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南洋艦隊

169、南洋艦隊

如今的欽州灣,儼然成了一座要塞化的港區,港灣里停泊了中華海軍南方艦隊大大小小近200艘艦艇,自1932年海軍造船廠在這裏興建之後,整個欽州灣大部分地方都被劃歸為軍事禁區。

薩師俊中將從沖繩前線被召回到了欽州灣海軍基地,他被晉陞為海軍上將,在宣佈了海軍部的晉陞令之後,專程趕到欽州的陳紹寬上將讓陳士英上將和他一起跟着他進了辦公室。

薩師俊在海軍總司令的書桌上看到了一幅東南亞及南太平洋地區海圖和一大摞疊好的文件夾。在海圖上用各種顏色的線條划著一些路線和標記,那疊文件的封面則用大號的德文標明著「東方作戰——高度機密」。

陳紹寬上將指着地圖說道:「我們的盟國正在策劃對澳洲的進攻!」

在看到地圖上標記的進軍路線后,薩師俊便猜測出了這次海上行動所針對的目標,但他還是確認似地問了一句:「澳大利亞?」

「哦,不僅僅是澳大利亞!整個作戰計劃包括整個中太平洋群島和大洋洲,當然,首要目標是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我們需要迫使美國艦隊和航空兵進入到我們陸基航空兵的作戰範圍內應戰,從而取得戰場的主動權。」陳士英上將在一旁解釋到,實際上,他參與了軸心國同盟整個計劃的策劃過程。這場戰役的成敗主要取決於海上作戰,整個戰役的策劃和制訂也主要是由海軍方面來完成的。

很明顯,如果軸心國聯軍開始登陸澳洲,那麼必將迫使美國人把大部分的海上力量用於太平洋戰場,而且由於對日作戰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軸心國遠東艦隊還必須保留一半的兵力用於對日作戰,相對於實力已經大大增強的美太平洋艦隊而言,軸心國方面並沒有優勢,整個行動計劃有很大的冒險成分。

當然,為迫使美國人進行和談,整個澳洲戰役的到來是必然的,軸心國方面需要用陸軍方面的優勢來保持足夠的壓力。

「根據東方作戰的方案,奧匈遠東艦隊主力和意大利遠東艦隊主要負責澳洲海域的作戰任務,另外,德國遠東艦隊主力和海軍南方艦隊則要擔負沖繩和菲律賓方向的作戰任務,而我們的北方艦隊則需要保障東海和黃海方面的安全。為了保證整個戰役的進行,菲律賓南部和新幾內亞北部海域的作戰任務將由你率領的南洋艦隊來負責,德國海軍方面同意抽調以兩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為主所組成的一支分艦隊歸你指揮,來加強盟軍這一地區的海上力量。」陳紹寬上將詳細地介紹著作戰方案:「整個作戰計劃預定於5初開始,第一步的作戰計劃是在伊利安島西部登陸,並修建機場,而南洋艦隊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北部海域的安全,艦隊需要在3月中旬前抵達棉蘭老島南部的達沃灣!」

經海軍部的正式命令,薩師俊第二天便出任新成立的南洋艦隊司令官,艦隊依然以他所指揮的航母編隊為主組成,轄有中國目前唯一的一艘42000噸級的重型航母「青島」號,另外還包括「廣西」號和「福建」號兩艘「齊柏林」級航空母艦,還包括海軍第三巡洋艦隊和第6、第8驅逐艦編隊,另外齊格裏海軍中將所指揮的一支德國遠東戰列艦分艦隊也將配合他在南洋的作戰行動。

海軍部還將僅有的四艘「欽州」級巡洋艦全部編入到了南洋艦隊下轄的第三巡洋艦隊。目前國內能夠建造萬噸以上大型軍艦的只有海軍欽州造船廠和從德國人手上接管的青島海軍造船廠,國內建造的四艘「欽州」級巡洋艦本是以德國海軍「布呂歇爾」級重巡洋艦為藍本所建造的一級重巡洋艦,不過,由於國內暫時還無法製造203毫米艦炮,無奈之下,這級排水量為12000噸的大型軍艦隻得安裝了四座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

中華海軍在戰艦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明顯受到了德奧兩國傳統的影響,艦身簡捷優美,但落後的全面防護思想也使得軍艦裝甲所佔得比重要比英美同級軍艦高出許多。從斯柯達工廠引進的火炮生產線和製造技術使得152毫米艦炮能夠做為遠程高射炮來使用,使得「欽州」級巡洋艦成為了一艘火力強大的防空巡洋艦,足以代替戰列艦來出任航母艦隊防空力量的中堅,這反而引起德奧海軍的興趣,在後續建造的重巡洋艦上也開始用三聯裝的152毫米高平兩用主炮來代替雙聯裝的203毫米主炮,使之成為一艘火力強大的防空巡洋艦。

作為一個傳統的大陸國家,在物資的供應及分配上海軍部在與陸軍部的競爭中明顯處於下風,隨着陸軍方面按照德奧步兵師的編製大量增加裝甲車輛和火炮的裝備數量,加之飛機、汽車製造等行業的巨大消耗,國內每年1200萬噸的鋼鐵產量遠遠不能滿足軍工生產的需求,還好,在德奧兩國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包括武昌、重慶、昆明、柳州、新余、萊蕪、邯鄲、宣化、太原、包頭和肅州在內的十一家鋼鐵廠陸續擴大規模,預計年內的鋼鐵產量會擴大到每年2000萬噸以上,能夠極大地緩解目前鋼鐵產量所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

這場戰爭的重點從陸地轉移到了海洋當中。

說來也奇怪,太平洋戰爭的重點在於中太平洋地區控制權的爭奪,但軸心國海軍方面所制訂的戰略似乎脫離了戰場的中心,他們選擇的攻擊地點並不是近在咫尺,防禦薄弱的密克羅尼西亞,而是依託一系列的島鏈,把矛頭轉向了南太平洋地區的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

戰爭進行到現在,大家都已經明白了航空母艦已經取代戰列艦成為海上戰役的決定性因素。實際上在太平洋戰場上,由於日本海軍已經損失大半,軸心國方面在航母裝備數量上要多於美日方面,但東亞戰場依然牽制着軸心國艦隊大約一半的海上兵力,雙方在南太平洋投入的海上力量依然上美國人稍佔優勢。

奧匈海軍方面提出直接攻擊中太平洋環礁的作戰計劃被揚克爾上將否決掉了,這位保守的海軍將領所制訂的戰術就是依託島鏈,然後建立機場,逐步向前推進。避免與美國艦隊進行一場冒險的海上決勝,而是把戰爭拖入到一場乏味的長期消耗戰當中。

這導致了整個太平洋戰役變得相當漫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雙鷹旗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雙鷹旗下
上一章下一章

169、南洋艦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