視民一節。」

謝慎心中暗自腹誹,這個劉老夫子說話都這麼簡短嗎?

文王視民一節出自《孟子?離婁下》,謝慎前世是明史研究生,文史不分家,他對於四書也是有很多研究的。四書中謝慎最喜歡的就是《孟子》,用倒背如流來形容也不為過。

他快速的翻開書本找到這一段,匆匆掃過。

這些他早已清曉,不過卻得等著劉老夫子講學,天知道老夫子是想怎麼講。

「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民已安矣,而視之猶若有傷;道已至矣,而望之猶未見,聖人之愛民深而求道切如此,不自滿足,終日乾乾之心也。」

劉老夫子將這一段背了一遍,雙目炯炯有神道:「作文吧。」

謝慎倒吸了一口涼氣,下巴差點沒有驚掉。乖乖,這個劉老夫子倒真是教學方法出奇,直接上來就叫學生作文?謝慎本來以為他老人家好歹得對着講講《四書集注》,分析分析破題方法,沒想到他如此直接。

這樣的老師值一年一貫銀錢的束脩?

謝慎為那貫束脩錢心疼了起來,他謝家又不是豪門望族,這錢都是他大哥謝方的血汗錢,就這麼給這暗裝高人的老先生,怎麼想都不舒服啊。

明代科舉實際就是寫八股文,誰寫的好就錄取誰。考的內容實際就是四書五經,文題都是四書五經的原文。所謂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所謂五經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當然僅僅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也是不行的。科舉題目雖然出自這裏,但考生卻需要做出合適的解釋,這叫破題。不過這解釋不是由着你來,而是必須從朱熹所著《四書章句集注》引用。說白了《四書集注》你也得背。

只有將這一切背的滾瓜爛熟,你才有最基本的行文資格。至於你寫的文章立意、結構能不能打動考官就看你的本事了。

而且明朝科舉的題型十分複雜,有連章題,全章題等大題,這些一般是用作會試,鄉試等高級考試的。像謝慎這樣連秀才功名都沒有的童生,暫且不用去考慮這些題目。他們所需要關注的是一字題,二字題,截上下題等題目。這些題目大多是用於童生縣考。

若是僅僅想要混個秀才功名,多練習小題即可。但若是想在鄉試,會試上大展宏圖,最少混個舉人功名,那就必須得小題大題雙修了。

但是這道題目明顯是大題啊,這個劉老夫子未免太揠苗助長了吧,他們還只是一群孩子啊。

......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寒門首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寒門首輔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天生我材必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