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1)

第二章 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1)

《聖經》告訴我們說,上帝用6天時間創造世界,第7天時他休息了。世界變平的過程要更長一些,它是在10個主要的政治事件、創新活動和公司的合力下完成的,沒有人能在這個過程中停下來休息。本章主要講的是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以及這一過程帶來的各種新型合作方式。

第1大動力——1989年11月9日,創新時代的來臨

柏林牆的倒塌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建立我第一次看到柏林牆時,它上面已經有一個洞了。那是1990年12月,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到柏林訪問,我參與對其形成的報道。貝克第一次看到這個蘇維埃時期的紀念物,當時我和其他記者一起站在他的身旁。貝克在回憶錄《外交政治學》中寫道:「那是一個霧蒙蒙的天氣,身着雨衣的我感覺自己像是約翰。勒。卡雷偵探小說里的人物。但是當我透過柏林牆的小洞看到東柏林那單調的建築時,我意識到民主德國人已經將一切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中。這是他們的意志力決定的。」貝克看完離去后,我們幾個記者輪流看那個小洞,我還給我女兒帶了幾塊牆磚回家。當時覺得這真是件很古怪的事情:在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中建造這樣一堵牆,目的僅僅是為了防止住在牆一側的人欣賞、甚至窺視另一側。

對於老一代人來說,柏林牆的倒塌確實讓他們感到不安。在消除貧富差距方面,沒有什麼社會制度可以和共產主義相媲美。對那些已經習慣於社會主義生活方式的民主德國人來說,過去的生活儘管辛苦而貧困,但是工作、住房、教育和養老金都有保障,因此他們可能覺得很難適應柏林牆的倒塌,但是對於很多其他人來說,這卻是通往自由的契機。因此柏林牆倒下的意義並不局限在柏林一個地方,這是一個令世界變平的事件。

要感受柏林牆倒塌帶來的深遠意義,我們最好聽聽德國或蘇聯地區以外的聲音。

當柏林牆倒塌時,塔讓。達斯是印度工業聯盟的領袖,他感受到了這一事件給印度帶來的連鎖反應:「印度當時有很多規章制度和官僚作風。在擺脫了英國長期的殖民統治后,尼赫魯上台,他在治理國家上沒有什麼經驗。美國當時忙於歐洲、日本和馬歇爾計劃。所以尼赫魯就將他的經濟智囊團派到了莫斯科。這些人回國后彙報說,蘇聯的成就令人吃驚,他們的計劃委員會配置資源、發放經營許可,可以決定一切事情。

於是我們也開始仿效,但我們忘記了印度是有私營部門的……從此以後,印度的私營部門也受到規章制度的限制。到1991年的時候,印度仍然有私人部門,但是他們受到嚴格的管制,並且不受政府的信任。因為他們只想着賺錢!1947~1991年建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國有。國有部門帶來的沉重負擔幾乎讓印度破產。

我們還不起債。

雖然在跟巴基斯坦交戰中,我們多次獲勝,但這並沒有給我們這個民族太多自信。「1991年,印度的隱痛或基本已經用盡,時任印度財政部長的辛格指出,印度必須讓本國經濟更多地融入全球貿易,解除經濟管制,實現私有化。達斯說:」我們『柏林牆』倒了,這就像釋放了籠子裏的老虎,貿易管制也被解除了。過去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只有3%,被稱作『印度人的增長率』——因為印度人一向以性格溫和著稱,『印度人的增長率』也就代表着緩慢、謹慎和保守。1994年印度實施經濟改革3年後,我們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70%.過去你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只有到美國去,現在,你在印度也可以成為福布寺全球富人榜上的人物……過去我們只有1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現在我們的外匯儲備已達到了1180億美元。文化和思維也發生了改變……10年內,我們從內斂的自信發展到毫不掩飾自己的勃勃雄心。「

這一事件還讓我們以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將它視為一個整體。因為柏林牆不僅阻隔了道路,還擋住了我們的視線。當柏林牆存在的時候,我們很難將這個世界當作單一市場、單一生態系統和單一社會。1989年前很難想像會有什麼全球政策。

在哈佛大學任職的印度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喜歡引用梵語里「井底之蛙」的故事,他說:「在柏林牆倒塌之前,很多人就像井底之蛙一樣看這個世界。

柏林牆的倒塌給人們創造了相互交流的機會,就好像一個井裏的青蛙忽然可以見到其他井裏的青蛙一樣……我之所以慶祝柏林牆的倒塌是因為我確切地知道,我們可以相互學習到很多東西。「森提到:」婦女的自由可以提高她們受教育的程度,降低人口出生率和嬰兒死亡率,增加她們的就業機會,進而影響她們的政治權利,使婦女在地方自治政府中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最後,柏林牆的倒塌不僅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對方的知識網,而且有助於他們接受共同的標準——經濟運作的標準、會計標準、銀行標準、製造計算機的標準和撰寫經濟論文的標準。我以後將更多地討論這一問題,但可以在這裏說的是,共同標準創造了一個更為平坦的競爭平台。換句話說,柏林牆的倒塌使得好的做法更容易得到推廣。

當經濟或技術標準出現在世界大舞台上時,這些標準變得能更快地被接受。

僅以歐洲為例,柏林牆的倒塌有助於歐盟的形成和成員國數量的增加。這些因素和歐元的出現相結合,在這個曾被鐵幕分割開來的區域營造了一個單一經濟區。

雖然柏林牆倒塌的積極效應立即就已顯現,但它倒塌的原因卻並不十分明晰。

導致柏林牆倒塌的因素並非只有一個。這既是前蘇聯體制內部矛盾和低效率的產物,也是因為前蘇聯為了和里根政府進行軍備競賽而最終受到拖累,而戈爾巴喬夫失敗地區改革那些不能改革的體制,也起到了催化作用。但是如果讓我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我想應該是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信息革命。極權統治依賴的是對信息和力量的壟斷,然而傳真機、電話和其他現代化通信工具的廣泛應用卻讓過多的信息傳到了鐵幕的另一邊。

1977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和史蒂夫。伍茨尼亞克(SteveWozniak)

發明了著名的蘋果II型家用電腦。1981年第一台IBM私人電腦投入市場。1985年第一個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問世。而使得IBM電腦出現了革命性的改良的Windows3.0系統是在1990年5月22日投入市場的,這僅僅在柏林牆倒塌的半年之後。柏林牆的倒塌拆除了地緣政治的屏障,使得我們能夠交流信息、使用同樣的標準、並以全球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Windows系統和IBM個人電腦則消除了另外一種重要的屏障,使得每個人可以處理、寫作、掌握和傳播比以往多得多的信息。

微軟的首席工程師克雷格。芒迪(CraigJ.Mundie)說:「裝載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電腦使得上百萬的人們能夠把他們的觀點數字化,並廣為傳播。」漸漸地,都能夠被數字化。芒迪還談到:「人們處理信息變得更加方便和廉價。他們可以在書桌上、廚房裏、卧室里、地下室操作電腦,而不必要非得使用只有大企業才擁有的大型計算機,也不需要非得成為程序員才能使用電腦。」

這種變化對世界變平的影響是意義深遠的。裝載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以及柏林牆的倒塌啟動了世界變平的過程。當然,人們一直以來就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在遠古時代就在洞穴的牆上繪畫,到古滕堡印刷術和打字機出現後人們發表言論變得更加容易。但是裝載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使得人們可以在書桌上就把自己的觀點變成數字化格式。數字化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一旦人們能夠用比特或位元組把自己的內容數字化,他們處理信息就會更有效率。隨着遠程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就可以把自己的觀點通過各種新的途徑傳送給越來越多的人。想像一下那個只能用筆和紙寫作的人,想像一下那個只能用打字機寫作的人,再看看一個擁有個人電腦的作者!

比爾。蓋茨在創辦微軟的早期曾經說過,他的公司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獲得「手邊的信息」(Informationatyourfingertips,IAYF)。在全球化3.0時代,人們將他們自己變得全球化,這主要就是通過Windows操作系統、蘋果和IBM的個人電腦實現的。

這些發展給了個人隨時隨地寫作、整理並傳播信息的能力。

微軟的首席工程師芒迪談到,Windows作為主要操作系統的地位越鞏固,程序軟件上開發出來的應用軟件就越多,生產力水平也就能提高得越快。在數以萬計軟件上的努力下,Windows最終擁有了38種語言,極大地方便了各國的電腦使用者。

在同一時期,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只要他們購買一台個人電腦和一個調制解調器,他們就可以用電話上網並通過網絡服務供應商(如CompuServe和美國在線)發送郵件。芒迪說:「個人電腦、傳真機、Windows操作系統和調制解調器的廣泛應用都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這些都是啟動全球信息變革的基本平台。」關鍵是如何將所有這些都融入單一的可共同操作系統。芒迪指出,一旦我們擁有一個標準化的計算機平台(IBM個人電腦),一個處理Word和電子數據表的標準化圖形用戶界面(Windows)和一個用於交流的標準化工具(調制解調器和全球電話網絡),也就是說,一旦擁有這一基本的可共同操作平台,這些應用就會很快傳播開來。

柏林牆倒塌之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將其個人電腦連接到全球通信平台上,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人們通過數字化的格式傳輸任何信息。對個人的政治限制在柏林牆倒塌之後已經開始瓦解,儘管還有很多壓制的力量。對個人的信息限制在個人電腦、Windows操作系統和調制解調器出現之後也被消除了。這兩個同時發生的變化使得個人在平坦的世界上能夠儘可能深入和廣泛地交流。他們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交流,也可以把他們的觀點和眾多的人交流。

和過去的歷史比較,這些變革是令人激動的。但是這些變革和滯后的發展相比,仍然是粗陋和初級的。芒迪說:「最初的平台受到很多限制,因為缺乏基礎設施。」我們今天見到的互聯網——神奇的數據交換程序可以連接一切人和一切事物——在當時還沒有出現。那時的網絡只具備交換文件和電子郵件的很基本的程序,只有使用相同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用戶才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文件轉移來實現文件交換,而且即使是這些簡單操作也只有那些電腦高手才能完成。你不能像現在一樣很輕鬆地發送電子郵件,特別是當你不在自己的公司和沒有使用自己的互聯網伺服器的時候。那個時候,如果你使用的是美國在線,你就很難和CompuServe的用戶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既不簡單也不可靠。芒迪說:「當時的情況是,儘管所有的電腦上都集聚了大量數據和各種創新成果,但卻沒有什麼簡單和可共同操作的方式讓人們分享這些數據。雖然一些應用程序允許個別系統共同運作,但總體來說這隻局限於單個公司內部網絡間有計劃的數據交換。」

雖然網絡的功能還十分有限,但從柏林牆倒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卻是個人能力突飛猛進的時候。那個時期是「我和機器可以更好更快地對話,所以我可以做更多事」的時代,也是「我和機器可以和公司里的其他人更好更快地對話,所以我們可以創造更高生產力」的時代。

儘管並不引人注目,但這個令人激動的新時代確實存在不和諧的音符。為柏林牆倒塌而彈冠相慶的不光是美國和歐洲人,還包括舉起土耳其咖啡表示慶祝的本。拉登。

他認為,前蘇聯解體的主要功績應歸屬於(在美國和巴基斯坦軍隊的幫助下)

迫使前蘇聯軍隊在1989年2月15日從阿富汗撤軍的伊斯蘭聖戰組織。前蘇聯撤軍9個月後柏林牆就倒塌了,在失去了這一強大敵人後,拉登又開始尋找新的對手,他發現美國在他的家鄉沙特仍有大量駐軍,這是他不願看到的。於是,就在我們為柏林牆倒塌和Windows視窗開啟而歡呼雀躍並且認為自由市場環境已不存在意識形態威脅時,拉登卻將槍口對準了美國。雖然拉登和里根一樣都把社會主義的前蘇聯看作「魔鬼帝國」,但拉登逐漸也把美國視為仇恨的對象,他認為伊斯蘭主義的優越性要勝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前蘇聯的消亡不但沒有給他帶來挫折感,反而令他勇氣倍增。他對擴大了競爭平台感到厭惡。有人認為是里根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了前蘇聯,有人相信IBM、斯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創始人)和比爾。

蓋茨通過網絡推倒了柏林牆,但在伊斯蘭世界,很多人卻認為是拉登用宗教狂熱瓦解了蘇聯和柏林牆。

簡而言之,就在我們慶祝「11.9」時,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9.11」卻在埋下了伏筆。我將在書中下半部分談及此事,現在讓我們繼續討論令世界變平的因素。

第2大動力——1995年8月9日,互聯時代的到來

Web的出現和網景上市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文提到的個人電腦、Windows和區域網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人們可以用數字化格式處理信息,這當然很好,但是為了實現更大的突破必須使世界聯繫到一起。只有我們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把自己的信息傳播出去,其他的人才能分享並使用我們的信息。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中出現了重大的突破:互聯網出現了,這提供了以極低的成本進行全球溝通的工具;萬維網創造了一個魔術般的虛擬世界,每個人都能夠把自己的數字化信息傳到網上,其他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接觸這些信息;各種搜尋引擎出現了,人們可以方便地尋找在網站上的各種網頁,這種搜尋引擎是如此簡單,每個人都開始上網了。互聯技術的革命推動了世界變平的過程。

英國物理學家蒂姆。伯納斯。李(TimBerners-Lee)提出了萬維網的概念,即建立一個系統,以便創造、組織和連接文件,方便人們瀏覽。1991年,當他為歐盟在瑞士的核能研究機構(CERN)做諮詢的時候,他創造了萬維網並建立了第一個網站。

這一嘗試是為了讓科學家們更輕鬆地分享研究成果。電話和調制解調器可以將全世界的電腦連接起來。但是電話線和調制解調器只能將你的電腦連接到互聯網上。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查找信息,即使你到了互聯網上也仍然很茫然。儘管電子郵件已經出現,但是在網上分享信息仍然是困難的。沒有網站、沒有網頁、沒有瀏覽器,人們不知道如何去搜索信息。

伯納斯。李(Berners-Lee)設計的萬維網(WorldWideWeb)成為第一次大突破,使互聯網(Internet)活躍起來,成為人們聯繫和寫作的一個工具——不單是精通計算機的「怪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一工具。儘管人們常常交替使用「WorldWideWeb」

和「Internet」這兩個術語,它們的含義可不盡相同。正如伯納斯。李在他自己的網頁上所解釋的那樣:「互聯網是一種把各個網絡聯繫起來的網絡,主要由許多的計算機和電纜組成。溫特。瑟夫(VintCerf)和鮑伯。卡恩(BobKahn)

(他們是互聯網的發明者)所作的工作就是解決怎樣利用互聯網來發送小『信息包』.這就是互聯網的確切含義。人們通過互聯網傳送信息包——到世界的任何地方,通常在1秒鐘之內即可完成。許許多多的活動使用互聯網:例如,在我創造全球超文本系統——我稱之為萬維網——之前的很長時間裏,電子郵件遍及各地。「

萬維網的確切含義到底是什麼呢?已成為一種並聯的世界、令人驚異的這種電腦空間其本質是什麼呢?伯納斯。李解釋說:「萬維網是一種抽象的(想像的)

信息空間。在互聯網上,你找到許多聯網的計算機,而在萬維網上,你找到各種文件、聲音、錄像……這樣一些信息。在互聯網上,通過計算機之間的電纜進行相互連接,而在萬維網上,通過超文本鏈接進行相互連接。萬維網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互聯網上的計算機之間需要進行交流活動。沒有了互聯網,萬維網也就不存在了。而萬維網使得互聯網更為有用,因為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信息(更不要說知識和智慧了),並不是真想了解連接到互聯網的計算機和電纜。「

伯納斯。李建立的第一個網址(也就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網址)是:http://info.cern.ch

http://info.cern.ch,1991年8月6日第一次出現。在網址中解釋了萬維網的工作原理,個人如何才能擁有一個瀏覽器,如何建立一個網絡伺服器。1999年6月14日的《時代》雜誌在其任務簡介中,認為伯納斯。李是20世紀最重要的100位人物之一,《時代》雜誌這樣總結他所建立的萬維網:「托馬斯。艾迪生因發明電燈泡而贏得榮譽,但他有許多人在他的實驗室為此而工作。威廉。蕭克萊(WilliamShockley)也許可稱之為電晶體之父,但實際上這是他的研究團隊中兩位科學家的創造。如果歷史上曾有一樣東西是由委員會所創造的,這便是互聯網——尤其協議和信息包轉換。

但萬維網可是伯納斯。李獨一無二的創造。他設計出了萬維網……並且,他……

努力讓萬維網保持開放、非私人專有和自由瀏覽。「他普及了」一個相對易學的編碼系統——HTML(超文本標識語言)——後來變為Web的linguafranca(linguafranca願意是中古地中海民族進行交流的一種通用語言,這裏指一種可擴展的標記語言,即XML),就是下列方法:網站內容製作者把那些有着不同顏色的和下劃線的鏈接放入他們的文本中,增加圖像,等等。他設計了一個網址分配方案,或者說統一資源定位器(url,universalresourcelocator),為每一網頁分配一個特定的位置。他還創建了一套規則,允許通過互聯網把這些文件連接到各台計算機上。他把這套規則稱為超文本轉換協議(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在第七天,伯納斯。李把萬維網的首批(但不是最後一批)瀏覽器拼湊在一起,這使得任何地方的用戶都能在他們的計算機屏幕上看到他的創造。1991年,萬維網首次粉墨登場,立刻為混亂的電腦空間帶來了秩序和透明。

從那時起,萬維網和互聯網合二為一,用戶通常以指數冪的形式遞增。就在5年之內,互聯網的用戶數量從60萬人上升到4億人。這表明,平均每隔53天用戶數量就會翻一番。「和蒂姆。伯納斯。李的發明一樣重要的是那些安裝和使用都很方便的商業瀏覽器。

為了瀏覽這種早期的網站,其他科學家也發明過各種瀏覽器,但第一個流行起來的瀏覽器是加州芒廷維尤市的一家新公司——網景創建的。網景在1995年8月9日上市,從此世界就改變了模樣。

傳奇人物風險投資家約翰。杜爾的公司KleinerPerkinsCaulfield&Byers支持了網景。杜爾說:「網景的上市喚醒了世人去認識到互聯網的存在。在那之前,互聯網只為少數人所知。」

網景以幾種方式推動了世界變平的過程。首先。它推廣了商用瀏覽器的使用,網景的瀏覽器不僅激活了互聯網,也讓5~85歲的普通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學會上網。

互聯網特活躍,網民就越希望能在網上完成不同的事情,這也就進一步推動了計算機、軟件和通訊網絡的創新。就在網景上市的15天之後,微軟推出了Windows95操作系統並且很快得到全球大多數人的認可。與Windows以前的版本不同的是,Windows95裝有內置的上網支持,這樣不光是瀏覽器,而且所有的計算機應用程序都可以和互聯網發生關係。

回顧起來,網景的迅速崛起是因為有上百萬台電腦已經配有調制解調器。這是網景發展的基石。網景所作的就是給這些電腦再加上一個新的應用軟件——瀏覽器,讓電腦對人們更加有用。這反過來也導致對數碼產品需求的猛增和互聯網的繁榮,因為投資者已經發現,如果數據、存貨、商務、書籍、音樂、照片和娛樂都被數字化並且在網上傳播和銷售,那麼對網絡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是無盡的。不過這也導致網絡股泡沫的出現和對光纖電纜的過度投資。最終,這些發展將整個世界連接在一起,在沒有任何人計劃過的情況下,忽然之間,印度的班加羅爾成了波士頓的郊區。

當我和網景的前首席執行官吉姆。巴克斯代爾談及我正寫的這本書時,我告訴他本書的第一章是關於讓世界變平的10個日子、10件事情和10種趨勢。我還告訴他,第一個日子是11月9日,並向他解釋了這一天的重要性。然後我說:「讓我看看你是否能猜出第二個日子——8月9日的重要性在哪裏。」巴克斯代爾只用了1秒鐘的時間就回答我說:「這是網景上市的日子。」

很少有人懷疑巴克斯代爾是美國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他幫助聯邦快遞開創隔夜快遞服務,之後跳槽到麥科考流動電話公司(McCawCellular),他幫助創建了這家公司並完成了1994年該公司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合併。然後他又被獵頭公司找到,成為吉姆。克拉克和馬克。安德森共同創立的新公司馬賽克通信公司的首席執行官。1994年中期,SGI(SiliconGraphics)公司的創始人克拉克和安德森共同成立了馬賽克公司,這一公司很快便更名為網景公司。馬克。安德森是位年輕的天才計算機專家。他在伊利諾斯大學的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NCSA)負責領導一個項目,並開發出了第一個真正有效的網絡瀏覽器——馬賽克。克拉克和安德森很快看到了瀏覽器軟件的巨大潛力,他們決定聯手推動其商業化的進程。隨着網景的發展,他們向巴克斯代爾尋求指導,希望能找到讓網景上市的最佳方案。

我們現在對瀏覽器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它確實是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當安德森還在伊利諾斯大學的NCSA中心時,他發現雖然個人電腦、工作站和基本的網絡讓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傳送文件,但這還不夠激動人心。因為當時根本沒有什麼可以瀏覽,沒有可以展示別的網站內容的用戶界面。於是安德森和他的合作者埃里克。比納就開發了一種能夠在大多數電腦上運行的集成圖解,這就是馬賽克瀏覽器。安德森投入巨大的精力,廣泛聽取用戶的意見並對這一瀏覽器進行了不斷的改進,以便使其更加簡便、更加流行。馬賽克瀏覽器使得無論是白痴還是科學家、無論是學生還是兒童、無論是爺爺還是奶奶都能夠使用互聯網。

安德森說:「1993年我們剛推出馬賽克瀏覽器時只有12個用戶,並且所有這些人我都認識。」當時的網站也少得可憐,只有50個,而且大多數只是單一的網頁。「馬賽克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不過這筆錢並不是用來發展馬賽克自身的。

我們工作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讓科學家可以遠程使用巨型計算機的軟件,並且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網絡將這些計算機連接在一起。於是我們就建成了最早的瀏覽器,讓科學家可以相互瀏覽對方的研究成果。我將此看作積極的反饋循環:擁有瀏覽器的人越多,想上網的人就越多,增添網站內容、應用軟件和工具的動力也就越大。這一循環過程勢不可擋。剛開始開發這些軟件的時候,我們並不確信會有很多人使用它們,但後來我們發現,只要有人使用,所有人都會使用。現在唯一的問題時,這些軟件傳播的速度有多快。「的確,每個嘗試使用瀏覽器的人,包括巴克斯代爾,都感到十分驚訝。巴克斯代爾回憶說:」每年春天,《財富》雜誌都會列出最酷的20家公司,1994年馬賽克也是其中之一。我不僅曾經讀過關於克拉克和安德森的報道,而且當時我曾對我的妻子說:「親愛的,他們的創意真是非常棒。『幾周后,我接到了獵頭公司的電話,要我去馬賽克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我開始嘗試使用馬賽克瀏覽器第二個版本,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它了。」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人們就開始在網上創建資料庫。巴克斯代爾說,和馬賽克公司的負責人談過話后,他回到家並將3個孩子都叫到電腦前面,讓他們每個人提出一個想上網瀏覽的主題,然後進行搜索,最後的搜索結果讓每個孩子都感到驚奇,「這讓我對馬賽克公司的發展前景確定不疑,於是我給獵頭公司回電話說,我答應了」。

網景的第一個商用瀏覽器可以在IBM、蘋果Macintosh或Unix電腦上使用它,是在1994年12月推出的,1年內它就完全壟斷了市場。如果你是教育界人士或出於非贏利目的,你可以免費下載網景。如果你是個人使用,你可以免費試用該軟件,然後自主決定是否購買。如果是公司使用,你可以試用90天。安德森說:「這裏面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果你能支付得起,那就請購買。如果支付不起,那就拿去用吧。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免費試用都會激發網絡的迅速發展,這對所有的付費客戶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巴克斯代爾說:「人們可以下載網景的瀏覽器並免費試用3個月。大企業和政府可以聯網和發佈他們的信息,安德森的發明讓普通人都可以使用互聯網。這的確是一次真正的變革。我們說,『網絡從此將不停地發展、發展、發展。』」

沒有什麼可以阻止這一點,網景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令世界變平的因素:它讓網絡真正變的可共同操作。你可以回想一下,在柏林牆-個人電腦-Windows階段,擁有電子郵箱的個人和公司並不能隨機聯網。第一個思科網絡路由器實際是斯坦福大學的一對夫婦發明的,他們希望相互發送郵件,但當時個人電腦和主機間不能聯網,他們由此產生了創新的動力。安德森說:「當時的公司網絡是私有的,而且相互之間不能聯網。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格式、數據程序和製作目錄的方式。因此就在互聯網作為一個公用和商業化的模式出現時,當時存在的現實危險就是,他也許同樣不能真正聯網。」比如1995年時,如果在會計部門工作的喬希望從他的個人電腦中得到最新的銷售數字,他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銷售部門和會計部門使用的是不同的系統,就好像一個人講德語,而另一個人講法語一樣。喬說:「把固特異最近給我們的發貨信息告訴我。」這時候他會發現,固特異公司和他的公司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系統,而在堪薩斯州托皮卡的交易商使用的又是另一個系統。但回到家時,喬卻發現他上7年級的孩子正在利用萬維網研究學期試卷,利用開放標準(openprotocols)

瀏覽法國博物館的藏品。喬說:「這太瘋狂了,應該有一個完全相互聯結的網絡。」

安德森解釋說,在互聯網商業化之前,伯勒斯。李(Berners-Lee)、鮑伯。

卡恩(VintCerf)以及文特。塞弗(BobKahn)等科學家開發出一系列的「開放標準」,其目的是讓每個人的電子郵件系統或大學計算機網絡能夠相互關聯,確保沒有人會佔有特殊優勢。這些開放標準主要包括FTP、HTTP、SSL、SMTP、POP和TCP/IP,他們讓數字化的設施可以相互對話,不管你使用什麼類型的計算機,你都可以和別人兼容。

而且,不管你的公司或家庭擁有什麼網絡,不管你使用什麼計算機、手機或攜帶型設備,他們都可以用相對安全的方式在網上傳送數據。每種標準都有不同的功用:TCP/IP就相當於網絡的基本管道或鐵路的基本軌道,一切其他的程序都在其上建立和移動;FTP負責移動文件;SMTP和POP負責移動電子郵件,這些電子郵件都是標準化了的,它們可以在不同的電子郵件系統中書寫和閱讀;HTML是超文本鏈接標示語言,它讓普通人也可以創作網頁;HTTP的引入讓HTML文件的自由移動成為可能,這也導致了萬維網的誕生。最後,隨着人們開始將這些網頁用在電子商務上,SSL也被用來為網絡交易提供安全。

隨着瀏覽器和互聯網的發展,網景希望擁有巨大市場佔有量的微軟不會將這些網絡協議從開放標準變為只有微軟用戶才能使用的私有標準。安德森說:「為了不讓這些網絡協議私有化,網景選擇了將他們商業化。網景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瀏覽器,還帶來了一系列運行這些開放標準的軟件產品,這樣科學家就可以方便地通過網絡交流,不管他們使用的是什麼系統——超級計算機、蘋果機還是個人電腦。

網景可以給每個人提供一個現實的理由說,『對於我做的一切和使用的一切系統,我希望他們都建立在開放標準的基礎上。』所以任何希望使用開放標準的人都會選擇網景,在那裏我們會支持他們,或者他們會尋求公開源代碼,雖然能獲得同樣的免費標準,但卻得不到相應的支持,或者他們會去私人賣主那裏,對他們說,『我不會再買你們的私人產品了……除非你們能和使用這些開放標準的網絡連接起來,否則我將不會再選擇你們。「』網景通過出售瀏覽器來推動這些開放標準,得到了公眾的熱烈回應。太陽微電子公司(Sun)也開始這樣利用他們的伺服器,微軟在認識到瀏覽器的重要性后將它自己的瀏覽器InternetExplorer變為Windows95操作系統的一部分。

這些公司也意識到,公眾希望各個公司能就不同的應用軟件展開競爭。也就是說,競爭應該圍繞公眾上網后能做的事情,而不是他們上網的方式。所以,在大公司進行了幾次「格式之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末網絡平台就已合二為一,人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使用任何一台電腦和其他人聯網。事實證明,兼容性給各方帶來的好處要遠遠勝過在網絡之間設防的情形。網絡平台的一體化在世界變平的過程中作用巨大,因為它通過網絡將更多的人聯繫在一起。

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他們說這種上網方式太多複雜。安德森回憶說:「那時如果要上網,你必須得有一台電腦和一個調制解調器。有些人會說,『我們得花很多時間改變習慣和學會新的技術。』可是他們學得很快,10年後全球網民已經達到8億。

原因就是,一旦人們發現有必要改變他們的某些習慣時,他們會很快這樣做。

人類天生願意尋求和他人的自由交流。當你給他們提供和他人交流的方式時,他們會跨越人和技術障礙,甚至學會新的語言。「就像IBM負責公司戰略的副總裁喬爾。考利指出的那樣:」網景創造了數據傳送和展示的標準,它們簡便易行並且給人們以創新的空間,因此才能在全球迅速傳播。「1995年夏天,巴克斯代爾和他的網景的同時跟他們的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一起,到美國各地給網景上市做宣傳。巴克斯代爾說:」剛開始的時候,摩根斯坦利認為我們的股票可以賣到每股14美元。由於宣傳的效果比較好,很多人都對我們的股票感興趣,他們決定將發行價格提高到每股28美元。在上市前的頭一天下午,我們都在馬利蘭州,那是我們宣傳的最後一站。我們都開着黑色的豪華車,看起來就像黑手黨一樣。由於在所處的位置手機沒有信號,我們不得不將汽車開進兩個加油站,為的是使用他們的電話。我們給莫根斯坦利的總部打電話,他們說,『我們認為發行價格應該定在31美元。』我說,『不,我們還是定在28美元比較好。』因為我想讓人們把我們歸為20美元而非30美元檔的股票,以防事情進展不順利。然而第二天早上,我們的開盤價格達到71美元,當天的收盤價格為56美元,正好是我定價的2倍。「

網景之所以最後在微軟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敗下陣來,主要是因為微軟決定將瀏覽器InternetExplorer和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出售,法庭最後裁定微軟的這種做法是壟斷行為。微軟比網景在瀏覽器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程序員。由於網景擴張速度過快,其戰線拉得太長。這些因素最終導致網景的市場份額日益下滑。

最後,網景被美國在線以1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儘管從商業意義上來說,網景只能算是一顆流星,但它的確曾是一顆明星,並且曾留下輝煌的軌跡。

巴克斯代爾說:「我們幾乎從一開始就贏利。我們沒有陷入網絡泡沫。我們發起了網絡泡沫。」

這的確是可怕的泡沫。

巴克斯代爾說:「網景的上市帶動了很多事情。技術人員開始對這些新科技感興趣,商人因這些技術可以帶來的利潤而激動。這些年輕新貴的出現讓其他人也開始跟風,他們想,『如果這些毛頭小伙都可以賺到大錢,我也可以。』貪婪並不是什麼好事——人們認為它們可以不用付出很多勞動就賺到大筆的錢,這自然會導致過度投資的出現。人們甚至會為一些很愚蠢的想法投資。」是什麼讓投資者相信對網絡和網絡相關產品的需求是無限的呢?簡單說就是數字化。一旦個人電腦和Windows的出現向世人證明可以將信息數字化並且在電腦和文字處理器上對它們加以處理,一旦瀏覽器讓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每個人都希望能將一切數字化,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網絡。數字化革命由此拉開序幕,這是一個將文字、音樂、數據、電影、文件和圖片變成比特和位元組的神奇過程,這些比特和位元組可以在電腦屏幕上處理,在晶片中儲存,或通過衛星和光纖加以傳送。過去我都是通過郵局發送郵件,可有了網絡后,我希望將郵件數字化,這樣我就可以發送電子郵件了。以前攝影是個煩瑣的過程,我過去常用普通相機拍照,然後將膠捲交給雜貨店,由他們送到某個地方專門沖洗。但是一旦互聯網讓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將照片發到世界各地,我就不想再用膠捲了。我可以用數碼相機拍照,數字格式的照片可以直接上傳到電腦,不必沖洗。甚至我根本不用數碼相機,用手機就可以拍照。過去我常常去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巴諾(Barnes&Noble)看書和買書,可是有了網絡后,我也在亞馬遜的網站上瀏覽書籍。過去我常去圖書館做研究,但現在我希望通過Google或雅虎來完成翻書架的過程。過去為了聽西蒙和加芬克爾,我常去買CD,雖然與唱片相比,CD已經是數字化的音樂形式了,可現在我更希望能直接將音樂從網上下載到我的i-Pod當中。

投資者看到了這種瘋狂的數字化趨勢,他們自言自語道:「如果每個人都希望將一切數字化並通過網絡進行傳播,那麼對網絡服務公司和光纖電纜的需求將是無窮的。

如果投資到這一領域,你絕不會虧本!「泡沫由此產生。

過度投資也並不一定是壞事——只要最終能得到糾正。我總能記起微軟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在199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舉行的一次新聞發佈會,當時正是高科技泡沫的巔峰時期。蓋茨一次又一次地被記者們問到相似的問題:「蓋茨先生,現在的網絡股是泡沫股,對嗎?它們難道不是泡沫嗎?」最後,有點被激怒得蓋茨對記者們說:「他們當然是泡沫,但你們沒有問到點子上。泡沫給網絡行業帶來了很多新資本,這必將更快地推動創新。」蓋茨將網絡比作淘金熱,向那些淘金的人出售利維斯牛仔褲、鎬、鏟和賓館房間要比直接淘金賺錢更多。蓋茨是對的:雖然泡沫從經濟意義上講是十分危險的,可能會使很多人賠錢,很多公司破產,但是他們也會越來越快地推動創新,並且即使是過度投資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正如我們在鐵路行業和汽車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所看到的,過度投資帶來的生產過剩總是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網絡股的繁榮導致光纖電纜公司的過度投資,這些公司在陸上和海底鋪設了大量光纖電纜,但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撥打電話和傳送數據的成本。

光纖電纜系統的首次商業化安裝是在1977年,此後光纖慢慢取代銅線被用作電話線,因為光纖傳送數據和聲音的速度更快。光纖電纜是由像頭髮絲一樣細的光導纖維製成的,他們被用來遠距離傳送數字化的信息包。因為這些光纖比銅線細得多,在電纜直徑一定的情況下,光纖的數量要多於銅線,這意味着同樣是一根電纜,在使用光纖時,可以在低成本條件下傳送更多的數據或更多的聲音。不過,光纖最大的優點在於它遠距離傳送信號的帶寬。銅線雖然也可以傳送很高的頻率,但由於拋物線效應的作用,信號在幾英尺外就開始減弱。而相比之下,光纖不僅可以傳送很高頻率的光學脈衝,而且在其英里內都不會出現明顯的信號衰減現象。

一家光纖電纜製造商ARC電子公司曾在網站上解釋說,光纖電纜的運作方式就是將數據或聲音先轉換成光學脈衝,然後通過光纖線進行傳送,這和通過銅線傳送電子脈衝自然有很大不同。這種光纖系統的一段是發射器,它能首先接收從你家電話或辦公室電腦的銅線中傳出的電子脈衝信息(文字或數據),然後將這些電子脈衝處理或轉換成光學脈衝。發光二極管(LED)或半導體激光(ILD)

可以被用來生成光學脈衝,然後通過光纖電纜傳送。電纜的作用就相當於光的導向裝置,將光學脈衝從電纜的一端傳到另一端,然後接收器再將脈衝轉換成原來的電子數字形式,既可以在你的電腦屏幕上還原成電子郵件的形式,也可以轉化為手機中的聲音。光纖電纜在確保通信安全方面也很不錯,因為它們很難被竊聽。

網絡經濟的繁榮和美國《電信法(1996)》(TelecommunicationsActof1996)共同導致光纖投資泡沫的產生。這一法案讓原來分管本地業務和長途業務的公司可以滲透到對方領域,並且讓各種新型的本地交換運營商在提供電話服務和基礎設施方面可以同小貝爾公司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展開競爭。這些以網絡為基礎的新型電話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他們提供各種業務,並且每家公司都希望擁有自己的基礎設施。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互聯網的繁榮讓每個人都認為,對帶寬的需求每3個月就會翻番,並且這一過程永遠不會停止。在互聯網剛興起的2年內,這一想法是正確的,但後來大數法則開始起作用,這種翻番的速度也開始放慢。不幸的是,通信企業並沒有注意到需求和現實之間日益加大的不平衡。

市場處於網絡投資的狂熱之中,企業只是一味地擴大產能。股市的繁榮意味着投資資金是免費的。在5~6年的時間內,這些通信公司一共投資了大約1萬億美元用於鋪設各種光纜,而且沒有人對未來的需求發生過懷疑。

在當時,很少有公司會比環球電信(GlobalCrossing)更瘋狂,這是一家替新興電信運營商在全球鋪設光纖電纜的企業,1997年由蓋瑞。溫尼克創建,第二年上市。

只在該公司擔任過1年首席執行官的羅伯特。安南茲亞達曾經簽署過一個很糟糕的合同——企業圖書館(CorporateLibrary)的奈爾。米諾認為這是美國最糟糕的合同。這份合同居然規定安南茲亞大的母親每月都能做頭等艙去看望他一次,而且他還可以以每股低於市場10美元的價格獲得該公司200萬股股票作為簽約獎金。

現在是華平(WarburgPincus)公司高級管理者的亨利。夏克特在網絡經濟繁榮時期曾在朗訊公司謀職,他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1996年的《電信法》意義重大,它允許本地交換運營商相互展開競爭,以及和小貝爾等傳統的本地電話公司競爭。這些企業找到環球電信這樣專門鋪設電纜的企業,這樣就可以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及MCI在長途業務、特別是國際業務上開展競爭了.所有人都認為這是良好的開端,並且這一發展趨勢永遠都不會停息。每個人都認為這塊蛋糕將無限變大,於是每家公司都想,『我將在你之前鋪設光纜,因此我的市場份額將超過你。

『於是他們都盡自己的最大產能進行生產,以為這樣就能獲得自己的市場份額。

「後來,儘管像最初預想的那樣出現了B2B和電子商務,而且原來沒有想到得很多網站比如eBay、亞馬遜和Google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他們所能佔用的產能與網絡繁榮時期的投資相比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長途電話的收費從每分鐘2美元降到了每分鐘10美分,而數據的傳送實際是免費的。網絡電話公司TellmeNetworks的首席執行官麥克。麥克約在2001年6月在接受CNET新聞網站採訪時說:」電信產業完全是靠投資發展起來的,他們在地下埋設了太多的光纜,將自己帶入殘酷的價格戰當中。

這將是一場災難。「對很多公司和他們的投資者來說,這的確是一場災難(環球電信2002年1月申請破產,債務總額達到124億美元),但消費者卻也從中受惠不少。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全國高速公路系統不僅使美國變得平坦,打破了地區差異,而且讓公司可以更容易地轉移到低成本的南部地區,因為勞動力和商品都可以很方便地在全國流動。如今光纖」高速公路「在全球的鋪設讓發達國家變得更加平坦,它打破了區域主義的桎梏,創造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全球商業網絡,讓服務型和知識型工作可以很方便地轉移到低成本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光纖高速公路並沒有通到美國人的家門口。儘管很多美國通信公司不惜巨資鋪設從美國到印度的長途光纖電纜,但由於《電信法(1996)》不允許美國本地網絡公司和電話公司之間相互競爭,因此寬頻只在寫字樓里得以普及,企業的經營成本被降低,甚至同這些企業合作的印度公司也從中獲益,但在當時美國家庭絲毫沒有享受到廉價寬頻服務的好處。這一情況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觀。)

和網絡過度投資的其他形式不同,光纖電纜投資帶來的效應是永久性的:光纜一旦鋪設下去就很難再挖出來,所以通信公司破產後,銀行通常會把他們接管過來,把原來1美元鋪設的光纜以10美分的價格出售給新公司,後者繼續使用這些光纜,而且通常都會贏利。由於每根光纜中都有很多根光纖,而每根光纖都能在1秒鐘內傳送很多數據,這些光纜最初鋪設下去的時候,光纖的效率並沒有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

但是隨着技術的日臻完善,每根光纖可以傳送的聲音和數據日漸增加,成本也日益降低。這就好像在全國高速公路上,最初車速被限制在每小時50英里(1英里=1.609千米),以後逐漸提高到60、70、80英里,最終達到150英里,而且不必擔心會出現交通事故。光纖「高速公路」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從國內拓展到了國際而已。

安德森在離開網景后自己開設了一家高科技公司森尼韋爾(OpswareInc)。

他說:「今天我感到最深遠的變化是,一個14歲的小孩子,不管他是在羅馬尼亞、印度、俄羅斯或是越南,他都能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信息、工具和軟件,因此我確信下一個Napster將出自非主流國家。由於生物科技越來越不需要在實驗室完成,各種染色體方面的數據都可以在網上獲取,因此你甚至可以在電腦上發明疫苗。」

我想安德森觸及了平坦世界和全球化3.0版本的獨特之處。安德森剛創建馬賽克時,他手下的12名科研人員有着不同的背景,然而今天我們將目睹人類馬賽克的出現,推動其發展的將是具有更為多樣化背景的個人和集團,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既有主流團體,也有非主流團體,他們將掀起新一輪的創新浪潮。我和安德森交談后不久,2004年7月15日的《紐約時報》刊登了這樣一篇頭版頭條文章——《美國批准從古巴進口3種癌症治療藥品》。文章稱,聯邦政府批准加州一家生物科技公司CancerVex特許經營從古巴進口的3種癌症治療藥品,這是美國嚴格限制同古巴貿易下的特例。

CancerVex的主管表示:「這是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第一次獲許經營從古巴進口的藥品。

業內人士稱,古巴的生物技術在發展中國家總是相當突出的.古巴在哈瓦那的西部已經投資10多億美元建設研究機構,那裏的很多科研人員都在歐洲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做一下小結:個人電腦-Windows階段講的是我和電腦、我和公司內部網絡之間的互動關係;現在的互聯網-電子郵件-瀏覽器階段讓世界變得更加平坦,它主要是關於我和我的電腦同別人及其電腦的互動關係(電子郵件的功用),以及我和我的電腦同別人網站之間的關係(瀏覽器的功用)。簡單地說,個人電腦-Windows階段帶來了網景瀏覽器-電子郵件階段,兩者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可以自由交流和互動。

有趣的事才剛剛開始。這個階段只不過是下一個令世界變平階段的基礎。

第3大動力——工作流軟件,讓你我的應用軟件相互對話

2004年冬天,我在矽谷的一次會議上遇到了伊邁奇。斯科特。海頓,他在三藩市有一家頂尖的野腦(WildBrain)動畫公司,專門為迪斯尼和其他工作室製作電影和動畫片。當時我受風險投資家約翰。杜爾的邀請,將本書的一些觀點介紹給他投資的幾家公司。

我和海頓很談得來,事後他發電子郵件跟我說:「我敢肯定,在麥哲倫時期有很多神學家、地理學家和空談家希望世界不是圓的,而是平的。我相信世界是平的,謝謝你的支持。」

當我讓他詳細闡述他的觀點時,海頓就給我介紹他的動畫片是怎麼通過全球供應鏈製作出來的。我立刻明白了他支持平坦世界的原因。他說:「在野腦公司,我們實際就是在無中生有。我們學會利用這個平坦的世界。我們沒有與之對抗,我們在利用它。」

他邀請我觀看他們製作動畫片的過程,讓我真正欣賞這個平坦的世界。當時他們正為迪斯尼頻道製作名為《海格萊鎮的英雄》HigglytownHeroes的動畫片,這實際是反映美國公眾在「9.11」事件后變得更加堅強的故事。海頓說:「海格萊鎮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普通小鎮。故事的主題是,每個在小鎮上生活的普通人都是這個小鎮的英雄——從中小學老師到送比薩的侍者。我們將製片過程外包到了世界各地。」

這個完全講述美國人故事的動畫片卻由全球的供應鏈完成製作。海頓解釋說:「錄音通常在紐約或洛杉磯,設計和導演在三藩市,作者都在自己的家中,他們住在紐約、芝加哥、倫敦、佛羅里達等地,動畫製作在班加羅爾。在班加羅爾有8個工作小組專門配合8個不同的作者。這種效率使得我們能夠和50個『大腕』簽約,讓他們為26個片段配音。這種互動的錄音/寫作/動畫製作過程讓我們可以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請一位明星完成對某一角色在整個節目中的配音。我們每周會請兩位大腕,比如,上周就是安妮。海切和斯莫奇。羅賓遜。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們在網上完成這一切工作。

我們在辦公室的計算機和寫手的『足球』(可以連接任何cat-5乙太網電纜或無線寬頻網的特殊筆記本電腦)上安裝虛擬專用網(Virtualprivatenetwork)。這種虛擬專用網讓我們只需簡單註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分享聲音、圖像、最新的劇本和各種動畫設計。

因此,你如果想觀看我們的整個製作過程,只要給你一個『足球』就行了。

你在家、辦公室、賓館房間或本地的星巴克(星巴克所有分店都可以提供無線寬頻服務)聯機、登錄,戴上BOSE降噪音耳機,然後就可以聽、看、讀何評論了。

在長達11周的節目製作過程中,你可以每天24小時掛在網上,實時察看製作過程。

不過,如果你只看工作樣片或剪輯過程,那就不必使用『足球』,一般的電腦就足夠了。「海頓後來離開了野腦公司,但是我很高興有機會採訪這家公司,因為它是下一個創新階段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說明了繼柏林牆-Windows階段和網景階段之後令世界變平的新因素。我稱其為」工作流階段「(workflowphase)。柏林牆的倒塌是沒有人能忽視的歷史事件。網景上市也很是熱鬧了一陣。但是工作流軟件的興起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到來。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工作流軟件開始大興於世,它對世界變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變化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通過電腦處理以前必須依靠人工處理的商業信息,這方便了商業上的設計、展示、管理和合作。於是,我們可以在公司和公司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進行更好的交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先前的創新的基礎上,開發大量的新的軟件。工作流軟件的革命是這樣發生的:柏林牆倒塌后,個人電腦、Windows和網景瀏覽器讓人們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聯絡,然而人們很快就不再滿足於瀏覽和發送電子郵件、實時信息、圖片和音樂,他們希望能通過網絡平台進行設計、創造、買賣、記錄存貨、替別人申報納稅、在世界的另一端幫別人讀X光片等。他們希望能在任何兩地的任何兩台計算機間完成這些操作。

工作流革命最初的進步是電腦和電子郵件的出現。在沒有電腦和互聯網的時候,工作流的程序是這樣的:銷售部門接聽電話,並把訂單寫在紙上,然後把它遞交到運輸部門那裏,運輸部門完成發貨后再到財務部門那裏,讓他們給客戶開出發票。在柏林牆-Windows-網景階段,工作流已經簡化了很多:銷售部門可以通過電話,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接受訂單。然後他們會把訂單輸入電腦,把電子版本的訂單通過公司內部的電子郵件發送到運輸部門,然後讓運輸部門給客戶發貨並自動開出發貨單。

電腦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出現使得辦公室里的每個人在其辦公桌上就可以處理完文字、數據、圖像的數字化,這比起紙張和打字機來說是一大進步。而且,如果公司內部使用的是同樣的硬件、軟件和電子郵件系統,那麼就可以在公司的內部自由地傳輸數字化的信息。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公司內部使用的硬件和軟件系統經常是不能兼容的。財務部發現有一種財務軟件用起來最方便,但存貨管理必須用另外一種軟件,電子郵件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系統。於是,銷售部門可能使用微軟,而存貨部門使用Novell或IBM時,他們就不能相互交流,工作也就不能自由流動。每個部門在自己的房間內都提高了效率,但是涉及部門間的合作的時候,銷售部門的人員還是得走到存貨部門,和存貨部門的工作人員交談。最初的軟件行業就像是一個糟糕的消防隊。想像一些每個城鎮的水龍頭的口徑都不一樣。一旦你家裏起火,如果本城鎮的消防隊能夠把火撲滅,那麼萬事大吉。可是如果火勢太大,必須請鄰近城鎮的消防隊,你就會發現,他們來了也是白來,因為他們的水管接不到你家的水龍頭上。

儘管能夠把文字、音樂、圖像和數據數字化、標準化已經是一大進步,但是為了實現公司內部業務的無縫銜接,為了和其他公司的其他電腦連接,我們必須做兩件事情:第一,我們需要更多的通用的水管,也就是說通用的電腦語言和標準,以確保每個人的應用軟件都能和別人的應用軟件相聯接。第二,我們需要程序員編寫新的應用軟件,這樣就可以將數字化的數據、文字、音樂和圖片轉化為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商務管理工具和娛樂方式。

軟件行業首先推出了一個被稱為SMTP的協議:簡易郵件傳輸協議(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這一協議使得在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上發出的電子郵件能夠相互接收。當你給別人發送電子郵件的時候,就不必再擔心他用的電腦或電子郵件系統和你的不一樣了。突然之間,世界上出現了一個電子的郵遞員,不管颳風下雨,他都能迅捷便宜地把郵件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但是,僅有電子郵件是不夠的。要讓這個世界變平,公司內部的所有部門——銷售、市場、生產、財會和存貨——都必須能協調運作,不管每個部門使用的是什麼電腦和軟件。而要讓這個世界真正變平,你所在公司的所有系統必須和其他公司的所有系統協調運作,也就是說,你的銷售部門不僅要給你的財務部門發送電子郵件,還必須發送所有的報表。你的銷售部門還需要把信息發送到你的供貨商的存貨部門。你的供貨商的存貨部門必須要和他的供貨商的供貨商聯繫,而那可能是一家中國的企業。

為了走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軟件和硬件各說各話的「巴比塔」(TowerofBabel),還必須有另一個突破。需要有在各個電腦之間輸送資料的電子軌道,它是互聯網和萬維網世界的通行語言。HTML時的每個人都能夠在網上設計和發佈文件和數據,而且其他人在其他電腦上都能閱讀和使用這些信息。HTTP是為了往網絡上輸送信息的計算機語言。TCP/IP(傳送控制標準和互聯網標準)是電子軌道。通過這種電子軌道你可以把你的網頁上的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按照一個電腦技術網站Stepforth.com的說法,TCP/IP的思路是把信息量大的數據分拆成只有幾個位元組的小包裹,通過網絡將這些小包裹從一台電腦傳送到另外一台電腦,然後在接受信息的電腦上將這些小包裹重新組合,恢復最初的文件。)

微軟的首席工程師克雷格。芒迪說:「這些標準使得人們能夠傳遞除了Word文檔和電子郵件之外的其他信息。每個人都可以將任何一種文件——從亞馬遜的網頁到信用卡支付賬單——從一台機器傳送到另一台機器。你不需要知道發送信息的人使用的究竟是什麼系統,就能夠順利地接收到發來的信息。」這使得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工作變得扁平化。

的確如此。野腦公司需要可以無縫連接的工作流軟件,這樣才能在全球範圍內組織起來製作動畫片的團隊。波音需要這種可以無縫連接的工作流軟件,這樣它就可以為全世界的顧客提供部件,使波音的設計師可以和俄羅斯、印度和日本的工程師一起合作。醫生需要這種可以無縫連接的工作流軟件,這樣才能夠把在美國照的X光片傳到印度,讓印度的醫生幫助診斷。爸爸和媽媽也需要這種可以無縫連接的工作流軟件,這樣他們的電子銀行軟件、電子經紀軟件、電子郵件軟件和處理圖表的軟件才能互相兼容,他們就可以用家裏的筆記本電腦和辦公室的電腦連接上。一旦每個人的應用軟件和其他人的應用軟件都能兼容,不僅工作的效率能提高,而且工作就可以被拆分併發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微軟的芒迪說:「如果我們真的是想把工作自動化,那麼僅僅讓人和人的交流更容易是不夠的,必須讓機器和機器之間也能自如地交流,即使人們不去管理,無論何種電腦之間均應該能夠互相溝通。」這帶來了工作流軟件的下一個創新。

使這一切在技術上變的可能的是一種新開發的數據表達語言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和他相關的傳送協議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微軟、IBM和很多科技公司都對XML和SOAP的開發做出了貢獻,兩者後來都被當作互聯網的標準得以普及。他們使得工作流進入一個新的境界。這樣我在自己的電腦上就能開出發貨清單,我的電腦會自動地將這一資料發送給你的電腦,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幫助。

微軟的首席技術官芒迪說:「我們為全球勞動力創造了一個全球平台。」

概括來說,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開始使用個人電腦,將其自己的資料數字化。

然後他們可以將這些資料打印出來,交給其他人。接着,由於出現了通用標準,人們之間可以通過電腦和網絡傳輸信息。最後,到了今天,機器和機器之間已經可以通過網絡互相交流。

標準之上的標準我們會走向何處?如果HTML,HTTP,TCP/IP,XML和SOAP變成了標準,那麼軟件公司就不會再為搶奪水龍頭而爭吵,他們會想方設法造出來更好的水管、更好的消防車。如果標準確立了,人們就會關注質量。換言之,如果人們能夠自由地互相連接,他們就開始關注真正的價值附加。因此軟件公司就開始去開發最有用、最方便的軟件,方便人們的合作和創新。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標準出現了。不僅水管的標準有了,水管運送的東西也被標準化了。於是人們不僅能夠和任何其他的電腦交換文件、圖片和數據,而且文件和商業過程本身也被標準化了。我們不僅能夠以標準化的形式存儲文件(如用Word文本或網頁),而且這些文件所代表的商業過程也被標準化了。IBM的喬爾。考利(JoelCawley)說:「當你申請抵押貸款、結賬或買房子的時候,會有十幾個由不同公司處理的過程和數據流程。一家銀行審查你的貸款申請和信用記錄、確定你的利率,然後這筆貸款會被轉移到另外一個銀行。」如果這些程序已經被標準化,經紀人就會把更多的精力用來處理您和您的需求,而不是忙着應付這些程序。我們已經看到標準化之後工資是如何發放的、電子購物的付款是如何支付的、音樂和照片是如何被存儲的,但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供應鏈就可以被連接起來了。

比如,eBay可以讓每一個人到網上交易,不管你用的是什麼電腦,不管你是買方還是賣方,不過真正讓eBay流行的是它採用了PayPal這一標準,所以買方可以很方便的向賣方付款。PayPal創建於1998年,是一套為了方便C2C的貨幣支付體系。eBay上賣方和買方的交易就是一種C2C.根據ecommerce-guide.com的說明,如果使用PayPal,任何人只要有個人電子郵箱地址,就可以將錢匯給任何一個也有電子郵件地址的人,不管收款人有沒有PayPal的賬戶。PayPal甚至不關心商業交易是否發生。如果辦公室里有人想為他的一位同事組織晚會,其他的同事要湊份,他們就可以通過PayPal湊錢。組織者給大家發封電子郵件,告訴大家如何使用PayPal.使用PayPal可以通過三種途徑匯款:使用信用卡、從支票賬戶轉賬或從PayPal賬戶劃款。PayPal賬戶方便易用。作為付款人,你只需要提供名字、電子郵件地址、信用卡信息和需要寄送對賬單的郵政地址。這些功能使得電子商務變得平坦,以至於eBay自己都感到吃驚。eBay的首席執行官梅格。懷特曼(MegWhiteman)說,「在PayPal問世之前,我唯一能夠匯款的辦法是寄支票,沒有能夠通過電子系統付款的方式,而且小客戶沒有資格開立信用卡帳戶。PayPal使得每個個人都可以接受通過信用卡的匯款。我要付款給eBay上的私人賣家,用信用卡支付就行。這確實使得競爭的場地更平,使得商業更加融合。」最終,eBay收購了PayPal,不是因為聽從了華爾街投資銀行家的建議,而是因為用戶歡迎PayPal。懷特曼(Whiteman)說:「我們最終發現,在eBay上有大約20%的人說,『請使用PayPal付款給我』。於是我們想,什麼是PayPal,他們是幹什麼的。一開始我們想開發我們自己的服務,即Billpoint,但是到了2002年6月我們發現顧客的意見是:」我們需要標準化的支付體系,我們想要的是PayPal,不是你們自己的那套,別再跟我們作對了。『最後我們發現,我們不得不把PayPal這個公司買下來,因為他們成了標準。

事實上,這是我們最成功的收購。「在工作流發展的下一個階段,你就能夠這樣預約牙醫:首先,預約牙醫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你可以通過語音指揮你的電腦安排一個預約。你的電腦會把你的語音轉化為數字化的指令。電腦自動幫助你檢查你的日程表,看看你的牙醫哪一天有空,然後給你三個選擇。你選擇對自己最佳的日期和時間。離你的預約還有一周時間的時候,你的牙醫的電腦會自動給你發一封電子郵件提醒你。到你的預約的頭一天晚上,你的電話會收到你的牙醫的電腦生成的留言,再次提醒你第二天的預約。

IBM的戰略規劃師考利(Cawley)說,「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還必須有更多的標準。我們需要更多的共同標準,這樣才能一起做生意」。如果人們能夠通過像XML這樣的交流標準互相聯繫,那麼就能夠把更多的人通過標準化的商業過程聯繫起來,就能夠更方便地把工作分解並交給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們,生產效率就會提高,整個數字化世界會變得更好、更便宜、更快捷。人們就能夠把精力專註於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產品。標準不會取代創新。考利(Cawley)說,他只會節省你的精力,讓你更加關注更有價值的事情。

最新的超級標準工作流會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越來越多的標準被開發出來,人們可以更容易地描述和分享文件、更容易地分配工作,而且有些商業活動已經被標準化了(比如抵押或信用卡的支付)。在這些創新的基礎上,一個新的革命即將到來。一種新的技術AJAX(JavaScript和XML,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AJAX提供了一種處理更多和更複雜的網上業務的更簡便的辦法,使用AJAX還能夠節約成本。你可以在網上記錄存貨、保持和客戶的聯繫、制定日程表、編製預算、管理人力資源等。在網上商業活動中,你在網上使用這些工具,並將你的資料保存在網上,而不是自己的電腦上。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網上的服務就將替代一些甚至所有的你現在用的商業軟件。

這是工作流的一次大躍進。微軟的另一位首席官雷。奧齊(RayOzzie)稱之為「互聯網服務大裂變」。在網上提供服務的公司已經紛紛湧現。如果你向他們支付一筆費用,就能使用許多在網上提供的服務,這樣你在網上就能夠處理業務。

這些服務很像傳統的軟件程序,你可以用它處理很多商業活動。但本質的不同是這些管理工具、數據和照片都不是存在你的電腦中,它們被存在一個遙遠的網站Salesforce.com的工作枱。由於這些工具被放在網上,而且使用標準的網絡格式寫成的,任何一個能夠上網的人都可以獲得這些工具並互相交流。AJAX使得這一切成為可能。AJAX是一種網絡開發技術,它能夠把複雜的互聯網商業軟件放在網頁上,通過瀏覽器,你可以像閱覽Amazon.com的頁面一樣方便地看這些信息。AJAX能夠處理所有的那些你在電腦上使用傳統的軟件完成的工作。每個用戶每月需向Salesforce.com支付65美元,那些員工只有1~5名的小公司只需要付17美元。你不再需要擁有自己的軟件,向Salesforcew.com租用就行。Salesforce.com的技術人員會負責這些軟件的升級和維護。

Salesforce.com的執行副總裁,負責法律、政策和公司戰略的肯。賈斯特(KenJuster)

說:「我們可以每天升級,而且由於這些服務使用網絡標準編寫的,是在網絡上發送的,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客戶在同一時間立刻就能夠獲得升級服務。我們不僅交流信息和數據,而且交流好的商業經驗。不管是公司內部或是公司之間,都能交流經驗。」

如果你的公司使用Salesforce.com提供的網上商業工具,可能你的工作人員會發現更有效率的做法。如果這種創新可以被標準化,你就可以再把這種創新介紹給Salesforce.com.別人可以使用你的軟件,你也可以因為這種創新而收費。

通過這種方式,Salesforce.com把它的客戶和合作者均變成了自己的銷售力量和研發力量。

Salesforce.com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本利奧弗(MarcBenioff)說:「我們為客戶開發軟件的速度遠遠沒有客戶自己為自己開發軟件的速度來得快。」因為Salesforce.com提供了大量的商業處理軟件,它們既需要依靠只有一個人的小公司,也需要依靠像IBM這樣的大公司。賈斯特(Juster)說他最喜歡的一個使用Salesforce.com的客戶是在上海點正(Protime)的總經理陸得。點正只有30多個員工,他們為那些在中國有業務的全球公司,如索尼、凱悅和雅詩蘭黛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陸得的公司每年營業額超過100萬美元。他說:「我可以在網上用Salesforce.com處理所有的業務。使用這種網上服務,我們可以更專註於創造利潤的活動、並能夠將我們的成本降低。」比如,他可以使用Salesforce.com的網上電子郵件營銷系統發出大量的電子郵件,也可以使用銷售自動化系統處理銷售前的數據,也可以使用顧客關係管理系統記錄和公司所有顧客的互動。賈斯特(Juster)說陸得通過獲得這三個軟件的知識產權,可以以很低的資金建立自己的公司。

我得知一家用商業網絡(BusinessWeb)創建的新公司。這家公司是銷售有機維生素的。他向雅虎付了一筆錢,只要有人搜索「有機維生素」,就會自動彈出該公司的廣告。然後他使用Salesforce.com的平台進行後台管理。他找到了一個製造商生產有他自己品牌的有機維生素。幾乎沒有花任何錢,而且足不出戶,他就可以藉助雅虎的搜索能力和Salesforce的後台管理能力,建立自己的公司,和各大藥品連鎖店展開競爭。

商業網絡給了像陸得這樣的小企業主機會,讓他們能夠得到以前只有大公司才能得到的工具。商業網絡也使得商業軟件供應商的地位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下一步的演化將是在商業網絡中出現像eBay這樣的為商業服務提供交易的市場。

個人或公司,無論他們是在上海、班加羅爾還是矽谷,都能夠自主地開發軟件,然後把他們的軟件放在像Salesforce.com這樣的平台上,在這些網絡的平台上向全球推銷其設計,而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必須投入巨額資金才能將軟件商業化。Salesforce.com的首席執行官,本利奧弗(Benioff)在2005年11月的一份公司報告中說:「這只是商業網絡的最開始。軟件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20年前這曾是聞所未聞的。這一革命可以和個人電腦的出現媲美。新的互聯網上的公司咄咄逼人,他們提供的服務將取代軟件。微軟希望你買更多的軟件,我們想看到軟件的末日。」

微軟已經感到威脅。2005年11月9日《紐約日報》報道說,雷。奧齊(RayOzzie)

在公司內部的一份報告中已經提醒高級經理們,微軟不得不經歷巨大的變化,否則和那些提供網上服務的公司相比,微軟將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幾天之後,微軟宣佈將提供兩個新的服務:WindowsLive和OfficeLive,這其實就是Windows和Office這兩種流行軟件的網絡版。幾周之後,Google宣佈將提供一個新的免費的、可下載的軟件包,裏面沒有一個軟件來自於微軟。這太有趣了!

毫無疑問,商業網絡將改變微軟。但我並不貶低微軟,也不會把自己電腦里的軟件都扔掉。我們的確將從一個公司都是獨立系統的世界,過渡到一個公司變得互相聯繫、互相依賴的世界。每個公司,無論大小,都將能夠在網絡上發佈客戶想操作的系統,也可以從網絡上租借任何一種它們喜歡的系統。虛擬公司出現了,而且其破壞力是強大的。因為他們使得小公司也能得到以往只有大公司才能擁有的東西。

但是請記住:當你獲得了這些標準化的工作流工具的時候,別人一樣會有。

你仍然需要自己的獨特的產品或服務。你必須找到一種利用信息技術的獨特方法,以發揚光大你的核心價值,不管這種價值是什麼。在網絡上花很少的錢就能夠管理客戶關係當然很好,能夠有真實有效的工作流當然好,不過,首先你必須找到你自己的客戶,這才是你的公司取勝的訣竅。這需要你有獨到的見解、有創新精神,當然還需要有獨有的軟件或系統,這樣你才能開發出獨特的產品或服務。你的獨有的能力將通過某些專有的演演算法、製造過程或軟件開發體現出來。你不可能從書架上或網絡上得到現成的東西,如果你能夠做得到,你的競爭對手也一定做得到。如果你經營的是債券基金,所有的標準化的工作表能夠幫助你實現無縫的債券交易。但你自己判斷何時買賣債券的能力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大的、傳統的軟件公司如微軟或SAP仍然能夠存在,因為它們可以為其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而且,正如微軟已經做的,他們也在努力使其服務能在商業網絡上獲得。不管怎麼樣,我們所看到的工作流的革命將帶來更多的試驗和創新。在這場旋風中,更多的新產品和服務將出現,對量身定做的軟件和IT系統的需求會帶來其發展。當硝煙散去,我們看得清楚的時候,我們的工作方式、工作的流程以及我們開辦公司的方式均會發生革命性的改變。

傑麗。勞(JerryRao),在印度為美國人做財務服務的企業家說:「工作流平台能夠讓我們做福特曾經在製造業完成的那樣的創新。我們將工作分開、使之標準化,並將其分配給能夠完成得最好的人。由於我們是在網絡上完成這些工作,相互合作的人不需要比鄰而居。然後我們將所有的部分拿到總部進行組裝。

這不是平凡的創新。這是一個重大的革命。這使得僱主在一個地方,但僱員可以在另外一個地方。工作流平台使得你能夠創造一個虛擬的全球辦公室,而且能夠接觸到全球的智慧。讓他們實時地完成工作。我們是在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時的工作。所有的這些變化在歷史的一眨眼間便發生了:這些變化只用了2~3天的時間。「

創世紀:平坦世界的平台出現了我們需要在這裏做個簡單回顧,因為在這個時候——20世紀90年代中期——平坦世界的平台已經開始出現了。首先,柏林牆的倒塌,Windows視窗的開啟,內容的數字化和網絡瀏覽器的推廣極大地促進了人和人的交流,而工作流軟件則是將應用軟件聯繫在了一起,這樣人們就可以得以處理所有數字化的內容,並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計算機和網絡。

這種人和人之間交流的新水平再加上以網絡為基礎的應用軟件間的工作流程序就會創造一個具有多種合作形式的全球新平台,這是世界變平的創世紀時刻,這意味着一切都開始成型,雖然世界要真正變平還尚需時日,但人們在這個時候已經感覺到了很多變化,忽然之間,人們發現,他們可以和世界更多地方的更多人展開分工合作,並且分享更多類型的知識。微軟的芒迪稱:「讓世界變平成為可能的是擁有這些獨特屬性的平台的出現,這的確是具有持久重大意義的突破。」

在前三大動力作用下出現的全球平台讓我們不僅可以相互對話,而且可以一起做更多的事情,IBM的考利稱:「關鍵的一點是,我們不僅比以前更加經常地相互交流,而且還能更多地開展合作——建立聯盟、項目和產品。

以下6種令世界變平的因素代表了這一平台帶來的6種新型合作方式。人們會利用這個平台開放源代碼、開展外包、離岸經營、提供供應鏈、開展內包和提供信息服務等。每種合作形式要麼是由這一平台直接造就,要麼在它的推動下得到強化。就在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以不同的方式開展合作的同時,我們也令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平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記紀實 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