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回 白眉仙庭燎雪鼓 黃犢客角掛珊鞭

第01回 白眉仙庭燎雪鼓 黃犢客角掛珊鞭

詩曰:

寂寂綠窗虛,苑鳥消長晝。

壁劍發寒光,古鶴誰憐瘦。

緬茲字內人,皆昔衣冠胄。

一旦變滄桑,面目渾忘舊。

甘自獸其形,是必心先獸。

才士振頹波,洗卻乾坤垢。

長嘯亦開顏,莫把雙眉皺。

歸酒對殘編,且爾歌眉壽。

遴毫譜雖傳,野史言無謬。

珊瑚非玉函,聊置座隅右。

話說宋朝熙寧年間,山東青州府樂安縣,有一人姓白名壤號冀光。唐白樂天十四代之孫,年過五旬,官拜監察御史,在朝治事。家居縣城西街,夫人長孫氏,即無忌之後。止生一子,名引,字雲汲,別號眉仙。芳齡十五,生得風流,不讓王謝,才藻猶過曹甘。奈生性沉僻,不以功名介意,閑則尋花問句,對月拈題。當日就有幾個詩友。一個姓方名侃號端如,一個姓袁名鴻號漸陸,都長眉仙一二歲,亦樂安縣人。余不盡述。獨二人以年少才華,更覺相得。

一日,眉仙告夫人曰:「家屬市-,塵囂日逼。南城黃泥堡別墅,乃父親休沐之處。家務既有母親掌管,兒欲往堡墅中修習課業,借野色山光、江風墅月發文心以煥鬥牛。寧不美哉?」夫人許諾。途命侍童婉兒收拾行囊。各色齊備復入室辭母。

夫人曰:「兒此去,用心舉業,勿得浪蕩,寒暑自保,飲食自節,一應薪水之費,我自著人送來。倘住彼幾時,可回家一面,毋使我懸望閭門。」囑畢,眉仙再拜受命,出門上了一輛車兒。夫人又差四個家人護送。婉兒亦駕車兒隨後慢行,迤邐出城來。此時時是初冬天氣,但見:

朔風颯颯,衰榆落數點黃錢。塞草凄凄,殘筆飄一莖白髮。噯噯排陣雁,殺氣橫空,戚戚望弓猿。哀聲遍野驅肥馬,胡塵飛渡玉門關。動悲笳,塞曲傳聞金鼓噪,火焰端擬作-好。鼷鼠潛蹤,傳狩惟將鷹犬多,兔狐載道。正所謂紅葉初題日,青林早瘦時。

眉仙一路觀景物,不覺喜動顏色。後面家人道:「相公,前面小小林子,即堡墅了。」眉仙抬頭看時,果然竹木扶蘇。溪山映匝,兩扇斑竹門兒,半開半掩。一隻純黑小犬,且吠且叫,早有看庄老僕,知小主到來,同老娘出來迎接,遂挽住車輛,替眉仙攬轡。

眉仙步下車來,進門去。一條小街,都用雞卵石砌的。兩旁太湖石玲瓏,宛若生成。中間一帶小小草堂,都是明窗淨幾。傍有二廂,圖書四壁。庭中有一塊大白石,潔凈如玉,四圍可坐數人。傍有青石鼓墩四個,上刻雲鶴盤旋之勢。傍琢連環之式。若白公休沐之日,邀友開樽,則坐此石上。或三春花朝、中秋月夕,亦於此石上寄興留情,故使巧工琢三字於其上,曰:「如意石」。堂后一帶重樓,以便登臨遠眺。樓后一池,中栽菌萏,有金魚數百尾。此時菌萏雖天,日色照耀,金魚戲躍,光彩奪目。其他奇花異草、好鳥佳禽,不能盡述。

眉仙遍玩一番,遂卜所居堂側二廂,原作書室,因白公在朝,封鎖如故。遂下榻於采霞樓上。又命婉兒把樓下三間收拾為書室。措置畢,隨打發從來四個家人回覆夫人去訖。又分付老僕,把園門常閉,不可使閑人混擾。自己閑時亦只葺理花木,吟詠詩詞。單有平日這些朋友知眉仙居於外墅,都來相訪,若袁漸陸、方端如,往來尤數。自此蚤客詩人,接踵而至,把一個黃泥堡,竟為文墨之邦了。

且說白公在朝為御史。神宗方以王安石為相。欲行新法。百官都逢迎取合,獨白公上一本。大意治國之要,以禮樂刑政為先。然在先王已明著版圖,迨後世宜守循軌轍。雖師相責難於君,欲致唐虞之治,然堯舜原只無為,何必紛紛變革,眩斯世之耳目乎?這本一上,安石欲行貶逐,但新行政教,不可顯斥言臣,遂付之不問。

白公見不準其疏,遂告老求去,且喜准其致仕,遂微服輕車,即日就道。不幾日到家。眉仙於墅中知父親歸家,即回來候問,並詢致仕之由。白公細述一番,又道:「當此之世莫想干策當途,縱博得一頂紗帽在頭,反成騎虎之勢。何則?蓋固寵慕祿之輩,必脅肩諂笑,取媚苟容不已,必為之鷹犬、為之爪牙。雖得志於一時,實遺臭於萬世。倘稍知進退廉恥,略自修飭,必致獲戾,輕則貶逐,重則誅夷。寧不痛哉?聖人云: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旨哉斯言也。」

眉仙聽說受命,從此絕不以功名為念。越數日,拜辭白公與長孫夫人,復往堡野中去。此時隆冬天氣,凜冽異常。一日冷極,眉仙坐於書室中,命婉兒燃獸炭於紅爐,暖松醪於碧缶。正飲之間,只見彤雲密佈,淡霰輕飄,少頃花飛六齣,鋪滿四郊。眉仙此時酒興方濃,詩只復熾,送援筆成七言排律一首。

詩曰:

靄靄彤雲天幕堙,六花妝點隔年春。

霜刀碎剪銀河水,風碾勻飛玉屑塵。

江上尋梅難覓伴,樽前吟絮孰相親。

徒憐一夜青山老,卻笑千門白屋貧。

非夜平淮功已著,中宵誠哉興龍新。

野橋驢背詩成畫,金帳羊羔酒入唇。

閉戶僵眠清譽遠,鈎-快讀苦心真。

萬條楊柳藏金縷,四望靡蕪藉青茵。

見雁尚懷持節使,籠鵝因憶寫經人。

光浮橘樹清無價,冷逼靈台迥有神。

才薄敢題冰桂句,囊空難買掛枝新。

送寒歌慶豐年瑞、端擬圓兵欲肇。

寫畢,不覺划然長嘯一聲,復援筆欲有所書,只聽得園門犬吠,命婉兒開門去看。乃是方端如、袁漸陸,各騎着驢,頭戴氈笠,身披狐裘,慢至堂前下驢。

眉仙笑迎道:「二兄好像孟浩然。」

端如道:「孟浩然有兩個?這也奇怪。」漸陸道:「若同昔日孟浩然,算這來竟是三個了。」各歡笑不已。施禮畢坐定,眉仙道:「適見玉龍戰敗,鱗甲亂飛,弟且以杯酒助興,不意二兄到此,正好共一賞耳。」

端如道:「弟聞尊嚴大人回府,尚未即見,又聞兄曾到家去,前日方來墅中。因此吾同袁兄踏雪來訪,以慰離情。」

眉仙命移席於堂中,邀二人入座,以紅爐置幾側,餚核紛羅,觥籌交錯。回顧庭中,積雪高有尺余,那如意石上,積雪亦有尺余,豐隆突起,宛如一座玉山。四下有梅花數株,趁著寒威開得高瑩傲色,馥郁清香。兩旁石鼓墩上積雪已寒極凍結,流下玉液,如冰筋一般。眉仙道:「今日此敘,不為大舉之樂不足以暢幽情。」婉兒方進燭,命攜雪鼓墩置堂中,以酒杯盛油,浮以燈草燃著,從旁隙處納進。那雪被火光照耀,四面明徹,猶如水晶一般。二友見之,都駭笑道:「白光真異人也。若此方不負賞雪之冤耳。」三人呼盧猜拳,開懷痛飲。至雪鼓中火炬將完,俱已大醉。

明日三人復騎驢往堡南看梅。只見一路凍雪,真萬里瓊瑤。前林有數百株梅花,清香撲鼻,和雪皎潔。林深處,又有數株紅梅,燦燦如霞。忽見一老人,頭戴黑布兜,身披鶴氅衣,腰下一片鹿皮,以藤條系著,足穿草履,騎一隻黃斑犢,犢角上掛着一條珊瑚鞭子,在那裏打瞪。眉仙不知是甚人,恐驚醒他,都撥轉驢兒,立於紅梅深處。二人道:「白兄詩才甚妙,久失請教。今對此景物,胡可不一詠乎?」

眉仙請題。端如道:「就以紅梅為題。」眉仙又請韻。漸陸指黃犢道:「即以牛字為韻便了。」眉仙就隨口吟道:

瘦畫青林孤騖愁,殘霞片片落枝頭。

牧童睡起——眼,錯認梅林欲放牛。

二友聞之,都鼓掌大笑道:「眉兄真仙才也。」

那老人被笑聲驚醒起來,抹眼伸腰作歌曰:

大塊何茫然,滄桑任變遷。

道人醒短夢,寒盡不知年。

歌畢曰:「我正好睡,不知何人大笑,將老道驚醒?」回顧見三人風流瀟灑,遂問道:「方才長嘯者何人?」

眉仙下驢鞠躬答道:「適小生偶爾俚言,二友不覺失聲大笑,將老丈驚醒,乞恕怒目。」老人道:「既是無意失聲,也不計較,但君詩願聞。」眉仙將前詩朗誦一遍。老人聽了,忙下牛來,挽住眉仙道:「君詩理通玄,乃詞家大器也。請問鄉貫姓名。」

眉仙道:「小生姓白名引,號眉仙。」老人又指二人問姓氏。眉仙道:「一姓袁名鴻,號漸陸;一姓方名侃,號端如。與小生俱本縣人。」老人道:「此二友者,后君賴以左右者也。」眉他就問老人姓名。

老人道:「老道並無姓氏。」三人笑道:「寧有無姓氏之理?」老人道:「我記得在先朝,曾為諫官之職。自太宗雍熙年間,有西華山隱士陳入朝,賜以安車蒲輦,號希夷先生,復放還山。我那時就棄職,從希夷入山修養。奈生性愛雪,每值雪天,必出一游。先生遂賜黃犢與我為坐騎。從此不傳姓名於世,只稱黃犢客耳。昨因下雪,偶然出遊至此,少憩於梅林之下,不意遇君三人。真吾夙緣之友也。」

三人聽到此際,都拜倒在地,曰:「原來是仙師。弟子實獲厥愆,望仙師恕之。但仙師必知過去未來,乞一指示,少豁愚蒙。」

老人扶起道:「我非仙也,有何指示。但遇我亦為有緣。白君既精詩,我以文詞誥汝。」當今眉山蘇子有云:「駕一葉之扁舟,挾飛仙以遨遊。又賈浪仙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至若『鳳凰台上憶吹蕭,羊子當年墮淚碑』……此數語者,雖雲詩賦,實至言也。君宜終身佩服,后必有徵。吾有一珊瑚鞭子,更以贈汝,日後自有用處。後會有期,吾將去矣。」眉仙拜受珊瑚鞭。二友正欲拜求,只見老人就睡於牛背上,那牛飛奔而去,漸漸不見。

三人驚駭,逐出梅林,快快而歸。二友各自回去。眉仙回到墅中,有白公差來家人,接眉仙到家去過年。眉仙遂同婉兒回去。未知此去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引鳳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古典文學 引鳳蕭
上一章下一章

第01回 白眉仙庭燎雪鼓 黃犢客角掛珊鞭

%